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64551发布日期:2019-03-20 01:28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装饰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或行李架、后座椅靠板。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车辆后备箱的设计和性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当备胎被强度和刚性相对较低的压制纸板或胶合板覆盖时,如果缺少了备胎的支撑,其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例如,使用层压木板和塑料结构板。随着对部件减重及不断增长的需求,一些复合材料部件投入应用。这些部件的构造为三明治形式。部件的内芯是蜂窝型结构,内芯可由纸、聚丙烯或铝制成。厚度为0.4mm-0.7mm的承重覆层是由几乎100%聚氨酯浸渍玻璃丝网布制成并包覆内芯。这些部件(内芯和玻璃纤维及聚氨酯硬泡沫双层覆层)具有约2-5千克/平方米的密度,比层压板的常规部件轻达80%。已知的碳纤维和天然纤维,尤其是竹纤维也是解决方案之一。含有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天然纤维的聚丙烯可以代替聚氨酯,适于各种应用。例如专利号为de10063728a1、de1020140108173a1,de102014108173,ep1048518b1,ep2089250b1,ep220625b1,上述专利描述的后备箱盖板均采用了上述结构。

无论使用何种材料和结构,载体材料的表面都是坚硬,光滑但不防滑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也没有可见的外表面。因为几乎所有结构都覆盖有额外的表面材料。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它是由针刺地毯或起绒地毯制成的纺织品材料,大多数具有低的密度,带有或不带有化学复合层。对于夹层结构部件,需牢固地将地毯通过后期的粘合连接到载体上。这些结构几乎100%用于乘用车(豪华轿车)。

对于其他车型,例如旅行车,suv,厢式货车,小型货车,轻型卡车,也可使用塑料表面。这些表面更耐用且易于清洁,这对于许多应用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地毯摩擦垫,基于聚丙烯或聚乙烯的tpo(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材料占优势,另一种解决方案是与填充塑料的声学涂层相连接的tpo材料。货车和轻型卡车也使用采用rim工艺制造的聚氨酯注塑垫。这些解决方案的缺点一方面是部件生产的高成本。另一方面,当装载,卸载及行驶时垫子可能会滑动,并导致垫子部分损坏。

在后备厢底板应用时,把塑料表面复合在后备箱底板上是不可能的,而传统制造后对塑料表面层压会又一次显著增加制造成本。已知可通过注塑包封达到这种固定连接,并且在以下专利中通过不同的部件来表述,专利号为de102006004475a1和ep1813179a2的专利,提出一种坐便器和坐便器的制造方法,de102006031859b4和de102015218424a1提出了一种方向盘及制造方法,de102006033059a1(内部部件包含两种塑料,其中,所述硬塑料被较软的塑料包封)。在de102009056002a1中描述了一种汽车装饰部件及其制造工艺,其中所述的装饰部件是完全由透明反应塑料注塑的装饰层包覆。在de102013107095a1中,用于车辆的层状体完全由具有软弹性的聚氨酯混合物封装。de69012378t2描述了一种制造具有弹性外部和泡沫芯体制品的工艺。在cn103003042a中,全方位的描述了在部件,特别是装饰部件上进行薄涂层的工艺方法和设备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或行李架或后座椅靠背板,其强度高,耐磨性好,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可对应于商用车领域中tpo所要求要求的特征值。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其由刚性载体和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组成,所述刚性载体在其可见面或背面完全或部分地由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粘合并按外形注射包覆而成,所述刚性载体在侧面完全或部分地由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粘合并按外形注射包覆而成。

优选地,所述刚性载体由蜂窝纸芯、玻璃纤维和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

优选地,所述刚性载体由蜂窝铝芯、玻璃纤维和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

优选地,所述刚性载体由蜂窝纸芯、玻璃纤维、碳纤维或凯夫拉纤维和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

优选地,所述刚性载体由蜂窝纸芯、天然纤维和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

优选地,所述刚性载体由蜂窝铝芯、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或凯夫拉纤维和硬质聚氨酯泡沫构成。

优选地,所述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的构建材料是未经填充的聚氨酯发泡材料。

优选地,所述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的构建材料是填充了无机颗粒的聚氨酯发泡材料。

优选地,所述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具有限定的设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提出的结构可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或行李架或后座椅靠背板,通过在刚性载体其可见面或侧面完全或部分覆盖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有效地提高其耐磨效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可对应于商用车领域中tpo所要求的特征值,同时具有一定的消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面的剖示图;

图3为图2中d部的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面的剖示图;

图6为图5中e部的放大图;

