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调节器和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30706发布日期:2019-03-16 01:1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纵向调节器和车辆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向调节器,其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并涉及一种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de102012015343a1和de102013205096a1各自公开了一种通用的纵向调节器以及一种通用的车辆座椅。纵向调节器包括两个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座椅轨道,特别是围绕彼此接合的上轨道和下轨道。下支架连接到下轨道,其中,下支架具有下阻挡区域。上阻挡区域可以形成在连接到上轨道的上支架中,或者形成在连接到上轨道的座椅框架侧部分中。在正常情况下,下阻挡区域和上阻挡区域彼此间隔开,并且在发生碰撞时挤在一起。然后,在发生碰撞时产生的力经由所述支架从车辆座椅另外引入到车辆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目的

本发明所基于的目的是改进前言中所提及类型的纵向调节器,特别是在发生碰撞时增加纵向调节器的强度,以及提供对应的车辆座椅。

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所述目的通过用于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器实现,所述纵向调节器具有至少一个轨道对,该轨道对由特别是用于连接到座椅框架侧部分的第一座椅轨道,和由特别是用于连接到车辆结构的第二座椅轨道形成。该轨道对的座椅轨道可在纵向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并且围绕彼此接合,以形成内部通道。第一支架元件固定到第一座椅轨道,并且第二支架元件固定到第二座椅轨道。第一支架元件和第二支架元件在正常情况下彼此间隔开,并且例如在发生碰撞时响应于预定力作用而挤在一起,特别是彼此接合。第一支架元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可连接到座椅框架侧部分的向后指向表面。

由于这样的事实:第一支架元件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可连接到座椅框架侧部分的向后指向表面,因此由于在发生碰撞时对座椅框架侧部分施载而引起的力竖直引入可以以特别有效的方式传递到加强型材,由此防止了在加强型材和锚固件挤在一起之后使轨道对过载。因此,在发生碰撞时纵向调节器的强度增加。“向后指向表面”特别是指座椅框架侧部分的具有基本平行于纵向方向延伸的法线的表面。“座椅框架侧部分”通常还指座椅部分的承载结构部件的部件、横向型材、座椅框架的加强元件等。

从属权利要求涉及有利的改进,其可以单独使用或彼此组合使用。

此外,连接部可以与第一支架元件一体形成。连接部可以围绕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弯曲轴线向上弯曲。连接部可以围绕沿横向方向延伸的弯曲轴线向上弯曲大约90°。连接部可以从第一支架元件的主体大致垂直地突出。第二支架元件可以与车辆专用附接适配器或轨道地板适配器一体形成,以适应结构上的连接轮廓。

第一支架元件和第二支架元件可以优选地由金属制成,特别是由金属板制成。例如,在车辆座椅预安装在轨道对上的情况下,第一支架元件可从后部插入到第一座椅轨道和座椅框架侧部分之间的后端部。第一支架元件可以借助于固定元件保持在座椅框架侧部分的向后指向表面中。固定元件可以例如是铆钉或螺丝连接。

在连接部和向后指向表面中,为了通过固定元件进行连接的目的,可以在每种情况下设置一个通孔。在每种情况下,连接部可以在通孔上方和下方具有一个凹部。座椅框架侧部分可在通孔上方和下方具有突起。在安装状态下,座椅框架侧部分的突起可以接合到第一支架元件的连接部的凹部中。

可替选地,在每种情况下,连接部可以在通孔上方和下方具有一个突起,并且座椅框架侧部分可以在通孔上方和下方具有凹部,其中,在安装状态下,第一支架元件的连接部的突起接合于座椅框架侧部分的凹部中。

连接部中的通孔的直径可以略大于座椅框架侧部分中的通孔的直径。可以在固定元件和连接部之间形成间隙。固定元件可以仅在纵向方向上将第一支架元件保持在座椅框架侧部分上。垂直于纵向方向,所安装的第一支架元件可具有小程度游隙。

座椅框架侧部分的突起可以沿向后方向转出向后指向表面,例如通过切割和弯曲。突起可以被冲压出向后指向表面,或者连接到向后指向表面,特别是焊接到向后指向表面。

突起可以能够在上边缘的区域中与凹部的上边缘部分接合。竖直方向上的力能够通过连接部引入第一支架元件中,并且在支架元件挤在一起之后,能够通过第二支架元件进一步直接引入车辆结构中。

