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后护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6480发布日期:2019-04-05 21:13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后护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用后护杠。



背景技术:

汽车前后端装有护杠,一方面是对汽车外表进行装饰,另一方面是吸收和缓和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目前大多数汽车的后护杠均采用一体成型工艺,且通过螺栓与车身实现固定,在汽车与外界发生刮蹭时,后护杠由于缺乏缓冲,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断裂,提高了汽车后期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用后护杠,具有能够对后护杠转角处进行缓冲,使后护杠不易变形或者断裂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汽车用后护杠,包括横梁和位于横梁两端的侧翼,所述横梁包括中部的水平梁和位于水平梁两端的连接梁,位于横梁两端的所述侧翼分别与位于水平梁两端的所述连接梁相连;

所述水平梁与连接梁的转角处设有缓冲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安装部和缓冲部,所述安装部和缓冲部形成弧形转角;

所述缓冲部采用三层结构,所述缓冲部由外至内分别为外塑料层、珍珠棉层以及内塑料层,所述外塑料层靠近珍珠棉层的一侧设有若干树形倒刺,所述缓冲部相邻层之间粘接形成胶粘层。

进一步的,所述内塑料层远离珍珠棉层的一侧设有若干平行设置的弹片,所述弹片远离内塑料层的一侧开设有变形口。

进一步的,所述珍珠棉层内设有若干横纵相互交错连通的气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远离侧翼的一端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部上开设有与安装孔同轴的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侧翼与连接梁卡接,所述侧翼上端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自身弧线方向开设有若干卡孔,所述连接梁上设有若干与卡孔配合的卡勾。

进一步的,所述侧翼靠近连接梁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梁下端一体延伸有卡边,所述卡边卡入卡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梁中部开设有供摄像头穿出的半圆形通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缓冲结构能够在汽车与外界发生刮蹭时对后护杠进行缓冲,减少外力对后护杠的损伤,使后护杠不易变形或者断裂,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

2.缓冲部采用多层结构,各层之间非刚性连接,在后护杠受到外力时,能够依靠自身的变形能力进行缓冲,使后护杠不易发生脆性断裂,延长后护杠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横梁与侧翼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连接梁与侧翼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后护杠整体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A部用于体现弹片与变形口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B部用于体现卡勾与卡孔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横梁;11、水平梁;111、半圆形通槽;12、连接梁;121、安装耳;1211、安装孔;122、卡勾;123、卡边;2、侧翼;21、连接部;211、卡孔;22、卡槽;3、弧形转角;31、安装部; 32、缓冲部;321、外塑料层;3211、树形倒刺;322、珍珠棉层;323、内塑料层;3231、弹片;3232、变形口;4、胶粘层;5、气道;51、水平通道;52、竖直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汽车用后护杠,如图1所示,包括横梁1和位于横梁1两端的侧翼2,横梁1包括中部的水平梁11和位于水平梁11两端的连接梁12,位于横梁1两端的侧翼2分别与位于位于水平梁11两端的连接梁12相连。

目前大多数汽车的后护杠均采用一体成型工艺,且通过螺栓与车身实现固定,在汽车与外界发生刮蹭时,后护杠由于缺乏缓冲,在较大的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变形甚至断裂,因此,如图2所示,在水平梁11与连接梁12的转角处设有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安装部31和缓冲部32,安装部31和缓冲部32形成弧形转角3。

如图4所示,缓冲部32采用三层结构,缓冲部32由外至内分别为外塑料层321、珍珠棉层322以及内塑料层323,外塑料层321靠近珍珠棉层322的一侧设有若干树形倒刺3211,缓冲部32相邻层之间粘接形成胶粘层4。将树形倒刺3211先插入珍珠棉层322,对珍珠棉层322进行初步加固,再在缓冲部32相邻层之间注入胶水,进一步提高缓冲部32各层之间的结合性能。树形倒刺3211的设置,能够增大外塑料层321与珍珠棉层322之间的结合强度,使缓冲部32具有优良的缓冲性能,并且延长缓冲部32的使用寿命。

如图4所示,珍珠棉层322内设有若干横纵相互交错连通的气道5,气道5由相互垂直的水平通道51和竖直通道52组成,且水平通道51与竖直通道52之间相互连通。气道5能够增大缓冲部32的形变量,进一步缓冲后护杠所受外力,减少外力对后护杠的损伤。

综上所述,缓冲结构能够在汽车与外界发生刮蹭时对后护杠进行缓冲,减少外力对后护杠的损伤,使后护杠不易变形或者断裂,降低后期的维护成本。缓冲部32采用多层结构,各层之间非刚性连接,在后护杠受到外力时,能够依靠自身的变形能力进行缓冲,使后护杠不易发生脆性断裂,延长后护杠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缓冲部32的缓冲效果,在内塑料层323(参见图4)远离珍珠棉层322(参见图4)的一侧设有若干弹片3231,且弹片3231上开设有变形口3232。在缓冲部32受到外力作用时,弹片3231能够发生一定的形变,且在外力消失时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状态。在外力作用下,弹片3231能够适应缓冲部32产生的微小变形,且能够在外力消失时使缓冲部32恢复初始状态。

如图6所示,侧翼2与连接梁12的连接方式:侧翼2与连接梁12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将侧翼2上端设为连接部21,连接部21沿自身弧线方向开设有若干卡孔211,在连接梁12上设有若干与卡孔211配合的卡勾122。通过卡勾122卡入卡孔211,将侧翼2与连接梁12进行卡接,卡接的连接方式能够方便侧翼2与连接梁12的拆卸,从而单独更换连接梁12或者侧翼2,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如图2所示,在侧翼2靠近连接梁12的一侧开设有卡槽22,连接梁12下端一体延伸有卡边123,将卡边123卡入卡槽22中。在侧翼2安装时,先将卡边123卡入卡槽22中,对侧翼2进行初步固定,方便卡勾122与卡孔211的定位和固定,使侧翼2与连接梁12能够精准安装,提高后护杠的安装质量。

如图5所示,在连接梁12远离侧翼2的一端设有安装耳121,安装耳121上开设有安装孔1211,安装部31上开设有与安装孔1211同轴的连接孔(图中未示出)。在安装孔1211、连接孔配合螺栓使用时,能够实现安装有侧翼2(参见图2)的连接梁12与缓冲结构连接,缓冲结构的缓冲部32通过螺栓或者胶粘的方式与水平梁11(参见图2)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在水平梁11中部开设有供倒车影像的摄像头穿出的半圆形通槽11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