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493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汽车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充电设备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车充电设备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车充电设备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车充电设备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车充电设备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越来越强,对车充电设备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虽然现在的汽车充电设备能满足人们的充电使用需求,但是充电桩本体内的各元件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而传统的机箱内只有一个风扇,无法及时将热量排除,导致电路元件烧坏,另外现在的汽车充电设备稳定性较差,不利于汽车充电设备的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充电桩本体散热效果差以及汽车充电设备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中部一侧设置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一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的外侧卡接有卡槽,所述卡槽远离卡扣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远离卡槽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枪,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窗,所述充电桩本体内部靠近散热窗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远离散热窗的一端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远离散热片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远离散热板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远离导热板的一侧设置有吸热片,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部靠近充电枪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且充电桩本体的上方中部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上方靠近蓄电池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方设置有顶棚,所述顶棚的上方设置有灯座,所述灯座的上方设置有警示灯,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盘、地基、螺栓、螺母、弹性垫块和减震弹簧,所述固定盘的上方设置有螺母,且固定盘的下方设置有地基,所述地基与固定盘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块,且地基与固定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螺栓上套设有减震弹簧,所述警示灯和充电枪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

优选的,所述散热窗上固定有防尘网。

优选的,所述警示灯的外侧套设有透明防水罩。

优选的,所述螺母的底端安装有弹性垫片。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包括带双目视觉模块的蛇形机械臂以及缠绕设置在蛇形机械臂上的充电线缆,该充电线缆的缠绕规格以能满足蛇形机械臂正常工作为标准。

优选的,所述蛇形机械臂由若干呈首尾连接的机械单元及位于所述机械单元之间的舵机组件构成。

优选的,所述双目视觉模块安装在所述蛇形机械臂的充电枪安装端,对称设置在充电枪的两侧,所述双目视觉模块用于采集充电口的图像,将采集到的图像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采用双边滤波和分段线性变换算法分别进行图像去噪和图像增强预处理;并采用迭代自适应阈值分割法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然后基于连通分量外接矩形的长宽比进行充电口形状以及位置的识别,从而根据识别结果启动蛇形机械臂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内,直至充电枪进入充电工作状态。

优选的,充电桩本体与充电枪之间安装有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用于进行充电枪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输送至控制器,一旦所采集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录入报警门限,则启动蜂鸣报警器进行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了散热窗、吸热片、吸热板、导热板、散热板和散热片,当该装置内部元件产生热量时,吸热片会吸收热量储存在吸热板上,吸热板上的热量通过导热板传递到散热板上,然后通过散热片散发热量,热量从散热窗上排出,从而避免内部元件温度过高,导致电路元件烧坏。

(2)本发明设置了固定装置,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紧固作用,使固定盘稳固的与地基连接,通过弹性垫块的弹性支撑和减震弹簧的减震作用,使充电桩的可塑性更好,以便于充电设备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a区域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充电桩本体;2-转动盘;3-卡扣;4-卡槽;5-连接管;6-充电枪;7-凹槽;8-蓄电池;9-支架;10-顶棚;11-灯座;12-警示灯;13-支柱;14-固定装置;15-固定盘;16-地基;17-螺栓;18-螺母;19-弹性垫块;20-减震弹簧;21-散热窗;22-吸热片;23-吸热板;24-导热板;25-散热板;26-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桩本体1,充电桩本体1的中部一侧设置有转动盘2,转动盘2的一端设置有卡扣3,卡扣3的外侧卡接有卡槽4,卡槽4远离卡扣3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5,连接管5远离卡槽4的一端设置有充电枪6,起到为汽车充电的作用,充电桩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窗21,所述充电桩本体1内部靠近散热窗21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片22,所述散热片22远离散热窗21的一端设置有散热板23,所述散热板23远离散热片22的一侧设置有导热板24,所述导热板24远离散热板23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吸热板25,所述吸热板25远离导热板24的一侧设置有吸热片26,吸热片26会吸收热量储存在吸热板25上,吸热板25上的热量通过导热板24传递到散热板23上,然后通过散热片22散发热量,热量从散热窗21上排出,充电桩本体1的上部靠近充电枪6的位置处开设有凹槽7,且充电桩本体1的上方中部设置有蓄电池8,起到提供电力的作用,充电桩本体1的上方靠近蓄电池8的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支架9,支架9的上方设置有顶棚10,顶棚10的上方设置有灯座11,灯座11的上方设置有警示灯12,起到照明警示的作用,充电桩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柱13,支柱13的下方设置有固定装置14,通过螺栓17和螺母18的紧固作用,使固定盘15稳固的与地基16连接,通过弹性垫块19的弹性支撑和减震弹簧20的减震作用,使充电桩本体1的可塑性更好,固定装置14包括固定盘15、地基16、螺栓17、螺母18、弹性垫块19和减震弹簧20,固定盘15的上方设置有螺母18,且固定盘15的下方设置有地基16,地基16与固定盘15之间设置有弹性垫块19,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且地基16与固定盘15通过螺栓17固定连接,螺栓17上套设有减震弹簧20,警示灯12和充电枪6均与蓄电池8电性连接。

为了避免蓄电池收到外界的损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蓄电池8的外侧设置有保护罩。

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充电桩本体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散热窗21

上固定有防尘网。

为了避免警示灯12损坏,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警示灯12的外侧套设有透明防水罩。

为了使螺母18与螺栓17更紧固的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螺母18的底端安装有弹性垫片。

所述连接管5包括带双目视觉模块的蛇形机械臂以及缠绕设置在蛇形机械臂上的充电线缆,该充电线缆的缠绕规格以能满足蛇形机械臂正常工作为标准。所述蛇形机械臂由若干呈首尾连接的机械单元及位于所述机械单元之间的舵机组件构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双目视觉模块安装在所述蛇形机械臂的充电枪安装端,对称设置在充电枪的两侧,需要注意的是,双目视觉模块和充电枪安装时,需保证双目视觉的图像采集视野不被遮挡;所述双目视觉模块用于采集充电口的图像,将采集到的图像发送到控制器,控制器采用双边滤波和分段线性变换算法分别进行图像去噪和图像增强预处理;并采用迭代自适应阈值分割法进行图像二值化处理;然后基于连通分量外接矩形的长宽比进行充电口形状以及位置的识别,从而根据识别结果启动蛇形机械臂将充电枪插入充电口内,直至充电枪进入充电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中,充电桩本体1与充电枪之间安装有电流传感器和电压传感器,用于进行充电枪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输送至控制器,一旦所采集到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录入报警门限,则启动蜂鸣报警器进行报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发明在安装时,将地基16埋在预定的位置,再将减震弹簧20套在螺栓17上,然后再将固定盘15安装在螺栓17上,然后再将螺母18拧在螺栓17上,从而将固定盘15固定在地基16上,将支柱13固定,从而将充电桩本体1固定;使用时,通过蛇形机械臂将充电枪6从凹槽7取出,将充电枪6放在汽车充电处,当充好电时,通过蛇形机械臂将充电枪6从汽车充电处取出时,通过设置有卡扣3和卡槽4的配合,便于充电枪的拆卸更换,在夜间使用时,启动电源,将警示灯12打开,警示灯12既可以照明,又能给人警示,防止发生意外,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当该装置内部元件产生热量时,吸热片22会吸收热量储存在吸热板23上,吸热板23上的热量通过导热板24传递到散热板25上,然后通过散热片26散发热量,热量从散热窗21上排出,从而避免内部元件温度过高,导致电路元件烧坏,同时在充电时通过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进行充电枪工作状态的监测,进一步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