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前照灯的控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7645发布日期:2019-10-09 00:1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前照灯的控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前照灯的方法,其中在激活远光灯功能时借助于前照灯根据与远光灯相对应的光分布输出光,其中借助于对象传感器检测在光输出的区域中的对象,借助于评估单元确定,对象是否是交通参与者,以及仅当对象是交通参与者时,减小在对象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前照灯的设备,其中该设备设计为,提供用于前照灯的控制信号,从而使前照灯在激活远光灯功能时根据与远光灯相对应的光分布来输出光,其中该设备还设计为,借助于对象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检测在光输出的区域内的对象,借助于评估单元确定,对象是否是交通参与者,以及仅当对象是交通参与者时,向前照灯输出控制信号来减小在对象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驾驶员辅助系统以及一种机动车。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方法,执行这种类型的方法的设备,驾驶员辅助系统以及机动车在本领域中基本上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当夜间行车时可以由机动车的驾驶员激活远光灯功能,以便能够更好地照亮沿行驶方向在机动车前方交通路线的待驶过的区域,例如以便能够及时检测出在黑暗中难以识别的障碍物。为此,可以手动激活远光灯功能。

如果被照亮区域中存在其他交通参与者,则由机动车前照灯根据远光灯的光分布输出的光可能会使该其他交通参与者目眩。然而原则上应该避免使其他交通参与者目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通过由机动车的驾驶员手动对远光灯功能去激活来使远光灯功能去激活。

现代机动车具有越来越可调节的前照灯,这使得当远光灯功能被激活时,可以自动地不使被识别为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对象目眩或者说眩目。为此目的,可以设置前照灯控制装置,其在利用对象识别和评估的情况下以合适的方式操控前照灯。

如上所述,前照灯也基于wo2015/117604a1的教导。其公开了一种具有远光灯控制器的驾驶员辅助系统,该远光灯控制器使用相机传感器来识别来自在前行驶的或对向行驶的机动车的灯光。如果存在通过这种方式识别出的其他交通参与者被眩目的危险,则或者关掉远光灯或者适应性地如此控制该远光灯,即不会出现眩目。借助于不同的对象传感器来实现对在前行驶的或对向行驶的机动车的识别。为了向驾驶员告知在远光灯的灯光束中露出的对象,向驾驶员输出声学、视觉或触觉信号。

de102015005587a1公开了一种照明区域的可视化,以便在激活远光灯功能时向驾驶员显示实际被照亮的区域。为此,在机动车驾驶员区域中使用机动车内部的屏幕来实现相应的显示。同样,de102009031087a1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机动车中显示前照灯状态的显示表面。此外,de102014113478a1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的照明设备和一种用于运行该照明设备的方法。

尽管现有技术已经证实有效,但仍有改进的余地。现有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功能,其实现了在机动车的内部在机动车内部的屏幕上相应的显示。为此目的,驾驶员必须始终将屏幕保持在视野中来获得远光灯相对于其他交通参与者而言防眩目的信息。这使驾驶员从机动车的真正驾驶分散注意力,且因此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当机动车的远光灯功能被激活时,特别是对于驾驶员而言,进一步改善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防目眩或防眩目功能。

作为解决方案,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根据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设备、驾驶员辅助系统和机动车。

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涉及有利的改进方案。

相对于本类型的方法尤其建议了,为了减小在对象的对象区域内的光输出,确定对象区域的宽度,相对于所述宽度对中地确定两个平行的侧边线,使侧边线彼此反向地且与侧边线延展方向横向地向外运动直至达到侧边线彼此之间的、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其中最大间距(20)大于对象区域的宽度,在达到最大间距之后,使侧边线反向地朝向彼此运动,直至侧边线达到对象区域的宽度,以及如此控制前照灯,使得减小在由侧边线在侧向界定的区域中的光输出。

相对于本类型的设备尤其建议了,该设备还设计为,为了减小在对象的对象区域内的光输出,确定对象区域的宽度,相对于所述宽度对中地确定两个平行的侧边线,使侧边线彼此反向地且与侧边线的延展方向横向地向外运动直至达到侧边线彼此之间的、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其中该最大间距大于对象区域的宽度,在达到最大间距之后,使侧边线反向地朝着彼此运动,直至侧边线达到对象区域的宽度,以及借助于控制信号如此控制前照灯,使在由侧边线在侧向界定的区域中的光输出被减小。

