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2286发布日期:2018-08-31 20:30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
技术领域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人类操作的情况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但是现有的自动驾驶汽车技术还不够成熟,在选择运行模式时,经常会存在选择不合理、不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以改善自动驾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运行模式选择不合理的问题。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内的乘客信息,所述乘客信息包括车辆内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基于确定的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在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述车辆使用的运行模式;其中,每种所述运行模式中定义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和加速度范围。进一步地,所述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包括: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一加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车辆内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二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二加速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行驶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加速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乘客年龄、乘客性别、车辆内是否存在残疾乘客、以及车辆内是否存在怀孕乘客;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包括: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每个乘客的年龄和性别,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三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三加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车辆内是否存在残疾乘客和车辆内是否存在怀孕乘客,确定所述车辆的第四行驶速度信息和第四加速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三行驶速度信息和所述第四行驶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三加速度信息和所述第四加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加速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用户界面向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行模式;确认用户从所述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的一种运行模式,并将该运行模式作为所述车辆使用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包括平稳型和慢速型,向用户提供的所述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行模式包括平稳型、慢速型和紧急型;其中,所述平稳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所述慢速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且小于所述紧急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所述平稳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大于所述慢速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且小于所述紧急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装置,包括:乘客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内的乘客信息,所述乘客信息包括车辆内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选择模块,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在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述车辆使用的运行模式;其中,每种所述运行模式中定义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和加速度范围。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一加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二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二加速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行驶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加速度信息。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用户交互模块,用于通过用户界面向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行模式;确认用户从所述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的一种运行模式,并将该运行模式作为所述车辆使用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包括平稳型和慢速型,向用户提供的所述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行模式包括平稳型、慢速型和紧急型;其中,所述平稳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所述慢速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且小于所述紧急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所述平稳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大于所述慢速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且小于所述紧急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进一步地,所述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乘客年龄、乘客性别、是否存在残疾乘客、以及是否存在怀孕乘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中,通过获取车辆内的乘客信息,基于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与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然后基于确定的车辆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在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车辆使用的运行模式,由于选择的运行模式中定义的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和加速度范围是与车辆内的乘客信息匹配的,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合适的运行模式,使得乘客的乘车体验得以有效提升,满足了乘客的乘车需求。进一步,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用户可主动操作的交互界面,以满足用户的特定乘车需求。此种情况下,用户可以不用遵循本装置计算出的车辆运行模式而选择其需求的运行模式。为使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二所提供的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的流程图;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考虑到现有自动驾驶技术选择运行模式的不合理性,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一提出的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包括:s101:获取车辆内的乘客信息,所述乘客信息包括车辆内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这里,在乘客进入车辆后会主动地采集车辆内信息,采集的车辆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乘客图像和乘客声音,对车辆内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判别出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乘客的特征信息比如乘客年龄、乘客性别、是否存在残疾乘客、以及是否存在怀孕乘客等。然后将基于判别后的信息内容进行步骤s102的操作。s102: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这里,乘客数量越多,乘客年龄越大,与该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越小,女性乘客相比男性乘客对车速敏感性高,所以女性乘客相比男性乘客,匹配的行驶速度可以小些,另外,若乘客有残疾或怀孕,相比健康、未孕乘客,匹配的行驶速度可以小些。基于上述考虑,可以建立与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和加速度,与乘客数量范围及乘客的特征信息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表,在获取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后,从映射关系表中查找与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也可以为乘客数量,及乘客的特征信息赋值,根据赋值及乘客数量、乘客的每种特征各自所占的权重,计算出行驶速度和加速度。此外,还可以收集较多的乘客样本进行模型训练,将样本乘客的各种乘客信息作为行驶速度分类模型的输入,将样本乘客认可的行驶速度作为行驶速度分类模型的输出,训练得到行驶速度分类模型。在使用该行驶速度分类模型为待出发车辆选择运行模式时,将车辆内各种乘客信息输入训练出的行驶速度分类模型,即得到与该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下面,以上述赋值的方式为例,对上述步骤的实施做进一步介绍。