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斑刺鲀受精卵的孵化设备及孵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0829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六斑刺鲀受精卵的孵化设备和孵化方法。



背景技术:

六斑刺鲀(Diodonholocanthus)为辐鳍鱼纲,鲀形目,二齿鲀科的一种,俗名气瓜仔、刺规等。热带海洋性底层鱼类,主要栖息于浅海礁石区、软质底海域或开放性水域。一般行独居生活,有时会聚集成群,幼鱼则行大洋漂游性生活。六斑刺鲀肉质鲜美,鱼皮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深受市场欢迎,最高时可达200-240元/公斤。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六斑刺鲀来源全部为海上捕捞,资源量也随着渔民过度捕捞成锐减趋势。

六斑刺鲀作为一种具有重要开发潜力的品种,由于其资源群体数量不稳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捕获量,所以总的渔获产量不高,市场也就供不应求。过度的捕捞致使六斑刺鲀野生资源受到破坏,渔获量逐年也会随之减少。而目前其人工养殖和繁育技术还是空白。要想可持续获得产量,那么就有比较首先对野生六斑刺鲀进行人工驯化养殖本发明的有效实施可为今后大力开发六斑刺鲀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产业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六斑刺鲀亲鱼的驯化方法,有效提高野生六斑刺鲀转化为人工养殖的成活率。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六斑刺鲀受精卵的孵化设备,包括具有上部开口腔体的孵化池、以及设置在所述开口腔体内的孵化网箱,所述孵化网箱的底部与孵化池的底部不接触;

所述孵化网箱包括圆柱体主体、以及位于所述圆柱形主体下方的圆锥形结构,在所述圆柱形主体的顶部设有上硬质圆环,所述圆柱形主体的底部设有下硬质圆环,所述圆柱形主体表面设有网状的柔性材质,所述圆锥形结构的底面由所述下硬质圆环形成,所述圆锥形结构的顶点设有下坠物,所述圆锥形结构的表面设有网状的柔性材质,所述上硬质圆环通过连接件与孵化池的外壁边缘连接,所述网状的柔性材质的网孔大小为100目;

还包括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下硬质圆环上的若干上气石和位于圆锥形结构的顶点位置的下气石,所述上气石的入气口通过气管与位于孵化池外部的充气组件连接。

所述连接件为绳索。

所述柔性材质为筛绢网。

所述上硬质圆环和上硬质圆环的材质为不锈钢。

所述上下坠物为铅坠。

一种利用上述六斑刺鲀受精卵的孵化设备的孵化六斑刺鲀受精卵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将干净的受精卵放入到海水中,杀菌,杀菌期间海水里要连续充气;

所述受精卵可以通过培养亲鱼产卵得到:挑选体表无伤,健康无病体重在2kg以上的野生亲鱼用加2ppm甲醛的淡水浸泡10min后,放入亲鱼培育池进行培育;每天吸污并定点定时投喂两次,每隔7天用20ppm的恩诺沙星浸泡12小时,12小时后换水100%,连用3天的药。亲鱼培育水温为27.5-30℃,pH 7.8~8.2,溶氧保持>5mg/L。经人工驯养后稳定的亲鱼会在产卵季节中旬的晚上自然产卵,次日用100目的筛绢网收集受精卵;并将收集后的受精卵用新鲜海水反复清洗干净并去除杂质以及死卵;

S2、受精卵杀菌后,用干净的海水冲洗干净后,放入本发明提供的孵化设备中孵化;所述孵化池中受精卵密度为5000-8000粒/m3,孵化盐度30-32‰,温度28.5-29.5℃,pH 7.8~8.2,溶氧保持>5mg/L;

