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4474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是人们日常出行必须的交通工具,汽车大大增加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目前汽车的高度相对较低,特别是家用小轿车,人们在车内很难站立,为了解决该问题,目前具有一类高顶汽车,其车顶高度相对较高,但是高顶汽车在行驶时的稳定性相对较差。由于现在汽车普遍采用车顶和车身固定的设计,导致车顶的高度无法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能增加车厢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包括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包括分体设置的厢体和能将厢体上端口封闭的厢盖,所述厢体和厢盖之间设有呈环形的密封帆布,所述厢体上边沿的内侧开有下环形凹肩,所述厢盖下边沿的内侧开有上环形凹肩,在所述厢体与厢盖抵靠时下环形凹肩和上环形凹肩相对设置,所述密封帆布的上边沿固定在上环形凹肩内,所述密封帆布的下边沿固定在下环形凹肩内,所述厢体呈四边形,所述密封帆布具有四个面,在所述厢体和厢盖抵靠时所述密封帆布折叠位于下环形凹肩和上环形凹肩内,在所述厢体和厢盖上下分离时所述密封帆布张开,密封帆布每个侧面的内侧均固定有可折叠的支撑架,所述厢体和厢盖之间设有能使得厢盖相对厢体升降的升降结构。

厢体和厢盖之间通过密封帆布连接,在正常使用时厢体和厢盖贴合,密封帆布折叠储存在下环形凹肩和上环形凹肩内;在需要增加车厢的高度时通过升降结构推动厢盖上升,此时厢盖会带着密封帆布上升,折叠的密封帆布会在竖直方向上展开,在厢盖上升到位后密封帆布完全展开,厢盖上升能增加车厢的高度,同时密封帆布能保证车厢内的密闭性;厢盖上升后车厢内的体积增大,因此车厢内的温度相对较低,能实现对车厢内温度的控制,实现自适应温度控制。

在上述的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中,所述升降结构包括升降蜗杆和驱动杆,所述厢体的上端面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竖直开设,所述升降蜗杆转动连接在安装孔内,所述升降蜗杆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厢盖上,所述驱动杆水平设置并转动连接在厢体上,所述驱动杆的内端固定有涡轮,所述升降蜗杆与涡轮啮合,所述驱动杆的外端固定有转动盘。通过转动盘驱动杆,从而推动涡轮转动,涡轮转动使得升降蜗杆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带动厢盖升降;同时采用涡轮蜗杆结构具有自锁功能,避免厢盖和厢体出现不受控制的上下移动。

在上述的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中,所述厢体和厢盖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导向杆,所述厢体上竖直开设有若干导向孔,所述导向杆的下端穿设在导向孔内并能相对导向孔滑动,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厢盖固定。导向杆使得厢体和厢盖在升降过程中保持稳定,能增加厢体和厢盖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上述的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中,所述支撑架包括相互交叉的外铰接杆和内铰接杆,外铰接杆的上下两端和内铰接杆的上下两端均开有条形孔,所述外铰接杆的上端和内铰接杆的上端均通过铰接轴穿过条形孔铰接在上环形凹肩的侧壁上,所述外铰接杆的下端和内铰接杆的下端均通过铰接轴穿过条形孔铰接在下环形凹肩的侧壁上,所述外铰接杆上开有条形的让位孔,所述内铰接杆穿设在让位孔内且内铰接杆的中部与外铰接杆的中部铰接。通过该结构能在密封帆布撑开后加强密封帆布的抗风强度,同时增加厢体和厢盖之间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中,所述厢体上边沿的外侧开有下固定凹肩,下固定凹肩呈环形,所述厢盖下边沿的外侧开有上固定凹肩,上固定凹肩呈环形,下固定凹肩内固定有下密封圈,上固定凹肩内固定有上密封圈,在厢体和厢盖抵靠时下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相互抵靠。在厢体和厢盖抵靠时通过下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相互抵靠实现密封,保证车厢的密闭性。

