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用多层复合蜂窝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43302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汽车内饰用多层复合蜂窝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内饰用多层复合蜂窝板。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汽车顶棚、行李箱、门饰等内饰部位的蜂窝板,由于其结构性能好、轻量化等特点被广泛使用。传统的蜂窝板的表面材料大多采用无纺布材质,此材料具有柔软、手感好等优点,但是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如气味大、脏污不易清洁、易刮伤起毛、纤维脱落等。

目前在汽车内饰材料的使用上,PVC、TPU等人造皮革面料的零件已有使用,但大多通过涂胶工艺贴合或机械装订在密度板、其他木质骨架、注塑件等基板上的方法制得,这些工艺制得的零件PVC、TPU等人造皮革面材与基板之间容易产生脱落、剥离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内饰用多层复合蜂窝板,该多层复合蜂窝板可用于汽车侧护板、顶棚、行李箱盖板、门饰等部位,并且具有柔软舒适、缓冲作用好、粘结性好、无气味、安全环保,易清洁等特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具有表面层和蜂窝板层;所述表面层和蜂窝板层之间设有缓冲衬垫层;所述表面层与缓冲衬垫层的接触面熔融粘结在一起;所述蜂窝板层与缓冲衬垫层的接触面熔融粘结在一起。

上述蜂窝板层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层和蜂窝基板层;所述第一面板层与缓冲衬垫层的接触面熔融粘结在一起。

上述蜂窝板层还包括第二面板层;所述第一面板层连接在蜂窝基板层的上表面,第二面板层连接在蜂窝基板层的下表面。

上述蜂窝基板层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呈蜂窝状分布的盲孔;所述本体位于盲孔孔口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的上表面;所述本体位于盲孔孔底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面板层与蜂窝基板层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

作为变形,上述蜂窝板层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层和蜂窝基板层;所述蜂窝基板层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呈蜂窝状分布的盲孔;所述本体位于盲孔孔口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的下表面;所述本体位于盲孔孔底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面板层与蜂窝基板层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面板层与缓冲衬垫层的接触面熔融粘结在一起;同时,上述蜂窝板层还包括第二面板层;所述第二面板层连接在蜂窝基板层的下表面。

上述表面层为PVC人造革、PU人造革、TPU人造革、发泡PVC人造革、发泡PU人造革以及发泡TPU人造革中的一种。

上述缓冲衬垫层为IXPE片材、IXPP片材以及丙纶无纺布中的一种。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在表面层和蜂窝板层之间增加缓冲衬垫层,既可以提高其缓冲性能,还能提高其手感,提升柔软舒适度;

(2)本实用新型中表面层、蜂窝板层和缓冲衬垫层利用加热熔融的方式进行粘连,使此三层连接更加紧密,有效防止此三层的脱落、剥离现象;

(3)本实用新型中蜂窝板层的设置,既能提高整体结构强度,还能实现轻量化;

(4)本实用新型中表面层的材质便于清洁,使用效果好,并且大大提升了手感和内饰档次;

(5)本实用新型中缓冲衬垫层的材质进一步提升了整体的缓冲性、保温性和吸音性,并且该材质无毒无味,环保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见图1,本实用新型具有表面层1和蜂窝板层2;所述表面层1和蜂窝板层2之间设有缓冲衬垫层3;所述表面层1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熔融粘结在一起;所述蜂窝板层2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通过加热熔融,辊压后完全粘结在一起。

所述蜂窝板层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层21、蜂窝基板层22和第二面板层23;所述第一面板层21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通过加热熔融,辊压后完全粘结在一起;所述第一面板层21连接在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第二面板层23连接在蜂窝基板层22的下表面。

所述蜂窝基板层22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呈蜂窝状分布的盲孔22-1;所述本体位于盲孔22-1孔口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所述本体位于盲孔22-1孔底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2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面板层21与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

所述表面层1为PVC人造革;所述缓冲衬垫层3为IXPP片材。

(实施例二)

见图2,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具有表面层1和蜂窝板层2;所述表面层1和蜂窝板层2之间设有缓冲衬垫层3;所述表面层1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熔融粘结在一起;所述蜂窝板层2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通过加热熔融,辊压后完全粘结在一起。

所述蜂窝板层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层21、蜂窝基板层22和第二面板层23;所述第一面板层21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通过加热熔融,辊压后完全粘结在一起;所述第一面板层21连接在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第二面板层23连接在蜂窝基板层22的下表面。

所述蜂窝基板层22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呈蜂窝状分布的盲孔22-1;所述本体位于盲孔22-1孔口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22的下表面;所述本体位于盲孔22-1孔底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面板层21与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

所述表面层1为TPU人造革;所述缓冲衬垫层3为丙纶无纺布。

(实施例三)

见图3,本实用新型见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表面层1和蜂窝板层2;所述表面层1和蜂窝板层2之间设有缓冲衬垫层3;所述表面层1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熔融粘结在一起;所述蜂窝板层2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通过加热熔融,辊压后完全粘结在一起。

所述蜂窝板层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层21和蜂窝基板层22;所述第一面板层21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通过加热熔融,辊压后完全粘结在一起;所述第一面板层21连接在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

所述蜂窝基板层22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呈蜂窝状分布的盲孔22-1;所述本体位于盲孔22-1孔口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所述本体位于盲孔22-1孔底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2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面板层21与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

所述表面层1为发泡PU人造革;所述缓冲衬垫层3为IXPE片材。

(实施例四)

见图4,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见图2,本实用新型具有表面层1和蜂窝板层2;所述表面层1和蜂窝板层2之间设有缓冲衬垫层3;所述表面层1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熔融粘结在一起;所述蜂窝板层2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通过加热熔融,辊压后完全粘结在一起。

所述蜂窝板层2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面板层21和蜂窝基板层22;所述第一面板层21与缓冲衬垫层3的接触面通过加热熔融,辊压后完全粘结在一起;所述第一面板层21连接在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

所述蜂窝基板层22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有多个呈蜂窝状分布的盲孔22-1;所述本体位于盲孔22-1孔口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22的下表面;所述本体位于盲孔22-1孔底侧的表面为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面板层21与蜂窝基板层22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

所述表面层1为发泡TPU人造革;所述缓冲衬垫层3为IXPP片材。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