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门系统及使用该逃生门系统的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068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逃生门系统及使用该逃生门系统的客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逃生门系统及使用该逃生门系统的客车。



背景技术:

客车的逃生门与客车的乘客门不同,乘客门经常开启供乘客下上车,客车的逃生门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当车内发生紧急情况,乘客无法从乘客门逃生时,可打开逃生门进行逃生。目前客车的车身普遍较高,车厢地板高度均高于乘客门门口处踏板的高度,乘客门的逃生门下端与门口处踏板的上侧贴合;为了方便乘客上下车,现有的客车均在乘客门门口设置台阶,乘客上车时由较低的踏板处借助台阶进入到位置较高的车厢地板处。而逃生门通常情况下并不使用,因此逃生门的门口处并没有设置台阶,逃生门的逃生门下端直接与车厢地板的上侧贴合,造成逃生门距离地面高度较高;乘客从逃生门向外逃生时,乘客直接从距离地面较高的车厢地板上向外跳;由于乘客跳下的高度较高,增大逃生难度,而且在慌忙逃生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摔倒甚至踩踏的情况。尤其是专用校车,虽然专用校车的车身高度低于大中型客车的车身高度,但是逃生门打开后距离地面高度对于幼儿来说仍然较高,在没有救援人员帮助的情况下,幼儿很难从逃生门位置处跳下,不利于幼儿快速逃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逃生门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内乘客从距离地面较高的逃生门处较难逃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逃生门系统的客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逃生门系统,包括逃生门,还包括用于叠放在逃生门下方的在充气后可形成由车内伸至车外的滑梯的充气式气囊,以及用于为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和用于控制充气装置启动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触发开关,控制器与触发开关和充气装置连接,控制器在触发开关触发后控制充气装置启动为所述气囊充气。

所述触发开关在所述逃生门打开设定角度后触发,逃生门上设有触发所述触发开关的触发结构。

该逃生门系统还包括用于固设在车厢地板下方的气囊箱,所述气囊叠放于气囊箱内,气囊箱包括开口朝上的下箱体,下箱体的上端连接有在气囊充气时可被气囊顶开的箱盖。

所述箱盖的靠近逃生门内侧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所述下箱体铰接,所述箱盖在气囊充气时可被气囊顶开并防止气囊朝车厢内侧伸展。

一种客车,包括车身以及安装在车身上的逃生门系统,逃生门系统包括逃生门,逃生门系统还包括叠放在逃生门下方的在充气后可形成由车内伸至车外的滑梯的充气式气囊,以及用于为气囊充气的充气装置和用于控制充气装置启动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和触发开关,控制器与触发开关和充气装置连接,控制器在触发开关触发后控制充气装置启动为所述气囊充气。

所述触发开关在所述逃生门打开设定角度后触发,逃生门上设有触发所述触发开关的触发结构。

逃生门包括门体与门框,门框上于靠近门体的位置处设有限制逃生门最大开启角度的限位块,所述触发开关设于限位块上并在门体与所述限位块挡止配合时与触发结构接触而触发。

所述逃生门系统还包括固设在车厢地板下方的气囊箱,所述气囊叠放于气囊箱内,气囊箱包括开口朝上的下箱体,下箱体的上端连接有在气囊充气时可被气囊顶开的箱盖。

所述箱盖的靠近逃生门内侧的一侧通过合页与所述下箱体铰接,所述箱盖在气囊充气时可被气囊顶开并防止气囊朝车厢内侧伸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客车逃生门系统,逃生门安装在客车的车身上,在逃生门的下方位置处叠放有充气式的气囊,气囊连接有充气装置,气囊充气后可形成由车内伸至车外的滑梯,车内的乘客可由距离地面较高的车厢内借助滑梯滑至地面,在实现快速逃生的同时保证乘客安全。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充气装置何时为气囊充气,只有当触发开关触发时,控制器才会控制充气装置对气囊充气,正常情况下,气囊叠放于车厢地板内,只有触发开关触发后,才会从车厢地板内伸展至车外形成滑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触发开关与逃生门配合使用,触发开关在逃生门打开设定角度后触发,与常规的在逃生门内侧设置控制按钮的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避免了日常误操作造成气囊意外充气的现象;同时逃生门打开的同时也触发了开关,操作流程简单,缩短操作时间。

