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公交车安全天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446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公交车安全天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交车机械天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公交车安全天窗。



背景技术: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莫测,世界各地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因而我国的一些城市发生了很多不可预测的灾害,这其中重要为水灾,当水灾发生的时候人们来不及做相应的防范措施,因而损失了很多财产有的地方更带走了很多宝贵的生命。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很多人生安全问题,比如现在的公交车全部是电动车,所以这种车配备的天窗也是电动的天窗,但是洪水淹没的时候因为电动公交车的电路系统被破坏而电动天窗是无法打开并且水压之下也撬开不了玻璃窗,因而在电动公交车中必须配备一种简单的可快速打开的机械天窗。综上所述,所以我设计了一种新型公交车安全天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公交车安全天窗。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新型公交车安全天窗,包括天窗本体、窗口安装座、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三连接装置,所述天窗本体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三连接装置:所述第一连接装置包括2个连接于所述天窗本体的连杆I、2个连接于所述窗口安装座上的连杆II以及1个连接所述连杆I和连杆II的横杆I;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为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天窗本体和窗口安装座的斜杆;所述第三连接装置包括2个连接于所述天窗本体的连杆III、2个连接于所述窗口安装座上的连杆IV以及1个连接所述连杆III和连杆IV的横杆II;所述天窗本体的中间位置设置凹槽并所述凹槽中设置可收回的把手;所述连杆IV和所述窗口安装座通过圆柱销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天窗本体底面沿边处的前端、中端、后端分别焊接固定6个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第三连接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圆柱销的一端设置一个孔并所述孔中设置可拆卸的铁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连杆IV可拆离所述窗口安装座。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通过可拆开的第三连接装置而使天窗往前移动而腾出能够人体出入的空间因而在灾难发生的时候成为救命的逃生之道,并且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实用性高,而且生产成本较低,适合运用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拆开圆柱销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圆柱销的剖视图。

图中:1、天窗本体;2、窗口安装座;3、第一连接装置;4、第二连接装置;5、第三连接装置;6、连接座;7、可收回的把手;31、连杆I;32、连杆II;33、横杆I;51、连杆III;52、连杆IV:53、横杆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公交车安全天窗,包括天窗本体(1)、窗口安装座(2)、第一连接装置(3)、第二连接装置(4)、第三连接装置(5),所述天窗本体(1)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第二连接装置(4)、第三连接装置(5):所述第一连接装置(1)包括2个连接于所述天窗本体(1)的连杆I(31)、2个连接于所述窗口安装座(2)上的连杆II(32)以及1个连接所述连杆I(31)和连杆II(32)的横杆I(33);所述第二连接装置(4)为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天窗本体(1)和窗口安装座(2)的斜杆;所述第三连接装置(5)包括2个连接于所述天窗本体(1)的连杆III(51)、2个连接于所述窗口安装座(2)上的连杆IV(52)以及1个连接所述连杆III(51)和连杆IV(52)的横杆II(53);所述天窗本体(1)的中间位置设置凹槽(6)并所述凹槽(6)中设置可收回的把手(7);所述连杆IV(52)和所述窗口安装座(2)通过圆柱销活动连接:所述天窗本体(1)底面沿边处的前端、中端、后端分别焊接固定6个连接座(6):所述连接座(6)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装置(3)、第二连接装置(4)、第三连接装置(5):所述圆柱销的一端设置一个孔并所述孔中设置可拆卸的铁丝:所述连杆IV(52)可拆离所述窗口安装座(2)。

所述本新型装置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平常的情况下通过可收回的把手开启或关闭所述天窗本体,当灾难降临或紧急情况下可拆开第三连接装置与所述天窗安装座连接的圆柱销使天窗往前移动并腾出能够人体出入的空间,因而保证了在紧急情况下有一逃生之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