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方法、系统、汽车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48796发布日期:2020-10-17 02: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充电方法,应用于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充电方法包括:

接收充电指令;

获取电池的温度;

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在可充电区间(t1,t2);

若判定所述电池的温度在所述可充电区间(t1,t2),则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至少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

若判定所述电池的温度不在所述可充电区间(t1,t2),则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全部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或冷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定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在所述可充电区间(t1,t2),则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至少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具体包括:

若所述电池的温度在第一子区间(t1,t3),则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其中一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

若所述电池的温度在第二子区间(t4,t2),则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其中一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冷却;

若所述电池的温度在第三子区间[t3,t4],则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全部可利用功率用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1取-35~-25℃,所述t2取53~57℃,所述t3取-20~-10℃,所述t4取48~5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其中一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具体包括:

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第一预设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剩余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

或者,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的一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其余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其中,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的功率与所述电池的温度呈正相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其中一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冷却,具体包括:

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第二预设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冷却,剩余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

或者,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的一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其余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冷却,其中,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的功率与所述电池的温度呈负相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判定所述电池的温度不在所述可充电区间(t1,t2),则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全部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或冷却,具体包括:

若所述电池的温度不大于t1,则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全部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

若所述电池的温度不小于t2,则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全部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冷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全部可利用功率用于对所述电池加热或冷却的步骤之后,所述电池充电方法还包括:

持续获取所述电池的温度,当所述电池的温度进入所述可充电区间(t1,t2)后,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至少部分用于对所述电池充电。

8.一种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充电装置、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被设置为:

接收充电指令;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电池的温度;判断所述电池的温度是否在可充电区间(t1,t2);若判定所述电池的温度在所述可充电区间(t1,t2),则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至少部分用于控制所述充电装置对所述电池充电;若判定所述电池的温度不在所述可充电区间(t1,t2),则根据所述电池的温度,将所述充电系统的全部可利用功率用于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电池加热或控制所述冷却装置对所述电池冷却。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提供动力的电池以及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系统。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执行程序,当所述可执行程序被执行时,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充电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方法、系统、汽车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电池技术领域。通过该电池充电方法,可以在电池温度处于预设的可充电区间时,判定温度满足充电要求,将充电系统的可利用功率中的至少部分用来对电池充电。当电池的温度过高和过低时,将所有的可利用功率用于冷却电池或加热电池,进而可以保证后续的充电效率,减少电量的浪费,也降低了在温度条件不合适的情况下充电的风险。因此该电池充电方法对环境温度适应性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汽车能够实现上述的电池充电方法,因此也具有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本申请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含了用于实现上述充电方法的可执行程序。

技术研发人员:曹中成;甘自学;孙欢;桂文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0
技术公布日:2020.10.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