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30182阅读:866来源:国知局
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特别涉及一种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



背景技术:

SUV(Sport Utility Vehicle)因用途多、空间大,越来越受欢迎。SUV后备箱空间较大,但后排座椅在后备箱中占空间,需要载大件物品时容易造成空间不足,有时需要将座椅卸下车,因此座椅通常是用的时候装上车,不用的时候卸下车,座椅不方便在车上随用随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 能够折叠在后备箱隔板层中,不占用后备箱的空间,随用随取。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该折叠座椅包括与后备箱隔板层连接的靠背和/或坐垫,后备箱隔板层向下凹陷设有能收容靠背和/或坐垫的收容凹槽,折叠座椅开启时收容凹槽位于折叠座椅前侧形成乘客放脚空间,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靠背和/或坐垫可平整的收容在收容凹槽中,且不突出后备箱隔板层上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收容凹槽后侧的后备箱隔板层上表面为折叠座椅的坐垫,坐垫两侧分别设有连通收容凹槽的连杆容纳槽,折叠座椅还包括通过连杆可转动地与坐垫两侧连接的靠背,靠背折叠时收容在收容凹槽中,连杆收容在连杆容纳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收容凹槽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与收容凹槽相互连通的连杆安装槽,折叠座椅包括两条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杆安装槽中的支撑连杆,折叠座椅还包括连接在两条支撑连杆间的坐垫及连接在两条支撑连杆上端的靠背,坐垫下侧设有可拆卸的支撑柱,靠背向前折叠时,支撑连杆将坐垫一起向前并向下拉使坐垫与靠背并排收容在收容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收容凹槽后端设有与收容凹槽相互连通且深度较收容凹槽浅的支撑板收容位,折叠座椅包括坐垫、靠背及靠背支撑板,坐垫通过旋转连接件连接在靠背的前端,靠背支撑板通过旋转连接件连接在靠背的后端,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坐垫向下折起收容在收容凹槽中,靠背与靠背支撑板向后展开收容在支撑板收容位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折叠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通过旋转连接件与收容凹槽后端的后备箱隔板层前端壁连接,在收容凹槽后侧间隔一段后备箱隔板层后再向下凹陷设有与靠背外轮廓相同的靠背收容位,靠背通过旋转连接件与靠背收容位前侧侧壁连接,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坐垫向前翻转收容在收容凹槽中,靠背向后翻转收容在靠背收容位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折叠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前端通过旋转连接件与收容凹槽后端的后备箱隔板层前端壁连接,靠背通过旋转连接件与坐垫后端连接,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靠背先向前叠在坐垫的上表面,靠背再与坐垫一起向前翻转以上下重叠的方式收容在收容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折叠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坐垫前端通过旋转连接件与收容凹槽后端的后备箱隔板层前端壁连接,靠背通过伸缩连杆与坐垫后端连接,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靠背向下缩靠在坐垫后端,靠背再与坐垫一起向前翻转收容在收容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不使用折叠座椅时,能够折叠座椅的坐垫和靠背折叠在后备箱隔板层中,不突出后备箱隔板层上表面,不占用后备箱的空间,需要用时将折叠座椅的坐垫和靠背分别开启,形成方便使用的座椅,达到随用随取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实施例一折叠座椅折叠收容在后备箱隔板层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折叠座椅靠背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折叠座椅安装在汽车后备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折叠座椅靠背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实施例二折叠座椅折叠收容在后备箱隔板层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折叠座椅安装在汽车后备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实施例三折叠座椅折叠收容在后备箱隔板层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折叠座椅安装在汽车后备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实施例四折叠座椅折叠收容在后备箱隔板层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所示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所示折叠座椅安装在汽车后备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实施例五折叠座椅折叠收容在后备箱隔板层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所示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折叠座椅安装在汽车后备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实施例六折叠座椅折叠收容在后备箱隔板层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所示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所示折叠座椅安装在汽车后备箱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中的折叠座椅靠背和坐垫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后备箱隔板层,2-坐垫,3-靠背,4-连杆,5-连杆容纳槽,6-收容凹槽,7-连杆安装槽,8-支撑连杆,9-支撑柱,10-支撑板收容位,11-靠背支撑板,12-旋转连接件,13-靠背收容位,14-伸缩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隐藏式汽车后备箱折叠座椅,该折叠座椅包括与后备箱隔板层连接的靠背和/或坐垫,后备箱隔板层向下凹陷设有能收容靠背和/或坐垫的收容凹槽,折叠座椅开启时收容凹槽位于折叠座椅前侧形成乘客放脚空间,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靠背和/或坐垫可平整的收容在收容凹槽中,且不突出后备箱隔板层上表面。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收容凹槽6后侧的后备箱隔板层1上表面为折叠座椅的坐垫2,坐垫2两侧分别设有连通收容凹槽6的连杆容纳槽5,折叠座椅还包括通过连杆4可转动地与坐垫2两侧连接的靠背3,需要使用折叠座椅时由收容凹槽6中向上并向后推靠背3,靠背3开启时收容凹槽6位于折叠座椅前侧形成乘客放脚空间。靠背3折叠时收容在收容凹槽6中,连杆4收容在连杆容纳槽5中,不突出后备箱隔板层1上表面。

