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826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安全气帘,具体为一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



背景技术:

安全气囊作为提高汽车安全性的有效措施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一些实际的碰撞事故中证明安全气囊确实具有降低乘员伤亡的功效,但也发现了其存在的一些间题。

安全气囊主要是车辆在发生正面撞击时,对保护驾乘人员的面部和胸部起到缓冲的作用,但是车辆在发生侧面撞击时,传统的安全气囊便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车辆在发生侧面撞击时,传统的安全气囊便不能起到很好的缓冲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包括车顶板、前车门和后车门,所述车顶板的内部设有两条碳纤维加强筋,所述碳纤维加强筋的底端通过螺杆与条状气体发生器固定连接,与所述车顶板内部的中部焊接有车顶加强板,所述车顶加强板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全气帘和第三安全气帘,所述车顶加强板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全气帘和第四安全气帘,所述第一安全气帘、第二安全气帘、第三安全气帘和第四安全气帘的进气口均与条状气体发生器出气口连接,所述车顶板的底部设有前车门和后车门,所述前车门的一侧设有第一车把手,所述前车门的内部设有第一安全气囊传感器,所述后车门的一侧设有第二车把手,所述后车门的内部设有第二安全气囊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车顶板的中部设有天窗,所述天窗的一侧设有安全气帘警告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全气帘、第二安全气帘、第三安全气帘和第四安全气帘均置于车顶板框架凹槽的内部,且凹槽的底部缝制有条状皮革,条状皮革与车顶板的装饰皮层无缝缝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全气囊传感器和第二安全气囊传感器通过CAN总线与汽车控制模块(ECU)电性连接,汽车控制模块(ECU)与条状气体发生器和安全气帘警告灯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全气帘、第二安全气帘、第三安全气帘和第四安全气帘均由防裂性能好的半硬的高分子材料聚酞胺织物制成,气帘的表面经过硫化处理,可减少气囊冲气膨胀时的冲击力,为使气体密封,气囊里面涂有涂层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条状气体发生器为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保证气帘充气的快速和气帘内气体瞬间压强的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将气帘和气体发生器安装在车顶板的内部,使得气帘的安装更显人性化,降低汽车生产的成本,汽车在发生撞击时,气帘可以将驾乘人员惯性摆动范围缩小,将驾乘人员的受伤程度降到最低,提高驾乘人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存活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1、车顶板;2、碳纤维加强筋;3、条状气体发生器;4、前车门;5、车顶加强板;6、后车门;7、第一安全气囊传感器;8、第一车把手;9、第二车把手;10、第二安全气囊传感器;11、第一安全气帘;12、第二安全气帘;13、安全气帘警告灯;14、天窗;15、第三安全气帘;16、第四安全气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包括车顶板1、前车门4和后车门6,车顶板1的内部设有两条碳纤维加强筋2,碳纤维加强筋2的底端通过螺杆与条状气体发生器3固定连接,与车顶板1内部的中部焊接有车顶加强板5,车顶加强板5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全气帘11和第三安全气帘15,车顶加强板5另一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安全气帘12和第四安全气帘16,第一安全气帘11、第二安全气帘12、第三安全气帘15和第四安全气帘16的进气口均与条状气体发生器3出气口连接,车顶板1的底部设有前车门4和后车门6,前车门4的一侧设有第一车把手8,前车门4的内部设有第一安全气囊传感器7,后车门6的一侧设有第二车把手9,后车门6的内部设有第二安全气囊传感器10。

车顶板1的中部设有天窗14,天窗14的一侧设有安全气帘警告灯13。

第一安全气帘11、第二安全气帘12、第三安全气帘15和第四安全气帘16均置于车顶板1框架凹槽的内部,且凹槽的底部缝制有条状皮革,条状皮革与车顶板1的装饰皮层无缝缝制连接。

第一安全气囊传感器7和第二安全气囊传感器10通过CAN总线与汽车控制模块(ECU)电性连接,汽车控制模块(ECU)与条状气体发生器3和安全气帘警告灯13电性连接。

第一安全气帘11、第二安全气帘12、第三安全气帘15和第四安全气帘16均由防裂性能好的半硬的高分子材料聚酞胺织物制成,气帘的表面经过硫化处理,可减少气囊冲气膨胀时的冲击力,为使气体密封,气囊里面涂有涂层材料。

条状气体发生器3为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混合式气体发生器是压缩气体式和烟火式相结合的发生器,保证气帘充气的快速和气帘内气体瞬间压强的稳定。

具体时,首先将条状气体发生器3利用螺杆与碳纤维加强筋2进行固定,然后依据车辆座椅的宽度将碳纤维加强筋2通过螺杆与车顶板1进行固定,然后将第一安全气帘11、第二安全气帘12、第三安全气帘15和第四安全气帘16均置于车顶板1框架凹槽的内部,随后将第一安全气帘11、第二安全气帘12、第三安全气帘15和第四安全气帘16的进气口与条状气体发生器3的出气口进行连接,然后在凹槽的底部缝制条状皮革,条状皮革与车顶板1的装饰皮层进行无缝缝制连接,随后将第一安全气囊传感器7和第二安全气囊传感器10分别安装在前车门4和后车门6的内部,然后将第一安全气囊传感器7和第二安全气囊传感器10通过CAN总线与汽车控制模块(ECU)电性连接,然后将汽车控制模块(ECU)与条状气体发生器3和安全气帘警告灯13电性连接,当汽车的车门发生碰撞时,第一安全气囊传感器7和第二安全气囊传感器10感应到撞击的信号,汽车控制模块(ECU)便能控制条状气体发生器3往第一安全气帘11、第二安全气帘12、第三安全气帘15和第四安全气帘16内充入气体,实现对驾乘人员的保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意外情况下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气帘,将气帘和气体发生器安装在车顶板的内部,使得气帘的安装更显人性化,降低汽车生产的成本,汽车在发生撞击时,气帘可以将驾乘人员惯性摆动范围缩小,将驾乘人员的受伤程度降到最低,提高驾乘人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存活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