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仪表板后面板、副仪表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4477发布日期:2020-10-20 13:0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副仪表板后面板、副仪表板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副仪表板后面板、副仪表板及车辆。



背景技术:

副仪表板的头碰要求是国家碰撞安全法规要求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传统车型在装配过程中,副仪表板后面板采用插接的方式安装在副仪表板本体上,当副仪表板顶部受到碰撞或挤压的过程中,将导致后面板在高度方向上被挤压而出现弹开的问题,难以满足头碰要求。

目前市场上很多车型是通过动态豁免的方法来满足副仪表板头碰要求,但这会提高约束系统的性能要求和开发难度。而采用常规静态头碰的试验方法无需对约束系统提出特殊要求,可以节约开发成本,但试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后盖板脱开、出现尖锐边等失效问题,无法满足法规对内饰产品尖锐边的要求。

现有优化方法通常是增加螺钉结构对后面板和副仪表板本体间进行固定,但是由于布置空间受限,且增加螺钉将进一步增加安装难度和成本。另一种优化方法是通过提高副仪表板的整体刚度以减小溃缩量来解决上述问题,但这又容易造成3ms值超过80g,不满足法规对3ms值的要求,因此在满足3ms值超过80g的前提下,如何使得后面板不脱开是副仪表板头碰问题中的矛盾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在副仪表板头碰过程中防止弹开的副仪表板后面板以及设置上述副仪表板后面板的副仪表板和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副仪表板后面板,包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板体,所述板体上设有能够伸入设置在所述副仪表板本体上的安装口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上设有沿所述安装件向外延伸以能够与所述安装口所在内壁面形成抵接的止挡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的顶部和/或侧部设有所述止挡部。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包括板状结构,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安装件的顶部且设置为沿所述板状结构所在平面向上延伸。

可选地,所述止挡部具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口所在内壁面相抵接的止挡边以及连接所述止挡边和所述安装件的弧形边。

可选地,所述安装件上套设有卡扣,所述卡扣具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口所在外壁面相抵接的卡接部。

可选地,所述卡扣包括u型件,所述u型件的两端部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卡接部,所述u型件的中部形成容纳所述安装件的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u型件为弹性件,所述u型件的两侧部设置为外凸形状以与所述安装口所在内壁面形成止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本体和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面板,所述副仪表板后面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

可选地,所述副仪表板本体的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所述安装口,所述安装件能够伸入所述安装口以使所述止挡部与所述安装口所在内壁面形成抵接。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副仪表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面板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副仪表板后面板通过设置止挡部,进而在安装过程中与副仪表板本体间形成抵接,从而当副仪表板受到挤压碰撞的过程中,在后面板的前后方向上形成止挡,防止后面板向后弹开,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通过增加结构刚度和降低溃缩量来实现后面板的固定安装,同时,由于止挡部结构简单轻便,因此能够在3ms值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使得后面板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形成自锁机构,有效防止后面板的脱开。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副仪表板本体与后面板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面板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后面板安装有卡扣状态下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副仪表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副仪表板本体、2—板体、3—安装口、4—安装件、5—止挡部、6—止挡边、7—弧形边、8—卡扣、9—安装槽、10—侧部、11—安装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结合图1,传统的副仪表板后面板通过安装件4简单插接到副仪表板本体1的方式实现安装,此种配合结构存在安装不牢靠的问题,当副仪表板受到头碰时,副仪表板后面板将受到挤压,从而使安装件4脱离副仪表板本体1,造成副仪表板后面板的弹开。

为解决上述问题,结合图2-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副仪表板后面板,包括能够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的板体2,所述板体2上设有能够伸入设置在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上的安装口3的安装件4,所述安装件4上设有沿所述安装件4向外延伸以能够与所述安装口3所在内壁面形成抵接的止挡部5。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口3为设置在副仪表板本体1上的一个通孔,该通孔所在的内壁面为背离所述板体2的一面,而所在外壁面则为朝向所述板体2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的副仪表板后面板通过设置止挡部,进而在安装过程中与副仪表板本体间形成抵接,从而当副仪表板受到挤压碰撞的过程中,在后面板的前后方向上形成止挡,防止后面板向后弹开,其中,前后方向指的是图3中的左右方向。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通过增加结构刚度和降低溃缩量来实现后面板的固定安装,同时,由于止挡部结构简单轻便,工艺可行性高,能够在满足3ms值要求的前提下,使后面板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形成自锁机构,有效防止后面板的脱开。另外,止挡部的设置还能够节省螺钉等标准件的布置及其占用空间,大大节省了生产成本。

