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7399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对于大功率的充电桩,一般其箱体内部需要安装更多的电气元件及各种模块等,但是现有的充电桩其内部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功率过大时往往体积较大,而且内部模块发热量大,散热效果不好;另外,箱内配线布局不合理,排列不整齐,不方便后期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该充电桩其通风效果好,有利于内部元器件的散热,同时内部结构合理,方便维修并且在同等功率下可以实现更小的设备体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包括水平布置的底座、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上形成一框架结构的四根主梁以及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内的直流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两侧的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所述第一侧门和所述第二侧门均为一侧与所述框架结构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框架结构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一侧门和所述第二侧门上均开设有相对的通风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二侧门上的通风口处设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可将所述立式直流充电桩外部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侧门上的通风口吸入并从所述第二侧门上的通风口排出。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门和所述第二侧门上的所述通风口均为多个,且上下间隔布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门和所述第二侧门均安装有门锁。

进一步,所述直流模块为多个,上下层叠布置于所述框架结构内。

进一步,所述框架结构内设有竖直安装的四个竖梁,四个所述竖梁形成一个框架结构,在所述竖梁形成的所述矩形框架内侧,设有多层互相平行且上下层叠布置的模块导轨,每个所述直流模块通过每层所述模块导轨滑入所述箱体后固定。

进一步,每层的所述模块导轨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竖梁的内侧。

进一步,每层所述模块导轨的靠近滑入侧的一端设有挡块,所述直流模块的端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安装板,所述直流模块通过所述模块导轨滑入后,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挡块贴合,并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所述模块导轨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竖梁上。

进一步,所述直流模块从靠近所述第一侧门的一侧向所述第二侧门的方向滑入所述框架结构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两侧的可以自由开关的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可以方便内部元件的拆卸与后期维护,另外第一侧门和第二侧门上均开设有通风口,可以对内部的直流模块进行有效的降温。另外,在该立式直流充电桩内设置层叠码放的直流模块,可以大大减小充电桩的整体尺寸,并且层叠码放的方式可以使得箱体内配线布局合理,排列整齐,方便后期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打开第一侧门、第二侧门及前门后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拆去所述直流模块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安装所述直流模块后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直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直流模块,3、竖梁,4、模块导轨,5、挡块,6、螺栓,10、主梁,11、第一侧门,12、第二侧门,13、通风口,14、排风扇,15、门锁,16、前门,21、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打开第一侧门、第二侧门及前门后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拆去所述直流模块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安装所述直流模块后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所述直流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包括水平安装的底座1、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形成一框架结构的四根主梁10以及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内的直流模块2,还包括设于所述框架结构两侧的第一侧门11和第二侧门12,所述第一侧门11和所述第二侧门12均为一侧与所述框架结构铰接另一侧与所述框架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可以方便第一侧门11和第二侧门12方便的自由开关。所述第一侧门11和所述第二侧门12上均开设有相对的通风口13,可以给安装在内部的直流模块2散热降温。所述第二侧门12上的通风口13处设有排风扇14,所述排风扇14可将所述立式直流充电桩外部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一侧门11上的通风口13吸入并从所述第二侧门12上的通风口13排出。以更有利于散热,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侧门11和所述第二侧门12上的所述通风口13均为多个,且上下间隔布置。以适应层叠码放的直流模块2都可以进行降温。实际工作中,第二侧门12上的排风扇14开启后,可以将机体外部的空气从第一侧门11上的通风口13吸入,流动的气流经过层叠码放的直流模块2后可以将热量带走,并从第二侧门12上的通风口13排出机体外,实现快速降温,换热效率快。

为了方便开关,以利于安装和拆卸内部电气元件,所述第一侧门11和所述第二侧门12均安装有门锁15。

具体地,在框架结构上还设有前门16,前门16上设有用于刷卡的刷卡器、急停按钮等,方便用户进行充电作业。

在主梁10所形成的框架结构内设有竖直安装的四个竖梁3,四个所述竖梁3形成一个位于主梁10内的框架结构,在所述竖梁3形成的所述矩形框架内侧,设有多层互相平行且上下层叠布置的模块导轨4,每个所述直流模块2通过每层所述模块导轨4滑入所述内部框架结构后固定。通过这种带有滑轨的层叠式布置方式,可以大大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并且由于层层码放后,电缆可以有序的进行统一安置,可以实现整齐的排列,方便后期维护。为了加工制造容易,降低成本,所述竖梁3可以采用型钢比如采用钢板折弯制成或角钢制成。

每层的所述模块导轨4为两个,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竖梁3的内侧。模块导轨4的实现方式有多种,如图中所述,每层的模块导轨都可以用两个相对安装的具有水平导向面的钢板即可,两者间距需根据直流模块2的宽度设计。利用模块导轨4可以方便直流模块2的安装与拆卸。

为了将直流模块2滑入箱体后进行可靠的固定,每层所述模块导轨的靠近滑入侧的一端设有挡块5,所述直流模块2的端部设有向外凸出的安装板21,所述直流模块2通过所述模块导轨4滑入后,所述安装板21与所述挡块5贴合,并通过螺栓6可拆卸的连接。这样可以实现方便的拆卸与后期维护。

具体地,所述挡块5为可以采用普通的钢板也可以采用角钢制成,所述模块导轨4可拆卸的安装于所述竖梁3上。挡块5可以焊接于其中一个靠近滑入一侧的竖梁3上,也可以通过螺栓可拆卸的安装于该竖梁3上。由于直流模块2均为水平布置,滑入箱体后其水平方向的力较小,所以安装板21可以在直流模块的一端的一侧设置即可,相应的每层的挡块5也为一个,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也便于提高拆卸与安装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立式直流充电桩,其箱体结构通过主梁10形成的框架结构以及四边的箱门组成,上端一般设有屋檐形顶盖,下端设有底座1,前门16、第一侧门11级第二侧门12均可以打开,并带有门锁15。后门上设有插枪座及挂线架,以方便用户进行充电操作。

在框架结构内,设置层叠布置的滑轨机构,可以方便用户根据所需的功率大小进行安装直流模块2,比如一般一个直流模块为15kW的功率,如果需要设计90kW的直流充电桩,只需相应的将6个15kW的直流模块2按上述结构进行层叠安装即可,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并且箱体内可实现整齐的排列,方便管理及拆卸,也便于后期的维护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直流充电桩有左、右、前3个门(其中左、右两门即为上述的第一侧门11、第二侧门12,下同),可方便模块及内部结构的拆装、维修,左、右门上有IP54等级的通风网组,与模块风道方向相同,可有效的进行通风。前门16上有触摸屏、刷卡处、急停按钮,与左右门风道互不影响,左、右门通风网组可加到5对,满足30-120KW的通风要求,竖梁结构的应用可方便模块的安装,更换及维修模块方便,此结构最多安装12个模块,数量可将安装板、模块及其附件全部集成在竖梁结构上。其结构设计合理,布局有序,拆卸安装均非常方便,不容易因为线缆过多造成混乱,便于后期维修,同时由于各层直流模块间具有间隙,可以使空气流通更为通常,散热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