S3、孵化期间持续充气,不换水,直至初孵仔鱼陆续破膜而出。

其中,步骤S1中,杀菌的方法为加入1ppm甲醛,杀菌时间为10分钟。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孵化设施优点在于可以防止部分受精卵在孵化后期沉底缺氧而死亡的情况,提高受精卵孵化的成功率。另外孵化网箱由材质为100目的筛绢网构成,优点一方面受精卵不会从网箱漏出去,网箱内外水质保持一致,一方面也不会造成初孵仔鱼由于网箱材质过硬而损伤。本发明的孵化装置结构简单,易操作可大大提高六斑刺鲀的孵化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孵化设备结构图;1、连接件,2、上硬质圆环,3、进水口,4、孵化池,5、气管,6、孵化网箱,7、下硬质圆环,8、气石,9、下坠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六斑刺鲀亲鱼购于海南谭门码头渔民捕捞的野生亲鱼,然后挑选体表无伤,健康无病体重在2kg以上的个体作为繁育所用个体。

一、孵化设施准备

孵化设施由直径2.5m,深1.5m的圆形水泥池和直径2m,高度1.2m的100目筛绢网做成的网箱组成。孵化网箱上半部圆柱形,下半部圆锥形。孵化水泥池内海水加至1.3m,用10ppm的次氯酸消毒,再用同等量的硫代硫酸钠中和,曝气24小时,再加0.5ppm的EDTA后持续充气,备用。

孵化设备结构图见图1。

孵化设施特征如下:

1、孵化设备有圆形水泥池(孵化池)(4)以及孵化网箱(6)组成

2、孵化池(4)直径为2.5m,深1.5m,孵化网箱(6)放置于圆形水泥池(4)中间位置;

3、孵化网箱(6)材质为100目的筛绢网,上半部为直径2m,高度1m的圆柱形,下半部为直径2m,高0.2m的圆锥形组成,圆锥形底部设有铅坠(9)。

4、不锈钢圈(上、下硬质圆环)(2)(7)的直径为2m,四周与孵化网箱绑在一起,支撑整个孵化网箱;不锈钢圈(2)用绳索(连接件)(1)固定于孵化水泥池边缘;

5、充气装置由气管(5)和气石(8)组成,孵化网箱内布6个气石,其中5个均匀分布于不锈钢圈(7)四周,另一个气石(8)布于孵化网箱(6)最底部;

6、孵化网箱(6)最底部距离圆形水泥池(4)底部约10cm;

二、受精卵获得及孵化

第一步,亲鱼来源于海南谭门码头收购渔民海上捕捞的野生亲鱼,挑选体表无伤,健康无病体重在2kg以上的个体。亲鱼用活水车运输至试验中心。刚运输回来的亲鱼要先用加2ppm甲醛的淡水浸泡10min,再放入亲鱼培育池进行培育。在亲鱼培育期间,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两次,每天下午进行吸污,每隔7天用20ppm的恩诺沙星浸泡12小时,12小时后换水100%,连用3天的药。每天观察亲鱼活动情况,亲鱼培育水温为27.5-30℃,pH 7.8~8.2,溶氧保持>5mg/L。经人工驯养后稳定的亲鱼会在产卵季节中旬的晚上自然产卵,次日用100目的筛绢网收集受精卵;

第二步,将收集后的受精卵用新鲜海水反复清洗干净并去除杂质以及死卵;

第三步,将处理干净的受精卵放入到已加0.5m3海水的水桶中,然后加1ppm甲醛的杀菌10分钟,杀菌期间桶内要连续充气;

第四步,受精卵杀菌时间到后用100目的网捞及时捞出,受精卵捞出后再用干净的海水冲洗1-2次,然后轻轻地放入已准备好的孵化设施内。

第五步,孵化池内放受精卵密度为5000-8000粒/m3,受精卵孵化期间持续充气,不换水。孵化盐度30-32‰,温度28.5-29.5℃,pH 7.8~8.2,溶氧保持>5mg/L,每天观察受精卵发育情况并做相关记录;

第六步,受精卵孵化期间持续充气,不换水,孵化池内受精卵经过约84小时,初孵仔鱼陆续破膜而出,共计约32.6万尾初孵仔鱼,孵化成功率91.7%。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发明不应该局限于该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