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0806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动物对环境中异常的、不良的胁迫因子,可以引起非特异性、生理性紧张状态的反应,称为应激。应激无传染性,但有地域性和季节性。水产养殖水体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生境,应激原可以是多因子,养殖水体中的各种应激因子可以促使鱼类产生慢性中毒性应激疾病,处于应激状态下继发的各种疾病,一般药物很难治疗。典型的应激性疾病病例有鱼类感冒病、白化病、紫鳃病、肝胆综合症等。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养殖,但是草鱼在养殖的过程中,最容易生病,尤其容易患上一些应激性疾病,对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技术实现要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质改善:每半月对池水进行一次改善处理,向其中投入池水质改善液,投入量为1.3-1.5g/m3,其中水质改善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丙二酸钠2-5份、比久1-2份、苯甲酸镁5-8份、倍他司汀1-4份、水130-140份;(2)药饵投喂:在草鱼每1kg日常饲料中加入3-5g药物,制得药饵,药饵每18天投喂一次,其中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胆汁盐10-15份、柏木脑8-11份、白柠檬油7-10份、澳洲茄胺13-17份、蒜氨酸1-3份;(3)药物浸泡:将患病严重的鱼捞出,放入药物浸泡液中浸泡1-2小时,再放入鱼缸中单独饲养,期间每隔12小时,将鱼捞出放入药物浸泡液中浸泡1-2小时,直到鱼病状好转后,将鱼放回养殖池中,其中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白药子15-18份、赤芍14-18份、土白芨8-10份、葎草16-19份、鸭跖草17-19份、水200-220份;上述步骤(2)中的胆汁盐的有效成分含量为99%,柏木脑有效成分含量为97%,澳洲茄胺有效成分含量为98%,蒜氨酸有效成分含量为98%。上述步骤(3)中的药物浸泡液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将白药子、赤芍、土白芨、葎草、鸭跖草放入水中,大火熬制2-3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制得药物浸泡液。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能提升草鱼的免疫力和适应力,能有效的防止草鱼在生长的过程中,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患上应激性疾病,减少草鱼的死亡数,减小养殖的风险。其中,水质改善液中的比久一般用作果树生长的调节剂,能有效的抑制植物疯长,但是实验证明,将其和丙二酸钠混用后,放入池水中,对草鱼不会产生任何危害,但是能有效的杀灭水池中的一些浮游动物,使其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减少浮游动物代谢废物的排放量,减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含量,从而降低了草鱼发生应激性疾病的概率;苯甲酸镁和倍他司汀共同作用后,能使养殖水体中的一些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尤其能加速水体中残留饲料的分解,防止其对水体造成污染;药饵中的胆汁盐和柏木脑共同作用后,能调节草鱼体内的生理平衡,尤其是酸碱平衡、水代谢平衡,防止草鱼应激性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白柠檬油、澳洲茄胺、蒜氨酸共同作用后,能提升草鱼的非特异性体抗力,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尤其可以有效的防止草鱼在酸应激后发生的血细胞吞噬能力下降;本发明中提供的药物浸泡液,对草鱼患上的应激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对草鱼不会产生任何危害,治疗周期短,药效快,其中白药子和赤芍中的有效成分共同作用后,对鱼类肝胆综合症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土白芨、葎草、鸭跖草中的有效成分共同作用后,对草鱼的紫鳃病和应激性出血病具有极好的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质改善:每半月对池水进行一次改善处理,向其中投入池水质改善液,投入量为1.3g/m3,其中水质改善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丙二酸钠2份、比久1份、苯甲酸镁5份、倍他司汀1份、水130份;(2)药饵投喂:在草鱼每1kg日常饲料中加入3g药物,制得药饵,药饵每18天投喂一次,其中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胆汁盐10份、柏木脑8份、白柠檬油7份、澳洲茄胺13份、蒜氨酸1份;(3)药物浸泡:将患病严重的鱼捞出,放入药物浸泡液中浸泡1小时,再放入鱼缸中单独饲养,期间每隔12小时,将鱼捞出放入放入药物浸泡液中浸泡1小时,直到鱼病状好转后,将鱼放回养殖池中,其中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白药子15份、赤芍14份、土白芨8份、葎草16份、鸭跖草17份、水200份;上述步骤(2)中的胆汁盐的有效成分含量为99%,柏木脑有效成分含量为97%,澳洲茄胺有效成分含量为98%,蒜氨酸有效成分含量为98%。