实施例二:如图5至图8所示,收容凹槽6后端两侧分别设有与收容凹槽6相互连通的连杆安装槽7,折叠座椅包括两条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杆安装槽7中的支撑连杆8,折叠座椅还包括连接在两条支撑连杆8间的坐垫2及连接在两条支撑连杆8上端的靠背3,坐垫2下侧设有可拆卸的支撑柱9。需要使用折叠座椅时由收容凹槽6中向上并向后推靠背3,坐垫2会随着支撑连杆8一起向上移动,用支撑柱9支撑坐垫2下表面,收容凹槽6位于折叠座椅前侧形成乘客放脚空间。靠背3向前折叠时,支撑连杆8将坐垫2一起向前并向下拉使坐垫2与靠背3并排收容在收容凹槽6中,且不突出后备箱隔板层1上表面。

实施例三:如图9至图12所示,收容凹槽6后端设有与收容凹槽6相互连通且深度较收容凹槽6浅的支撑板收容位10,折叠座椅包括坐垫2、靠背3及靠背支撑板11,坐垫2通过旋转连接件12连接在靠背3的前端,靠背支撑板11通过旋转连接件12(旋转连接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连接在靠背3的后端,需要使用折叠座椅时由收容凹槽6中向上翻起坐垫2,拿起靠背支撑板11使其支撑靠背3,收容凹槽6位于坐垫2前侧形成乘客放脚空间。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坐垫2向下折起收容在收容凹槽6中,靠背3与靠背支撑板11向后展开收容在支撑板收容位10中。

实施例四:如图13至图16所示,折叠座椅包括坐垫2和靠背3,坐垫2通过旋转连接件12(旋转连接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与收容凹槽6后端的后备箱隔板层1前端壁连接,在收容凹槽6后侧间隔一段后备箱隔板层1后再向下凹陷设有与靠背3外轮廓相同的靠背收容位13,靠背3通过旋转连接件12与靠背收容位13前侧侧壁连接。需要使用折叠座椅时由收容凹槽6中向上翻起坐垫2,使坐垫2靠在收容凹槽6后侧后备箱隔板层1上表面,再由靠背收容位13中拿起靠背3,使靠背3到达合适位置即可。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坐垫2向前翻转收容在收容凹槽6中,靠背3向后翻转收容在靠背收容位13中。

实施例五:如图17至图20所示,折叠座椅包括坐垫2和靠背3,坐垫2前端通过旋转连接件12(旋转连接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与收容凹槽6后端的后备箱隔板层1前端壁连接,靠背3通过旋转连接件12与坐垫2后端连接。折叠座椅开启时收容凹槽6位于折叠座椅前侧形成乘客放脚空间。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靠背3先向前叠在坐垫2的上表面,靠背3再与坐垫2一起向前翻转以上下重叠的方式收容在收容凹槽6中。

实施例六:如图21至图24所示,折叠座椅包括坐垫2和靠背3,坐垫2前端通过旋转连接件12与收容凹槽6后端的后备箱隔板层1前端壁连接,靠背3通过伸缩连杆14与坐垫2后端连接,折叠座椅开启时收容凹槽6位于折叠座椅前侧形成乘客放脚空间。折叠座椅折叠收纳时,靠背3向下缩靠在坐垫2后端,靠背3再与坐垫2一起向前翻转收容在收容凹槽6中。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