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车载输送配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8261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式车载输送配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基础设施维修市场的不断扩大,快速施工已经称为了一种新趋势,其中的一核心部分就是超快硬混凝土的标准化生产。超快硬性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材料,生产的工艺要求讲究苛刻,操作过程中,稍有不符合要求,它的性能指标起伏就很大,为了达到性能指标要求,必须标准化生产;快速施工同时也要求材料的进场要快;使用的材料又多,必须高效。为了大方量快速施工,亟需开发一套移动式车载自动配料系统来满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移动式车载输送配料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移动式车载输送配料系统,包含有,

翻斗车,其具有活动车厢,所述活动车厢内界定有车厢容置腔室,所述车厢容置腔室内有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将所述车厢容置腔室分隔成用以储放石子的第一分腔室及用以储放黄沙的第二分腔室,所述活动车厢具有后翻盖板,所述后翻盖板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室的第一下料孔及连通第二分腔室的第二下料孔;

第一接料槽,其固定地结合于所述后翻盖板上,所述第一接料槽系低于所述第一下料孔,所述第一接料槽系向下倾斜设置;

第二接料槽,其固定地结合于所述后翻盖板上,所述第二接料槽系低于所述第二下料孔,所述第二接料槽系向下倾斜设置;

称重箱,其具有具有上开口的箱体及处于所述箱体底部的计量称,所述计量称系用以量测所述箱体的重量;以及,

输送带,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输送带的第一端系处于所述所述第一接料槽及所述第二接料槽的下方,所述输送带的第二端系处于所述箱体的上开口的上方。

所述第一接料槽及所述第二接料槽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所述输送带的输送方向。

所述输送带具有沿其输送方向设置的中心线,所述第一接料槽与所述第二接料槽系关于所述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一接料槽的底端及所述第二接料槽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中心线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自动称量,实现大方量快速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是一种移动式车载输送配料系统,包含有,

翻斗车,其具有活动车厢1,所述活动车厢内界定有车厢容置腔室,所述车厢容置腔室内有纵向隔板,所述纵向隔板将所述车厢容置腔室分隔成用以储放石子的第一分腔室及用以储放黄沙的第二分腔室,所述活动车厢具有后翻盖板,所述后翻盖板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分腔室的第一下料孔2及连通第二分腔室的第二下料孔;

第一接料槽3,其固定地结合于所述后翻盖板上,所述第一接料槽系低于所述第一下料孔,所述第一接料槽系向下倾斜设置;

第二接料槽,其固定地结合于所述后翻盖板上,所述第二接料槽系低于所述第二下料孔,所述第二接料槽系向下倾斜设置;

称重箱5,其具有具有上开口的箱体及处于所述箱体底部的计量称,所述计量称系用以量测所述箱体的重量;以及,

输送带4,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输送带的第一端系处于所述所述第一接料槽及所述第二接料槽的下方,所述输送带的第二端系处于所述箱体的上开口的上方。

当石子(或黄沙)从所述后翻盖板的下料孔流下,通过接料槽,输送带,送到称重箱中。当达到设置的重量,整个系统就停止送料,等所述称重箱中的材料运出后,系统重新开始。

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