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60377发布日期:2018-08-24 21:3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尤指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汽车的行驶安全越来越多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重要安全辅助设备的汽车后视镜,能让驾驶员随时观察车后方的环境情况。由于相关技术中汽车外侧后视镜多采用玻璃镜面反射来向驾驶员提供汽车外围环境影像,而后视镜面积大小和形状固定,其反射显示的影像区也因此固定;后视镜所不能提供的外围环境影像区,相对于驾驶员来说则为视野盲区。图1为相关技术汽车后视镜在汽车直行时视角范围内的影像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汽车直行时汽车后视镜1只能显示视角范围内的影像区2内的影像,而影像区2外的影像(即视野盲区)则无法显示。特别是当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视野盲区可能存在的障碍物如行人、其他移动车辆等,因而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图2为相关技术汽车后视镜在汽车转弯时视角范围内的影像区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驾驶员进行转向操作时,由于不能及时了解视野盲区中的行人,因而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能够在交通工具转向时扩大交通工具后视镜的视角,以减小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包括:后视面板和驱动机构;

所述后视面板包括:柔性基底和柔性镜面反射层;其中,所述后视面板的至少一部分为可形变区域;所述柔性镜面反射层设置在所述柔性基底上;

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发生形变。

可选的,所述后视面板还包括柔性显示层;其中,所述柔性镜面反射层位于所述柔性显示层和所述柔性基底之间,且所述柔性显示层为透明柔性显示层。

可选的,所述后视面板还包括柔性显示层;其中,所述柔性镜面反射层为所述柔性显示层的像素电极层。

可选的,所述可形变区域位于所述后视镜远离所述交通工具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可选的,在所述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之前还包括: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方向;

所述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包括:

控制与所述转向方向对应的所述后视镜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包括:

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预设角度或与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对应的角度的形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

当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可选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将所述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可选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将所述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系统,应用于上述任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可选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方向;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与所述转向方向对应的后视镜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可选的,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预设角度或与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对应的角度的形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系统,应用于上述任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

摄像装置,用于获得预设区域的影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可选的,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控制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将所述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可选的,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当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将所述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包括:检测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当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带镜面显示功能的柔性后视面板来作为后视镜的后视面板,这样,当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通过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后视镜的背面发生形变来扩大后视镜的视角,从而减小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一个可选方案中,检测交通工具当前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当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时,进行镜面反射显示。通过该方案,在交通工具当前所处的环境的亮度较大时,进行镜面反射显示,以节省功耗。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当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案,在交通工具当前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进行影像显示,提高了驾驶员行驶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当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将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案,在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将影像增加亮度后再进行显示,进一步提高了驾驶员行驶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在一个可选的方案中,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将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通过该方案,在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对后视面板显示的影像进行缩小处理,进一步提高了驾驶员行驶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相关技术汽车后视镜在汽车直行时视角范围内的影像区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汽车后视镜在汽车转弯时视角范围内的影像区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后视面板进行镜面显示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后视面板采用分段折叠形变式进行形变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后视面板采用连续圆滑形变式进行形变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后视面板采用连续圆滑形变式进行形变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较小时后视镜的后视面板的形变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较大时后视镜的后视面板的形变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当交通工具转向时对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中,0为交通工具,1为后视镜,2为后视镜视角范围内的影像区,3为后视面板,31为柔性基底,32为柔性镜面反射层,33为柔性显示层,4为驱动机构,41为后视镜的后视面板小角度形变示意,42为后视镜的后视面板大角度形变示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3,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该交通工具可以是汽车、自行车、摩托车等人以一种或多种,该交通工具后视镜包括:后视面板3和驱动机构4;

后视面板3包括:柔性基底31和柔性镜面反射层32;其中,后视面板3的至少一部分为可形变区域;柔性镜面反射层32设置在柔性基底31上;

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后视面板3发生形变。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上述交通工具后视镜还包括柔性显示层33;其中,柔性镜面反射层32位于柔性显示层33和柔性基底31之间,或者柔性显示层33位于柔性镜面反射层32和柔性基底31之间,或者柔性镜面反射层32为柔性显示层33的像素电极层。

其中,柔性镜面反射层32起到反射外界影像的功能,该柔性镜面反射层32可以是反射膜,例如,薄的银膜等;也可以采用镀膜工艺直接在柔性基底31上镀制一层反射膜,从而形成镜面反射层。