相对于本类型的驾驶员辅助系统尤其建议了,该驾驶员辅助系统包括根据本发明的设备。

相对于本类型的机动车尤其建议了,它具有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或根据本发明的驾驶员辅助系统。

本发明基于构思:在识别到其他交通参与者时,在机动车的远光灯功能激活时,为交通参与者的防目眩或防眩目配备了一种效果,该效果对机动车的驾驶员来说在视觉上可识别,由此机动车的驾驶员获得了如下信息:防眩目或防目眩的功能在远光灯功能激活时也被激活和起作用。即机动车的驾驶员无需把其注意力集中在机动车的区域内的、尤其是机动车的驾驶室的区域内的任何其它显示上并且可以把其注意力主要用于在符合规定的行驶运行中对机动车的驾驶上。即—与现有技术相反—驾驶员无需始终专注注视屏幕,而是可以把注意力完全用在交通情况上。因此,通过用于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防目眩或防眩目的效果,驾驶员自动地随之获知了防目眩功能或防眩目功能的功能作用。而不需要车辆内部的显示相应的功能的其他显示装置。这些显示装置还可以被省却。

通过本发明实现了,在驾驶机动车期间,在符合规定地行驶运行中,与完全不可防眩目或者说不可防目眩的远光灯相比,使驾驶员在远光灯功能激活时能够区分防眩目或防目眩,因为防目眩或防眩目是可直接在视觉上感受到的。因此,机动车的驾驶员不必担心其他交通参与者被眩目。在这方面,机动车的驾驶员没有动机完全停用远光灯功能。由此可以显著提高关于驾驶机动车的安全性。

因此,当激活远光灯功能时,防目眩或防眩目的激活对驾驶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他知道该功能已激活,且根据需要使其他交通参与者防目眩或防眩目。因此其不需要放弃远光灯功能。

无眩目的远光灯或防目眩或防眩目可以基于通过传感器、即对象传感器识别其他交通参与者,该对象传感器例如可以具有照相机等。相应的数据优选从对象传感器,尤其是照相机例如经由通信连接被传输至评估单元,例如用于灯光功能—尤其是前照灯控制功能—的处理控制器,该通信连接例如可以由总线系统等形成。该数据可以包括分类、距离、竖直对象边界、横向延展等。

如果对象对防目眩或防眩目是重要的,因为其已经被识别为特别是其他交通参与者,则能够借助于侧边线,尤其是虚拟的侧边线提供两个竖直的明暗边界。侧边线首先相对于对象区域的宽度、尤其是在对象的对象边界之间定位在中间。在可参数化的时间内,侧边线能够向外运动至一个值,该值例如由对象边界加上偏移等,以及在另外的可参数化的时间内,从该值返回至对象边界的值。通过在远光灯功能的区域内明暗区域的这种动态运动,驾驶员直接得到反馈:关于防目眩或防眩目的功能被激活;以及他同时可以在视觉上领会到:已经按照规定防止了其他交通参与者目眩或眩目。

可调节前照灯优选地是像素前照灯。像素前照灯是具有多个像素的前照灯,所述多个像素优选可以单独发光。通过前照灯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各个像素的光输出。像素前照灯的像素优选以矩阵方式布置。像素通常由发光元件形成,可以通过前照灯控制装置在发光元件的光输出方面单独地对发光元件进行控制。发光元件的控制可以基本上彼此独立地单独完成,从而可以通过像素前照灯提供几乎任何光分布。因此,可以实现在像素前照灯的光输出方面的高度灵活的光分布。发光元件例如可以是发光二极管、激光二极管,但基本上也可以是辉光灯、气体放电灯、它们的组合等。另外,像素前照灯的像素也可以由发光物质提供,该发光物质可以通过激光光源的激光束逐点-和/或逐行地激活以用于光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转换物质提供像素前照灯的像素。此外在这种前照灯中还可以规定,像素几乎无界限地彼此过渡,例如由于通过激光的相应的操控。这种前照灯也称为激光扫描仪。

