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前后运动功能的中后排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51424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前后运动功能的中后排座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前后运动功能的中后排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功能多样化的发展,需要中后排座椅同时具有放平、前倾功能,以腾出座椅后方空间方便人员进出或堆放货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前后运动功能的中后排座椅。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前后运动功能的中后排座椅,包括靠背、座框、调角器、滑轨总成、调角器上连接板、调角器下连接板和靠背地锁,所述调角器上连接板与靠背固定在一起,靠背地锁安装在滑轨总成后上方的调角器下连接板上,靠背地锁包括地锁前锁钩和地锁后锁钩,在滑轨总成的上滑轨上设置有滑轨前锁销和滑轨后锁销,调角器上连接板与调角器下连接板通过调角器的中心第七旋转点铰接,所述座椅两侧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联动放平前连杆、前倾连杆和联动解锁连杆相连,其中联动放平前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一旋转点与滑轨总成的上滑轨铰接,联动放平前连杆的上端通过第二旋转点与座框铰接,前倾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三旋转点与滑轨总成的上滑轨铰接,前倾连杆的上端通过第四旋转点与调角器下连接板铰接,联动解锁连杆的下端通过第五旋转点与滑轨总成的上滑轨铰接,联动解锁连杆的上端通过第六旋转点与调角器下连接板铰接;所述座框的外侧与联动放平上连杆的前端固定在一起,联动放平上连杆的后端向上弯折后再通过第八旋转点与调角器上连接板铰接;

当地锁后锁钩处于勾挂在滑轨后锁销上的锁止状态,靠背顶部的调角器解锁手柄盒拉动调角器解锁拉索使调角器处于解锁状态时,调角器预解锁复位卷簧的预紧力带动靠背向前旋转一定角度,使调角器的核心件完全错开设计位置的齿板啮合,再对靠背施加作用力F1,第一旋转点、第二旋转点、第七旋转点、第八旋转点做复合运动时,联动放平前连杆、座框、联动放平上连杆和靠背共同运动直至座椅放平,靠背放平后,调角器的核心件与放平位置的齿板啮合定位;

当靠背顶部的地锁解锁手柄盒拉动地锁解锁拉索使地锁后锁钩脱离滑轨后锁销而处于解锁状态时,前倾拉簧的预紧力带动靠背向前倾倒一定角度,再对靠背施加作用力F2,第一旋转点、第二旋转点、第三旋转点、第四旋转点、第五旋转点、第六旋转点做复合运动时,联动放平前连杆、前倾连杆和联动解锁连杆共同运动,实现座椅前倾,座椅前倾到位后,地锁前锁钩勾挂在滑轨前锁销上实现完全锁止,在座椅前倾过程中,联动解锁连杆带动联动解锁机构运动,使联动解锁机构完全解锁滑轨总成,使上滑轨能带动座椅相对下滑轨前后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作用力F1、作用力F2均由设置在联动放平前连杆上的复位卷簧提供,比由乘车人员提供作用力F1、作用力F2自动化程度更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多个连杆结合铰接点做复合运动,实现座椅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座椅的前后运动,增大整车后备车厢空间,方便人员上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放平后的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切视图。

