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安装在车辆上的用于处理装载单元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659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能够安装在车辆上的用于处理装载单元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处理装载单元(诸如集装箱、装载托盘或等效物) 的设备以及通过该设备处理的集装箱、装载托盘或等效物的构造。



背景技术:

在本领域中,已知有很多用于处理集装箱和装载托盘或其他等效装载单元的装置,其中集装箱或等效物已经被配置成借助于单独的气缸装置和凸轮机构移动到运输车辆的底盘上。在现有技术的这样的设计中,借助于气缸装置,辅助主体可相对于车辆底盘倾斜,并且辅助主体设置有单独的抓取装置,通过该装置,集装箱或等效物可以在辅助主体上被吊起。借助于单独的动力装置或借助于重力,可类似地执行负载从辅助主体的卸载。

可能要考虑本领域中已知的装置的缺点的事实是,装载集装箱不能被提升到比运输高度更高的高度。而且,在现有技术的设备设计中,抓取凸轮例如由于弹簧的作用而经常突出。所述机构在货物集装箱的处理方面施加了额外的限制。因此,当希望将集装箱装载在彼此的顶部上时,车辆必须配有额外的起重设备。例如,在本领域中,使用叉式起重车来完成这样的堆垛任务是已知的。因此,当放置在仓库中的装载托盘被拆散(unstacked) 时,必须采用类似的拆卸装置,因此,当将托盘从堆垛拆卸时,已知的处理传统的装载托盘的装置不能被认为是符合技术发展水平的问题解决方案。

另外,现有技术中存在缺点,即,当装载单元被装载以被带到车辆上或从车辆卸载时,需要小心地控制倾斜角度,这是耗时的并且需要使用者的注意力,并且通常很难以最佳的方式执行。而且,即使装载单元的负载可能是10吨或更多时,也需要确保装载单元以可靠但容易的方式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减轻和消除与已知现有技术有关的问题。尤其地,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通过所述设备能够以使得装载单元(诸如集装箱、托盘或等效单元)以最佳且自动的方式被装载或卸载的方式处理所述单元。

根据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安装在车辆上的用于处理装载单元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第一主体,所述第一主体适于刚性地连接到所述车辆以相对于所述车辆固定;

-辅助主体,所述辅助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上方,并且所述装载单元中的一个能够设置在所述辅助主体上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辅助主体移动;

-第一能伸长气缸,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设置在所述设备的前端处;

-将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辅助主体的装置;

-将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第一主体的装置;以及

-锁定构件,用于锁定设置在所述辅助主体上的所述装载单元,所述锁定构件被布置到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辅助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锁定构件包括液压或气动装置以及接收所述液压或气动装置的对应装置,以将所述装载单元锁定到所述第一主体或所述辅助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另外包括:

-第二能伸长气缸,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设置在所述设备的后端处;

-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设置在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的后方且在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的前方;

-将所述第一杆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辅助主体的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辅助主体上并且用来将所述装载单元移动成与所述辅助主体接触以及脱离与所述辅助主体接触的联接装置;

-铰接的枢转接合件,所述铰接的枢转接合件将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杆的第二端连接到所述第一主体;

-将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的第一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辅助主体的装置;以及

-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所述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装载单元在所述辅助主体上或相对于所述辅助主体的位置,尤其是所述装载单元沿平行于所述辅助主体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的位置,因此所述设备被配置成基于所述装载单元在所述辅助主体上或相对于所述辅助主体的位置操纵所述辅助主体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角度或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被配置成基于由所述位置传感器测量的所述装载单元在所述辅助主体上或相对于所述辅助主体的位置来操纵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或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使得在所述装载单元的第一位置中,所述设备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或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操纵到第一倾斜或提升位置,并且在所述装载单元的第二位置中,所述设备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或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操纵到不同于所述第一倾斜或提升位置的第二倾斜或提升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还被配置成确定所述装载单元的移动方向,从而被配置成在所述装载单元在所述辅助主体上或相对于所述辅助主体的所述位置处,使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或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伸长或收缩。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包括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或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倾斜或提升位置的数据库,所述气缸的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倾斜或提升位置对应于所述装载单元在所述辅助主体上或相对于所述辅助主体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传感器通过以下中的至少一个实现:

-线性传感器,

-光学传感器或照相机,或

-雷达;