对象传感器可包括照相机、雷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它们的组合等。借助于对象传感器可以检测光输出的区域内的对象。光输出的区域是如下区域:在该区域中,前照灯输出其光,该区域优选是由立体角界定的区域。对象传感器尤其可以至少检测光输出的区域。光输出的区域还取决于:该区域可以被前照灯施加光。然而还可以规定,对象传感器仅检测位于交通路线上的对象,特别是在机动车本身所处的交通路线上的对象。因此,“位于”在本公开文本的含义上不仅意味着定位,还包括位置随时间的一种变化或一种运动。

对象传感器优选设计成使得能够用其检测其他交通参与者,优选也检测那些同样使用该交通路线的交通参与者。通过通信连接把对象传感器连接到评估单元,评估单元评估对象传感器的传感器信号并确定对象是否是交通参与者。为此,可以使用已知的评估方法,通过该方法,能够将例如其他机动车、人员、骑车者等检测为其他交通参与者。优选地,在这方面设置分类。分类可以至少包括交通参与者和非交通参与者等类别。此外,交通参与者的分类还可以细分为机动车、人员、骑车者等。对象传感器还可以提供对象位置的数据、一个或多个对象尺寸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被汇集在图像数据中,借助于图像数据可以虚拟地显示相应的交通情况,从而能把该交通情况提供给数据技术上的处理。

评估单元向前照灯控制装置提供评估信号或直接提供用于前照灯的控制信号。然后可以通过前照灯控制装置根据需要控制前照灯,以便能够通过减少光输出来实现在对象的对象区域中对象的防目眩或防眩目。

例如,对象区域是由对象的尺寸确定的区域。必要时,它还可以包括,例如,围绕对象本身的几厘米到一米或数米形成的附近区域。在图像数据中可以规定,对象区域补充性地还包括围绕检测到的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图像点。如果对象被识别为交通参与者,则减少光输出。在此,光的减少优选至少局限于对象区域。因此,在对象区域之外还可以至少部分地存在根据激活的远光灯功能的照明功能。

对象区域的宽度从机动车的角度看特别是指对象区域的横向延展,例如水平的延展。这可以例如参考图像数据。宽度可以优选地是水平宽度。它尤其可以与机动车和/或对象的倾斜度无关。横向延展优选可以是水平定向的。

本发明的设备确定相对于对象区域的宽度对中的两条平行侧边线。侧边线优选垂直于宽度的定向而定向。然而,尤其优选的是,侧边线竖直定向。侧边线可以是虚拟的侧边线,其用于限定前照灯的光输出的明暗边界。在这方面,它们可以由相应的数据来代表。根据如此确定的侧边线,由本发明的设备向前照灯控制装置输出控制信号,前照灯控制装置随后在其方面相应地控制前照灯的光输出。由此产生了与侧边线相对应的、视觉上可识别的明暗边界,使得驾驶员可以立即识别侧边线之间的防目眩或防眩目的区域。

在此,为了提供改进的识别效果,本发明使用了,两条平行的竖直侧边线彼此反向地并且与它们的延展横向地向外运动到侧边线彼此之间的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大于对象或对象区域的横向延展,使得当达到最大间距时,对象定位于侧边线之间。在达到最大间距之后,使侧边线反向地朝向彼此运动,直到达到对象的横向延展。因此,侧边线从最大间距再次在侧向移近对象,直到侧边线到达相应的侧向的对象边界。在侧边线之间的区域中,通过控制前照灯控制装置相应地减小前照灯的光输出,并且优选也在侧边线的运动期间减小光输出。

例如可以通过对象所在的车道的车道宽度预先规定所述最大间距。这可以是机动车所在的同一车道。车道是交通路线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规定,交通路线仅包括单个车道。另外,也可以提供多个车道或车行道,在该车道或车行道上或者仅在一个方向或也在相反方向上释放交通。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车道的标记以便能够确定车道的宽度。尤其可以在两个车道时使用侧标记或中心标记,以便确定车道宽度。另外,为了确定最大间距,可以考虑对象距机动车的距离,以便例如能够考虑车道宽度的透视的位移。由此可以避免,侧边线过度地向外运动并且因此对机动车的驾驶员来说产生了大的、至少照明差的区域。通过在机动车的地点处检测至对象的距离以及对象的虚拟的对象横向延展,可以实现最佳的方法实施。

