扭转梁后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308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扭转梁后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扭转梁后桥,包括U型的后桥横梁和两个悬架臂焊接总成,所述悬架臂焊接总成分别固定在所述后桥横梁的两端,所述后桥横梁与所述悬架臂焊接总成连接处固定有加强板,所述后桥横梁的两侧边为竖直边,且所述两侧边的边缘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位于所述两侧边的边缘中心,且所述圆弧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横梁长度的一半。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通过改进后桥横梁和加强板的结构,使得整个扭转梁后桥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稳定等优点。同时所述扭转梁后桥在刚度、强度等性能方面也较为突出。
【专利说明】扭转梁后桥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扭转梁后桥。

【背景技术】
[0002]扭转梁后桥是汽车底盘的关键零件,由于扭转梁后桥不仅是承受后轴的轴荷,连接车身和车轮的重要结构零件,同时也是汽车底盘重要的性能零件。因此,在扭转梁后桥设计时,不仅要满足结构尺寸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强度、刚度的性能要求。
[0003]图1为传统扭转梁后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扭转梁后桥10包括悬架臂焊接总成11、后桥横梁12、加强板13和弹簧盘14。在后桥横梁12的两端分别连接悬架臂焊接总成11,弹簧盘14固接在后桥横梁12的侧边与悬架臂焊接总成11相邻处。
[0004]根据上述传统扭转梁后桥的结构,正是由于对扭转梁后桥要求的复杂性,扭转梁后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强度、刚度等多方面因素,所以扭转梁后桥在横梁、悬架臂、及各个加强板的综合“搭配”上便显得尤为重要。
[0005]图2为传统扭转梁后桥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加强板13上设有定位孔131,通过两侧的焊接边缘132焊接在后桥横梁12内部邻接悬架臂焊接总成11处,并且在加强板13的端部开设加强板开口 133。
[0006]图3为传统扭转梁后桥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传统扭转梁后桥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3所示,后桥横梁12为U型结构,两侧边121为直线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但是横梁边缘的质量不易控制,且横梁边缘一般是结构较薄弱部位,质量控制不稳定,很容易出现问题。基于此,经过改进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后桥横梁结构,如图4所示,后桥横梁12增加了翻边122,这样就降低了直线形式的横梁边缘质量不易控制、不稳定的因素。但是横梁边缘采用翻边结构的制造较为困难,尤其对于板厚大于4mm的钢板,回弹较严重,需要花费较高的制造成本。
[0007]如上所述的扭转梁后桥结构,扭转梁后桥最常见的失效模式是各个子零件在台架试验及道路试验中的开裂,台架试验中的开裂会造成台架试验资源的浪费及时间节点的延后,道路试验中的开裂,除了浪费道路试验资源外还有可能存在安全问题。因此,扭转梁后桥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改进并解决扭转梁后桥在试验中的开裂问题成为了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后桥在试验中容易开裂的缺陷,提供一种扭转梁后桥。
[0009]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扭转梁后桥,包括U型的后桥横梁和两个悬架臂焊接总成,所述悬架臂焊接总成分别固定在所述后桥横梁的两端,所述后桥横梁与所述悬架臂焊接总成连接处固定有加强板,其特点在于,所述后桥横梁的两侧边为竖直边,且所述两侧边的边缘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位于所述两侧边的边缘中心,且所述圆弧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横梁长度的一半。
[0010]较佳地,所述圆弧段的最高点与所述后桥横梁上端的距离为所述后桥横梁总高度的4/5,所述圆弧段的总长度为所述后桥横梁总长的50%。
[0011]较佳地,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且在所述定位孔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筋。
[0012]较佳地,所述加强筋为端部呈圆弧状的长条形,所述端部的半径为4mm?6mm,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为所述加强板总长度的30%。
[0013]较佳地,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焊接匹配面。
[0014]较佳地,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内凹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内侧边为圆弧,用以延长焊缝边缘。
[0015]较佳地,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2_。
[0016]较佳地,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加强板的宽度的2/3。
[0017]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通过改进后桥横梁和加强板的结构,使得整个扭转梁后桥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稳定等优点。同时所述扭转梁后桥在刚度、强度等性能方面也较为突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传统扭转梁后桥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传统扭转梁后桥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传统扭转梁后桥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4为传统扭转梁后桥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20包括U型的后桥横梁22和两个悬架臂焊接总成21,悬架臂焊接总成21分别固定在后桥横梁22的两端。在后桥横梁22与悬架臂焊接总成21的连接处固定有加强板23。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后桥横梁22的两侧边为竖直边,且所述两侧边的边缘包括直线段221和圆弧段222。其中圆弧段222位于所述两侧边的边缘中心,圆弧段222的长度大于等于后桥横梁22长度的一半。优选地,圆弧段222的最高点与后桥横梁22上端的距离为后桥横梁22总高度的4/5,圆弧段222的总长度为后桥横梁22总长的50%。较佳地圆弧段222为均匀过渡。这种结构比较简单,属于直线加圆弧型结构,加工简单,制造难度等同于直线形式的后桥横梁结构。而且后桥横梁边缘的受力较为均匀,可以有效地将后桥两侧的应力逐渐变化到横梁中心位置。因此,这种结构对边缘质量的要求大大降低,由于不需再设置翻边,对于后桥横梁的板厚也无明显的厚度限制。另外,在后桥横梁22的两端开设有内凹的缺口,以便后桥横梁22与悬架臂焊接总成21能够更好地贴合。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中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加强板23的一端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231,且在定位孔231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筋。232。此处,加强筋232为端部呈圆弧状的长条形,所述端部的半径优选为4mm?6mm,并且加强筋232的长度为加强板23总长度的30%。。
[0029]另外,在加强板23的另一端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焊接匹配面233。同时,在加强板23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内凹的开口 234,开口 234的内侧边为圆弧,用以延长焊缝边缘。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2_,这里所述圆弧的半径取决于加强板23的宽度。相应地,开口 234的宽度小于等于加强板23的宽度的2/3。例如开口 234的宽度设置为33mm。这样可以有效地延长加强板23和后桥横梁22的焊缝长度,同时在焊缝的起弧和收弧处,也有足够的空间,以此避免起弧和收弧的焊接缺陷。
[00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扭转梁后桥经过改进后桥横梁和加强板的结构,使得扭转梁后桥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稳定等优点,在刚度、强度等性能方面也较为突出。
[0031]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扭转梁后桥,包括U型的后桥横梁和两个悬架臂焊接总成,所述悬架臂焊接总成分别固定在所述后桥横梁的两端,所述后桥横梁与所述悬架臂焊接总成连接处固定有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桥横梁的两侧边为竖直边,且所述两侧边的边缘包括直线段和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位于所述两侧边的边缘中心,且所述圆弧段的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横梁长度的一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的最高点与所述后桥横梁上端的距离为所述后桥横梁总高度的4/5,所述圆弧段的总长度为所述后桥横梁总长的5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一端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且在所述定位孔的两侧设置有加强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转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端部呈圆弧状的长条形,所述端部的半径为4_?6_,所述加强筋的长度为所述加强板总长度的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的两侧边上分别设置有焊接匹配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另一端上开设有内凹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内侧边为圆弧,用以延长焊缝边缘。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转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的半径为12mm。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扭转梁后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加强板的宽度的2/3。
【文档编号】B60G21/05GK204210264SQ201420664330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栾兰 申请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