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顶盖中加强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9374发布日期:2019-07-24 09:36阅读:9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顶盖中加强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顶盖中加强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拥有了私家车,汽车的普及给汽车零件制造带来了发展,由于汽车复杂的构造,涉及的零件范围广,因此,必须每个零件都完好,才能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现有的汽车一般都设置有顶盖,顶盖可以自由活动,然而,现有的顶盖活动处一般没有固定结构,容易造成脱落损坏;给车主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3331799U,发明创造名称为顶盖加强梁安装支架,包括槽体,所述槽体前端的中部一体制成有前钩;所述前钩和槽体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槽体的后端的两边设置有长槽;所述槽体的顶部设置有大定位孔和小定位孔;所述的槽体前端的两端设置为圆弧锯齿缺口。但是现有的汽车顶盖中加强梁还存在着不能放置物品,不具备减震的功能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发明一种用于汽车顶盖中加强梁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顶盖中加强梁,以解决现有的汽车顶盖中加强梁不能放置物品,不具备减震的功能和防护效果差的问题。一种用于汽车顶盖中加强梁,包括车顶盖,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顶盖缓冲架结构,防护壳,防护块,放置板,调节板,调节螺栓,防护垫,夹板,一级连接板和紧固螺栓,所述的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安装在车顶盖的内侧上部;所述的顶盖缓冲架结构一端分别连接在车顶盖的内侧上部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连接在防护壳上表面的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防护壳螺钉连接在防护块的内侧;所述的防护壳与车顶盖螺钉连接;所述的防护块设置在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放置板螺栓连接在车顶盖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板分别插接在放置板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调节螺栓螺纹连接在放置板和调节板的连接处;所述的防护垫胶接在放置板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夹板焊接在紧固螺栓的右侧;所述的一级连接板焊接在调节板内部左侧;所述的紧固螺栓螺纹连接在调节板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包括安装板,连接块,二级连接板,转轴,挡块,减震簧,插杆和连接管,所述的连接块分别焊接在安装板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二级连接板通过转轴连接在左侧设置的连接块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挡块螺钉连接在二级连接板内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减震簧焊接在挡块的右侧;所述的插杆焊接在减震簧的右侧;所述的连接管一端套接在插杆的右侧,另一端轴接在右侧设置的连接块正表面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壳具体采用底部设置有厚度为二毫米四毫米的海绵垫;所述的防护壳与海绵垫胶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块具体采用厚度为六毫米至八毫米的铝合金块。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垫的厚度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防护垫具体采用上表面设置有一字型防滑纹的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的减震簧的直径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减震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

优选的,所述的顶盖缓冲架结构包括支撑块,支撑杆,连接轴,缓冲簧和底座,所述的支撑杆通过连接轴连接在支撑块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簧一端焊接在支撑杆的下部,另一端焊接在底座上表面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簧的直径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缓冲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所述的缓冲簧的外表面涂刷有防锈漆层。

优选的,所述的底座的厚度设置为三十毫米至四十毫米;所述的底座具体采用不锈钢座。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杆和连接轴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的安装板与车顶盖螺栓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块与车顶盖焊接在设置;所述的底座与防护壳焊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的防护块与连接管胶接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放置板,调节板,调节螺栓,防护垫,夹板,一级连接板和紧固螺栓的设置,有利于放置外出所需要的物品。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安装板,连接块,二级连接板,转轴,挡块,减震簧,插杆和连接管的设置,有利于对车顶盖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支撑块,支撑杆,连接轴,缓冲簧和底座的设置,有利于对起到车顶盖起到防护的效果,从而解决了因物品过多导致车顶盖损坏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壳具体采用底部设置有厚度为二毫米四毫米的海绵垫;所述的防护壳与海绵垫胶接设置,有利于防止车内人员的头部碰到后减小车内人员头部的疼痛。

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防护垫的厚度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防护垫具体采用上表面设置有一字型防滑纹的橡胶垫,有利于防止防护垫上的物品滑落。