其中,当柔性镜面反射层32位于柔性显示层33和柔性基底31之间时,柔性显示层33为透明柔性显示层,如液晶透明柔性显示层,透明电子纸柔性显示层,甚至透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柔性显示层等;柔性显示层内的电路走线等层材料均采用透明材料,如氧化铟锡(ito,indiumtinoxide)、纳米银、石墨烯等。其中,透明电子纸柔性显示层、透明oled柔性显示层更适合于柔性制备工艺,为优选方案。

当柔性镜面反射层32位于柔性显示层33和柔性基底31之间时,在进行镜面反射显示时,柔性显示层33为透明状态,其下方的柔性镜面反射层32可以将外界影像反射到用户眼中;在进行影像显示时,柔性显示层33为非透明状态,显示由摄像装置拍摄的影像。

其中,柔性显示层33可以直接在反射层上进行制备,也可以将制备好的柔性显示层33贴合在柔性镜面反射层32上;柔性镜面反射层32还可以与柔性显示层33整合制备,从而减小了工艺步骤,节省了成本。

当柔性显示层33位于柔性镜面反射层32和柔性基底31之间时,在进行镜面显示时,将柔性镜面反射层32的像素单元覆盖于柔性显示层33的像素单元上,遮挡柔性显示层33的像素单元,起到反射效果;在进行影像显示时,将柔性镜面反射层32的像素单元移出柔性显示层33的像素单元,并显示由摄像装置拍摄的影像。

当柔性镜面反射层32为柔性显示层33的像素电极层时,柔性显示层33的像素电极除了起到驱动显示电极的作用外,还可起反射的作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可形变区域位于后视面板3远离交通工具的一侧。

第二实施例

参见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意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包括:

步骤400、检测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转向传感器,如陀螺仪等,检测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即检测交通工具是否进行转向。

步骤401、当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带镜面显示功能的柔性后视面板来作为后视镜的后视面板,这样,当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通过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后视镜的背面发生形变来扩大后视镜的视角(视角为从物体两端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从而减小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之前还可以获取交通工具的转向方向。具体可以通过转向传感器获取交通工具的转向方向。

获得交通工具的转向方向后,根据转向方向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具体的,控制与转向方向对应的后视镜的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其背面形变。

例如,当转向方向为向左转时,控制左后视镜的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其背面发生形变;当转向方向为右转时,控制右后视镜的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其背面发生形变。

本实施例中,后视镜的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形变的角度可以是预先设置的角度,也可以是与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相同的角度,也可以是与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存在映射关系的角度,也可以是其他的角度,只要后视面板形变后的视角大于形变前的视角就可以。当然,为了能够让驾驶员更好的获知外围环境的具体情况,视角越大越好,形变后的视角也不能无限制扩大,当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发生形变的角度大于某一预设角度时,会导致驾驶员无法获知可形变区域对应的部分影像,因此,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发生形变的角度应小于某一预设角度。

例如,当转向方向为左转时,控制左后视镜的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其背面发生预设角度或与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对应的角度的形变;

或者,当转向方向为右转时,控制右后视镜的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其背面发生预设角度或与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对应的角度的形变。

本实施例中,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可以采用转向传感器获得。

本实施例中,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发生形变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分段折叠形变式和连续圆滑形变式。并且,可形变区域可以是后视面板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整个后视面板。

其中,图6为分段折叠形变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可形变区域形变时只是倾斜一定角度,形变后该可形变区域的横截面还是直线,只是可形变区域与非可形变区域成一定的夹角,从而扩大后视镜的影像区。当可形变区域为整个后视面板3时,可形变区域倾斜后与倾斜前成一定的角度,因此,可以定义后视面板3形变的角度为可形变区域倾斜的角度,当然,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定义后视面板3形变的角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图7和图8为连续圆滑形变式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可形变区域形变时进行圆滑形变,形变后该可形变区域变成曲面,该可形变区域的横截面为一段曲线或圆弧。图7中,可形变区域为后视面板3的一部分,因此,该曲线或圆弧的两端连线与非可形变区域成一定的角度,从而可以定义后视面板形变的角度为该曲线或圆弧的两端连线与非可形变区域之间的角度,也可以定义为该圆弧的圆心角,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定义后视面板形变的角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而图8中,可形变区域为整个后视面板3,因此,该曲线或圆弧的两端连线与形变前成一定的角度,从而可以定义后视面板3形变的角度为该曲线或圆弧的两端连线与形变前的角度,也可以定义为该圆弧的圆心角,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定义后视镜形变的角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后视面板3形变的角度越大,后视镜的影像区越大。后视面板3形变的角度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设定;可以设定为固定值,也可以根据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进行设定。例如,取后视镜形变的角度为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的预设函数值。

图9为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较小时后视面板3的形变示意图。如图9所示,当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较小时,由于驾驶员的视野盲区较小,因此,后视面板3只要形变较小的角度即可以补偿视野盲区。

