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拆装头及轮胎拆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702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工作部,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上的连接部和设置在所述工作部上的与轮胎的轮辋相配合的定位部;

其中,所述固定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轮胎拆装机相连接,所述工作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部的侧壁上,所述工作部上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位置处还设置有与轮胎相配合的装胎面和拆胎面;

拆胎时,所述轮胎拆装头的固定部连接在轮胎拆装机的主轴上,轮胎放置在轮胎拆装机上,轮辋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将轮胎的胎口翘至所述拆胎面上,通过主轴旋转,轮胎的胎口与轮辋拆离,完成拆胎过程;

装胎时,将轮胎放置在轮辋上,轮胎的胎口贴在装胎面上,通过主轴旋转,轮胎装配在轮辋上,完成装胎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的第一表面连接在所述工作部的侧壁上远离所述固定部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应的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缺口,轮辋的边缘放置在所述缺口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在所述工作部的对称面内的截面形状为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上还包括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的第一表面为所述拆胎面,所述第一凸出部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为所述装胎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均为螺旋面,所述第一凸出部靠近所述定位部的一端的厚度大于远离所述定位部的一端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上还包括与所述定位部相配合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定位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凸出部的第三表面为所述拆胎面,所述第二凸出部中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的第四表面为所述装胎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为阶梯轴,包括第一工作部、第二工作部和第三工作部,所述第一工作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工作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工作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工作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工作部的一端;

其中,所述第二工作部的径向尺寸均小于第一工作部与第三工作部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工作部、第二工作部与第三工作部均采用锥面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工作部与第二工作部的第一锥面为所述装胎面,连接所述第二工作部与第三工作部的第二锥面为所述拆胎面,所述第一工作部与第三工作部的侧面的断面上还连接所述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三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

所述工作部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上,所述工作部的另一端的端面为所述装胎面,所述第三凸出部和第四凸出部设置在所述工作部的侧壁上靠近所述端面的位置处,所述工作部的侧壁为所述拆胎面,所述第三凸出部与拆胎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凸出部与轮胎的胎口相配合,进行装胎,所述第四凸出部设置在与所述拆胎面相邻的位置处,所述第四凸出部与撬棍相配合进行拆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轮胎拆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凸出部与连接所述工作部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为翻边结构。

10.一种轮胎拆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轮胎拆装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