图7为刚性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后备箱底板,2、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3、刚性载体,4、蜂窝纸芯,5、玻璃纤维垫,6、硬质聚氨酯泡沫层,8、地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由刚性载体和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组成,刚性载体在其可见面和侧面完全或部分由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粘合并按外形喷注包覆封装而成,后备箱底板的底面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包覆封装。略有不同的是,对于可转动部件在可见面上也可以以其他的装饰来完成,例如用纺织垫。作为上述可以应用的刚性载体,无论该部件是用于覆盖还是有无支撑的,几乎所有的刚性材料和结构都可使用。优选刚性载体采用的夹层结构要有良好的刚度-重量比。另一方面,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的构建材料必须满足一系列条件,因此构建材料的选择相对有限。而在喷注期间构建材料的粘度必须低,以便整个部件在可见表面和边缘区域上能完全封闭。若选择较高的粘度,例如在热塑性塑料喷注成型中则需要更坚固和更昂贵的工具。此外,为了实现完整封闭的部件涂层,需要多个注射点。这可能导致表面缺陷。此外,产生的高压可能会损坏夹层部件本身。在注塑成型状态下,塑料必须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例如高强度和高耐磨性。所有这些性能都可以通过网格塑料体系实现。用于自由覆盖而非与载体牢固连接的由rim工艺制作的聚氨酯发泡地板垫,其材料是这种应用的必然选择。该材料不含溶剂,因此具有极低的排放值,在与刚性载体固定连接时能使振动减弱,并兼具消音效果。构建材料本身是防滑的,并还可通过适当的表面处理来进一步改善。在特殊材料变体中,构建材料可以拥有非常柔软的弹性,并将涂层当作防滑涂层使用,而不需要额外的防滑垫。该材料还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性。如有需求,可以通过添加剂改善抗紫外线性。

在本技术方案中,本结构也可用于机动车辆的行李架或者后座椅靠背。

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限定设计是指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表面可为光滑平整结构或皮纹结构或按需求做成特殊的表面纹路或结构。

实施例1

来自美国公司的汽车,使用了上述结构的后备箱底板。

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由刚性载体2和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1组成,刚性载体2在其可见面和侧面部分由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1粘合并按外形包覆封装而成。刚性载体2使用了夹层结构,其由17mm厚的蜂窝纸芯3和6mm大小的窝孔组成。将其打开,干燥并在两侧覆盖450克/平方米的玻璃纤维垫4。用约500克/平方米聚氨酯硬质泡沫喷涂(比如使用巴斯夫公司的产品),然后在约120℃的温度下压制,使聚氨酯交联,形成硬质聚氨酯泡沫层5。去毛刺后,然后通过rim工艺喷注未经填充的聚氨酯在背面和侧面包覆成型,形成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1。材料组分的粘度在多元醇部分的加工温度为约500mpa·s,而异部分的粘度为约85mpa·s。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1厚度为0.5至1.5mm,具体取决于区域。使用的材料是耐刮擦的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可对应于商用车领域中tpo所要求的特征值。

在本实施例中,蜂窝纸芯3可用蜂窝铝芯或聚丙烯替代;玻璃纤维垫也可采用天然纤维(竹纤维)、碳纤维或凯夫拉纤维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替代。

实施例2

来自美国公司的汽车,使用了上述结构的后备箱底板。

如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后备箱底板,由刚性载体2和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1组成,刚性载体2在其可见面和侧面部分由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1粘合并按外形包覆封装而成。刚性载体2使用了夹层结构,其由17mm厚的蜂窝纸芯3和6mm大小的窝孔组成。将其打开,干燥并在两侧覆盖450克/平方米的玻璃纤维垫4。用约500克/平方米聚氨酯硬质泡沫喷涂(比如使用巴斯夫公司的产品),然后在约120℃的温度下压制,使聚氨酯交联,形成硬质聚氨酯泡沫层5。去毛刺后,然后通过rim工艺喷注未经填充的聚氨酯在背面和侧面包覆成型,形成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1。材料组分的粘度在多元醇部分的加工温度为约500mpa·s,而异部分的粘度为约85mpa·s。耐磨的软弹性保护层1厚度为0.5至2.5mm,具体取决于区域。使用的材料是耐刮擦的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等机械性能可对应于商用车领域中tpo所要求的特征值。然后在可见面上贴合一个纺织垫并安装了一个手柄。

在本实施例中,蜂窝纸芯3可用蜂窝铝芯或聚丙烯替代;玻璃纤维垫也可采用天然纤维(竹纤维)、碳纤维或凯夫拉纤维其中的一种或几种替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