图5为前倾后的状态图。

图6为前倾后再向前滑动后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图4所示,一种具有放平、前倾及前倾后前后运动功能的中后排座椅,由靠背1、座框2、调角器3、滑轨总成4、调角器上连接板5、调角器下连接板6、联动放平前连杆7、前倾连杆8、联动解锁连杆9、联动放平上连杆10、联动解锁机构11、靠背地锁12、调角器解锁机构13、地锁解锁机构14、调角器预解锁复位卷簧15和前倾拉簧16组成。滑轨总成4分为上滑轨和下滑轨,并配备有滑轨解锁机构,当滑轨解锁机构解锁后,上滑轨可相对下滑轨前后移动。调角器解锁机构13包括调角器解锁手柄盒13a和调角器解锁拉索13b。地锁解锁机构14包括地锁解锁手柄盒14a和地锁解锁拉索14b。靠背地锁12包括地锁前锁钩12a和地锁后锁钩12b,靠背地锁12安装在滑轨总成4后上方的调角器下连接板6上。在滑轨总成4的上滑轨上设置有滑轨前锁销4a和滑轨后锁销4b,滑轨前锁销4a和滑轨后锁销4b随上滑轨一起运动,当上滑轨相对下滑轨位于初始状态时,地锁后锁钩12b勾挂在滑轨后锁销4b上实现靠背地锁锁止,当上滑轨相对下滑轨向前移动到终止位置时,地锁前锁钩12a勾挂在滑轨前锁销4a上实现靠背地锁锁止,即靠背地锁12具有前、后两个锁止位置。

调角器上连接板5与靠背1固定在一起,最好是焊接。调角器上连接板5与调角器下连接板6通过调角器3的中心第七旋转点g铰接。座椅两侧通过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联动放平前连杆7、前倾连杆8和联动解锁连杆9相连。其中,联动放平前连杆7的下端通过第一旋转点a与滑轨总成4的上滑轨铰接,联动放平前连杆7的上端通过第二旋转点b与座框2铰接;前倾连杆8的下端通过第三旋转点c与滑轨总成4的上滑轨铰接,前倾连杆8的上端通过第四旋转点d与调角器下连接板6铰接;联动解锁连杆9的下端通过第五旋转点e与滑轨总成4的上滑轨铰接,联动解锁连杆9的上端通过第六旋转点f与调角器下连接板6铰接。

座框2的外侧与联动放平上连杆10的前端固定在一起,联动放平上连杆10的后端向上弯折后再通过第八旋转点h与调角器上连接板5铰接。

结合图1—图3所示,当地锁后锁钩12b处于勾挂在滑轨后锁销4b上的锁止状态,靠背1顶部的调角器解锁手柄盒13a拉动调角器解锁拉索13b使调角器3处于解锁状态时,调角器预解锁复位卷簧15的预紧力带动靠背1向前旋转一定角度,使调角器3的核心件完全错开设计位置的齿板啮合(即使用状态),调角器预解锁复位卷簧15与调角器3同轴安装并位于内侧,调角器预解锁复位卷簧15的预紧力作用在靠背1上。靠背1向前旋转一定角度后,再对靠背1施加作用力F1,第一旋转点a、第二旋转点b、第七旋转点g、第八旋转点h做复合运动时,联动放平前连杆7、座框2、联动放平上连杆10和靠背1共同运动直至座椅放平,靠背放平后,调角器3的核心件与放平位置的齿板啮合定位。

结合图4—图6所示,当靠背1顶部的地锁解锁手柄盒14a拉动地锁解锁拉索14b使地锁后锁钩12b脱离滑轨后锁销4b而处于解锁状态时,前倾拉簧16的预紧力带动靠背1向前倾倒一定角度,前倾拉簧16的一端固定在上滑轨上,另一端固定在靠背1上。靠背1向前倾倒一定角度后,再对靠背1施加作用力F2,第一旋转点a、第二旋转点b、第三旋转点c、第四旋转点d、第五旋转点e、第六旋转点f做复合运动时,联动放平前连杆7、前倾连杆8和联动解锁连杆9共同运动,实现座椅前倾。座椅前倾到位后(如图5所示),地锁前锁钩12a勾挂在滑轨前锁销4a上实现完全锁止。在座椅前倾过程中,联动解锁连杆9带动联动解锁机构11运动,使联动解锁机构11完全解锁滑轨总成4,使上滑轨能带动座椅相对下滑轨前后运动,上滑轨带动座椅相对下滑轨向前运动到终止位置如图6所示。

最好是,作用力F1、作用力F2均由设置在联动放平前连杆上的复位卷簧(图中未示出)提供。当然,也可以由乘车人员提供作用力F1、作用力F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