连接部到第一支架元件的本体的其余部分的附接可以基本上在第一支架元件的整个宽度上实现,特别是在横向方向上的整个范围中,从而增加座椅框架侧部分和第一支架元件之间的连接的负载能力。此外,待消散的力能够相对于横向方向对称地引入第一支架元件的左手部分和右手部分,如沿纵向方向所看到的。

此外,该目的通过具有根据以上描述的纵向调节器的车辆座椅来实现,其中,车辆座椅具有座椅框架侧部分,该座椅框架侧部分连接到第一座椅轨道。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具有与上述纵向调节器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优点。

附图说明

在下面基于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改进之前,首先必须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构件或所描述的方法步骤。此外,所使用的术语也不构成限制,而仅仅是示例性特征。在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单数形式的情况下,除了上下文明确地将其排除在外之外,在每种情况下这也包括复数形式。

基于附图中示出的有利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中:

图1:是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纵向调节器的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示意图,

图2:显示了纵向调节器后端部的放大细节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图2的纵向调节器的后端部的视图,其没有固定元件,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纵向调节器的后端部的视图,其没有第一支架元件,以及

图5:是垂直于横向方向穿过图2的纵向调节器的细节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使用彼此垂直延伸的三个空间方向来描述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车辆座椅1。在车辆座椅1安装在车辆中的情况下,纵向方向x基本上水平地延伸,并且优选地平行于车辆纵向方向延伸,该车辆纵向方向对应于车辆的正常行进方向。垂直于纵向方向x延伸的横向方向y同样在车辆中水平定向,并且平行于车辆横向方向延伸。竖直方向z垂直于纵向方向x并垂直于横向方向y延伸。在车辆座椅1安装在车辆中的情况下,竖直方向z平行于车辆竖直轴线延伸。

所使用的位置术语和方向术语(例如前、后、上和下)涉及在正常乘坐位置中坐在车辆座椅1中的乘员的观察方向,其中,车辆座椅1安装在具有直立靠背4的车辆中,处于适于输送乘客的使用位置,并且以传统方式定向在行进方向上。然而,车辆座椅1也可以以不同的定向进行安装,例如关于行进方向横向安装。

用于机动车辆的图1中所示的车辆座椅1具有座椅部分2和靠背4,该靠背4在其相对于座椅部分2的倾斜度方面是可调节的。靠背4的倾斜度可以例如通过棘爪配件或齿轮配件进行设定。为了调节座椅纵向位置,车辆座椅1安装在纵向调节器10上。纵向调节器10具有轨道对12。轨道对12由特别用于连接到座椅框架侧部分6的第一座椅轨道14和特别用于连接到车辆结构的第二座椅轨道16形成。轨道对12的座椅轨道14,16可在纵向方向x上相对于彼此移位。

图2示出了纵向调节器10的后端部26的放大细节图。轨道对12的座椅轨道14,16围绕彼此接合,其中,第一支架元件20固定到第一座椅轨道14,并且第二支架元件22固定到第二座椅轨道16。第一支架元件20具有主体,该主体的横截面大致为u形。第一支架元件20的主体包括腹板40a,该腹板40a至少部分地设置在第一座椅轨道14和座椅框架侧部分6之间。此外,第一支架元件20的主体具有第一分支42a和第二分支42a。两个分支42a在其上端部通过沿横向方向y延伸的腹板40a彼此连接。分支42a相对于彼此大致对称地向下延伸,从而相对于竖直方向z倾斜。在当前向内弯曲的情况下,分支42a在其下端部通过围绕平行于纵向方向x的弯曲轴线双重弯曲约180°而弯曲,从而形成钩状部44a。第二支架元件22的横截面大致为u形设计,并且包括紧固到第二座椅轨道16的腹板40b、以及第一分支42b和第二分支42b。两个分支42b在其下端部通过沿横向方向y延伸的腹板40b彼此连接。分支42b大致对称地向上延伸,从而相对于竖直方向z倾斜。在当前向外弯曲的情况下,分支42b在其上端部通过围绕平行于纵向方向x的弯曲轴线双重弯曲约180°而弯曲,从而形成钩状部44b。第一支架元件20的钩状部44a和第二支架元件22的钩状部44b围绕彼此接合。