在上述的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中,所述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相互贴靠的端面均呈波浪形,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相互贴靠的端面上的波峰和波谷相对错开,且上密封圈上的波峰能嵌入下密封圈上的波谷内。该结构能增加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就能提高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之间的密封性,保证车厢的密闭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具有能增加车厢的高度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厢体和厢盖抵靠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厢体和厢盖上下分离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厢体;11、厢盖;2、密封帆布;3、支撑架;31、外铰接杆;32、内铰接杆;33、条形孔;4、升降蜗杆;41、驱动杆;42、安装孔;43、涡轮;44、转动盘;5、导向杆;51、导向孔;6、下密封圈;61、上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带自适应温度控制的高顶汽车包括车厢,车厢包括分体设置的厢体1和能将厢体1上端口封闭的厢盖11,厢体1和厢盖11之间设有呈环形的密封帆布2,厢体1上边沿的内侧开有下环形凹肩,厢盖11下边沿的内侧开有上环形凹肩,在厢体1与厢盖11抵靠时下环形凹肩和上环形凹肩相对设置,密封帆布2的上边沿固定在上环形凹肩内,密封帆布2的下边沿固定在下环形凹肩内,厢体1呈四边形,密封帆布2具有四个面,在厢体1和厢盖11抵靠时所述密封帆布2折叠位于下环形凹肩和上环形凹肩内,在厢体1和厢盖11上下分离时所述密封帆布2张开,密封帆布2每个侧面的内侧均固定有可折叠的支撑架3,厢体1和厢盖11之间设有能使得厢盖11相对厢体1升降的升降结构。

升降结构包括升降蜗杆4和驱动杆41,厢体1的上端面开有安装孔42,安装孔42竖直开设,升降蜗杆4转动连接在安装孔42内,升降蜗杆4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厢盖11上,驱动杆41水平设置并转动连接在厢体1上,驱动杆41的内端固定有涡轮43,升降蜗杆4与涡轮43啮合,驱动杆41的外端固定有转动盘44。通过转动盘44驱动杆41,从而推动涡轮43转动,涡轮43转动使得升降蜗杆4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带动厢盖11升降;同时采用涡轮43蜗杆结构具有自锁功能,避免厢盖11和厢体1出现不受控制的上下移动。

厢体1和厢盖11之间还设有若干根导向杆5,厢体1上竖直开设有若干导向孔51,导向杆5的下端穿设在导向孔51内并能相对导向孔51滑动,导向杆5的上端与厢盖11固定。导向杆5使得厢体1和厢盖11在升降过程中保持稳定,能增加厢体1和厢盖11之间的连接强度。

支撑架3包括相互交叉的外铰接杆31和内铰接杆32,外铰接杆31的上下两端和内铰接杆32的上下两端均开有条形孔33,外铰接杆31的上端和内铰接杆32的上端均通过铰接轴穿过条形孔33铰接在上环形凹肩的侧壁上,外铰接杆31的下端和内铰接杆32的下端均通过铰接轴穿过条形孔33铰接在下环形凹肩的侧壁上,外铰接杆31上开有条形的让位孔,内铰接杆32穿设在让位孔内且内铰接杆32的中部与外铰接杆31的中部铰接。通过该结构能在密封帆布2撑开后加强密封帆布2的抗风强度,同时增加厢体1和厢盖11之间的稳定性。

厢体1上边沿的外侧开有下固定凹肩,下固定凹肩呈环形,厢盖11下边沿的外侧开有上固定凹肩,上固定凹肩呈环形,下固定凹肩内固定有下密封圈6,上固定凹肩内固定有上密封圈61,在厢体1和厢盖11抵靠时下密封圈6和下密封圈6相互抵靠。在厢体1和厢盖11抵靠时通过下密封圈6和下密封圈6相互抵靠实现密封,保证车厢的密闭性。

上密封圈61和下密封圈6相互贴靠的端面均呈波浪形,上密封圈61和下密封圈6相互贴靠的端面上的波峰和波谷相对错开,且上密封圈61上的波峰能嵌入下密封圈6上的波谷内。该结构能增加上密封圈61和下密封圈6之间的接触面积,也就能提高上密封圈61和下密封圈6之间的密封性,保证车厢的密闭性。

厢体1和厢盖11之间通过密封帆布2连接,在正常使用时厢体1和厢盖11贴合,密封帆布2折叠储存在下环形凹肩和上环形凹肩内;在需要增加车厢的高度时通过升降结构推动厢盖11上升,此时厢盖11会带着密封帆布2上升,折叠的密封帆布2会在竖直方向上展开,在厢盖11上升到位后密封帆布2完全展开,厢盖11上升能增加车厢的高度,同时密封帆布2能保证车厢内的密闭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