因此,为了减少在该对象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在方法方面也可以规定,相对于对象对中地确定两个平行的竖直的侧边线,使侧边线彼此反向地且与其延展横向地向外运动直至达到侧边线彼此之间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其中最大间距大于对象区域的水平的横向延展,在达到最大间距之后使侧边线彼此反向地朝向彼此运动,直至侧边线达到对象区域的横向延展,以及如此控制前照灯,使在由侧边线在侧向界定的区域中的光输出被减小。

因此,为了减少该对象的对象区域中的光输出,在设备方面也可以规定,相对于对象对中地确定两个平行的竖直的侧边线,使侧边线彼此反向地且与其延展横向地向外运动直至达到侧边线彼此之间的、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其中最大间距大于对象区域的水平的横向延展,在达到最大间距之后侧边线彼此反向地朝向彼此运动,直至侧边线达到对象区域的横向延展,以及借助于控制信号如此控制前照灯,使在由侧边线在侧向界定的区域中的光输出得以减小。

侧边线的运动优选在可预先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可预先规定的时间段可以是例如约0.5秒,约0.8秒,约1秒或甚至更长。然而优选地,可预先规定的时间段小于约2秒,特别是小于约1.5秒。

根据有利的改进方案建议了,根据机动车和对象之间的距离和/或机动车与对象之间的速度差来预先规定该时间段。由此能够更好地利用在按照规定运行期间的特殊区别性。因此可以规定,可以在机动车按照规定运行期间按照需要调整可预先规定的时间段,优选鉴于相应的防目眩或防眩目功能进行调整。

此外提出,侧边线向外比向内运动得更快。因此可以规定,侧边线在非常短的时间段内从对象的中间位置向外运动至最大间距,例如在小于约0.4秒、优选小于约0.2秒的时间内。

然后,侧边线可以从最大间距优选更缓慢地向内运动,例如在大于约0.2s、优选大于约0.3s的时间段内。由此对驾驶员来说可以实现可动态地良好识别的防眩目功能。此外可以规定,侧边线的运动的速度能够单独调节,从而驾驶员针对其个人的功能需要可以按照需要调整速度。

改进方案建议了,相对于对象对中地更新侧边线的定向。通过更新可以实现,可以更好地考虑对象相对于机动车的相对位置的改变,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使防目眩区域或防眩目区域与当前情况匹配。由此可以对其他交通参与者实现改进的防目眩或防眩目。

优选如此控制前照灯,使得光仅在侧边线之间的区域以外被输出。在该设计方案中,侧边线之间没有光输出,从而可以实现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显著的有利的防目眩或防眩目。此外还可以规定,例如在侧边线之间的区域中实现遮光/减光/近光功能。

针对根据本发明的方法说明的效果和优点同样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设备以及配备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的驾驶员辅助系统,以及配备了根据本发明的设备或根据本发明的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机动车,反之亦然。因此,对方法特征来说可以表达为设备特征,且反之亦然。

本发明还包括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改进方案,该改进方案具有如已经结合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的改进方案描述的特征。因此,此处不再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相应的改进方案。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侧边线从被检测为交通参与者的对象的中心位置向外运动直至最大间距的示意图;

图2是与图1类似的视图,其中侧边线从最大间距又向内向对象运动;以及

图3是与图2类似的视图,其中侧边线已经达到对象的水平的对象边界。

以下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实施例中,实施方案的所述组件分别是本发明的各个、可视作彼此独立的特征,该特征也分别彼此独立地改进本发明并进而也可以单个地或者以与示出的组合不同的组合视作本发明的组成部分。此外,所描述的实施方案也可以通过已经描述的本发明的其他特征来补充。

在附图中,功能相同的元件相应地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在未具体标示的、作为交通路线的道路的车道22上的在前行驶的机动车12,该机动车作为对象。在附图中未示出在所述机动车之后由机动车驾驶员同样在车道22上驾驶的自身的机动车。