在具体实施例中,假定车辆最多载客数为5人,那么可以对步骤s101中所获取的乘客信息内容进行以下分类操作:步骤一:对步骤s101所获取的乘客信息进行分类,同时进行权重赋值(根据经验设定),具体如下表1所述:表1步骤二:对步骤一中各分类项目的范围进行系数赋值(根据经验设定),具体如下各表2-6所示:表2乘客数量范围乘客数量范围一乘客数量范围二系数10.8表3乘客年龄范围乘客年龄范围一乘客年龄范围二系数10.8表4乘客性别女男系数10.7表5是否存在残疾乘客是否系数10表6是否存在怀孕乘客是否系数10步骤三:对步骤二中各分类项目按照设定的权重和系数进行运算后与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进行匹配,具体如下映射关系所示:计算m=【乘客数量范围权重×对应系数+乘客年龄范围权重×对应系数+乘客性别权重×对应系数+是否存在残疾乘客权重×对应系数+是否存在怀孕乘客×对应系数】,然后根据如下表7、表8所示,将m值与表中数值相匹配得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加速度。表7表8如上所述,只要计算出m值即可确定行驶速度和加速度的范围值。s103:基于确定的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加速度,在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述车辆的运行模式;其中,每种所述运行模式中定义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和加速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了三种车辆运行模式,分别是慢速型、平稳型和紧急型,其对应的行驶速度范围和加速度范围如下表9所示:表9运行模式行驶速度范围km/h加速度范围n/kg慢速型30-501-2.5平稳型50-701-2.5紧急型70-902.5-3.5如表9所示,当得出步骤s102中行驶速度和加速度,再根据表9设定的范围即可准确得到车辆的运行模式。另外,在s102中,可以先分别考虑乘客数量和乘客特征,分别得到乘客数量对应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以及乘客特征对应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再将得到的两个行驶速度信息、两个加速度信息分别进行融合处理,具体的包括: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确定车辆的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一加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车辆内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车辆的第二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二加速度信息。最终,基于所述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行驶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加速度信息。其具体赋值计算方式参考上述内容所述,这样通过细化行驶速度和加速度的得出过程可以使得其输出结果更加符合乘客的实际乘车需求。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方法,包括:s201:获取车辆内的乘客信息,所述乘客信息包括车辆内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这里,在乘客进入车辆后会主动地采集车辆内信息,采集的车辆内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乘客图像和乘客声音,对车辆内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以判别出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乘客的特征信息比如乘客年龄、乘客性别、是否存在残疾乘客、以及是否存在怀孕乘客等。然后将基于判别后的信息内容进行步骤s202的操作。s202: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乘客年龄和乘客性别得出第三行驶速度和第三加速度,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是否存在残疾乘客、以及是否存在怀孕乘客得出第四行驶速度和第四加速度。这里,乘客数量越多,乘客年龄越大,与该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越小,女性乘客相比男性乘客对车速敏感性高,所以女性乘客相比男性乘客,匹配的行驶速度可以小些,另外,若乘客有残疾或怀孕,相比健康、未孕乘客,匹配的行驶速度可以小些。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首先基于乘客的数量以及正常乘客的特征信息得出其对应的行驶速度和加速度,然后再根据是否有特殊乘客信息如是否存在残疾的乘客以及是否存在怀孕的乘客得出其对应的行驶速度和加速度,这样进一步细化车辆输出的行驶速度和加速度的得出过程,以更合理的满足乘客的乘车需求。下面,对上述步骤的实施做进一步介绍。在具体实施例中,假定车辆最多载客数为n,那么可以对步骤s201中所获取的乘客信息内容进行以下分类操作:步骤一:对步骤s201所获取的乘客信息进行分类,同时进行权重赋值(根据经验设定),具体如下表10所述:表10步骤二:对步骤一中各分类项目的范围进行系数赋值(根据经验设定),具体如下各表11-15所示:表11乘客数量范围乘客数量范围一乘客数量范围二系数q1q2表12乘客年龄范围乘客年龄范围一乘客年龄范围二系数p1p2表13乘客性别女男系数y1y2表14表15步骤三:对步骤二中各分类项目按照设定的权重和系数进行运算后与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进行匹配,具体如下映射关系所示:首先计算k=【乘客数量范围权重×对应系数+乘客年龄范围权重×对应系数值+乘客性别权重×对应系数】;再计算j=【是否存在残疾乘客权重×对应系数+是否存在怀孕乘客权重×对应系数】;然后根据如下各表16-19所示,分别将k值、j值与表中数值相匹配得出第三行驶速度和第三加速度、以及第四行驶速度和第四加速度。表16表17表18表19s203:基于所述第三行驶速度和第三行驶速度求平均值得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基于所述第四加速度和第四加速度求平均值得到车辆的加速度,具体如下公式所示:【第三行驶速度值+第四行驶速度值】/2=【行驶速度值】【第三加速度值+第四加速度值】/2=【加速度值】s204:基于确定的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和加速度,在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述车辆的运行模式;其中,每种所述运行模式中定义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和加速度范围。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了三种车辆运行模式,分别是慢速型、平稳型和紧急型,其对应的行驶速度范围和加速度范围如下表20所示:表20运行模式行驶速度范围km/h加速度范围n/kg慢速型30-501-2.5平稳型50-701-2.5紧急型70-902.5-3.5如图1、图2所示,在本公开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还设置有客户交互选择模式,即图一中步骤s104、图二中步骤s205:向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行模式,所述运行模式包括平稳型、慢速型和紧急型。用户可以径直根据乘车需求自行选择合适的运行模式而无需采用经过乘客信息分析后得出的运行模式。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计算出的运行模式不符合乘客的实际需求。如图3所示,给出了一种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乘客信息获取模块101,用于获取车辆内的乘客信息,所述乘客信息包括车辆内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模块102,用于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以及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具体的: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一加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二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二加速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行驶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加速度信息。选择模块103,用于基于确定的所述车辆的行驶速度信息和加速度信息,在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所述车辆使用的运行模式;其中,每种所述运行模式中定义了车辆的行驶速度范围和加速度范围。用户交互模块104,用于通过用户界面向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行模式;确认用户从所述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的一种运行模式,并将该运行模式作为所述车辆使用的运行模式。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1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乘客信息中的乘客数量,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一加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第二行驶速度信息和第二加速度信息;基于所述第一行驶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行驶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行驶速度信息,以及,基于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确定与所述车辆匹配的加速度信息。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用户交互模块104,用于通过用户界面向用户提供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行模式;确认用户从所述多种运行模式中选择的一种运行模式,并将该运行模式作为所述车辆使用的运行模式。可选地,所述预设的多种运行模式包括平稳型和慢速型,向用户提供的所述可供选择的多种运行模式包括平稳型、慢速型和紧急型;其中,所述平稳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大于所述慢速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且小于所述紧急型对应的车辆的行驶速度;所述平稳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大于所述慢速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且小于所述紧急型对应的车辆的加速度绝对值。可选地,所述每个乘客的特征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乘客年龄、乘客性别、是否存在残疾乘客、以及是否存在怀孕乘客。基于上述分析可知,与现有的自动驾驶技术相比,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及装置,通过对特定乘客进行特定的信息分析以得到更为合理的适应于该批乘客的运行模式,能够使得乘客的乘车体验得以有效提升,从而更大地满足了乘客的乘车需求。另外,本公开又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自动驾驶系统运行模式自动设置的方法。具体实施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公开提供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