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阶段货物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08632发布日期:2019-04-16 22:19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两阶段货物地板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一种包括构造成分两个阶段操作的货物区域的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该背景信息不一定为现有技术。

随着来自机动车消费者的压力日益增大,对交通工具内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需求日益增加以便提供适于满足广大消费者需求的交通工具。此外,随着交通工具对环境的影响的社会意识增强,存在对在使交通工具的总质量最小化的同时仍满足消费者的特征要求的日益增加的需求。通过减小交通工具的内部部件的质量,能够实现若干目标。这些目标当中的其中一个目标是交通工具的总重量,该总重量可以被最小化,由此减小用以操作交通工具所需的动力和燃料。

交通工具的内部部件的尺寸的减小已经导致对内部空间的更有效使用的需求。已经提出了用于交通工具的内部的各种储存容器来处理这种日益增大的需求。运动型多用途交通工具以及小型货车运载日益增加的乘员。乘员的增加产生了对在交通工具中有效地提供储存空间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总体概述,并且不是对其完全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公开。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被一体化到交通工具的地板中的储存容纳装置。该储存容纳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凸缘、下表面、以及在凸缘与下表面之间延伸的多个侧表面。侧表面各自限定有上表面和中间表面,该上表面和中间表面绕壳体的内周缘连续地延伸并且定向成与凸缘和下表面大致平行。盖构造成在盖为第一取向时在第一储存位置中搁置在上表面上,并且盖构造成在盖为第二取向时在第二储存位置中搁置在中间表面上,其中,第二取向相对于第一取向旋转了90°。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被一体化到交通工具的地板中的用于备用轮胎的储存容纳装置。该储存容纳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凸缘、构造成支承备用轮胎的下表面、以及在凸缘与下表面之间延伸的多个侧表面。侧表面各自限定有上表面和中间表面,该上表面和中间表面绕壳体的内周缘连续地延伸并且定向成与凸缘和下表面大致平行。盖构造成在盖为第一取向时在第一储存位置中搁置在上表面上,并且盖构造成在盖为第二取向时在第二储存位置中搁置在中间表面上,其中,第二取向相对于第一取向旋转了90°。凸缘与地板是大致共面的,并且盖在处于第一储存位置时与地板是大致共面的。当盖处于第二储存位置中时,盖相对于地板定位在凹进的位置中。

其他应用领域将通过文中提供的描述变得明显。本发明内容中的描述和具体示例仅意在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是为了说明所选定的实施方式而非所有可能的实施形式,并且不意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储存容纳装置的局部立体图,该储存容纳装置被一体化到交通工具的后货物储存区域中;

图2是图1的储存容纳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盖处于第一储存位置中;

图3是图2中所示的储存容纳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图1的储存容纳装置的局部立体图,其中,盖处于第二储存位置中;以及

图5是图4中所示的储存容纳装置的截面图。

在附图中的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全面地描述。

参照图1至图5,示出了用于交通工具12的储存容纳装置10。储存容纳装置10被示出为定位在第二排座椅14后面,但也可以位于交通工具12中的任何位置处。储存容纳装置10包括盆状的壳体16,该盆状的壳体16优选地被一体化到交通工具12的地板18中。侧围装饰板19和后颈背装饰部21沿周缘包围储存容纳装置10。壳体16由聚合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如现有技术已知的。优选地,壳体16由聚合材料注塑模制而成,使得壳体16是整体构件。

壳体16包括上凸缘20,该上凸缘20绕壳体16的与地板18大致共面的周缘22延伸。也就是说,凸缘20的第一部分21与地板18大致共面地延伸,并且凸缘20的第二部分23正交于第一部分21延伸(图3)。第二部分23通过铆钉(未示出)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其他附接装置而与地板18配合。壳体16的与凸缘20大致平行地定向的下表面24限定储存容纳装置10的底部24。然而,应当理解的是,下表面24并非要求定向成与凸缘20大致平行。相反地,下表面22可以根据需要是倾斜或波状的。

在凸缘20与下表面22之间延伸有多个侧表面26。侧表面26包括第一侧表面28、第二侧表面30、第三侧表面32和第四侧表面34。第一侧表面28和第三侧表面32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均具有第一长度L1。第二侧表面30和第四侧表面34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均具有第二长度L2。L1可以小于L2。每个侧表面26均具有高度H1。

