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可变形外表面的装饰件以及相关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553发布日期:2019-03-20 01:2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包括可变形外表面的装饰件以及相关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装饰件,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可变形外表面的仪表板。



背景技术:

具有可变形外表面的装饰件是已知的。例如,这种装饰件可以改变自外表面突出的支撑表面(诸如扶手)的位置或者可以基于车辆的特定用途来改变外表面的外观。

对外表面形状的这种改变可以通过在外表面下方布置可膨胀元件并迫使这些元件膨胀在膨胀元件对面形成凸起区域来实现。

然而,由于几个原因,这种气动系统并不令人满意。

事实上,难以通过膨胀元件来获得所需的外表面刚性,这使得系统相对不适于形成支撑表面。此外,外表面的手感并未让人感到满意,这是因为整个外表面是不均匀的,整个外表面在非膨胀区域中是刚性的且在膨胀元件的对面较不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装饰件来抵消这些缺点,该装饰件的外表面可以根据所需的形状进行改变并且刚性不会改变。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述类型的仪表板,包括:结构体,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元件;外壳,其覆盖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中的至少一部分,结构体和外壳一起限定了仪表板的外表面,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该移动引起了仪表板的外表面的变形。

使用可相对于彼此移动的元件来改变装饰件的外表面使得整个外表面可以具有相同的或至少相似的刚性。

根据本发明的装饰件的其他特性可以单独考虑或根据任何技术上的可能性组合考虑:

仪表板包括适于驱动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相对于彼此移动的控制系统;

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能够在第一配置和第二配置之间移动,仪表板的外表面的形状从第一配置中的第一形状变形为第二配置中的第二形状;

仪表板包括两个第二元件,两个第二元件在第一配置中彼此邻接且在第二配置中彼此分离;

仪表板包括形成仪表板的主体且在整个仪表板上延伸的单个第一元件以及与主体接触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二元件;

主体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邻接的一系列条带,每个条带能够在大体上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相对于主体的其余部分变形,第二元件适于使条带变形;

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能够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彼此移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述类型的仪表板。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其他特性,车辆包括第二装饰件,第二装饰件具有可变形的外表面,使得第二装饰件的外表面以与仪表板的外表面的变形相协调的方式变形。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在参考附图且阅读作为示例提供的以下描述后变得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装饰件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外表面具有第一形状;

图2是图1的装饰件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外表面具有第二形状;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装饰件的第一元件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4是根据另一个实施例的装饰件的第一元件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沿图1的平面v的示意性剖视图;以及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沿图1的平面v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装饰件1。

装饰件1例如是仪表板、门板或座椅装饰件等。

装饰件1包括结构体和外壳。

例如,通常将垂直方向z限定为与想要安装装饰件的车辆的滚动平面垂直的方向。通常将术语“顶部”和“底部”限定在垂直方向上。

通常将纵向方向l和横向方向t限定为垂直于车辆的垂直方向z。下面,将相对于车辆的正常移动方向使用表述“前”和“后”、“左”和“右”。

结构体和外壳一起限定了例如安装有装饰件1的车辆的驾驶室中的装饰件1的外表面6(即装饰件1的可见表面)的形状。

外表面6例如能够在可变形区域8中变形。变形例如是弹性的,即当外表面不发生变形时,外表面恢复其初始形状。

结构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元件2和至少一个第二元件4。

外壳覆盖第一元件2和第二元件4的至少一部分。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外壳完全覆盖第一元件2和第二元件4。

外壳例如由塑料、皮革、人造革、木质材料等制成。此处,外壳14具有恒定的厚度。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也适用于具有可变厚度的外壳的情况。

外壳14具有可见面和相对面,其中可见面形成装饰件的外表面且布置成将其外观和手感赋予给装饰件1。相对面面向结构体。

外壳14例如是柔性的。

此处,装饰件1包括形成装饰件1的主体且在整个装饰件1上延伸的单个第一元件2和与第一元件2接触移动的至少一个第二元件4。

根据图3和4所示的实施例,第一元件2包括一系列条带10,每个条带10沿第三方向延伸,此处,第三方向对应于纵向方向l。条带10在第一方向上彼此邻接并且形成第一元件2的表面的限定装饰件1的外表面6的那部分,此处,第一方向对应于横向方向t,其大体上垂直于纵向方向l。

每个条带10例如由第一元件2切割而成并且包括固定到第一元件2的其余部分的第一端12和自由的第二端14,第二端14形成第一元件2的横向边缘的一部分。

每个条带10例如能够通过围绕第一端12附近的横向轴线旋转而在第二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元件2的其余部分产生变形,此处,第二方向对应于垂直方向z,其大体上垂直于横向方向t和纵向方向l。因此,通过在第二自由端14上施加压力,可以使条带10相对于第一元件2的其余部分移动,使得条带1在发生变形时在与第一元件2的表面的其余部分不同的平面中延伸。条带10的形状和材料使得条带10的变形是弹性的。条带10例如通过切割第一元件2或通过与第一元件2一起模制而获得,第一元件2例如通过注入塑料材料制成。