图10为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较大时后视面板3的形变示意图。如图10所示,当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较大时,由于驾驶员的视野盲区较大,因此,后视面板3需要形变较大的角度才可以补偿视野盲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当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时,控制后视镜的后视面板进行镜面反射显示。然后执行上述方法,即上述方法均在后视面板进行镜面反射显示时进行的。

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亮度传感器检测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

本实施例中,当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时,控制后视面板进行镜面反射显示,如图5所示,此时后视面板的功能类似于一面反射镜,与目前交通工具的后视镜功能一样为驾驶员提供外围环境的影像,以使驾驶员通过后视镜获知外围环境的具体情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预设区域可以是包括交通工具的部分外观在内的区域,该预设区域的范围小于视摄像装置的视场角和摄像装置的个数对应的区域,也就是说,预设区域的影像是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影像进行放大处理后得到的影像,摄像装置的视场角越大,摄像装置的个数越多,摄像装置获得的影像的区域范围也越大。例如,摄像装置获得的影像的区域可以包括以下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区域:交通工具的左侧区域、交通工具的右侧区域、交通工具的后面区域、交通工具的前面区域。

当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摄像装置获取影像时,将每一个摄像装置获得的影像进行拼接,然后在柔性显示层上显示拼接后的影像。

上述方案中,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影像进行放大处理后得到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后视面板上进行显示,从而使得驾驶员及时了解周围环境,提高了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当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将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当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将后视镜的后视面板显示的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增加了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的亮度,提高了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提高了行车安全,减小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将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本实施例中,当在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之前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为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影像进行放大后的影像时,在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为了更好的获得交通工具周围环境中的障碍物,将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进行缩小处理,这样,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的区域范围扩大了,从而提高了驾驶员在转向时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提高了行车安全,减小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图11为当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当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为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影像进行放大处理后的预设区域的影像,这种情况下,当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驾驶员可能无法及时获知预设区域外的障碍物,从而造成交通事故,因此,需要将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进行缩小处理,从而提高了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如图12所示,将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进行缩小后,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的区域范围扩大了,从而扩大了驾驶员的视野,驾驶员能够及时获知预设区域中的障碍物,从而提高了驾驶员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示例

为了更好的说明上述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方法,这里采用一个示例来说明上述控制方法,参见图13,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300、检测交通工具当前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

步骤1301、判断环境亮度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如果是,则继续执行步骤1302;如果不是,则继续执行步骤1305。

步骤1302、控制后视面板进行镜面反射显示。

步骤1303、检测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如果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则执行步骤1304;如果检测到交通工具未进行转向,则结束本流程。

步骤1304、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后视面板在可形变区域向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并结束本流程。

步骤1305、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本步骤中,柔性显示层显示的预设区域的影像为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影像放大处理后的影像。

步骤1306、检测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如果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则执行步骤1307;如果检测到交通工具未进行转向,则结束本流程。

步骤1307、将柔性显示层显示的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14,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400、检测所述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

步骤1401、当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将所述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将所述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上述具体实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第四实施例

参见图15,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系统,应用于上述任意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可选的,第一检测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方向;

第一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与转向方向对应的后视镜的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当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预设角度或与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角度对应的角度的形变。

可选的,第一检测模块为转向传感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时,控制所述后视面板进行镜面反射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检测模块为亮度传感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摄像装置,用于获取影像;

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控制图像处理模块将所述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

第一控制模块还用于:

当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将所述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第五实施例

参见图16,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系统,应用于上述任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

摄像装置,用于获取影像;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图像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控制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将所述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模块和图像处理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图像处理模块将所述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第六实施例

参见图17,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的控制系统,包括:上述任意一种交通工具后视镜、控制器转向传感器和驱动器;

转向传感器,用于检测交通工具的转向状态;

控制器,用于当转向传感器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器具体用于:

当所述转向传感器检测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获取所述交通工具的转向方向;控制与所述转向方向对应的后视镜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后视面板在所述可形变区域向所述后视面板的背面发生形变。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亮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交通工具所处位置的环境亮度;

控制器还用于:

当环境亮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亮度时,控制所述后视镜的后视面板进行镜面反射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摄像装置,用于获取影像;

控制器还用于:

当环境亮度小于第一预设亮度时,将通过摄像装置获得的预设区域的影像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器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环境亮度小于第二预设亮度时,将所述影像增加亮度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控制器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交通工具进行转向时,将所述影像进行缩小处理后通过所述柔性显示层进行显示。

第七实施例

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介质,其上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控制方法的步骤。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