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存放装置以及车辆的饰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0300发布日期:2020-05-20 00:08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的存放装置以及车辆的饰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车辆的存放装置,该类型的存放装置包括底壁和主体,主体包括至少一个侧壁,所述底壁和侧壁在其间限定存放空间,旨在置于底壁上的物体可以被放置在该存放空间中,所述存放空间可通过开口进入,该开口由与侧壁的底部边缘相反地延伸的侧壁的开口边缘限定。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的饰件,其包括这样的存放装置。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例如应用于由设置在由仪表板形成的饰件中的手套箱形成的存放装置。

这样的存放装置使得能够形成存放空间,在该存放空间中可以放置物体。然而,存放空间占据车辆的驾驶舱中的一定体积,并且对于乘客的舒适而言可能带来不便。

因此,在例如手套箱的情况下,由存放装置占据的空间在与旨在接收车辆的前排乘客的腿部的空间相同的空间中延伸。因此,存放装置可能干扰乘客的脚或小腿,并且使他的坐姿不舒服,特别是对于身材大的乘客。存放装置还可能阻碍乘客采取他想要的姿势。例如,当座位被置于伸长的位置中时,乘客不能如他期望的那样伸长他的腿部,因为腿部必须在存放装置的下方通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通过提出一种存放装置来克服这些缺陷,该存放装置的存放空间可以适应车辆的乘客想要采用的位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涉及前述类型的存放装置,在该存放装置中底壁可相对于主体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在释放位置中存放空间的体积小于在存放位置中的存放空间的体积,底壁的至少一部分从存放位置到释放位置向开口边缘移动。

通过将底壁置于释放位置中,在车辆的驾驶舱中释放了通常由存放空间占据的附加的自由空间,这使得可以通过在驾驶舱中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对乘客提供更大的舒适性。

根据单独地考虑的或者根据所有技术上可能的组合而考虑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存放装置的其它可选特征:

-存放位置和释放位置是稳定的位置,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的移动需要在底壁上施加外力;

-底壁形成凹面,凹面在存放位置中朝向开口边缘而在释放位置中朝向底部边缘;

-底壁可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变形;

-底壁包括在两个侧边缘之间延伸的柔性片材,这两个侧边缘分别固定到侧壁,所述柔性片材通过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的不稳定的中间位置,可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变形,当底壁从存放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时,所述中间位置迫使柔性片材向释放位置移动,并且当底壁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存放位置时,所述中间位置迫使柔性片材向存放位置移动;

-底壁还包括至少一个纺织材料层,所述至少一个纺织材料层至少在柔性片材的横向边缘与侧壁的底部边缘之间延伸,横向边缘在柔性片材的两个侧边缘之间延伸,所述层在底壁的任何位置中围绕柔性片材封闭存放空间的一部分;

-底壁包括至少一个中央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在中央板两侧延伸并且各自铰接到所述中央板和侧壁,中央板通过侧板相对于侧壁的旋转而可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以及

-底壁包括至少一个握持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握持元件使得可以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手动地移动底壁。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饰件,包括主体和如上描述的存放装置,在释放位置中的底壁被设置用于释放在饰件的主要主体下方延伸的自由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饰件的其它可选特征,存放装置可相对于主要主体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之间运动,在打开位置中可以进入存放空间的访问开口,在关闭位置中所述开口被饰件的主要主体关闭,在存放装置的打开位置和/或关闭位置中,底壁可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示例的方式给出的并且参照各附图做出的以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显现出来,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存放装置的车辆的驾驶舱的一部分的示意性侧图示;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在存放位置中的存放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3是在释放位置中的图3中的存放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沿图2和图3中的轴线iv-iv的存放位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实线为存放位置中而虚线为释放位置中;

-图5是沿图2和图3中的轴线v-v的存放位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实线为存放位置中,混合线为释放位置中,而虚线为释中间置中;

-图6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在存放位置中的存放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

-图7是图6中的存放装置在释放位置中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饰件1进行描述,饰件1包括主要主体2和存放装置4。根据图1上表示的实施方式,饰件1是车辆的仪表板而存放装置4是容纳在仪表板中的手套箱。然而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车辆的其它饰件,诸如中央控制台、门板或其它。然而为了简化的目的,将参照图1上表示的仪表板来做出后文中的描述。

存放装置4包括主体5和至少一个底壁6。主体5包括至少一个侧壁8,该至少一个侧壁8与底壁6一起界定存放空间10。根据各图上表示的实施方式,主体5包括四个侧壁8,这四个侧壁10在其间限定存放空间10,该存放空间10具有基本上矩形的截面,该存放空间12的一侧由底壁6封闭。然而要理解的是,主体5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侧壁8。作为示例,主体5包括具有围绕存放空间10的环形形状的单个侧壁8,存放空间10的截面因此是圆形的。根据一实施方式,侧壁8中的一个侧壁8可以成形为形成手套箱的盖子,其以传统的方式集成在饰件1的外表面的连续中。该侧壁例如可以备有把手,该把手使得可以相对于饰件1移动存放装置4,如后文将描述的那样。

