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3080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悬挂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悬挂系统,包括:车架;前桥、后桥缓;冲组件,设置在车架上;钢板,其一末端连接在车架上,另一端连接在吊耳上,其中吊耳一端通过旋转副连接在车架上,另一端通过旋转副与能量回收装置连接;平衡杆,其一端连接前桥,另一端通过衬套连接车架;减震器,其一端连接车架,另一端与承载梁连接;其中,钢板与承载梁之间可活动地连接,且在钢板和承载梁之间设置有弹簧,缓冲组件的下端与钢板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调节钢板和承载梁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善乘坐的舒适度;设置了能量回收装置,从而能够将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回收,环保节能,经济适用。
【专利说明】_种汽车悬挂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悬挂系统,属于汽车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汽车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外表看似简单的悬挂系统综合多种作用力,决定着轿车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是现代轿车十分关键的部件之一。
[0003]目前的汽车悬挂系统的钢板与承载梁之间是固定连接,不能调节钢板与承载梁之间的距离,因而可调节性较差,另外,现有的汽车悬挂系统没有设置回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能量,环保能力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调节钢板与承载梁之间的距离且能够回收振动能量的汽车悬挂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前桥、后桥,连接在前桥和后桥上的横拉杆和纵拉杆,连接前桥和后桥的承载梁,其中,以及还包括:
[0007]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0008]钢板,其一末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另一末端连接在吊耳上,其中所述吊耳一端通过旋转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另一端通过旋转副与能量回收装置连接;
[0009]平衡杆,其一端连接所述前桥,另一端通过衬套连接所述车架;
[0010]减震器,其一端连接所述车架,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梁连接;
[0011]其中,所述钢板与所述承载梁之间可活动地连接,且在所述钢板和所述承载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缓冲组件的下端与所述钢板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双作用气缸和与所述双作用气缸连接的储气罐,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气罐上的压力传感器和与所述储气罐连接的发动机气压分流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发动机气压分流系统通信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其中,所述双作用气缸与所述吊耳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橡胶件本体,所述橡胶件本体的底部通过硫化与半瓦骨架连接为一体,橡胶件本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中空孔。
[0014]优选地,所述钢板与所述承载梁之间通过可伸缩的套筒结构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挂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钢板与承载梁之间为可伸缩的连接,从而能够调节钢板和承载梁之间的距离,根据实际情况来改善乘坐的舒适度;设置了能量回收装置,从而能够将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回收,环保节能,经济适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挂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挂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挂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挂系统,包括:车架I,安装在车架I上的前桥8、后桥2,连接在前桥8和后桥上2的横拉杆7和纵拉杆10,连接前桥8和后桥2的承载梁11 ;缓冲组件5,设置在车架I上;钢板6,其一末端连接在车架I上,另一末端连接在吊耳4上,其中吊耳4 一端通过旋转副连接在车架上,另一端通过旋转副与能量回收装置14连接,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增长吊耳4的长度,从而能够将更多的能量提供至能量回收装置14中。
[002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挂系统还包括平衡杆9,其一端连接前桥8,另一端通过衬套连接车架I ;减震器13,其一端连接车架1,另一端与承载梁11连接。其中,钢板6与承载梁11之间可活动地连接,且在钢板6和承载梁11之间设置有弹簧12,缓冲组件5的下端与钢板连接。本文中的“可活动地连接”是指钢板6与承载梁11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调整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来改变,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它们之间可通过可伸缩的套筒结构来固定连接。这样,当需要变更钢板6与承载梁11之间的距离时,可以将套筒结构相应的上升和下降到相应的位置来调整,弹簧12主要起缓冲作用,增加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0022]在本实用新型中,能量回收装置14可采用能够实现能量回收的装置即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能量回收装置14可包括与吊耳4连接的连杆机构,与连杆结构连接的双作用气缸141、与双作用气缸141连接的储气罐143,以及设置于储气罐143上的压力传感器146和与储气罐143连接的发动机气压分流系统145,以及分别与压力传感器146和发动机气压分流系统145通信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148,以及与储气罐143连接的溢流阀144和与储气罐143连接的气压能消耗系统142。其中,双作用气缸141与固定在车架I上的气缸支架通过旋转副连接,气缸活塞与连杆机构通过旋转副连接。
[0023]此外,如图3所示,双作用气缸141的下腔与储气罐143之间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辅助储气筒153、第一油水分离器150和第一单向阀149 ;双作用气缸141的上腔与储气罐143之间设置有依次连接的第二辅助储气筒152、第二油水分离器151和第二单向阀147。
[0024]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汽车悬挂系统中设置能量回收装置14,能够实现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能量的回收,环保节能。
[0025]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组件5可采用任何一种能够起到缓冲作用的缓冲结构,例如可为橡胶垫、减震弹簧或气囊的任意一种。优选地,如图3所示,缓冲组件5包括橡胶件本体51,橡胶件本体51的底部通过硫化与半瓦骨架53连接为一体,橡胶件本体51内部设置有若干中空孔52,若干中空,52的孔径从上至下依次增大,各中空孔之间设置有间隔;半瓦骨架53采用半瓦结构,可增大橡胶件本体51和半瓦骨架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缓冲块的受压外力,提高橡胶件本体51的疲劳耐久性,可有效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橡胶件本体51为锥形如圆锥形、柱形如圆柱形、圆台形中的一种,在本实施例中,橡胶件本体51为圆锥形。橡胶件本体51的结构简单合理,使其浇铸、成型、脱模易于实现。
[0026]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挂系统采用前桥与后桥联动一体化设计,前桥与后桥可互动互补,并且轴距始终处于等距状态,方向更精确,且钢板与承载梁之间的距离可调整,从而可调整钢板与车轮之间的受力程度。因此,本悬挂系统承载平衡、操控更稳定。在不平路面行驶时,双桥联动,互相补偿,同时,减少钢板的片数而增加了缓冲机构,使吸震效果更好、安全可靠,驾驶更舒适能够调整。此外,在悬挂系统中设置了能量回收装置,能够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振动能量进行回收,环保节能。
[0027]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描述,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非全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形式和细节上做出的其它改变或修改,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车架,安装在车架上的前桥、后桥,连接在前桥和后桥上的横拉杆和纵拉杆,连接前桥和后桥的承载梁,其中,以及还包括: 缓冲组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钢板,其一末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另一末端连接在吊耳上,其中所述吊耳一端通过旋转副连接在所述车架上,另一端通过旋转副与能量回收装置连接; 平衡杆,其一端连接所述前桥,另一端通过衬套连接所述车架; 减震器,其一端连接所述车架,另一端与所述承载梁连接; 其中,所述钢板与所述承载梁之间可活动地连接,且在所述钢板和所述承载梁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缓冲组件的下端与所述钢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包括双作用气缸和与所述双作用气缸连接的储气罐,以及设置于所述储气罐上的压力传感器和与所述储气罐连接的发动机气压分流系统,以及分别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发动机气压分流系统通信连接的电子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双作用气缸与所述吊耳之间通过连杆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橡胶件本体,所述橡胶件本体的底部通过硫化与半瓦骨架连接为一体,橡胶件本体内部设置有若干中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汽车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与所述承载梁之间通过可伸缩的套筒结构连接。
【文档编号】B60G15/00GK204196646SQ201420664294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7日
【发明者】周士森 申请人:浙江德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