所述位置传感器被配置成对所述装载单元的某个参考点在所述辅助主体上或相对于所述辅助主体的距离或位置进行测量或成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的操作引起所述辅助主体绕所述铰接的枢转接合件转动且从而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倾斜,并且当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处于其最小长度下时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的操作引起所述辅助主体被升高到所述第一主体的上方,同时保持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主体,使得所述装载单元中的一个的装载和卸载能够在比所述装载单元中的所述一个在所述车辆上运输时的高度更高的高度处进行。

进一步地,所述联接装置包括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设置成借助于移动装置在所述辅助主体上沿平行于所述辅助主体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移动,所述滑动件包括能够与设置在装载单元的底部上的止动构件接合的凸轮杆。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装置包括能伸长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进一步包括用于凸轮杆的转动装置,使得所述凸轮杆能够在装载单元的底部上的止动构件的后面转动,从而实现将所述凸轮杆联接到所述装载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能伸长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导轮,所述滑动件设置成借助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轮沿着所述辅助主体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主体进一步包括导向件,所述一个或多个导轮设置成沿着所述导向件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设备或所述车辆设置有电力驱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装载单元为集装箱或装载托盘。

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主要特征在于,装置包括位于主体和辅助主体之间的倾斜气缸以及用于锁定设置在辅助主体上的装载单元的锁定构件。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特征还在于,有利地,装置包括位于主体和辅助主体之间的提升气缸,以及第一杆,该第一杆在一端通过接合件在辅助主体上枢转连接并且在另一端通过接合件在主体上枢转连接,并且所述装置包括辅助主体上的构件,通过该构件集装箱或等效物可以移动到辅助主体上或从辅助主体移开。另外,有利地,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装载单元在辅助主体上或相对于辅助主体的位置,尤其是装载单元沿平行于辅助主体的纵向轴线的方向的位置,以使得设备可以基于装载单元在辅助主体上或相对于辅助主体的位置来操纵辅助主体相对于车辆的角度和/或高度。

根据一实施例,设备被配置成基于由位置传感器测量的装载单元在辅助主体上或装载单元相对于辅助主体的位置来操纵第一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使得在装载单元的第一位置中,设备被配置成将第一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操纵到第一倾斜和/或提升位置,而在装载单元的第二位置中,设备被配置成将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操纵到与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倾斜和/或提升位置。

根据一实施例,设备还被配置成确定装载单元的移动方向,从而被配置成在装载单元在辅助主体上或装载单元相对于辅助主体的所述位置处,使第一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伸展或收缩,从而使得辅助主体的角度和/或高度在正确的方向上变化。

根据一实施例,设备包括第一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倾斜和/或提升位置的数据库,用于所述装载单元在辅助主体上或所述装载单元相对于辅助主体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使得当装载单元处于其第一位置处时,设备被配置成将第一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操纵到它们的第一倾斜和/或提升位置,并且当装载单元处于其第二位置处时,设备被配置成将第一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操纵到它们的第二倾斜和/或提升位置。

要注意的是,当然可以确定多于两个的不同位置,从而可以更顺畅地执行对第一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的倾斜和/或提升位置的控制。另外,根据一实施例,设备可以被配置成确定第一能伸长气缸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的于与装载单元在辅助主体上或装载单元相对于辅助主体的不同位置相对应的中间倾斜和/或提升位置的数量。当然,设备被配置成在最初确定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确定这些中间位置。

位置传感器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位置传感器,并且适合于确定装载单元的位置,和/或对装载单元的某个参考点的距离或位置进行测量或成像,所述位置传感器诸如安装在例如使滑动件移动的移动装置上的线性传感器、光学传感器或照相机,或雷达。这些只是实例并且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

有利地,设备的锁定构件包括液压装置或气动装置(诸如气缸或钩或杆)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液压装置或气动装置的对应装置(诸如孔),以便将装载单元锁定到设备的第一主体或辅助主体。液压装置或气动装置可以布置到第一主体或辅助主体,从而对应装置(诸如孔)布置到装载单元中。当然地,锁定构件的部件还可以相反地布置。

另外的目的在于一种设备,装载单元可以通过该设备被提升到比运输高度更高的高度。这样的装置也是为了主要适于满足在矿山中在狭窄和低顶的隧道和巷道的顶部中产生的需求。此外,具体而言,目的在于当在运输集装箱、托盘、罐、工作单元或等效物方面基于叉式起重车等的运输系统不适合时,希望具有用于所述运输的装置。