自身的机动车具有同样未示出的像素前照灯作为前照灯,该像素前照灯在其光输出方面被同样未示出的前照灯控制装置控制。在此如此控制像素前照灯,即像素前照灯根据激活的远光灯功能输出光10。光10在此具有相应的光分布。

借助于自身的机动车的未示出的照相机—其在此用作对象传感器,检测在光10的光输出的区域内的机动车12。照相机连接到自身的机动车的同样未示出的评估单元,该评估单元确定,对象12是否是交通参与者。在此评估单元确定,该对象是否是机动车12。

评估单元连接到前照灯控制装置,借助于该前照灯控制装置可以控制像素前照灯的光10的光输出。根据控制信号,通过在机动车12的对象区域中减小像素前照灯的光输出,来使机动车12防眩目。

为了减小机动车12的区域中的光输出,首先以机动车12对中地确定两条平行的竖直的侧边线14、16,其在当前情况下是虚拟侧边线。侧边线14、16用于,能够规定在像素前照灯的光输出的区域中的明暗边界。评估单元相应地将控制信号输出到前照灯控制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前照灯控制装置如此控制像素前照灯,使得减少光10在侧边线14、16之间的区域中的光输出。在当前情况下规定,在侧边线14、16之间的该区域中没有光输出。

然后,使侧边线14、16彼此反向地并且与它们的延展横向地向外运动直至达到侧边线14、16彼此之间的、可预先规定的最大间距20。最大间距20在此大于机动车12的横向延展。在此规定了,最大间距20相当于在机动车12的位置的区域中车道22的车道宽度。另外,当然也可以对于最大间距20预先规定其它尺度标准。同样可以借助于评估单元确定在机动车12的位置的区域中车道22的宽度。

图2示出了侧边线14、16从其最大间距20向内的运动。通过侧边线14、16规定了像素前照灯的光10的光输出的明暗边界,使得驾驶员能够在视觉上识别出机动车12的区域中的暗区域。由于侧边线14、16的运动,相应对应的明暗边界也同时运动,从而这对于自身的机动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可直接识别到的。

在侧边线14、16到达最大间距20之后,使侧边线彼此反向地朝向彼此运动,直到达到机动车12的横向延展。这在图3中示出。

在本设计方案中规定,规定了约0.5s作为用于侧边线14、16运动的时间段。在此进一步规定,侧边线14、16向外比向内运动得更快。在当前情况下,侧边线14、16在约0.2秒内向外运动。然后立即向内运动并该运动在约0.4秒的时间段内进行。

本发明的方法不断重复,从而可以跟踪机动车的相对定位的变化。由此,即使在相对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断可靠地确保防目眩或防眩目功能。因此可以规定,始终以约0.1s或更长的,例如约0.2s的周期重复对机动车12的竖直中心线18的确定。在此可以规定,根据本发明仅通过调整中心线18来整体调整方法实施,但还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实施的意义上继续进行方法实施。

此外当然也可以规定,尤其当自身的机动车和机动车12之间的相对间距变化且因此机动车12例如要求更大的或更小的防目眩区域时,相应地调整方法实施。这例如能够以约0.6秒或更长的、例如约0.8秒或约1秒等的周期来执行。由此可以实现,一方面像之前那样保证防目眩或防眩目功能,其中另一方面同时仅以机动车12需要的程度进行防目眩或防眩目。由此能够在自身的机动车的驾驶员方面尽可能减小对照明的不必要的限制。

总的来说,评估单元以及必要时前照灯控制装置至少部分地能够由计算机单元形成。计算机单元借助于计算机程序如此控制,使得其能够提供期望的功能性。此外,当然也可以规定,至少部分地设置硬件电路,其至少部分地提供期望的功能性。当然也可以把硬件电路与计算机单元组合起来。当然,尤其能够把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前照灯控制装置、评估单元至少部分地集成到机动车的更高级别的车辆控制装置中。

最后还可能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对象传感器、评估单元和其它组件设计为以不同的方式彼此集成,以便因此能够得到符合需要的单元来集成在机动车中或驾驶员辅助系统中。

总的来说,这些示例示出了,本发明如何能够在激活远光灯功能时对机动车的驾驶员来说实现防目眩或防眩目的改进的功能性。

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用于限制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