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9386发布日期:2018-12-05 17:14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充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bev)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电动汽车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近几年电动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于解决电动车如何能够及时有效地充电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充电桩作为一种专门应对方便电动汽车等产品及时充电的设备,一经问世就收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目前,标准充电桩上自带充电电缆以及充电枪,其充电电缆的长度为4~5米,目前充电桩的电缆直径大,外层护套较硬,卷装收线困难。为了便于收线和放线,线缆的出线之处,即延伸出桩本体外之处设置有轮组件,现有技术有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是:轮组件包括上下两排转轮,两排转轮之间留有供线缆穿过的通道。第二种结构是:线缆直接搭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转轮上。两种结构的原理都是:转轮主动转动,通过转轮与线缆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线缆移动,从而实现自动收线放线。第一种结构中,上下两排的转轮均呈横向直线排布,但线缆自身是弯曲的,线缆经过上述转轮出线过程中,会被强行捋直,线缆自身有较大的向上弯曲趋势,对上排的转轮产生较大的撑开应力,容易撑坏转轮。第一种结构和第二种结构均存在的问题:线缆经过轮组件后,一般向下出线,线缆经过轮组件后会被强行向下90度弯曲,弯曲半径小,内部导体及信号线承受巨大张力,长期出线收线后,线缆内部的信号线等较细的铜线会被拉断,导致整条线缆报废,影响线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充电桩,能够防止线缆在经过轮组件出线后被过度弯曲,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充电桩,包括桩本体和与桩本体连接的线缆,包括轮组件和充电枪,线缆由后到前依次包括:

——后段,其由下至上伸入轮组件的后端,

——横向段,其横向经过轮组件,

——前段,其从轮组件的前端向下伸出连接充电枪;

其特征是:轮组件包括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支撑轮,两个支撑轮支撑住线缆的横向段,线缆的横向段在这两个支撑轮之间形成向上拱起的拱形。

其中,包括主动轮和用于驱动主动轮转动的驱动件,线缆搭在主动轮上,主动轮转动从而带动线缆移动。

其中,驱动件包括齿轮传动件和用于驱动齿轮传动件转动的电机,齿轮传动件与主动轮连接。

其中,所述主动轮属于所述轮组件。

其中,至少一个支撑轮兼作所述的主动轮。

其中,所述支撑轮的上方设置有从动轮,线缆从支撑轮与从动轮之间穿过。

其中,线缆的横向段的下方设有若干个导向轮,若干个导向轮呈向上拱起的拱形排布,承托线缆的横向段。

其中,所述轮组件在线缆的横向段的上方留空,从而使线缆的横向段自然向上拱起。

其中,在线缆的横向段的上方设有限位转动件,限位转动件能够自由转动,且朝下抵住线缆。

其中,限位转动件有若干个,若干个限位转动件呈向上拱起的拱形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充电桩,线缆的横向段经过轮组件,轮组件的两个支撑轮支撑住线缆的横向段,线缆的横向段在这两个支撑轮之间形成向上拱起的拱形,该结构保持了线缆弯曲的自然弧度,线缆经过轮组件后不会被强行弯曲,而是顺着拱形向下方出线,因此能够保护内部的线缆不被拉断,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的充电桩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

桩本体1;

线缆2;

充电枪3;

轮组件4、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电机43、齿轮传动组44、导向轮45、滚轴46;

安装座5;

调节弹簧6;

保护罩7;

收放线开关8、主控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的充电桩,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桩本体1、线缆2、充电枪3和用于驱动线缆2移动的轮组件4,轮组件4位于桩本体1的上部,桩本体1顶部设置有保护罩7。线缆2的一端与桩本体1的上部连接,线缆2的另一端延伸出桩本体1之外并与充电枪3连接,即线缆2的固定端和线缆2的从桩本体1穿出的端部都是位于桩本体1的上方。线缆2的位于桩本体1内的节段迂回悬挂布置。轮组件4包括第一滚轮41、第二滚轮42和驱动件,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滚轮42转动,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之间留有供线缆2穿过的通道,且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分别抵住线缆2。驱动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机43和齿轮传动组44,齿轮传动组44固定连接第二滚轮42,电机43仅驱动位于线缆2下方的第二滚轮42,第二滚轮42是主动轮(作为支撑轮),第一滚轮41是从动轮。另外实际中,电机43可以通过齿轮传动组44同时驱动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使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都是相同转速的主动轮亦可。