根据一实施例,设备可以被配置成操作第一能伸长气缸,使得其引起所述辅助主体绕铰接的枢转接合件转动并从而相对于主体倾斜,并且当所述第一能伸长气缸处于其最小长度时,所述第二能伸长气缸的操作引起辅助主体被升高到第一主体上方同时保持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一主体,使得所述装载单元中的一个的装载和卸载可以在比所述装载单元中的所述一个在其在所述车辆上运输时的高度更高的高度处进行。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处理的装载单元的主要特征在于,集装箱、装载托盘或等效装载单元包括多个止动构件,所述设备的凸轮杆能够放置在不同的止动构件之间的交替位置中。

负载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备从一地点移动到另一地点。可以在从地平面到远高于运输水平面的多个不同水平面执行装载和卸载。这个特殊特征使得集装箱能够在宽的高度范围内被堆垛,并且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从甚至在高度上可变的装载坡台执行装载以及卸载。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还可以由一个人从车辆驾驶室中进行控制。所需的所有控制操作都可从驾驶员的驾驶室执行。

特别地,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了被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的新颖特征。然而,当结合附图阅读时,本实用新型本身的构造及其操作方法连同其附加的目的和优点将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得到最好的理解。

以下参考附图的图片中呈现的某些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意味着仅仅局限于此。

附图说明

接下来参考根据附图的示例性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

图1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设备的正常位置,该正常位置是运输位置。该投影是该装置的正视图。

图2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设备的一位置,在该位置中集装箱或等效物被抓取。该位置还对应于集装箱或等效物从车辆被卸载并放置在驱动基底上的位置。

图3A至图3E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集装箱或等效单元通过其不同步骤的装载。卸载到驱动基底上按相反的顺序进行。

图4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设备的一位置,在该位置中,将集装箱、装载托盘或等效物装载到车辆上或将所述单元从车辆移除可以在比运输高度更高的水平面进行。

图5A至5D分步骤图示了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设备堆垛装载托盘。

图6A以正视图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与辅助主体关联的滑动件的结构设计以及与所述滑动件关联的凸轮杆的结构设计。

图6B以轴测原理图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滑动件的结构设计。

图7A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设备所需的负载的改进。这是轴测投影。

图7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图7A的A-A截面的放大图。

图7C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图7A的I-I截面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呈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期望用于处理集装箱、装载托盘、罐或等效装载单元的装置。设备10包括主体11,该主体可以由车辆底盘组成,或由连接到车辆的单独的主体组成。在中心区域中,辅助主体与第一杆13 连接。滑动件14已被配置成沿辅助主体12的纵向轴线X1的方向移动,如由箭头L1所示。滑动件14与凸轮杆15或等效物关联。辅助主体12的装载和卸载端与提升气缸16关联。倾斜气缸17与辅助主体12的面向车辆的前部的端部关联。滑动件移动装置18已配置成与辅助主体12固定连接,有利地连接在其面向车辆的前侧的端部上。用于转动凸轮杆15的装置已经用参考数字19表示。凸轮杆15的转动移动由箭头L2表示。

第一杆13已经通过枢轴20可转动地附接到主体11,并且通过枢轴21 可枢转地附接到辅助主体12。提升气缸16已经通过枢轴20可转动地附接到主体11,并且通过枢轴22可转动地附接到辅助主体。倾斜气缸17通过枢轴23可转动地附接到主体,并且通过枢轴24可转动地附接到辅助主体 12。移动装置18通过枢轴29a附接到滑动件并且通过枢轴29b附接到辅助主体12。

另外,设备包括用于锁定设置在所述辅助主体12上的装载单元31的锁定构件37。如图1和图2中可见,锁定构件37可以布置到设备的第一主体11或辅助主体12。有利地,锁定构件37包括装载单元中的孔以及液压气缸,该液压气缸被配置成当装载单元在辅助装置上就位并且孔和气缸对准(在相同的位置)时延伸到孔中,从而将装载单元31锁定到第一主体11 或辅助主体12。

在图1中可见设备处于其正常位置,该正常位置也是当车辆从一个地点被驾驶到另一个地点时的运输位置。辅助主体12处于其较低位置并且是水平的,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气缸16和倾斜气缸17处于它们的最小位置中,即,处于它们的最短长度下。上文示出了设备的正视图,其中该正视图仅描绘了两个提升气缸16中的一个以及两个倾斜气缸17中的一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个提升气缸16设置在车辆的中心轴线的两侧上,并且类似地,存在两个倾斜气缸17,每个设置在车辆的中心轴线的一侧上。还显而易见的是,同样可以想到本实用新型的这样的实施例,其中仅存在一个提升气缸和一个倾斜气缸,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气缸被配置成位于车辆和设备的中心线上。