每个条带10在其第二自由端14附近包括突出部18,该突出部18自条带10的、与朝向装饰件1的外表面的面相对的面突出。突出部18包括大体上平行于条带10延伸的舌部20。横向方向t上的一系列舌部20形成引导表面22,稍后将对其功能进行描述。根据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舌部20用于与轨道24配合,如下所述。根据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舌部20和条带10的与舌部20相对的部分形成轨道24,如下所述。

应注意的是,引导表面22可以直接由条带10的第二自由端14形成。然而,如上所述,在舌部20的端部设置引导表面22可以使得通过便于隐藏致动元件4来改善装饰件的外观,如下所述。

沿横向方向t延伸的引导表面22是可变形的,这是因为每个条带10相对于第一元件2的其余部分是可变形的,如前所述。这样的实施例可使得第一元件2由大体上刚性的材料制成且同时包括可弹性变形的区域。

在所有情况下,引导表面22可在垂直方向z上发生变形,垂直方向z大体上垂直于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如前所述。因此,通过使引导表面22变形,可以在装饰件1的外表面6上的可变形区域8中形成凹陷和凸起,如图1和2所示。

此处,装饰件1包括两个第二元件4。

每个第二元件4能够使条带10发生变形,特别是通过与引导表面22配合来使条带10发生变形,以在装饰件1的外表面中产生所需的形状。

每个第二致动元件4是从第一元件2的可变形区域8的一部分延伸的大体上为刚性的部分。

每个第二元件4包括致动段26,该致动段26布置成与引导表面22配合。为此,根据图5所示的实施例,致动段26形成其中能够插入舌部20并引导舌部20的轨道24。根据图6所示的实施例,致动段26插入由舌部20和条带10形成的轨道24中。当引导表面22直接由条带10的第二自由端14形成时,致动段26形成其中能够插入条带10的第二自由端14并引导条带10的第二自由端14的轨道。

致动段26在横向方向t上非直线地延伸,即,致动段26在横向方向t上经历至少一个平面变化。平面的变化在引导表面20的变形方向(即,上述实施例中的垂直方向z)上进行。因此,致动段26包括在横向方向t上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28以及在横向方向t上直线延伸且在垂直方向z上相对于第一部分28偏移的至少一个第二部分30,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一部分28和第二部分30之间,致动段26例如包括在横向方向t上倾斜并将第一部分28连接到第二部分30的第三部分32。

致动段26的每个部分28、30、32布置成与形成引导表面22的至少一个条带10配合。换句话说,每个部分28、30、32接收至少一个舌部20或被接收在由至少一个舌部20限定的轨道中。因此,将引导表面22与致动段26配合的部分称为致动区域34。因此,在横向方向上,致动区域34在至少两个连续的条带10上延伸。

由于致动段26的一部分在不同平面中延伸,因此可以理解,条带10与致动段的这部分配合的舌部20发生变形以在与它们配合的部分相同的平面中延伸,并且致动区域34发生变形以采用致动段26的形状。这引起了装饰件1的外表面6的变形,如图1和图2所示。

作为示例,当舌部20未变形时,致动段26的第一部分28在与舌部20大体上相同的平面中延伸,且致动段26的第二部分30相对于第一部分28偏移,以便在未变形的舌部20的平面和第二部分30之间形成一段距离。因此,致动区域34变形,使得外表面6跟随第一部分28和第二部分30之间的过渡并且包括与第一部分28相对的未变形区域、沿着第三部分32倾斜的区域以及沿着横向方向跟随第二部分30的直线区域,当第二部分30在垂直方向z上所测量的、比第一部分28的高度更低的高度处延伸时,直线区域在装饰件1的外表面6中形成了中空区域,如图1和图2所示。可以理解,通过提供在比第一部分28的高度更高的高度处延伸的第二部分30,致动区域34在外表面6中形成了突出区域。由于致动区域34的变形,与致动区域34的条带10邻接的条带10也会因致动段26施加在引导表面22上的约束而变形,如图2更具体地示出的。

为了使致动区域34的变形是渐进的,有利的是,多个邻接的条带与致动段26的每个部分28、30、32分别配合。

应理解,通过在致动段中提供更多部分并通过改变这部分的形状,可以在外表面6中选择所需变形的形状。因此,可以产生变形,使得外表面6包括一个或几个中空区域以及一个或几个突出区域。