当然,为实现止挡效果,止挡部5可以从安装件4任意方向向外延伸,只要能够与安装口3所在内壁面形成抵接即可。具体而言,所述安装件4的顶部和/或侧部设有所述止挡部5。随着止挡部5设置数量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副仪表板后面板安装过程中的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副仪表板后面板装配到副仪表板本体1的过程中,需先将板体2倾斜设置,让止挡部5和安装件4依次穿过安装口3后,来实现装配。由于副仪表板后面板上通常成对设置安装件4,考虑到拆装便利的目的,止挡部5优选设置在安装件4的同侧,例如,同时设置在安装件4的顶部,或同时设置在安装件4的左侧部或者右侧部,以保证止挡部5穿过安装口3过程中板件2倾斜的一致性,从而同时实现多个安装件4的同步安装。

当然,安装件4可以设置为任意适宜的结构形式,同样地,止挡部5的形状也不作特殊限定,只要能够沿安装件4向外延伸,以与安装口3所在内壁面形成抵接即可。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安装件4包括板状结构,所述止挡部5设置在所述安装件4的顶部且设置为沿所述板状结构所在平面向上延伸,采用板状结构设计能够在实现固定安装的基础上,节省材料,从而实现轻量化设计的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止挡部5的安装,使其形状设置与板体2倾斜过程相适配,以提升安装便利性,所述止挡部5具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口3所在内壁面相抵接的止挡边6以及连接所述止挡边6和所述安装件4的弧形边7。值得注意的是,弧形边7相对于安装件4的高度设置为沿靠近所述板体2的方向逐渐增大,以本实施方式中的图3为例,后面板的装配过程中,取板体2使其顶部先沿图3的左侧方向倾斜,随后,在弧形边7导向作用下,让止挡部5逐渐伸入安装口3,最终将安装件4伸入安装口3即可,由此,实现后面板的便捷装配,有效防止后面板安装后的弹开。

为进一步实现安装件4与安装口之间的紧密配合,提升安装后的稳固性,防止副仪表板后面板安装后出现晃动的问题,所述安装件4上套设有卡扣8,所述卡扣8具有能够与所述安装口3所在外壁面相抵接的卡接部。利用卡接部和止挡部分别与安装口3外、内壁面的相互抵接,从而使安装件4与安装口3之间形成牢固配合,有效避免后面板安装后出现晃动的问题。

卡扣8的形状设计需与安装件4相配合,只要能够安装在安装件4上使二者紧密配合、同步运动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为简化结构设计,保证固定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卡扣8包括u型件,所述u型件的两端部向外延伸以形成所述卡接部,所述u型件的中部形成容纳所述安装件4的安装槽9。

在此基础上,所述u型件为弹性件,将安装槽9与安装件4相配合,利用u型件自身弹性,从而将u型件夹紧在安装件4上,具体来说,将u型件水平放置,并沿安装件4的端部进行套设,进一步地,安装件4的端部设有凹槽,从而能够使u型件的弧形端部容纳在该凹槽中,提高二者的接触面积,实现u型件与安装件4之间的紧密配合。

另外,所述u型件的两侧部10设置为外凸形状以与所述安装口3所在内壁面形成止挡。该外凸形状部分与止挡部5共同抵接于安装口3所在内壁面,由此,进一步提升配合的牢固性。

结合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副仪表板,包括副仪表板本体1和上述任意方案所述的副仪表板后面板,所述副仪表板后面板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副仪表板本体。本实用新型的副仪表板通过采用上述副仪表板后面板,因此具有副仪表板后面板的全部优点,利用止挡部5和安装件4实现了后面板与副仪表板本体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能够使得后面板与副仪表板本体之间形成自锁机构,有效防止头碰过程中后面板的脱开。

通常地,所述副仪表板本体1的侧壁设有向内凸出的安装部11,所述安装部11上设有所述安装口3,所述安装件4能够伸入所述安装口3以使所述止挡部5与所述安装口3所在内壁面形成抵接。进一步来说,安装部11可设置为垂直于侧壁所在平面,安装口3为通孔,且贯通方向与安装件4的伸入方向相一致,从而便于实现安装口3与安装件4之间的配合。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方案所述的副仪表板。该车辆通过采用上述副仪表板,因此具有上述副仪表板的全部优点,此处不作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