另外,在图1以及图2和图4中描绘了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36,该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用于感测装载单元31在辅助主体12上或相对于辅助主体12的位置,尤其是装载单元沿平行于辅助主体的纵向轴线X1的方向的位置。设备被配置成基于装载单元31在辅助主体12上或相对于辅助主体 12的位置来操纵辅助主体12相对于车辆的角度α和/或高度h。

在图2中描绘了设备的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中倾斜气缸17已经伸展到其最大长度并且提升气缸16处于其最小长度下。在图2中描绘的装载和卸载位置中,辅助主体12被定位成使得其中心轴线X1相对于水平面T 大致倾斜达45度。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10的这个位置中,滑动件14可以在致动装置18的辅助下移动到辅助主体12上的端部位置,然后在该端部位置中,借助于凸轮杆的与滑动件14关联的致动装置19(有利地是致动气缸),凸轮杆15转动,使得其进入装载单元(例如装载托盘)上的止动构件的后面。之后,滑动件14随着移动气缸18朝向辅助主体12的端部移动。然后可以通过致动装置18执行另一个工作行程,从而使得滑动件14连同其凸轮15接合在位于更后方的新的止动构件(或锯齿件)后面,并且以此方式,可以逐步地移动集装箱或等效物,直到其整体搁置在辅助主体12上。

图3A到图3E图示了如本实用新型所教导的当提升集装箱或等效物时所涉及的不同步骤。如下执行对集装箱、装载托盘或等效物的装载。如图 3A中所示,操作滑动件14的移动装置18(有利地是移动气缸),以将滑动件14移动到其前方位置。然后,移动气缸18处于其最大长度下。通过凸轮杆15的致动装置19(有利地是致动气缸)的作用,凸轮杆15枢转并且滑动件14降到其较低位置。在该较低位置中,致动气缸19处于其最小长度下。接下来,倾斜气缸17的长度增加,因此辅助主体12开始绕枢轴20 倾斜。当已经达到足够的倾斜时,辅助主体12的前部在车辆适当地移动时进入集装箱31的前部下方(图3A)。

当辅助主体12的前部已经插入集装箱31的下方时,倾斜气缸17被缩短,从而辅助主体12的倾斜改变,其中心轴线X1绕枢轴20朝向水平转动。这引起辅助主体12的前部提升集装箱的前部。该提升操作继续,直到辅助主体12和集装箱的底部对准。

在图3B中,车辆朝向集装箱移动,同时保持辅助主体12也尽可能地与集装箱31的底部对准。

在图3C中示出的阶段处,得到了滑动件14的辅助。使用致动装置19 (有利地是气缸)使凸轮杆15升高到其较高位置。使用移动装置18(有利地是移动气缸)使滑动件14向后移动。当凸轮杆15相对于集装箱31到达正确的位置时,它与集装箱31的底部上的止动构件(例如锯齿件32)(图 7A)接合。当移动气缸18的长度减小时,集装箱开始在辅助主体(该辅助主体由滑动件14移动)上移动。如果集装箱31通过一次移动操作不足以移动成为被锁定就位,则执行另一个移动步骤,或所谓的工作行程。这意味着凸轮杆15被降低,滑动件14再一次向前移动,凸轮杆15被升高,并且滑动件14再一次被拉回。图3D描绘了集装箱31已完全移动到其锁定装置(locking gear)中的阶段。之后,辅助主体12下降到运输位置,如图3E 中所示。设置在辅助主体12上的锁定构件防止集装箱的横向移动以及沿高度方向的移动。当凸轮杆15被升高时,凸轮杆15防止集装箱的纵向滑动。

装载单元的卸载是由于辅助主体12倾斜直到集装箱31的后部与地面平齐而完成的。之后,通过滑动机构14推动集装箱31,使得集装箱脱开其锁定装置。然后继续推动集装箱31,并且同时车辆从集装箱下方移出。通过使凸轮杆15从其锁定位置向下而使集装箱31或等效装载单元脱离与凸轮杆15的接合。然后辅助主体12倾斜,使得当车辆从下方移出时,集装箱通过其自身的重量滑落到地面。集装箱的滑动可以通过滑动机构14、15 辅助。

