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盖以及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04561发布日期:2018-11-09 22:25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轮盖以及车轮。
背景技术
:在目前市面上能见到车轮盖的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劳斯莱斯”车轮盖为代表的全封闭式结构,其结构复杂且标志的颜色在经过透明材料折射后会发生改变,导致客户对产品的不满意。另外,在生产装配时为了防止杂物落入封闭体内以及防止水汽凝结的情况发生,需在无尘干燥的环境下加工,生产技术要求过高。另一类是开放式结构,其结构相对简单,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轴承磨损而造成的寿命降低,并且无法通过汽车厂对车轮盖进行修复。另外,这两种结构在使用中都遇到车辆低速移动时悬浮的logo晃动明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车轮盖以及车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轮盖以及车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轮盖的生产环境要求过高以及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车轮盖包括包括壳体、定向悬浮组件以及标志组件,所述定向悬浮组件的一端伸入所述壳体内且另一端上安装有所述标志组件,所述壳体与所述定向悬浮组件的连接表面处形成有间隙,所述壳体内能够容纳有能够进入所述间隙内的润滑液,所述标志组件能够在所述定向悬浮组件的作用下保持悬浮状态。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对接的本体与后盖以及设置于所述本体与所述后盖之间的密封圈,所述定向悬浮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本体,所述本体与所述定向悬浮组件的连接表面处形成有所述间隙。优选地,所述定向悬浮组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处,所述定向悬浮组件包括伸入所述标志组件内的中轴以及设置于所述中轴上且位于所述壳体内的偏重块,所述本体与所述中轴之间形成所述间隙。优选地,至少部分所述偏重块浸泡于所述润滑液内。优选地,所述中轴一端通过螺钉与所述偏重块连接,所述标志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中轴的另一端。优选地,所述标志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中轴上的标志底座以及设置于所述标志底座上的标志块,所述螺钉能够伸入并固定于所述标志底座内。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还设置有轴瓦,所述轴瓦围绕所述中轴的外表面设置,所述轴瓦与所述中轴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润滑液能够填充所述间隙。优选地,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环状凸缘,所述环状凸缘上设置有朝所述后盖一侧凸出的多个卡爪。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轮,所述车轮上设置有中心孔,如上所述的车轮盖设置于所述车轮的所述中心孔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车轮盖包括壳体、定向悬浮组件以及标志组件,定向悬浮组件的一端伸入壳体内,且另一端上安装有标志组件,同时壳体与定向悬浮组件的连接表面处形成有间隙,使得该车轮盖形成为半封闭式的车轮盖,解决了生产装配时需要在无尘干燥的环境下生产的困境。同时,壳体内能够容纳有能够进入间隙内的润滑液,该润滑液能够在间隙内填充油膜,减少摩擦力并防止环境中的泥水灰尘等渗入壳体内。另外,标志组件能够在定向悬浮组件的作用下保持悬浮状态,使得标志组件在移动时不会自由晃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轮盖的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轮盖的正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壳体101本体102后盖103环状凸缘104卡爪20定向悬浮组件201偏重块202中轴203螺钉21轴瓦30标志组件301标志底座302标志块40润滑液50密封圈60腔体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并且,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轮盖以及车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轮盖的制作环境要求过高以及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如图1所示,车轮盖包括壳体10、定向悬浮组件20以及标志组件30,定向悬浮组件20的一端伸入壳体10内且另一端上安装有标志组件30。