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总成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6981发布日期:2018-07-17 23:45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轻量化设计理念的提出,轻量化的塑料车门尤其是塑料背门被越来越多的车型所采用。与传统的钣金车门总成不同的是,塑料车门的门内板、门外板是通过粘胶粘接的。在设计车门内板与车门内饰板的连接机构时,如果在粘胶区域设置诸如狗窝(dog house)样式的卡子安装结构,则粘胶区域必然受到破坏而导致车门漏水,因此利用这种卡子安装结构时,车门内饰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点只能设置在车门内板的没有粘胶的区域。为防止内饰板边缘翘起,车门内饰板一侧的用于与车门内板相连的连接机构一般设置在车门内饰板的边缘。而门内板、门外板的粘胶区域一般也设置在门内板边缘处。因此如果不能将车门内饰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点设置在粘胶区域,车门内饰板就不能覆盖车门内板的边缘,会限制车门内饰板的尺寸,影响车辆造型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车辆内饰板与车门内板连接形式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车门总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内饰板与车门内板之间的连接结构位于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之间的粘接区域且不破坏粘胶结构的车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门总成,包括: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内板设有立筋,所述立筋设有卡子;内饰板,所述内饰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卡子卡接于所述安装孔,以使得所述内饰板卡接在所述车门内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车门总成,其还包括车门外板,所述车门外板与所述车门内板相互粘接;所述立筋设置于所述车门内板与所述车门外板相粘接的区域。

前述的车门总成,其中所述车门内板和所述车门外板为塑料件。

前述的车门总成,其中所述内饰板面向所述车门内板的一侧设有卡子座,所述安装孔位于所述卡子座。

前述的车门总成,其中所述立筋与所述车门内板是一体成型的。

前述的车门总成,其中所述卡子座与所述内饰板是一体成型的。

前述的车门总成,其中所述立筋为多个,间隔地设于所述车门内板的边缘;所述卡子座为多个且数量与所述立筋相同,设于所述内饰板的边缘,且位置与所述立筋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辆,包括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门总成。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车门内板设置立筋,在内饰板设置相应的安装孔,并设置能同时与该立筋、该安装孔进行卡接的卡子,使得能够在车门内板与车门外板相粘接的区域进行车门内板与车门内饰板的连接,且不影响粘胶效果,并且使内饰板能够尽量覆盖门内板,有助于将车门内饰板的尺寸设计得更大,使车辆内部更加美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车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门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内饰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车门内板 20:内饰板

11:立筋 30:卡子

21:安装孔 22:卡子座

40:车门外板 50:粘胶结构

23:吸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门总成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的车门总成主要包括:车门内板10和内饰板20。其中,该车门内板10设有一个或多个立筋11,该立筋11面向内饰板20,该立筋11与车门内板10本体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的。该立筋11设有卡子30,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示例,立筋11为板状,卡子30可以是金属卡子,并卡接在该立筋11的顶端。对应的,该内饰板20设有与卡子30和立筋11相匹配的安装孔21,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示例,内饰板20面向车门内板10的一侧设有卡子座22,将该安装孔21设置于该卡子座22,该卡子座22与内饰板20本体之间可以是一体成型的。该卡子30能与该安装孔21相卡接,以使得内饰板20卡接在车门内板10上。

在安装内饰板20时,只需要把内饰板20的安装孔21与卡子30的位置对准后再进行内饰板20的安装,就可以顺利地将内饰板20安装到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门内板10设置的立筋11不限于是板状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仅需立筋11的形状能与安装孔21的形状相匹配;甚至并非仅限于在车门内板10设置立筋11来卡接卡子30,事实上也可以在车门内板10设置能够卡接卡子30的凸起或凸台来代替立筋11。而卡子30也可以采用多种结构,卡子30的材料也不限于金属,仅需能够同时与立筋11、与安装孔21进行卡接。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门总成适用于车辆的各个车门,并且特别适用于塑料材质的车辆背门。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在一种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示例的车门总成为一种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车型的车辆背门总成,该车门总成还包括车门外板40。其中,车门内板10与车门外板40均可以是塑料件,例如可以是复合材料片状模塑料(SMC复合材料)制品,或者可以是聚丙烯塑料(PP塑料)制品。该车门外板40与车门内板10之间通过设置粘胶结构50相互粘接,一般来说,该粘胶结构50所在的区域至少包括车门内板10和车门外板40的边缘处,例如图1中a处、b处、c处和d处以及它们的沿线(此处是由于在车门内板10和车门外板40上开设了用于安装车门玻璃的孔洞而产生的车门内板10、车门外板40的边缘)。为使内饰板20尽量完全覆盖车门内板10,在将背门的内饰板20装配到车门内板10上时,应将该内饰板20的边缘设于背门的车门内板10、车门外板40的边缘处(例如图1中a处、b处、c处和d处以及它们的沿线,同时这些地方也是粘胶区域)。而为了避免内饰板20边缘翘起,应将内饰板20一侧的内饰板20与车门内板10的连接点设置在内饰板20的边缘处。因此,可将立筋11设于车门内板10的边缘(该边缘处也是车门内板10与车门外板40相粘接的区域),并将具有安装孔21的卡子座22设于内饰板20的边缘,以使得内饰板20能够尽量完全覆盖车门内板10,并能避免内饰板20边缘翘起,而且不破坏粘胶结构50。进一步的,可将多个立筋11间隔地设置于车门内板10的边缘处,并将相同数量的多个具有安装孔21的卡子座22设于内饰板20的边缘,且位置与该立筋11对应。作为一种可选示例,车门内板10的a处、b处、c处和d处设有四个立筋11,内饰板20的a处、b处、c处和d处设有四个具有安装孔21的卡子座22,该立筋11上设有能同时与该立筋11、与该安装孔21进行卡接的卡子30,从而能够在车门内板10与车门外板40相粘接的区域进行车门内板10与内饰板20的稳定连接,且不会破坏粘胶结构50。

可选的,内饰板20的面向车门内板10的一侧还设有吸音棉23,用于隔音和消音。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门总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