根据一实施例,设备被配置成基于由位置传感器36测量的装载单元 31在辅助主体12上或相对于辅助主体12的位置来操纵第一能伸长气缸16 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17,以执行图3A至图3E中图示的倾斜和/或提升位置。作为实例,基于装载单元31的所测量的位置来操纵气缸16、17的位置,使得在装载单元31的第一位置中,例如,当装载单元的前端被辅助主体12捕获或刚好被辅助主体接收时,设备被配置成将第一能伸长气缸16 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17操纵到第一倾斜和/或提升位置,并且在装载单元 31的第二位置中,例如当装载单元31的前端大致在辅助主体12上的一半或在其他确定的位置中时,设备被配置成将第一能伸长气缸16和/或第二能伸长气缸17操纵到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第二倾斜和/或提升位置。这是为了操纵辅助主体12相对于车辆的定向、倾斜度、角度和/或高度,从而操纵装载单元31相对于车辆的定向、倾斜度、角度和/或高度。

在图4中呈现了设备的一位置,在该位置中,通过延伸提升气缸16,设备10的辅助主体12已经被提升到集装箱或等效装载单元的接收或卸载高度。

图5A到图5D图示了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设备将装载单元31从车辆移除并将所述装载单元递送到高于运输高度的水平面上的模式。图5A到图 5D图示了装载单元31(例如装载托盘)堆垛的方式。如图5A中所示,装载单元31随车辆移动到其被堆垛的地点。

在图5B中描绘了提升气缸的长度已被延伸的阶段。由此,辅助主体 12已经被升高到较高的水平位置。如图5B中进一步所示地,移动所述车辆以使得提升主体的前端尽可能多地进入集装箱或等效单元的下方。然后滑动件处于其前方位置,并且凸轮杆处于其较低位置。

在图5C中,凸轮杆15被升起,从而它进入设置在装载托盘31或其他等效装载单元上的止动构件32’(例如锯齿件32)的下方。然后滑动件 14借助于滑动件移动装置(有利地借助于移动气缸18)向前移动,从而集装箱在辅助主体12上滑动到移除水平面,例如,在待堆垛的另一个集装箱或等效单元上。操作滑动机构14、15,以执行所需数量的工作行程。凸轮杆15被降低,滑动件14缩回,凸轮杆15被升高,并且滑动件14再次向前移动。执行所需要的那么多次的工作行程,直到装载单元31整体位于其移除基底上。之后,辅助主体降回到运输位置中。

与集装箱或等效装载单元从车辆的移除类似地执行集装箱或等效装载单元从高于车辆的运输高度的水平面的装载,只是颠倒步骤的顺序。

在图6A中,本实用新型的滑动件14的结构设计被描绘在正视图中。图6B以部分示意图呈现了与图6A一致的设计。

滑动件14包括主体14a。主体14a通过枢轴29a与致动装置18(有利地是液压气缸)的活塞杆连接。致动装置18通过枢轴29b与辅助主体12 连接。凸轮15通过枢轴25与主体14a的另一端连接。使凸轮杆15移动的移动装置19(有利地是气缸)已经通过枢轴26附接到主体14a,并且气缸的活塞杆已经通过枢轴27与凸轮杆15连接。导轮(guide roller,导辊)30 已经相对于主体14a可转动地安装,并且有利地,这样的导轮的数量是四个;主体14a的每端上两个。滑动件14a已经被配置成由导轮30引导在设置在辅助主体12上的梁12a、12b的导向件12’中移动。滑动件14借助于移动气缸18移动。

图7A呈现了本实用新型设备所需的集装箱、装载托盘或等效装载单元上的布置。在装载单元31的中心区域中,邻近其底部且在侧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锁定条33;它们与辅助主体12的对应的锁定点12”接触。装载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单元的端部上的条状横向导向件34。这些横向导向件也用作支脚,装载单元31可以被放置在该支脚上以直立。当单元31的底部 35在辅助主体12上在梁12a、12b滑动时,它们用作横向导向件,并且它们在不利条件下防止对设置在单元中心并平行于单元的纵向轴线X2的止动构件(锯齿件)32的损坏。

图7B以放大比例示出了图7A的A-A截面。锁定条33进入辅助主体 12的锁定点12”的下方。由此防止了装载单元31的竖直位移。

图7C示出了图7A的截面I-I。锯齿件32由多个止动构件32’组成,凸轮杆15可以放置在每个止动构件的后面。

以上已经参考前述实施例解释了本实用新型,并且已经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点。很清楚,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而且包括落在本实用新型思想和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可能的实施例。例如,设备和/或车辆可以设置有电力驱动器。

所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互相自由组合,除非另有明确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