非使用状态下,线缆2迂回悬挂布置在桩本体1内,跑道形悬挂布线,或者u形悬挂布线,或者呈椭圆形布线。线缆由下方向上然后横向经过轮组件4后随即向下方出线连接充电枪3,轮组件4中,相隔一定距离的两个第二滚轮42支撑住线缆2的横向段,线缆2的横向段在这两个第二滚轮42之间形成向上拱起的拱形,该结构保持了线缆2弯曲的自然弧度,避免线缆2对轮组件4施加过大的应力,防止向上撑坏轮组件4。而且线缆2顺着拱形向下方出线,线缆2经过轮组件4后不会被强行以较小的弯曲半径弯曲,减小电缆内部所受张力,因此能够保护内部的线缆不被拉断,延长使用寿命。此外,在这两个第二滚轮42之间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二滚轮,各个第二滚轮呈向上拱起的拱形分布,也能使线缆2的横向段形成向上拱起的拱形。当需要使用充电枪3对汽车充电时,启动电机43拉出线缆2或者人工朝外拉出线缆2,充电枪3插入汽车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毕后,启动电机43带动第二滚轮42转动,在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对线缆2的夹紧力、摩擦力作用下,线缆2退回至桩本体1内。更重要的是,由于桩本体1内的线缆2是悬挂的,因此在收线过程中,线缆2自身的重力能够辅助收线,无需过大的驱动力即可顺利完成收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充电桩不需使用时,其线缆2可以被收纳在桩本体1内,避免暴露在外,避免线缆2出现老化或者磨损现象,消除触电等安全隐患。并且本发明实用方便,结构简单。实际中可以省掉桩本体1下方的箱体,仅保留上方的安装座5,使线缆2外露也是可以的。安装座5也可以设置在桩本体1的内部的上部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均为u型槽轮,且槽轮的槽位与线缆2的直径相适配。位于线缆2的横向段的下方设有能够自由旋转的若干个导向轮45,若干个导向轮45呈向上拱起的拱形排布,线缆2的横向段经过若干个导向轮45,线缆2承托在导向轮45上,以使得线缆2能够弧形弯曲布线,避免出现折线。在线缆2的横向段的上方设有滚轴46,滚轴46能够自由转动,且朝下抵住线缆2,用于限定线缆2的横向段的拱形弯曲程度。滚轴46可以替换为滚轮、辊等能够自由转动的其它限位转动件。实际中,可以省略滚轴46,使线缆的横向段的上方留空,让线缆2的横向段自然向上拱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3所示,线缆2设置有两条,可以供两台车同时充电,每条线缆所对应的轮组件4设置有两组,每组轮组件4有两对由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组成的滚轮对,两组轮组件4和若干个导向轮45共同对线缆2进行导向并牵引,更加稳定地收线。两组轮组件4分别位于线缆2上部弧形的左右两侧,实际中,可以仅在上部弧形的中部设置一组轮组件4,在上部弧形的左右侧部设置导向轮45亦可。又或者在上部弧形的左右两侧设置导向轮45作为支撑,在除了弧形中部之外的位置设置轮组件4用于驱动线缆2移动亦可。

本实施例中,桩本体1设置有安装座5,轮组件4通过安装座5安装在桩本体1上,第一滚轮41连接有调节弹簧6,调节弹簧6一端与安装座5固定连接,另一端抵住第一滚轮41,第一滚轮41能够沿弹簧的轴线位移,当线缆2移动时朝径向挤压第一滚轮41使,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之间的距离弹性增减,避免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与线缆2之间过大的摩擦力。

其中,桩本体1设置有收放线开关8和主控板9,收放线开关8与电机43分别电连接主控板9,桩本体1还设置有网络模块、wifi发射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包括车牌识别。网络模块、wifi发射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分别电连接主控板9,主控板9与外围的移动终端通信连接。智能终端为手机、可穿戴设备或车载系统,网络模块和wifi发射模块使充电桩具有网络功能,以便与智能终端进行数据互通;通过设置语音识别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使得用户可以采用语音识别、刷脸识别或操作智能终端的方式使用充电枪3,并实现自动收放枪线。可以通过刷脸识别、语音识别、操作智能终端等方式来使用充电枪3,并实现自动收放枪线。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