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鳗鲡的投喂方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0784阅读:9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花鳗鲡的投喂方式。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集约化水产养殖活动中投喂饵料的20-25%的蛋白质转换成鱼肉,剩余的以氨氮、残饵和粪便的形式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对水产养殖用水的固液分离去除大部分残饵粪便、生物过滤将氨氮通过亚硝酸盐转成硝酸盐等处理方式而实现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由固液分离装置排出的尾排水中,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残饵粪便。研究表明,年产1000kg的循环水养殖场,每年产生约375kg的固体颗粒废弃物(干重)。所以如何实现水产养殖系统中固体颗粒物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是实现循环水养殖系统零污染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生物絮凝技术是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废水中应用的较为成熟的技术之一。在充分搅拌、供氧和适宜的C:N(15-20)条件下,生物絮凝技术利用微生物的无机氮同化过程,将残饵和粪便及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盐转化成细菌物质,形成颗粒群聚体(常被称为生物絮凝体),可以被滤食性、杂食性鱼类和虾直接摄取,也可以沉淀、过滤等方式进行收集,干燥后作为颗粒饲料的组分。其意义在于可以降低水处理的成本,并实现废物的二次利用,降低饲料成本。

生物絮团作为养殖动物的微生物蛋白来源,从营养学的角度,主要优点在于其生物活性。因此,干燥后制作颗粒饲料对其活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制作成本也需加以考虑。直接投喂也仅可适用于滤食性和杂食性的养殖动物,限制了其利用范围。

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属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饲料蛋白不低于45%,投喂时把鳗粉混成面团状,饲料失散比投喂颗粒饲料要明显,所以鳗鲡养殖的饲料系数一般在1.3以上,而其剩余的残饵粪便中粗蛋白的含量可以达到30%。

中国专利申请201110231065.3公开了一种花鳗鲡养殖方法,在池塘设置“休息床”。中国专利申请201410770352.5公开了一种鳗鲡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利用生物法修复技术三级净化。中国专利申请201620490500.2公开了一种花鳗鲡室内养殖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鳗鲡饲料的多级利用方式,同时实现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花鳗鲡的投喂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鳗鲡的养殖方法,在配有固液分离装置、生物过滤器、供氧装置和控温装置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养殖花鳗鲡,收集固液分离装置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利用好氧悬浮技术将固体废弃物生产成生物絮凝体,沉淀、浓缩后,加入鳗鱼商品饲料中,制成面团状的混合料投喂。

生物絮凝体的添加量为鳗鱼商品饲料干重的10%。

每日投喂两次面团状的混合料,每次按照花鳗鲡体重的2-3%投喂。

花鳗鲡养殖过程中pH值7.0-7.5,水温28℃-30℃,溶解氧6mg/L以上,总氨氮在2mg/L以下,亚硝氮在0.5mg/L以下,硝酸盐在20mg/L以下。

所述的鳗鱼商品饲料中粗蛋白质≥48%。

将固体废弃物生产成生物絮凝体的方法为:将固体废弃物注入悬浮式生物反应器中,待生物反应器的亚硝氮稳定在1mg/L以下,生物絮凝体中粗蛋白含量稳定在30%以上,视为生物絮凝体培养成熟。

生物絮凝体培养过程中悬浮颗粒物浓度维持在5000-5500mg/L,溶解氧维持在5mg/L以上,pH维持在7.0以上,DOC/TAN维持在15以上。

所述的生物过滤器以自养硝化过程为主。

本发明优点在于:

1、本发明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固液分离装置中排放的残饵和粪便生产生物絮凝体,直接和鳗鱼粉混合投喂,无需经过加工、干燥等处理,既保留了生物絮凝体中的微生物活性,也简化了工艺。

2、投喂比例为干重的10%。如果太高,则会影响鳗鲡的摄食和生长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配有固液分离装置、以自养硝化过程为主的生物过滤器、供氧装置和控温装置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高密度养殖花鳗鲡,将固液分离装置中排放的以残饵、粪便为主的反冲水收集沉淀,利用好氧悬浮技术将收集的残饵和粪便生产成生物絮团,沉淀,浓缩,直接加入鳗鱼粉中,制成面团状投喂。

具体为:

1.絮体培养阶段

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配置60目滚动式固液分离机,养殖花鳗鲡,负荷为50-60kg/m3,将体积为18L的水桶放置于固液分离机排污管后,固液分离机排出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排污管流入水桶中。每天将水桶中沉积的固体废弃物注入自主研发的悬浮式生物反应器(参考中国专利201110104176.8),悬浮颗粒物浓度维持在5000-5500mg/L,溶解氧维持在5mg/L以上,搅拌强度0.08w/m3

用碳酸氢钠调节水中pH维持在7.0以上。每三天测絮体培养缸的总氨氮(TAN),亚硝氮(NO2--N),硝酸盐(NO3--N),溶解性有机碳(DOC)。用食用葡萄糖调节水中DOC/TAN维持在15以上。待反应器的NO2--N稳定在1mg/L以下,絮体中粗蛋白含量稳定在30%以上,视为生物絮凝培养成熟。

将已培养成熟的生物絮凝用水泵抽入100L的水桶中,静置沉淀30分钟,抽去上清液,沉淀的絮体经过300目的滤网过滤后形成浓缩絮体,放入冰箱保存备用。

2.絮体投喂阶段

将健康、规格统一的花鳗鲡(均重350g/尾)放养于运转正常的室内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放养密度为30kg/m3。养殖过程中水体交换率12次/日,维持花鳗鲡正常生长所需:pH值7.0-7.5,水温28℃-30℃,溶解氧6mg/L以上,总氨氮(TAN)在2mg/L以下,亚硝氮(NO2--N)在0.5以下,硝酸盐(NO3--N)在20mg/L以下。

鳗鱼商品饲料和生物絮凝体混合投喂。商品饲料粗蛋白质≥48%。每次投喂前,将保存的浓缩絮体取出,常温解冻,与商品料混合搅拌成面团状。絮体添加量为商品饲料(干重)10%。每日投喂两次饲料,每次按照鳗鲡体重的2-3%投喂。每15天将鳗鲡捞出称量体重,根据鳗鲡体重调整投喂量。

3.养殖效果

经过150天的养殖,与完全投喂鳗鱼粉的对照组相比,投喂絮团+鳗鱼粉的花鳗鲡(实验组)的生长速度(3.2g/尾·天)略低于对照组(3.5g/尾·天),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花鳗鲡背部肌肉中粗蛋白和氨基酸组成、含量无明显差异。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节约了商品饲料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养殖过程中残饵和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