第一支架元件20和第二支架元件22在正常情况下彼此间隔开,并且例如在发生碰撞时,响应预定力作用而被挤在一起,特别是接合进彼此。第一支架元件20具有连接部24,该连接部24连接到座椅框架侧部分6的后端部26,特别是连接到向后指向表面8。“向后指向”表面8特别指的是座椅框架侧部分6的具有基本平行于纵向方向x延伸的法线或者平行于y-z平面延伸的法线的表面8。在当前情况下,连接部24与第一支架元件20一体形成。在当前情况下,连接部24向上弯曲大约90°并且从第一支架的主体的其余部分大致垂直地突出。第二支架元件22可以例如与车辆专用附接适配器一体成型以适应结构上的连接尺寸。

第一支架元件20和第二支架元件22优选地由金属制成,特别是由金属板制成。例如,在车辆座椅1预安装在轨道对12上的情况下,第一支架元件20可以从后部插入后端部26的位于第一座椅轨道14和座椅框架侧部分6之间的区域中。第一支架元件20借助于固定元件28保持在座椅框架侧部分6的向后指向表面8中。固定元件28例如可以是铆钉。固定元件28同样可以通过螺丝连接提供。此外,可以沿竖直方向z通过第一支架元件20和第一座椅轨道14在座椅框架侧部分6上设置另一螺丝连接。

图3示出了如图2所示的纵向调节器10(没有固定元件28),图4示出了所述纵向调节器(没有第一支架元件20)。在每种情况下,一个通孔30a,30b设置在连接部24中,并且在为了通过固定元件28连接的目的,设置在向后指向表面8。在每种情况下,连接部24在通孔30a的上方和下方具有一个凹部32。座椅框架侧部分6在通孔30b的上方和下方具有突起34。在安装状态下,座椅框架侧部分6的突起34接合到第一支架元件20的连接部24的凹部32中。

图5是垂直于横向方向y的穿过图2的纵向调节器10的细节截面图。连接部24中的通孔30a的直径略大于座椅框架侧部分6中通孔30b的直径。这导致固定元件28和连接部24之间的间隙36。固定元件28仅在纵向方向x上将第一支架元件20保持在座椅框架侧部分6上。垂直于纵向方向x,已安装的第一支架元件20具有小程度游隙。

座椅框架侧部分6的突起34在当前情况下沿向后方向转出向后指向表面8,例如通过被切割和弯曲。同样也可以将突起34冲压出或者紧固至、特别是焊接到向后指向表面8。

在车辆座椅1的靠背4受到来自后部的过大力时,例如可能由于在发生碰撞时由撞击靠背4的未固定货物而引起,则使得车辆座椅1的后端部26和座椅框架侧部分6沿竖直方向z向上提升。在发生对车辆座椅1的这种施载时,突起34的上边缘在每种情况下与凹部32的上边缘部分接合。从而在此实现沿竖直方向z的力可以经由连接部24引入到第一支架元件20中并在支架元件20,22挤在一起之后,可以经由第二支架元件22直接向前传递到车辆结构中。大部分程度上避免了在竖直方向z上对第一座椅轨道14和第二座椅轨道16施载,此外,防止了座椅轨道14,16的到达所谓分离点的过载引起形变。

连接部24附接至第一支架元件20的主体的其余部分优选地在支架元件20的基本上整个宽度上实现,特别是在横向方向y上的整个范围内实现,由此座椅框架侧部分6和第一支架元件20之间的连接的承载能力增加。此外,待消散的力可以相对于横向方向y对称地引入第一支架元件20的左手部分和右手部分(沿纵向方向y观看)。

在以上描述,权利要求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可以单独地和组合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各种改进中。

尽管已经在附图和以上说明中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这些图示应被理解为是说明性和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特别地,附图中所示的各个元件的比例的选择不应被解释为命令性的或限制性的。此外,本发明特别不限于所讨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从以上公开内容、从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变型及其设计。

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诸如“包括”、“具有”、“包含”、“含有”等的表达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使用不定冠词并不排除多重性。单个装置可以执行权利要求中提到的若干单元或装置的功能。

附图标记列表

1车辆座椅

2座椅部分

4靠背

6座椅框架侧部分

8表面

10纵向调节器

12轨道对

14第一座椅轨道

16第二座椅轨道

20第一支架元件

22第二支架元件

24连接部

26后端部

28固定元件

30a通孔

30b通孔

32凹部

34突起

36间隙

40a,40b腹板

42a,42b分支

44a,44b钩状部

x纵向方向

y横向方向

z竖直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