应注意,变形区域保持一定的刚性,这是因为它承载在刚性的第二元件4上。因此,外表面6的手感和机械强度在包括变形区域的整个表面上是大体上相同的。

第一元件2和第二元件4能够相对于彼此移动,该移动引起了装饰件1的外表面6的变形。

更具体而言,第一元件2和第二元件4能够在图1中可见的第一配置和在图2中可见的第二配置之间移动。装饰件1的外表面6从第一配置中的第一形状变形为第二配置中的第二形状。

第一元件2和至少一个第二元件4(特别是每个第二元件4)能够在横向方向t上相对于彼此移动,更具体而言,使得致动段26能够在横向方向t上沿引导表面22移动。该移动引起了致动区域34的移动且因此引起了与致动段26的部分28、30、32配合的条带10的逐渐变化。因此,应理解,变形区域随着致动段26的移动而移动,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元件4已放置在它们之间。在移动过程中,一些条带10停止与致动段26配合,并且如果由致动段26施加的应力允许的话,这些条带10能够返回到其初始位置,而其它条带则开始与致动段配合并且基于与致动段26配合的部分产生变形。因此,变形的运动连续且美观地进行,同时给出在装饰件的外表面6上移动的波的印象。

在致动区域34之间,外表面6的变形区域具有盆形,该盆形的底部在致动区域34中延伸且具有与致动段的第三部分32相对的倾斜壁和沿纵向方向l朝向致动区域34的倾斜壁。

在第一配置中,两个第二元件4彼此邻接。

在第二配置中,两个第二元件4彼此分离。

替代地或额外地,通过移动一个或两个第二元件4,可以使盆部沿横向方向t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第一配置中,两个第二元件4例如使得盆部在纵向方向l上与驾驶员相对。

在第二配置中,两个第二元件4例如使得盆部位于装饰件1的横向方向t的大致中心处。

装饰件1还包括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适于驱动第二元件4相对于第一元件2的移动。例如,该移动例如由车辆的控制电子元器件控制。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装饰件1在外观上提供了很大的可配置性,能够赋予外表面,同时在整个外表面上保持均匀的刚性和手感特性。

当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与形成车辆仪表板的装饰件一起使用时是特别有利的。中空的变形实际上可以放置在车辆的显示装置(诸如屏幕)的对面。在第一配置中,在盆部具有减小的尺寸的位置处,后者可以放置在导体的对面,以便在屏幕上形成有限的可见区域,使得驾驶员关注显示在与盆部相对的屏幕区域上的驾驶车辆相关的信息。在第二位置处,通过扩大盆部并使其移动到装饰件的横向方向上的大体中心处,例如,当车辆处于驾驶员不参与车辆驾驶的自主驾驶配置时,可以扩大可见区域以便允许乘客看到屏幕的较大部分。

然而,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以用于其他环境中,例如,移动自外表面突出的区域,以便基于乘客座椅的位置和/或乘客的形态将为机动车辆的乘客的肢体形成的支撑表面移动到所需位置。例如,这种支撑表面是扶手或脚凳等。

在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元件由布置在第一元件和外壳之间的刚性元件形成。

第二元件可在第一元件和外壳之间移动并使外壳在其所布置的位置处变形。更具体而言,外壳与第二元件的形状一致,其中第二元件延伸并与其他地方的第一元件的形状一致。因此,第二元件的移动引起了装饰件的外表面的变形。

在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条带由能够沿第二方向移动每个条带的致动器致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装饰件。

车辆还包括第二装饰件。

第二装饰件例如是扶手、车辆地板的元件和/或座椅。

第二装饰件具有可变形的外表面,使得第二装饰件的外表面以与第一装饰件的外表面的变形相协调的方式变形。

第二装饰件例如是至少一个前座椅。根据一个示例,当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处于第一配置时,前座椅使得坐在其上的人面向道路。当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处于第二配置时,前座椅使得坐在其上的人面向盆部,更具体而言,朝向装饰件的横向方向t的中心取向。这例如使得当座椅的乘员正在驾驶时,可以使座椅的乘员的视野朝向驾驶室的特定兴趣点取向,并且当乘员没有驾驶时,可以朝向提供显示系统的装饰件的中心取向。

额外地或替代地,第二装饰件是位于右前座椅和左前座椅之间的中央扶手。当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处于第一配置时,扶手处于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扶手例如呈现沿纵向方向l伸长的板的形式。当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处于第二配置时,扶手处于伸出位置。在伸出位置,扶手的侧向部分展开,以相对于处于缩回位置的表面增加上支承表面。侧向部分例如布置在在板形式的横向方向t的任一侧。

因此,车辆能够布置成通常适应不同的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