更特别地,底壁6通过底壁6的侧边缘14被固定到侧壁6或每个侧壁6的底部边缘12。侧壁8或每个侧壁10包括与底部边缘12相反的开口边缘16。因此,存放空间10从底壁6延伸到侧壁8或每个侧壁8的开口边缘16。存放空间10一侧由底壁6封闭并且在开口边缘16或多个开口边缘16的一侧打开,也就是说,开口边缘16或多个开口边缘16界定进入存放空间10的访问开口,如特别是在图2和图5中可见的那样。因此可以通过访问开口来在存放空间10中放入物体,通过安置在底壁6上而将物体保持在存放空间10中。

根据各图上表示的实施方式,底壁6具有凹形形状,例如凹槽的形状。在存放装置4的传统使用中,底壁6的凹面朝向开口边缘16或多个开口边缘16,如特别是在图2和图5中或者图4中的实线中可见的那样,或者如后文将详细描述的那样。

底壁6可相对于主体5在存放位置(图2和图5)与释放位置(图3和图6)之间运动。存放位置对应于以上描述的传统的使用位置,在该位置中底壁6与主体5形成用于接收并保持物体的存放空间10。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底壁6至少部分地向主体5的开口边缘16或多个开口边缘16移动,以使得存放空间10的体积在释放位置中减小,也就是说存放空间10的体积在释放位置中小于存放空间10在存放位置中的体积。存放空间10的体积在释放位置中可以成为零或者几乎为零,也就是说存放装置4因此不再适于接收或在底壁6上保持物体。

当底壁6具有凹面形状时,底壁6在释放位置中移动,以使得凹面朝向主体5的底部边缘12或多个底部边缘12,如在图4上以虚线表示的那样。根据一示例,在释放位置中底壁6的形状与在存放位置中的底壁6的形状关于通过底部边缘12的平面基本对称,如在图4上表示的那样。

因此,在释放位置中,替代存放空间10在存放位置中占据的空间,释放了自由空间。自由空间特别是在底壁6下方延伸,并且当底壁6具有凹槽的形状时自由空间具有圆顶的形状,如在图1上虚线可见的那样。在手套箱的情况下,释放位置中的释放的空间因此形成在仪表板下方的空间,用于坐在车辆的前排座椅上的乘客的脚,例如当其在伸长位置中时,以便在该位置中向乘客提供更高的舒适性。

因此,一般而言,例如当未使用存放空间10时,可以通过使底壁变为释放位置而增大驾驶舱中在存放装置1附近的自由空间。

有利地,存放位置和释放位置是稳定的位置,也就是说,底壁6由于其结构而保持在存放位置或释放位置中(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当底壁6被放置在该位置中时)。这也意味着需要外力将底壁6从其存放位置移动到其释放位置并且反之亦然。作为变体,存放装置可以包括将底壁6保持在其被放置的位置中的保持装置。

根据图2和图3上表示的实施方式,底壁6包括柔性片材18,该柔性片材18在两个侧边缘20之间延伸,这两个侧边缘20分别固定到侧壁8或固定到相对的两个侧壁8,并且可在存放位置(图2和图4中实线处)与释放位置(图3和图4中虚线处)变形。在每个这些位置中,柔性片材18在其两个侧边缘20之间具有弯曲形状,例如圆弧形状、椭圆形或卵形的一部分。柔性片材18(例如金属的)的机械特性以及其在存放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形状使得这些位置是稳定的,如前文指出的那样。因此,柔性片材18是双稳态弹性元件。当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时,柔性片材18通过中间位置,当柔性片材18从存放位置向释放位置移动时该中间位置被设置为使柔性片材18向释放位置移动,而当柔性片材18从释放位置向存放位置移动时,该中间位置被设置为使柔性片材18向存放位置移动。在中间位置中,如在图5上的虚线表示的(在图5上表示了两个中间位置),柔性片材18具有例如两个或更多个相邻的波浪形状,当柔性片材18从弯曲且稳定的存放位置或释放位置变为另外的弯曲且稳定的存放位置或释放位置时,波浪形状通使柔性片材18在中央区域中弯曲而获得,在这些位置中柔性片材18的凹面是相互朝向彼此的。因此,通过在与凹面相反的柔性片材18的表面上按压,用户使底壁6从存放位置变到释放位置并且反之亦然,多亏片材18当其在中间位置时施加的应力,该变化在没有用户过多的用力的情况下而实现。

根据一示例,在该实施方式中并且当存放装置是手套箱时,从存放位置到释放位置的变化是例如用户用脚通过在底壁6的外表面(也就是朝向车辆的驾驶舱外表面)上按压而实现的。从释放位置到存放位置的变化是通过在底壁6的内表面(也就是朝向仪表板的内表面)上按压而实现的,例如通过将物体放置在存放空间10中,该物体的重量在底壁6上施加外力。

底壁6还包括至少一个织物层21,其在柔性片材18的横向边缘22与侧壁8的底部边缘12之间延伸,该横向边缘22在其间连接片材18的侧边缘20,侧壁8的底部边缘12与该横向边缘22相对地延伸,以便填充柔性片材18与侧壁8之间的空间。