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减震簧的直径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减震簧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有利于防止减震簧断裂导致加强梁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盖缓冲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车顶盖;2、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21、安装板;22、连接块;23、二级连接板;24、转轴;25、挡块;26、减震簧;27、插杆;28、连接管;3、顶盖缓冲架结构;31、支撑块;32、支撑杆;33、连接轴;34、缓冲簧;35、底座;4、防护壳;5、防护块;6、放置板;7、调节板;8、调节螺栓;9、防护垫;10、夹板;11、一级连接板;12、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顶盖中加强梁,包括车顶盖1,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2,顶盖缓冲架结构3,防护壳4,防护块5,放置板6,调节板7,调节螺栓8,防护垫9,夹板10,一级连接板11和紧固螺栓12,所述的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2安装在车顶盖1的内侧上部;所述的顶盖缓冲架结构3一端分别连接在车顶盖1的内侧上部的左右两侧,另一端分别连接在防护壳4上表面的的左右两侧;所述的防护壳4螺钉连接在防护块5的内侧;所述的防护壳4与车顶盖1螺钉连接;所述的防护块5设置在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2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放置板6螺栓连接在车顶盖1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调节板7分别插接在放置板6的左右两侧;所述的调节螺栓8螺纹连接在放置板6和调节板7的连接处;所述的防护垫9胶接在放置板6上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夹板10焊接在紧固螺栓12的右侧;所述的一级连接板11焊接在调节板7内部左侧;所述的紧固螺栓12螺纹连接在调节板7左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车顶盖缓冲加强梁结构2包括安装板21,连接块22,二级连接板23,转轴24,挡块25,减震簧26,插杆27和连接管28,所述的连接块22分别焊接在安装板21底部的左右两侧;所述的二级连接板23通过转轴24连接在左侧设置的连接块22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挡块25螺钉连接在二级连接板23内侧的中间位置;所述的减震簧26焊接在挡块25的右侧;所述的插杆27焊接在减震簧26的右侧;所述的连接管28一端套接在插杆27的右侧,另一端轴接在右侧设置的连接块22正表面的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壳4具体采用底部设置有厚度为二毫米四毫米的海绵垫;所述的防护壳4与海绵垫胶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块5具体采用厚度为六毫米至八毫米的铝合金块。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垫9的厚度设置为二毫米至四毫米;所述的防护垫9具体采用上表面设置有一字型防滑纹的橡胶垫。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减震簧26的直径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减震簧26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顶盖缓冲架结构3包括支撑块31,支撑杆32,连接轴33,缓冲簧34和底座35,所述的支撑杆32通过连接轴33连接在支撑块31正表面的中间位置;所述的缓冲簧34一端焊接在支撑杆32的下部,另一端焊接在底座35上表面的中间位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缓冲簧34的直径设置为八毫米至十毫米;所述的缓冲簧34具体采用不锈钢弹簧;所述的缓冲簧34的外表面涂刷有防锈漆层。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底座35的厚度设置为三十毫米至四十毫米;所述的底座35具体采用不锈钢座。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杆32和连接轴33的连接处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安装板21与车顶盖1螺栓连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支撑块31与车顶盖1焊接在设置;所述的底座35与防护壳4焊接设置。

上述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的防护块5与连接管28胶接设置。

工作原理

在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若需要对车顶上放置物品时,首先根据所放物品的大小不同松开调节螺栓8,然后进行调节调节板7,调节完毕后再次拧紧调节螺栓8把所需要放置的物品放到防护垫9上即可;若因车顶上所放置的物品过重时,通过支撑块31向下压支撑杆32利用缓冲簧34可起到对车顶上的物品减震缓冲的作用;若把车的内部置物时,为防止物品过多容易损坏车顶,使物品的一端与防护壳4接触,然后利用防护块5向上顶连接管28,然后使连接管28向上转动的同时使插杆27带动二级连接板23向上转动利用减震簧26可以防止损坏车顶。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