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面板框堵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0828阅读:7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面板框堵盖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央面板框堵盖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设计对仪表板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以更好的结构设计达到分块美观、感知质量良好的目的。中央面板框在视觉集中点,对结构美观要求更高。从装配顺序及维修方便性来讲,很多仪表板总成设计中,中央面板框在整个仪表板总成零部件中装配顺序放在最后,故中央面板框总成通常采用卡扣固定的方式。但部分车型由于安装条件限制,中央面板框无法使用卡扣方式固定时,会选用螺钉等固定方式,使用螺钉固定通常会存在螺钉外漏等外观缺陷问题,大大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中央面板框堵盖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央面板框堵盖结构,包括堵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本体外轮廓与中央面板框出风口外形相仿,所述堵盖本体外端面上设有与活动叶片形状相仿的假叶片,所述堵盖本体内端面外周设有与中央面板框相配合的连接筋。

作为优选,所述堵盖本体内端面外周设有五根连接筋,分别为用于限制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第三连接筋和第四连接筋,用于限制高度方向运动的第五连接筋。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筋平行于堵盖本体内端面向外延伸,所述第二连接筋、第三连接筋和第四连接筋均垂直于堵盖本体内端面,所述第一连接筋、第二连接筋、第三连接筋和第四连接筋相互配合用于限制堵盖本体水平方向运动;所述第五连接筋垂直于堵盖本体内端面且在高度方向上呈阶梯状。

作为优选,所述中央面板框固定设置在仪表板上,所述中央面板框两侧的螺钉连接处均对称设有堵盖本体。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堵盖本体的外轮廓设计成与中央面板框出风口外形相仿,在堵盖本体外端面上设置假叶片,使得堵盖本体能够完成遮挡住螺钉,且外形更加美观;通过在堵盖本体内端面上设有连接筋,使得堵盖本体安装拆卸更加方便,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中央面板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中央面板框上未安装堵盖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中央面板框上安装堵盖本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中央面板框堵盖结构,包括堵盖本体1,堵盖本体1的外形轮廓与中央面板框1的出风口51外形相仿,能够将出风口51处的螺钉6完全遮挡住且与出风口51内壁的间隙较小,使得中央面板框1的外形更加美观。

在堵盖本体1外端面上设有与活动叶片7形状相仿的假叶片2,如图1中所示,堵盖本体1外端面上布置有三个假叶片2,其中最下层假叶片2处于堵盖本体1的下边缘,三个假叶片2的间距与活动叶片7间距一致,三个假叶片2的凸出表面高度与活动叶片7的最外端和叶片转轴间的距离相等。活动叶片7的最外端通常设计成弧面,不同运动位置下状态不同,故假叶片2也需充分考虑活动叶片7的不同运动状态,以达到了良好的外观效果。

如图2所示,堵盖本体1内端面外周设有五根连接筋分别为:第一连接筋31、第二连接筋32、第三连接筋33、第四连接筋34和第五连接筋35,第一连接筋31平行于堵盖本体1内端面向外延伸,第二连接筋32、第三连接筋33和第四连接筋34均垂直于堵盖本体1内端面,第一连接筋31、第二连接筋32、第三连接筋33和第四连接筋34相互配合用于限制堵盖本体1水平方向运动;第五连接筋35垂直于堵盖本体1内端面且在高度方向上呈阶梯状限制堵盖本体1垂直方向运动。如图3-4所示,在中央面板框5的相应位置处设有与五根连接筋相配合的连接孔8,通过连接筋与相应连接孔8的配合,堵盖本体1能够顺利的安装到中央面板框5内,已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中央面板框5固定在仪表板本体上,中央面板框5中部及下部均采用卡扣方式与仪表板本体固定,上部左右侧各采用一颗螺钉6固定,中央面板框5的左右两侧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堵盖结构进行装配将相应位置的螺钉6遮挡住,本实施例以左侧的堵盖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5所示,装配时,当中央面板框5固定螺钉6安装完毕后,再在中央面板框5上安装堵盖本体1以遮蔽螺钉6,先将堵盖本体1上第一连接筋31斜插入中央面板框5对应孔内,然后旋转按压堵盖本体1,将第五连接筋35按压入中央面板框5对应位置,第二连接筋32、第三连接筋33和第四连接筋34即可顺利的进入到中央面板框5对应位置。

安装完成后,堵盖本体1高度方向上低于中央面板框5,且周边的配合间隙方向避开人眼直视区,达到的良好装配效果。第一连接筋31提供了水平横向定位,第二连接筋32的顶端及侧面分别提供了水平横向定位和水平纵向定位,第三连接筋33提供了水平横向定位,第四连接筋34提供了水平纵向定位,第五连接筋35提供了高度方向上的定位。堵盖本体1通过第一连接筋31、第二连接筋32、第三连接筋33、第四连接筋34和第五连接筋35实现了堵盖本体1在中央面板框5上的可靠定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