侧表面26均包括一体化在其中的上表面36和中间表面38。上表面36相对于下表面24定位在高度H2处。中间表面38相对于下表面24定位在高度H3处。如所示的,H2大于H3。上表面36和中间表面38可以均被一体化到各个侧表面26中。上表面36绕第二表面30、第三表面32和第四表面34连续地延伸。中间表面38绕壳体16的整个内周缘39连续地延伸。上表面36和中间表面38定向成与凸缘20和下表面22大致平行,并且均提供用于搁置盖40的抵靠表面,如将在下面更详细描述的。

根据本公开,盖40操作性地构造成在两个位置中封闭储存容纳装置10。在第一储存位置中,盖40操作性地构造成搁置在上表面36上。在第一储存位置中,储存容纳装置10被封闭,并且由盖40和地板18形成大致平面的表面(图2)。换句话说,由盖40和地板18形成平面的负载地板。此外,如果座椅14处于折叠位置中(图1中的虚线所示),则地板18、盖40和座椅40形成大致平面的负载地板表面。在第二储存位置中,盖40操作性地构造成搁置在中间表面38上,使得储存容纳装置具有容积V(图5),这允许用于诸如行李之类的大型货物物品被更加容易地储存在交通工具12中。在第二储存位置中,使用者可以将物品储存在储存容纳装置10中以增加交通工具12的功能性。盖40具有第一宽度W1和第二宽度W2。第一宽度W1大致等于L1,使得盖40在第一储存位置中搁置在上表面36上。盖40的第二宽度W2大致等于L2,使得盖40在第二储存位置中搁置在中间表面38上。

类似于壳体16,盖40可以由聚合材料注塑模制而成,使得盖40是整体构件。然而,应该理解的是,盖40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材料形成。盖40包括上主表面42和下主表面44。上主表面42可以限定能够作为拉动腔或拉动把手操作的凹部46,该凹部46允许使用者在打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抓持并移动盖40,或者将盖40从第一储存位置提升、旋转并移动至第二储存位置。

为了允许盖40在打开位置与封闭位置之间移动(参见例如图3),盖40包括从盖40的侧部50突出的一对铰接元件48。铰接元件48优选地与盖40成一体,但铰接元件48也可以单独地形成并且随后固定至盖40。无论如何,铰接元件48各自在其相反两侧部上包括与形成在一对凹部52——所述一对凹部52形成在凸缘20中——中的槽(未示出)接合的一对凸起部(nub)(未示出),所述一对凸起部允许盖40的侧部50以铰接的方式联接至凸缘20。因此,当盖40处于第一储存位置中时(图2),提供与地板18共面的平坦表面。替代性地,如果需要通向壳体16的入口,则盖40能够旋转成允许进入储存容纳装置10的内部。

为了在第一储存位置(图2)与第二储存位置(图4)之间切换,盖40被提升并且铰接元件48与凹部52断开接合。随后,盖40旋转九十度并且布置在中间表面38上。以这种方式,不需要将盖40从交通工具12移除来增大交通工具12的载货体积。更确切地说,盖40构造成简单地旋转并且重新布置到容纳装置10中。考虑到从侧部50向外延伸的铰接元件48,上表面36包括形成在其中的一对凹陷部54。凹陷部54被示出为在上表面36处比在中间表面38处宽,这允许操作者将铰接元件48与凹陷部54更容易地对准。然而,应该理解的是,凹陷部54的宽度可以沿着其整个长度是大致相等的。尽管凹陷部54被示出为形成在第四侧表面34上,但应该理解的是,沿着第二侧表面30形成的上表面36也可以包括凹陷部54。如在图5中最佳示出的,当盖40搁置在中间表面38上时,通向储存容纳装置10的内部的入口没有阻挡,这增大了交通工具12的储存容量。

如图3和图5中所示,储存容纳装置10构造成承载备用轮胎56。就这点而言,备用轮胎56搁置在底表面24上并且通过盖40被隐藏,而无论盖40是在第一储存位置中处于上表面36处还是在第二储存位置中处于中间表面38处。为了将轮胎56紧固至底表面24,可以从底表面24向上延伸有系紧螺栓或螺杆58。与当轮胎56储存在交通工具12下方时相比,将轮胎56储存在交通工具12内增大了接近轮胎56的容易度。此外,由于盖40构造成在多个储存位置封闭储存容纳装置10,因此增加了用于备用轮胎56的储存容纳装置10的功能性。

已经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提供了实施方式的前述描述。这并非意在穷举或限制本公开。特定实施方式的各单个元件或特征通常并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而是如果适用则可以互换并且可以用于甚至未被具体地示出或描述的选定实施方式中。特定实施方式的各单个元件或特征也可以以许多方式进行改变。这种变型不被认为是背离本公开,并且所有这些改型都旨在被包括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