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18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



背景技术:

轮胎为汽车与道路之间的圆形弹性连接体,是汽车的行走结构。首先,轮胎它向地面传递汽车的驱动、转向和刹车的作用力,如:驱动力、牵引力、制动力和转向力等功能;其次,轮胎必需能使汽车在各种气候、路面和速度下行驶自如、操纵稳定和高速安全的功能;再次,轮胎必需起到缓冲震动、减少噪音,乘坐舒适的功能。而轮胎花纹结构是轮胎体现这些功能的主要表达形式。

目前,国内大多数轮胎厂家设计花纹结构时基本是根据差异化设计。轮胎花纹市场的适应范围也由大众化转向小众化,市场对轮胎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也需要工厂出差异化的轮胎花纹来适应越来越细分的市场。

轮胎花纹是汽车直接与路面接触的部位,主要作用是增加胎面与路面间的摩擦力,保障汽车动力性、制动性、转向操纵性和行驶稳定性的正常发挥,防止车轮打滑。而花纹发挥的作用取决于花纹形状及其排列组合。

现有的轮胎花纹往往防滑耐磨的性能较差,特别在下雨下雪天气条件下,轮胎的抓地性能较差,使其牵引力、制动性能降低,容易打滑,影响汽车驾驶安全。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致力于研究一种性能更加优越,驾驶更安全的轮胎胎面。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具备优异的防滑耐磨效果;所述轮胎胎面结构设置简单,花纹设置合理,增强了轮胎的排水和抓地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所述轮胎胎面由内而外依次包含有底层,中间加强层和表面层;所述底层为环氧化天然橡胶层;所述中间加强层为碳纳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复合层;所述表面层为溶聚丁苯橡胶和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复合层;所述轮胎胎面通过底层、中间加强层和表面层三层复合形成,增强了轮胎胎面的耐磨性能,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所述表面层包括中央花纹区、第一花纹区和第二花纹区,所述表面层由一次性热压成型而成,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所述中央花纹区由若干组呈对称的V型结构组成,采用V型结构使其具有足够的制动力和良好的操纵性能;

所述中央花纹区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花纹区和第二花纹区,所述第一花纹区包括若干组L型结构,所述首尾相互配合环绕首尾相互配合环绕而成;所述第二花纹区中L型结构和第一花纹区中的L型结构交错排布,通过设置首尾相互配合环绕的L型结构不仅增强了轮胎的防滑耐磨性能,而且其整体外形也更加美观、大方,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进一步,所述中央花纹区与第一花纹区、第二花纹区之间设有分隔细槽,所述分隔细槽的宽度为1-3 mm,通过设置分隔细槽有助于增加轮胎排水,使其具备良好的干、湿地操控性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花纹区和第二花纹区中的每组L型结构首尾间隔不相接,这样每组L型结构中间形成空槽,进一步增强了胎面的防滑性能。

另,所述第一花纹区中每组L型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为波浪形沟槽,通过设置波浪形沟槽,进一步增强轮胎的排水功能,提高轮胎防侧滑、偏滑性能,进一步提高胎面的抓地性能,保障驾驶的安全性。

另有,所述第二花纹区中每组L型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为波浪形沟槽,通过设置波浪形沟槽,进一步增强轮胎的排水功能,提高轮胎防侧滑、偏滑性能,进一步提高胎面的抓地性能,保障驾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具备优异的防滑耐磨效果;所述轮胎胎面结构设置简单,花纹设置合理,外形美观、大气,增强了轮胎的排水和抓地性能,保障驾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中表面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中央花纹区,2为第一花纹区,3为第二花纹区,4为V型结构,5为L型结构,6为第一沟槽,7为第二沟槽,8为分隔细槽,9为底层,10为中间加强层,11为表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所述轮胎胎面由内而外依次包含有底,9,中间加强层10和表面层11;所述底层9为环氧化天然橡胶层;所述中间加强层10为碳纳米纤维和玻璃纤维的复合层;所述表面层11为溶聚丁苯橡胶和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复合层;所述轮胎胎面通过底层9、中间加强层10和表面层11三层复合形成,增强了轮胎胎面的耐磨性能,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所述表面层11包括中央花纹区1、第一花纹区2和第二花纹区3,所述表面层11由一次性热压成型而成,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所述中央花纹区1由若干组呈对称的V型结构4组成,采用V型结构4使其具有足够的制动力和良好的操纵性能;

所述中央花纹区1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花纹区2和第二花纹区3,所述第一花纹区2包括若干组L型结构5,所述首尾相互配合环绕首尾相互配合环绕而成;所述第二花纹区3中L型结构和5第一花纹区2中的L型结构5交错排布,通过设置首尾相互配合环绕的L型结构5不仅增强了轮胎的防滑耐磨性能,而且其整体外形也更加美观、大方,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进一步,所述中央花纹区1与第一花纹区2、第二花纹区3之间设有分隔细槽8,所述分隔细槽8的宽度为1-3 mm,通过设置分隔细槽8有助于增加轮胎排水,使其具备良好的干、湿地操控性能。

进一步,所述第一花纹区2和第二花纹区3中的每组L型结构5首尾间隔不相接,这样每组L型结构5中间形成空槽,进一步增强了胎面的防滑性能。

另,所述第一花纹区2中每组L型结构5之间设置有第一沟槽6,所述第一沟槽6为波浪形沟槽,通过设置波浪形沟槽,进一步增强轮胎的排水功能,提高轮胎防侧滑、偏滑性能,进一步提高胎面的抓地性能,保障驾驶的安全性。

另有,所述第二花纹区3中每组L型结构5之间设置有第二沟槽7,所述第二沟槽7为波浪形沟槽,通过设置波浪形沟槽,进一步增强轮胎的排水功能,提高轮胎防侧滑、偏滑性能,进一步提高胎面的抓地性能,保障驾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滑耐磨的轮胎胎面,具备优异的防滑耐磨效果;所述轮胎胎面结构设置简单,花纹设置合理,外形美观、大气,增强了轮胎的排水和抓地性能,保障驾驶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