上述步骤(3)中的药物浸泡液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将白药子、赤芍、土白芨、葎草、鸭跖草放入水中,大火熬制2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制得药物浸泡液。实施例2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质改善:每半月对池水进行一次改善处理,向其中投入池水质改善液,投入量为1.4g/m3,其中水质改善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丙二酸钠3份、比久1份、苯甲酸镁7份、倍他司汀3份、水135份;(2)药饵投喂:在草鱼每1kg日常饲料中加入4g药物,制得药饵,药饵每18天投喂一次,其中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胆汁盐13份、柏木脑10份、白柠檬油8份、澳洲茄胺15份、蒜氨酸2份;(3)药物浸泡:将患病严重的鱼捞出,放入药物浸泡液中浸泡1.5小时,再放入鱼缸中单独饲养,期间每隔12小时,将鱼捞出放入药物浸泡液中浸泡1.5小时,直到鱼病状好转后,将鱼放回养殖池中,其中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白药子16份、赤芍16份、土白芨9份、葎草18份、鸭跖草18份、水210份;上述步骤(2)中的胆汁盐的有效成分含量为99%,柏木脑有效成分含量为97%,澳洲茄胺有效成分含量为98%,蒜氨酸有效成分含量为98%。上述步骤(3)中的药物浸泡液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将白药子、赤芍、土白芨、葎草、鸭跖草放入水中,大火熬制2.5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制得药物浸泡液。实施例3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质改善:每半月对池水进行一次改善处理,向其中投入池水质改善液,投入量为1.5g/m3,其中水质改善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丙二酸钠5份、比久2份、苯甲酸镁8份、倍他司汀4份、水140份;(2)药饵投喂:在草鱼每1kg日常饲料中加入5g药物,制得药饵,药饵每18天投喂一次,其中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胆汁盐15份、柏木脑11份、白柠檬油10份、澳洲茄胺17份、蒜氨酸3份;(3)药物浸泡:将患病严重的鱼捞出,放入药物浸泡液中浸泡2小时,再放入鱼缸中单独饲养,期间每隔12小时,将鱼捞出放入药物浸泡液中浸泡2小时,直到鱼病状好转后,将鱼放回养殖池中,其中浸泡液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制成:白药子18份、赤芍18份、土白芨10份、葎草19份、鸭跖草19份、水220份;上述步骤(2)中的胆汁盐的有效成分含量为99%,柏木脑有效成分含量为97%,澳洲茄胺有效成分含量为98%,蒜氨酸有效成分含量为98%。上述步骤(3)中的药物浸泡液采用以下制备方法:将白药子、赤芍、土白芨、葎草、鸭跖草放入水中,大火熬制3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制得药物浸泡液。试验在同一水产养殖场,选取四处水质相同、大小相同的养殖池,分别向其中投放3000尾草鱼幼苗,养殖池1、2、3分别采用实施例1、2、3的方式管理,养殖池4采用常规的草鱼养殖方法,其余的养殖管理方式相同,均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试验时间为5个月,在三个月内,统计四个养殖池中的患有应激性疾病和死亡的鱼数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效果验证项目患有应激性疾病的鱼数目(尾)鱼死亡数(尾)养殖池183养殖池251养殖池361养殖池49750由表1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草鱼应激性疾病的防治方法,能有效的防止草鱼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减少草鱼的死亡数目。期间,将40尾患病严重的鱼捞出,采用实施例1中药物浸泡的方法治疗草鱼,有38尾草鱼经过处理后,获得痊愈,说明本发明提供的药物浸泡液对患病草鱼治疗效果显著。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