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4659发布日期:2018-06-02 04:49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行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汽车研发体系,形成了研究能力和平台,具有比较完备的条件和数字化开发能力,拥有20万人的研发队伍,占到汽车制造业员工总数的5%,研发投入占到总营业收入的1.5%,部分企业已经达到了2%,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包括上游的产业能力大幅提升,以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体系也是比较完善,后市场业务迅速拓展,产值已经超过了17%."十二五"期间中国品牌汽车年均增速达到了1.74,乘用车是4.75%,中国品牌轿车已经形成了产业体系,并且向高端拓展,方面都有所提升,市场份额也超过了25%,乘用车一直是中国品牌乘用汽车的主力。

截至201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新增1707万辆,目前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64亿辆,其中汽车1.54亿辆。2015年全年将达到1.78亿辆。中国汽车市场2015年销量明显放缓,步入成熟期新阶段。2015年1-11月,汽车产销增速比1-10月小幅回升。其中乘用车产销1873.52万辆和1868.13万辆,同比增长4.17%和5.89%;商用车产销308.87万辆和310.54万辆,同比下降10.53%和9.71%。

随着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汽车已成为当前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都将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今后汽车工业的发展重点已逐步转向独立的对汽车及零部件的研究和开发。汽车座椅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汽车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提供加热功能,提高舒适度,降低驾车或乘车时疲劳程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用于支撑背部的靠背、用于支承坐骨和大腿的座垫、调角器、位于靠背侧边的用以防止身体向两边滑动的侧翼、位于座垫侧边用以防止下身向两边滑动的侧垫、位于靠背顶部的头枕以及用于放松手臂和肘部的扶手,靠背包括骨架、泡沫件和面套,座垫包括骨架、泡沫件和面套,矩形扁状的第一气囊设置于用于支撑腰部的靠背上,第一气囊固定于靠背正面面套的内侧面上,矩形扁状的第二气囊设置于用于支撑腿部的座垫上,第二气囊固定于座垫正面面套的内侧面上,发动机舱中设置气泵和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固定于发动机排气管道上,热交换器的高温气流出口与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气流总管,气流总管通过第一支管与第一气囊连接以及通过第二支管与第二气囊连接,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均设置单向阀,第一气囊的出气管上沿气流方向顺次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第二气囊的出气管上沿气流方向顺次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

上述汽车座椅,座垫的前端设置充气后能够前后膨胀的折叠气囊,气流总管通过第三支管与折叠气囊连接,第三支管上设置单向阀,折叠气囊的出气管上沿气流方向顺次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

上述汽车座椅,气流总管还连接第四支管,第四支管上沿气流方向顺次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

上述汽车座椅,靠背正面面套采用第一复合面料,第一复合面料由从内到外顺次设置的由尼龙超细纤维无纺布经聚氨酯树脂含浸制成的底基、纳米陶瓷膜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复合而成,第一复合面料上密布有贯穿纳米陶瓷膜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的微孔,位于靠背正面面套内侧的网布粘结于靠背正面面套上,第一气囊位于网布和靠背正面面套之间,网布与第一气囊内侧面粘结。

上述汽车座椅,座垫正面面套采用第一复合面料,第一复合面料由从内到外顺次设置的尼龙超细纤维无纺布经聚氨酯树脂含浸制成的底基、纳米陶瓷膜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复合而成,第一复合面料上密闭有贯穿纳米陶瓷膜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的微孔,位于座垫正面面套内侧的网布粘结于座垫正面面套上,第二气囊位于网布和座垫正面面套之间,网布与第二气囊内侧面粘结。

上述汽车座椅,座垫泡沫件包括低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上层、中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层以及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底层,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底层的外缘形成外框,中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层位于外框内,外框的顶边与低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上层通过燕尾榫槽连接。

上述汽车座椅,第二气囊的前边沿距离座垫前边沿4cm,第二气囊的后边沿处于座垫前后长度的1/3处,第二气囊位于座垫前部,第二气囊的左右两侧均距离座垫左右两侧4cm。