根据特定的实施方式,织物层21形成袋24,在该袋24中布置柔性片材18,如特别是在图4上可见的那样。袋24使得可以确保将柔性片材18在柔性片材的侧边缘20处固定到侧壁8或多个侧壁8,并且形成在柔性片材18的横向边缘22与相对的侧壁8或多个侧壁8之间延伸的底壁6的部分26或多个部分26。因此,袋24的部分24或多个部分26使得可以填充从柔性片材18的横向边缘22延伸到相对的侧壁8或多个侧壁8的空间,如在图4上表示的那样,同时允许柔性片材18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变形。换言之,底壁6的支撑表面由柔性片材18和袋24的各部分26形成,该柔性片材18例如具有基本上平的矩形的形状,袋24的各部分26一起限定底壁6在其存放位置和释放位置中的凹槽形状或圆顶形状。

另外,袋24使得可以在底壁6的内侧和外侧都提供均匀且令人愉悦的外观。

根据图5和图6上表示的第二实施方式,底壁6由多个相互铰接的板形成。更特别地,底壁6包括至少以一个中央板28和两个侧板30,这两个侧板30在中央板28两侧延伸。侧板30各自铰接到中央板28的边缘并且铰接到与该中央板28相对地延伸的侧壁8的底部边缘12,以使得中央板28可以相对于侧壁8或多个侧壁8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通过侧板30相对于侧壁8的旋转而移动。当底壁6从存放位置向释放位置移动时,中央板28因此向开口边缘16移动。

中央板28例如具有基本上矩形的形状,而侧板30各自具有梯形的形状,其大底边铰接到底部边缘12而小的底边铰接到中央板28的边缘。侧板30的形状特别是被设置为使得中央板28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在存放位置或释放位置中。

根据图6和图7上表示的实施方式,底壁6还包括两个额外的侧板32,其在中央板28的两侧延伸并且将中央板28的另外两个边连接到与中央板28的这些边缘相对地延伸的侧壁8的底部边缘12。在矩形中央板28的情况下,额外的侧板32也具有梯形形状。额外的侧板32使得可以填充围绕中央板28和侧板30以及侧壁8或多个侧壁8延伸的空间。根据该实施方式,底壁6因此在存放位置中并且在释放位置中具有稳定的金字塔的形状,中央板28形成金字塔的顶部。

应当理解,中央板28可以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圆形,在这种情况下,侧板30的形状将相应地适应。还应理解,只要能够确保存放位置和释放位置的稳定性,就可以提供多个中央面。换言之,底板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中央板以及任何形状和数量的适当的侧板,以便底壁6在存放位置和释放位置中形成自撑结构。

根据图6和图7上表示的实施方式,底壁6还包括至少一个握持元件34,该握持元件34使得用户可以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手动地移动底壁6。握持元件34例如由固定在底壁6的内侧的中央板28上的织物材料的条带环形成。因此,通过提拉握持元件34,如由图6中的箭头表示的那样,用户可以使底壁6从存放位置变成释放位置。从释放位置到存放位置的变化可以通过将物体放置在底壁6上或者通过在底壁6上手动推压而实现。

已经根据两个不同的实施方式而对底壁6进行了描述。然而要理解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特征还可以应用于另外的实施方式。因此,握持元件例如可以设置在包括柔性片材的底壁6上。同样地,可以设置织物层用于覆盖包括中央板的底壁6的一部分或全部。

在各图上,如按照车辆的前后方向那样表示了底壁6的变形。要理解的是,底壁6还可以沿车辆的横向方向而变形,也就是说沿车辆的左右方向。

已经如由底壁6的变形引起的那样描述了底壁6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的移动。然而要理解,该移动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例如通过将单个刚性部件的底壁(例如基本上平坦的)安装成可在侧壁或多个侧壁上在存放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平移移动,只要在底壁处于释放位置时其允许释放驾驶舱中的额外空间。

然而,设置可变形的底壁6的事实还使得可以在车辆的碰撞的情况下改善存放装置4的表现。实际上,在碰撞的情况下,可变形的底壁6可能会被压坏并伴随侧壁8沿撞击方向的挤压,这使得能够防止存储装置4形成对抗乘客的腿部的坚硬的障碍,并且使得存放装置4通过被压坏而吸收由于碰撞的一部分能量。

如上文指出的,存放装置4可以安装在饰件1上。根据一实施方式,存放装置4可相对于饰件1在关闭位置(图1上的虚线处)与打开位置(图1上的实线处)之间运动,在关闭位置中存放空间10被饰件1的主要主体2封闭,而在打开位置中存放空间10可以从饰件1的外部进入。以连续的方式,存放装置4的移动例如是通过将存放装置4的主体5可旋转地和/或平移地运动地安装在饰件1的主要主体2上而获得的。注意到底壁6可以在存放装置4的关闭位置中和打开位置中,被置于存放位置中和释放位置中。

因此,以上描述的存放装置4提供了大的灵活性并且使得可以例如在未使用驾驶舱的存放空间时,在驾驶舱中释放额外的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