其中,壳体10与定向悬浮组件20的连接表面处形成有空隙(未标示),壳体10内能够容纳有能够进入间隙内的润滑液40,同时标志组件30能够在定向悬浮组件20的作用下保持悬浮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与定向悬浮组件20的接触表面处形成的空隙使得该车轮盖为半封闭式的车轮盖,而半封闭式的车轮盖在生产装配过程中,不用处于无尘干燥的生产车间内即可完成,进而降低对生产环境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地减少成本。同时,润滑液40能够在间隙内填充油膜,减少壳体10与定向悬浮组件20在运动中的摩擦力并防止外界中的泥水灰尘等杂质渗入腔体60内,保障了腔体内60的润滑液40的粘度。其中,壳体10包括相互对接的本体101与后盖102以及设置于本体101与后盖102之间的密封圈50,并且定向悬浮组件20的一端穿过本体101,本体101与定向悬浮组件20的连接表面处形成有间隙。在该实施例中,本体101与后壳102通过螺纹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并且通过密封圈50形成一个半封闭的腔体60,腔体60内用于容纳润滑液40。当车轮低速运转时,润滑液40能够通过定向悬浮组件20减弱标志组件30的晃动幅度。而当车轮高速运转时,润滑液40因为离心力的作用紧贴腔体60的内壁,且由于定向悬浮组件20连通于标志组件30上,从而使得标志组件能够依然悬浮于车轮表面,进而提高了车轮在使用过程中的外观效果。进一步地,定向悬浮组件20设置于本体101的中心处,且定向悬浮组件20包括伸入标志组件30内的中轴202以及设置于中轴202上且位于壳体10内的偏重块201。具体的,本体101与中轴202之间形成间隙,同时,至少部分偏重块201浸泡于润滑液40内。其中,润滑液40在重力的作用下汇聚在腔体60底部,将偏重块201部分浸泡住,因润滑液40的黏度的影响从而减弱偏重块201自由晃动的幅度,从而不影响车轮运转下标志组件30的悬浮外观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润滑液40的剂量随标志组件30的大小而调整相应的剂量。另外,中轴202一端通过螺钉203与偏重块201连接,标志组件30固定设置于中轴202的另一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中轴202的一端通过铆接、焊接或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标志组件30上。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偏重块201的材质和尺寸需按标志组件30的材质、形状、尺寸来设计,确保由标志组件30以及定向悬浮组件20装配而成的悬浮体静止时的重心位置于中轴202的轴线的铅垂线上,从而能够实现标志组件30的定向悬浮效果。请参阅图1与图2,标志组件30包括设置于中轴202上的标志底座301以及设置于标志底座301上的标志块302,并且螺钉203能够伸入并固定于标志底座301内。另外,偏重块201可拆卸地设置于中轴202上并隐藏于腔体60内,使得偏重块可以做成任一形状从而不受标志底座30的外轮廓所束缚,即,偏重块201的外轮廓及偏重块201的运动轮廓图能够超出标志底座301以及标志块302的外轮廓投影,同时拓展了标志底座301以及标志块302的可选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盾形、矩形、菱形甚至指针形等均可。在本实施例中,标志底座301与标志块302可以优选采用扣合或粘接的方式装配固定,并且,标志底座301与标志块302的形状、材质、外观由用户按需要制定。另外,由于偏重块201为可拆卸式的设置于中轴202上,从而使得偏重块201材质不再受中轴202的限制,所以,偏重块201可以采用高密度的金属合金或者其他高密度材质制造,只要在不影响悬浮效果的前提下实现车轮盖整体尺寸小型化的材质均可。同时,当用户不需要偏重块201时,可以将其拆卸下来,灵活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标志底座301、中轴202、偏重块201均按各自的工艺需求分开加工制造,大幅度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成本。另外,本体101上还设置有轴瓦21,轴瓦21围绕中轴202的外表面设置,轴瓦21与中轴202之间形成有间隙,且润滑液40能够填充该间隙。轴瓦21优选采用镶嵌的方式设置于本体101旋转中心的位置,并且轴瓦21由耐磨材料制成,用于支撑中轴202。在上述优选的实施例中,本体101上设置有环状凸缘103,在该环状凸缘103上设置有朝后盖102一侧凸出的多个卡爪104,卡爪104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该车轮盖通过卡爪104设置于车轮上,其中,卡爪104应均匀分布于环状凸缘103表面,将多个卡爪104给予的夹持力均衡,防止车轮盖受力不均从而引发的事故。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轮,该车轮上设置有中心孔,车轮盖设置于所述车轮的所述中心孔上。由于该车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