上述汽车座椅,发动机排气管道从热交换器中心穿过,热交换器包括壳体以及沿气流方向间隔设置的折流板。

空气经过热交换器后,温度升高,由气泵分别泵入位于靠背的第一气囊和位于座垫的第二气囊,温度较高的气流能够加热汽车座椅,充气气囊能够更加吻合腰部和腿部,提供更好的支撑,保持肌肉松弛,提高坐姿舒适性。气压传感器用于测定气压,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控制气流流量,以便于调整气囊的软硬度,提供更好的支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4为折叠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气囊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骨架,2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底层,3中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层,4低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上层,5侧垫,6侧翼,7第一气囊,8靠背,9头枕,10座垫,11调角器,12折叠气囊,13流量调节阀,14出气管,15网布,16底基,17纳米陶瓷膜层,18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19第二气囊,21气泵,22热交换器,23折流板,24发动机排气管道,25单向阀,26流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座椅,包括用于支撑背部的靠背8、用于支承坐骨和大腿的座垫10、调角器11、位于靠背侧边的用以防止身体向两边滑动的侧翼6、位于座垫侧边的用以防止下身向两边滑动的侧垫5、位于靠背顶部的头枕9以及用于放松手臂和肘部的扶手。靠背包括骨架、泡沫件和面套,座垫包括骨架1、泡沫件和面套。

第一气囊呈矩形状且扁平状,矩形扁状的第一气囊7设置于用于支撑腰部的靠背上,也就是说,第一气囊支撑腰部。第一气囊固定于靠背正面面套的内侧面上,也就是说,靠背面套正面部分(靠背面套靠近腰部部分)内侧面固定第一气囊。

第二气囊呈矩形状且扁平状,矩形扁状的第二气囊19设置于用于支撑腿部的座垫上,第二气囊固定于座垫正面面套的内侧面上,也就是说,座垫面套正面部分(座垫面套靠近腿部部分)下表面固定第二气囊。

发动机舱中设置气泵21和热交换器22,热交换器(换热器)固定于发动机排气管道24上,热交换器的高温气流(温度升高的气流,与进入热交换器的低温气流相对而言)出口与气泵的进气口连接,气泵的出气口连接气流总管,气流总管通过第一支管与第一气囊连接,以便给第一气囊供气,气流总管通过第二支管与第二气囊连接,以便给第二气囊供气,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上均设置单向阀25,以确保气流流向。

第一气囊的出气管上沿气流方向顺次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26,气压传感器靠近第一气囊设置,测定第一气囊中气压,流量调节阀可以采用电磁流量调节阀,实现对气流的控制。第二气囊的出气管上沿气流方向顺次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

发动机舱里一般包括发动机、空气滤清器、电瓶、发动机排气系统、节气门、水箱补液罐、继电器盒、制动助力泵、油门拉线、车窗玻璃清洗液储液罐、制动液储液罐、保险丝等等。

座垫的前端设置充气后能够前后膨胀的折叠气囊12,气流总管通过第三支管与折叠气囊连接,第三支管上设置单向阀,折叠气囊的出气管14上沿气流方向顺次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折叠气囊能够前后膨胀,可以根据乘员的腿部长度进行调节,使乘员腿部呈现最舒适支撑状态。

气流总管还连接第四支管,第四支管上沿气流方向顺次设置气压传感器和流量调节阀13。第四支管作为整个系统的旁通支路,用于释放多余的气体。

如图5所示,靠背正面面套采用第一复合面料,第一复合面料由从内到外顺次设置的由尼龙超细纤维无纺布经聚氨酯树脂含浸制成的底基16、纳米陶瓷膜层17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18复合而成,第一复合面料上密布有贯穿纳米陶瓷膜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的微孔,也就是说,单个微孔同时贯穿纳米陶瓷膜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位于靠背正面面套内侧的网布15粘结于靠背正面面套上,第一气囊7位于网布和靠背正面面套之间,网布与第一气囊内侧面粘结。通过网布实现第一气囊的固定,解决了通过缝制固定破坏面套外观的问题,第一复合面料兼顾舒适性和强度好的优点。

和靠背相同,座垫正面面套采用第一复合面料,第一复合面料由从内到外顺次设置的尼龙超细纤维无纺布经聚氨酯树脂含浸制成的底基、纳米陶瓷膜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复合而成,第一复合面料上密闭有贯穿纳米陶瓷膜层和水性聚氨酯树脂外层的微孔,位于座垫正面面套内侧的网布粘结于座垫正面面套上,第二气囊位于网布和座垫正面面套之间,网布与第二气囊内侧面粘结。

座垫泡沫件包括低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上层4、中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层3以及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底层2,高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底层的外缘形成外框,中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中层位于外框内,外框的顶边与低密度聚氨酯泡沫塑料上层通过燕尾榫槽连接。座垫泡沫件采用三种密度,提高了舒适度,也保证了座垫泡沫件的基本性能。

第二气囊用于支撑腿部,具体地,第二气囊的前边沿距离座垫前边沿4cm,第二气囊的后边沿处于座垫前后长度的1/3处,第二气囊位于座垫前部,第二气囊的左右两侧均距离座垫左右两侧4cm。

发动机排气管道从热交换器中心穿过,热交换器包括壳体以及沿气流方向间隔设置的折流板23。折流板增加了壳程,使得换热更加充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