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撞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0680发布日期:2019-02-22 22:48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汽车防撞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防撞杠。



背景技术:

汽车防撞杠,又称汽车防撞梁,一般隐藏在保险杠里面,在汽车经受较大冲击力的作用下,保险杠的弹性材料已经不能缓冲能量时,起到保护车内乘员的作用。

传统的汽车防撞杠的制作需要多套模具,工艺复杂,且使用铁板制作,产品重,表面需经过处理且易生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铝合金板材制作的,工艺简单,重量轻的汽车防撞杠。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汽车防撞杠,包括主杠体、连接部及斜梁;

所述主杠体为中空长条形结构;

所述连接部上部垂直焊接在所述主杠体上,下部能够连接到车身上;

所述斜梁一端与所述主杠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所述斜梁与所述主杠体及所述连接部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结构;

所述汽车防撞杠的材料为铝合金板材。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对称设置在所述主杠体上;

所述斜梁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斜梁和第二斜梁,所述第一斜梁与所述第二斜梁对称;

所述第一斜梁一端连接所述主杠体,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斜梁与所述主杠体及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结构;

所述第二斜梁一端连接所述主杠体,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斜梁与所述主杠体及所述第二连接部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结构。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部为主杠体焊接部,所述连接部下部为车身连接部,所述主杠体焊接部与所述车身连接部一体成型,所述主杠体焊接部为中空铝条结构,所述车身连接部为U型槽结构;

所述车身连接部的U型槽结构分别为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为一角有弧形倒角的长方形结构,所述弧形倒角位于远离所述底板与所述主杠体焊接部的一角;

所述底板的中部设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四周分别设有4个安装孔,所述4个安装孔成两排两列以所述底板中线对称设置,所述安装孔用于与所述车身连接;

所述第二侧板有一长方形缺口,剩余部分呈L型结构,所述L型侧边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L型底边与所述主杠体焊接部连接,所述L型底边远离所述底板及所述主杠体焊接部的角为弧形倒角。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设有矩形切口,所述主杠体嵌入到所述切口中,所述切口边缘与所述主杠体焊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斜梁为U型槽结构,所述U型槽的一端有斜线切口,所述斜线切口边缘与所述主杠体焊接连接,所述U型槽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U型槽底边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形成的夹角为70至80度。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斜梁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焊接或螺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主杠体宽度方向上,所述斜梁与所述连接部最外缘位置连接。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杠体的两侧设置有折弯结构。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主杠体的两端均设有挡套,所述挡套为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所述主杠体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挡套,所述主杠体与所述挡套螺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与传统的汽车防撞杠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防撞杠制作工艺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铝合金板材焊接而成的汽车防撞杠与传统铁防撞杠相比重量更轻,从而降低了整体车身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防撞杠的具体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浇水功能的拐杖架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3所示一实施例的汽车防撞杠,包括主杠体100、连接部及斜梁。主杠体100为中空长条形结构,连接部上部垂直焊接在主杠体100上,下部能够连接到车身上,斜梁一端与主杠体100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部固定连接,且斜梁与主杠体100及连接部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结构。汽车防撞杠的材料为铝合金板材。

在此实施例中的中空长条形结构为四面包围、两端开口的结构,连接部与车身之间为螺接或者焊接,连接部与斜梁均设置在主杠体100使用时朝向车身的一侧,斜梁与主杠体100的连接方式为螺接或者焊接,斜梁与连接部的连接方式为连接或者焊接,这种结构的防撞杠制造工艺简单,轻便。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有两个,分别为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二连接部114,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114对称设置在主杠体100上。斜梁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斜梁122和第二斜梁124,第一斜梁122与第二斜梁124对称。第一斜梁122一端连接主杠体100,另一端连接第一连接部112,第一斜梁122与主杠体100及第一连接部112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结构。第二斜梁124一端连接主杠体100,另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114,第二斜梁124与主杠体100及第二连接部114形成直角三角形支撑结构。

在此实施例中,所说的对称是以主杠体100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对称设置的连接部及斜梁可以更好的连接主杠体100和车身。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上部为主杠体焊接部,连接部下部为车身连接部,主杠体焊接部与车身连接部一体成型,主杠体焊接部为中空铝条结构,车身连接部为U型槽结构。车身连接部的U型槽结构分别为底板、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为一角有弧形倒角的长方形结构,弧形倒角位于远离底板与主杠体焊接部的一角。底板的中部设有一圆形凹槽,圆形凹槽的四周分别设有4个安装孔,4个安装孔成两排两列以底板中线对称设置,安装孔用于与车身连接。第二侧板有一长方形缺口,剩余部分呈L型结构,所述L型侧边与底板连接,L型底边与主杠体焊接部连接,L型底边远离所述底板及所述主杠体焊接部的角为弧形倒角。

在此实施例中,车身连接部是由中空铝条去除不必要的部分形成的,是为了进一步减少防撞杠的重量,车身连接部第一侧板的倒角与第二侧板的倒角都起到防止尖锐处划伤其他部件的作用,底板上安装孔及第二侧板长方形挖空的设置方便连接部与车身连接。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设有矩形切口,主杠体100嵌入到切口中,切口边缘与主杠体100焊接固定。

在此实施例中,连接部的矩形切口使连接部与主杠体100焊接的焊接面积更大,从而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固,同时切去的矩形减少了防撞杠的重量,使防撞杠重量更轻。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斜梁为U型槽结构,U型槽的一端有斜线切口,斜线切口边缘与主杠体100焊接连接,U型槽另一端与连接部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的U型槽底边与主杠体100朝向车身的面平行,斜线切口使得U型槽的底边和两侧边都可以与主杠体100焊接,加大焊接面积,使连接更稳固。U型槽结构的斜梁相比板状的斜梁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使防撞杠更耐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U型槽底边与连接部连接形成的夹角为70至80度。

在此实施例中的U型槽底边与连接部的夹角为可以是70度、73度、80度,或者是70至80度间的任意度数,这种夹角设置可以使斜梁对连接部的支撑更稳固。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斜梁与连接部之间焊接或螺接固定。

在此实施例中的斜梁与连接部的连接方式视具体情况而定,焊接比较牢固,螺接操作比较简单。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主杠体100宽度方向上,斜梁与连接部最外缘位置连接。

在此实施例中所说的主杠体100的宽度指的是主杠体100朝向车身的一面和相反一面的距离为宽度,斜梁与连接部的最外缘位置连接使斜梁对连接部的支撑更稳固,使防撞杠更耐用。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杠体100的两侧设置有折弯结构。

在此实施例中的折弯结构是将主杠体100的两侧折弯成圆弧状,这样与汽车前脸形状更加贴合,结构更加合理,可以更好的保护车身。

在其中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主杠体100的两端均设有挡套130,挡套130为一端开口的半包围结构,主杠体100通过开口插入挡套130,主杠体100与挡套130螺接固定。

在此实施例中的挡套130是为了防止杂物灰尘等进入主杠体100,同时起到加固两端的作用。

工作原理:汽车防撞杠通过连接部连接到汽车车身上,斜梁加固主杠体和连接部的连接,在汽车前部受到撞击时提供保护。主杠体100朝向汽车车身的一面设置连接部及斜梁,主杠体100两侧的折弯结构同样朝汽车车身的方向折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