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4317发布日期:2018-08-04 14:11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后排座椅放倒指当拉大件物体需要更大的空间时,可以将后排的座椅靠背放倒,来获得更大的空间。按比例放倒的灵活性更高,可以只放倒一半的靠背来放置大件物品,而未放倒的部分仍然可以坐人。而出于安全考虑,后排座椅的骨架强度也成为技术人员研究的课题。

申请人此前申请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3698042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排座椅的靠背骨架,靠背骨架包括左靠背骨架和右靠背骨架,左靠背骨架和右靠背骨架分别独立铰接在汽车的地板上,左靠背骨架的横向长度和右靠背骨架的横向长度大小不同,左靠背骨架和右靠背骨架均固定有能控制左靠背骨架和右靠背骨架与车身锁定或分离的座椅锁。

上述结构分散了靠背骨架的受力点,增加了靠背骨架的整体强度,但未对靠背骨架与座垫骨架的连接强度提供更好的强度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后排座椅整体结构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包括靠背骨架和座垫骨架,所述靠背骨架的两侧与所述座垫骨架通过连接板相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凸台部,所述凸台部的下侧面与所述靠背骨架贴合并固连,所述凸台部与连接板的边缘间形成若干加强肋。

汽车的后排座椅的靠背骨架用于支撑靠垫,座垫骨架支撑安装座垫部分,靠背骨架的两侧与座垫骨架通过连接板相铰接,这样能够实现靠背相对座垫折叠或翻转,既可以便于乘客躺下休息,也可以扩大后排的置物空间。连接板设于靠背骨架和座垫骨架之间,其是靠背调整过程中的载荷承受和传递部件,通过设置连接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凸台部,使凸台部与连接板的边缘间形成若干加强肋,这样在不增加部件厚度和重量的条件下增加连接板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且设置凸台部的下侧面与靠背骨架贴合,保障连接板与靠背骨架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承力范围,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板的一端朝所述凸台部的凹陷方向弯折形成连接部,所述靠背骨架的拐角处固定有角板,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凸台部与所述角板贴合并固连。靠背骨架在翻转过程中的受力方向多是与椅背垂直的,通过设置连接板的一端具有弯折的连接部并使连接部上的凸台部与角板贴合固连,这样能够确保连接部的受力面与椅背的受力方向对应,这样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都更高。

在上述的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中,所述连接部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指,所述角板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指限位配合的定位孔。通过在连接部的边缘设置向下延伸的限位指与角板上的定位孔配合,这样限位指能够在连接部与角板安装时提供定位,使安装方便,且其还能限制连接部与角板之间相对运动,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中,所述靠背骨架包括若干用于支撑座椅靠背外边缘的横管和竖管,所述横管和竖管相固连,两所述竖管之间设有横置的加强管,所述加强管的两端经压合呈片状且与竖管的外围贴合固连。通过在两竖管间增加横置的加强管,增加整个靠背骨架的强度;设置加强管的两端呈片状且与竖管的外围贴合固连,提高加强管与竖管的焊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上述的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中,所述加强管朝向前的管壁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加强管与乘员背靠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在加强管的外围设置避让槽,能够减缓乘员倚靠时产生不舒适现象,保障舒适性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

在上述的一种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中,所述角板的各侧边均具有朝前延伸的翻边,所述竖管和横管均插设且固连于两所述翻边之间。通过在角板的各侧边设置翻边,这样在角板的顶角处两翻边能够对竖管或横管的两侧形成定位夹持,提高竖管和横管的安装定位效果,同时限制竖管和横管位移,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通过设置连接板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凸台部,使凸台部与连接板的边缘间形成若干加强肋,在不增加部件厚度和重量的条件下增加连接板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且设置凸台部的下侧面与靠背骨架贴合,保障连接板与靠背骨架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承力范围,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

2、本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在连接部的边缘设置向下延伸的限位指与角板上的定位孔配合,限位指能够在连接部与角板安装时提供定位,使安装方便且其还能限制连接部与角板之间相对运动,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横管、角板和连接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角板和连接板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中连接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靠背骨架;11、角板;111、定位孔;112、翻边; 12、横管;13、竖管;2、座垫骨架;

3、连接板;31、凸台部;32、加强肋;33连接部;331、限位指;

4、加强管;41、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后排座椅的骨架连接结构包括靠背骨架1 和座垫骨架2,靠背骨架1的两侧与座垫骨架2通过连接板3相铰接,其特征在于,连接板3的中部向下U形凹陷形成凸台部31,凸台部31的下侧面与靠背骨架1贴合并固连,凸台部31与连接板3的边缘间形成三条加强肋32。汽车的后排座椅的靠背骨架1 用于支撑靠垫,座垫骨架2支撑安装座垫部分,靠背骨架1的两侧与座垫骨架2通过连接板3相铰接,这样能够实现靠背相对座垫折叠或翻转,既可以便于乘客躺下休息,也可以扩大后排的置物空间。连接板3设于靠背骨架1和座垫骨架2之间,其是靠背调整过程中的载荷承受和传递部件,通过设置连接板3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凸台部31,使凸台部31与连接板3的边缘间形成若干加强肋32,这样在不增加部件厚度和重量的条件下增加连接板 3的强度,提高整体结构强度,且设置凸台部31的下侧面与靠背骨架1贴合,保障连接板3与靠背骨架1的接触面积,提高两者连接的承力范围,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进一步来讲,连接板3的一端朝凸台部31的凹陷方向弯折形成连接部33,靠背骨架1的拐角处固定有角板11,位于连接部33的凸台部31与角板11贴合并固连。靠背骨架1在翻转过程中的受力方向多是与椅背垂直的,通过设置连接板3的一端具有弯折的连接部33并使连接部33上的凸台部31与角板11贴合固连,这样能够确保连接部 33的受力面与椅背的受力方向对应,这样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都更高。作为优选,连接部33的边缘具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指 331,角板11开设有与限位指331限位配合的定位孔111。通过在连接部33的边缘设置向下延伸的限位指331与角板11上的定位孔111配合,这样限位指331能够在连接部33与角板11安装时提供定位,使安装方便,且其还能限制连接部33与角板11之间相对运动,提高整体的结构稳定性和强度。

如图1、图2所示,靠背骨架1包括用于支撑座椅靠背外边缘的横管12和竖管13,横管12和竖管13相固连,两竖管13之间设有横置的加强管,加强管的两端经压合呈片状且与竖管13 的外围贴合固连。通过在两竖管13间增加横置的加强管,增加整个靠背骨架1的强度;设置加强管的两端呈片状且与竖管13的外围贴合固连,提高加强管与竖管13的焊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加强管朝向前的管壁向内凹陷形成避让槽。加强管与乘员背靠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在加强管的外围设置避让槽,能够减缓乘员倚靠时产生不舒适现象,保障舒适性的同时提高结构强度。

如图1-3所示,角板11的各侧边均具有朝前延伸的翻边112,竖管13和横管12均插设且固连于两翻边112之间。通过在角板 11的各侧边设置翻边112,这样在角板11的顶角处两翻边112 能够对竖管13或横管12的两侧形成定位夹持,提高竖管13和横管12的安装定位效果,同时限制竖管13和横管12位移,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