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135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圈,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无内胎的车轮通常为标准的五件式车轮,通常只有一块轮辐,轮辐与轴套(或轮毂)之间采用螺栓联接。还有一种是轮辋轮毂一体化车轮。这种车轮的轮辋也是采用标准的五件式结构,但是轮辋与轴套(或轮毂)之间采用至少一块轮辐焊接成一体。然而单轮辐结构由于只有一块轮辐,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在超重载的工况中,寿命很短,同时安装较为麻烦,不能够便捷的安装,消耗较多人工以及工时。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包括钢圈本体,所述钢圈本体由侧边沿、凹槽以及固定圆盘构成,所述侧边沿、凹槽以及固定圆盘均为镀铬的不锈钢合金材料制成的,所述侧边沿、凹槽以及固定圆盘为通过模具一次性浇铸形成的,所述凹槽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边沿,所述侧边沿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表面设置有穿轴孔,所述穿轴孔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栓孔,所述紧固螺栓孔一侧设置有消音孔,所述侧边沿顶部设置有边沿弧,所述凹槽顶部设置有凹槽弧,所述消音孔为侧边沿表面直接雕钻形成的。

进一步地,所述侧边沿、凹槽、消音孔、固定圆盘、紧固螺栓孔和穿轴孔表面均喷涂有环氧富锌漆。

进一步地,所述消音孔在固定圆盘表面为均匀对称设置,所述紧固螺栓孔在侧边沿表面为均匀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边沿弧为凸弧,所述凹槽弧为凹弧。

进一步地,所述边沿弧和凹槽弧表面均做抛光工艺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1、通过设置的侧边沿和凹槽,便于轮胎进行安装,能够有效的将轮胎固定在凹槽内,避免轮胎出现跑偏的现象;2、通过设置的消音孔,通过共振的原理,将运行中的噪声降到最低,避免杂声给你骑乘者带来不好的使用感受;3、通过设置的固定圆盘和紧固螺栓孔,便于将钢圈本体进行固定安装,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方便,操作简单,方便人工进行安装;4、通过设置的边沿弧和凹槽弧,采用圆弧的设置,方便了轮胎与钢圈的安装,十分容易的就能搞卡合在钢圈上,整个装置的设计结构简单合理,构造巧妙紧凑,轮胎与钢圈组装更加容易,再通过降低钢圈固定的操作难度,进而达到整体更加容易固定安装的程度,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中:1、钢圈本体;2、侧边沿;3、凹槽;4、消音孔;5、固定圆盘;6、紧固螺栓孔;7、穿轴孔;8、边沿弧;9、凹槽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包括钢圈本体1,所述钢圈本体1由侧边沿2、凹槽3以及固定圆盘5构成,所述侧边沿2、凹槽3以及固定圆盘5均为镀铬的不锈钢合金材料制成的,所述侧边沿2、凹槽3以及固定圆盘5为通过模具一次性浇铸形成的,所述凹槽3两侧对称设置有侧边沿2,所述侧边沿2表面均设置有固定圆盘5,所述固定圆盘5表面设置有穿轴孔7,所述穿轴孔7一侧设置有紧固螺栓孔6,所述紧固螺栓孔6一侧设置有消音孔4,所述侧边沿2顶部设置有边沿弧8,所述凹槽3顶部设置有凹槽弧9,所述消音孔4为侧边沿2表面直接雕钻形成的。

其中,所述侧边沿2、凹槽3、消音孔4、固定圆盘5、紧固螺栓孔6和穿轴孔7表面均喷涂有环氧富锌漆,增强整体的防锈蚀程度。

其中,所述消音孔4在固定圆盘5表面为均匀对称设置,所述紧固螺栓孔6在侧边沿2表面为均匀对称设置,增加固定的牢固程度,同时操作简单便捷。

其中,所述边沿弧8为凸弧,所述凹槽弧9为凹弧,便于进行安装。

其中,所述边沿弧8和凹槽弧9表面均做抛光工艺处理,增加整体的圆滑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固定安装的电瓶车对开式钢圈,工作时,通过设置的侧边沿2和凹槽3,便于轮胎进行安装,能够有效的将轮胎固定在凹槽3内,避免轮胎出现跑偏的现象;通过设置的消音孔4,通过共振的原理,将运行中的噪声降到最低,避免杂声给你骑乘者带来不好的使用感受;通过设置的固定圆盘5和紧固螺栓孔6,便于将钢圈本体1进行固定安装,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安装和拆卸方便,操作简单,方便人工进行安装;通过设置的边沿弧8和凹槽弧9,采用圆弧的设置,方便了轮胎与钢圈的安装,十分容易的就能搞卡合在钢圈上。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