进一步地,逃生门的门框上固设有限位块,限位块在逃生门打开至设定角度时门体挡止配合,并且在限位块与门体挡止配合时触发开关与触发结构接触而触发,在限位块的作用下可避免触发开关被逃生门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车厢地板平面下方固设气囊箱,气囊叠放于气囊箱内,气囊箱包括下箱体和连接在下箱体上端的箱盖,当气囊充气时,箱盖被气囊顶开,通常箱盖盖住下箱体,避免车内杂物落入下箱体内。

进一步地,箱盖的靠近逃生门内侧的一侧即靠近车内的一侧与下箱体通过合页铰接,这样气囊充气时箱盖朝车内一侧被气囊顶开,在箱盖的挡止作用下防止气囊朝车内一侧伸展,进而保证气囊朝车外伸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客车的一种实施例的简化示意图(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2为图1中逃生门打开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客车的一种实施例中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下的简化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客车的一种实施例中逃生门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时的简化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滑梯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该客车包括车身19以及安装在车身上的逃生门系统,逃生门系统主要包括逃生门、气囊箱2、气泵和控制箱3。逃生门包括门体1和门框5,门体1的一侧通过门轴4与门框5铰接连接。气囊箱2设于逃生门的正下方,且位于车厢地板平面的下方;气囊箱2包括与车身骨架固连的下箱体21,下箱体21的开口朝上且开口处连接有箱盖22,箱盖21的靠近逃生门内侧的一侧即靠近车厢内部的一侧与下箱体21通过合页铰接,使箱盖22能够朝车厢内侧开启。气囊箱2内叠放有充气式的气囊7,气囊7为材质较硬的防火气囊,气囊7的首端与气囊箱2固连。气泵构成了用于为气囊7充气的充气装置,本实施例中,气泵安装在控制箱3的内部,控制箱3内部具有控制器,气泵通过气管9与气囊7连接,控制箱3内的控制器与气泵控制连接。

逃生门的门体1上设有与门体同步运动的限位头11,门框5上于靠近门体1的位置处设有用于限制逃生门最大开启角度的限位块12,当限位头11与限位块12挡止配合时,逃生门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图4中示出了逃生门开启至最大角度状态下,限位头11与限位块12之间的位置关系。限位块12上设有触发开关13,触发开关13与控制箱3内的控制器通过导线8连接,触发开关13和控制箱3构成控制所述气泵充气的控制系统。当限位头11与限位块12挡止配合时,逃生门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与此同时,限位头11与触发开关13接触而使触发开关13触发,并将触发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使气泵开始为气囊7充气;限位头11构成了用于在逃生门打开后与所述触发开关13接触的触发结构。本实施例中,只有当逃生门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时,上的限位头11才会使触发开关13触发。其他实施例中,触发开关13还可以不设置在限位块12上,在逃生门打开至最大开启角度前,限位头11触发所述触发开关13,使气泵开始为气囊充气。

通常情况下,气囊7叠放在气囊箱2的下箱体21内,箱盖22盖住下箱体防止杂物进入到箱体内。当逃生门开启至最大开启角度时,触发开关13被限位头11触发,控制器控制气泵为气囊7充气,气囊膨胀并将箱盖22顶开,箱盖22朝车厢的内侧开启,在箱盖22的挡止作用下,气囊7会朝车厢外侧伸展,气囊7充气后形成由车内伸至车外的滑梯。充气后的气囊横截面呈“凹”字形结构,包括底座17和扶手16,底座17中部由带孔的隔膜18隔开,保证气泵能够将整个气囊充满。滑梯整体呈钝角Z字型结构,首端与车厢内的气囊箱2连接,末端的水平段搭在地面上,水平段能够减少下滑时的冲击。

其它实施例中,触发开关还可以替换为设置在车厢内侧的控制按钮,使用时,先打开逃生门,再按下控制按钮使气泵开始为气囊充气。气囊箱还可以不设置,气囊直接叠放在车厢地板平面下方。箱盖22还可以与下箱体扣接。气泵还可以替换为高压充气瓶。

本实用新型逃生门系统的实施例,逃生门系统如上述,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