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6724发布日期:2021-11-16 00:05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控制臂。


背景技术:

2.下控制臂是汽车上的一个重要部件。现有的下控制臂通常是由铝合金铸造而成的,且为实心结构,导致下控制臂的重量较大,不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下控制臂重量较大、不利于汽车轻量化的问题,提供一种下控制臂,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和第三延伸臂,第一延伸臂上设置有衬套安装孔,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一球铰安装孔,第三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二球铰安装孔,第一球铰安装孔和第二球铰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球铰,衬套安装孔中安装有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为铸造件,控制臂本体中设置有减重腔,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与减重腔相连的通孔。
5.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臂本体通过空心铸造工艺加工而成,控制臂本体内形成减重腔,使得控制臂本体形成空心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铝合金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下控制臂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和第三延伸臂与控制臂本体一体成型。控制臂本体上的通孔,用于铸造后排出模具芯部填充物,同时也可以排出下控制臂在行驶过程中飞溅到下控制臂中的水和灰尘。
6.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臂本体由铝合金铸造而成。铝合金强度高,重量轻,是制造下控制臂的理想材料。
7.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共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分别设置在控制臂本体上的不同位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过分别位于减重腔的相对两侧,第一通孔的位置与第二通孔的位置相对应。
8.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第四延伸臂,第四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
9.作为优选,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为螺纹孔。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和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用于连接汽车上的后减震器。
10.作为优选,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后稳定杆连接杆安装孔。后稳定杆连接杆安装孔用于连接汽车上的后稳定杆连接杆。
11.作为优选,所述衬套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孔,连接杆上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环绕设置在连接杆的侧面。衬套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在衬套安装孔中,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连接孔用于和汽车车体相连。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臂本体通过空心铸造工艺加工而成,控制臂内形成减重腔,使得控制臂本体形成空心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铝合金的使用量,
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下控制臂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除去球铰和衬套后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16.图4为图1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17.图中:1、控制臂本体、2、第一延伸臂,3、第二延伸臂,4、第三延伸臂,5、第四延伸臂,6、衬套,7、球铰,8、衬套安装孔,9、第一球铰安装孔,10、第二球铰安装孔,11、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12、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13、后稳定杆连接杆安装孔,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第三通孔,17、减重腔,18、连接杆,19、橡胶层,20、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实施例1:
2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1,控制臂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臂2、第二延伸臂3、第三延伸臂4和第四延伸臂5,第一延伸臂2、第二延伸臂3、第三延伸臂4和第三延伸臂5均与控制臂本体一体成型。第一延伸臂2上设置有衬套安装孔8,衬套安装孔8中安装有衬套6。衬套6包括连接杆18,连接杆18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孔20,连接杆18上设置有橡胶层19,橡胶层19环绕设置在连接杆18的侧面。衬套通过压装的方式安装在衬套安装孔中,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连接孔用于和汽车车体相连。
21.第二延伸臂3上设置有第一球铰安装孔9,第三延伸臂4上设置有第二球铰安装孔10,第一球铰安装孔9和第二球铰安装孔10中均安装有球铰7。第四延伸臂5上设置有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11,控制臂本体1上设置有与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11相对应的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12。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12为螺纹孔。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和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用于练级汽车上的后减震器。控制臂本体1上设置有后稳定杆连接杆安装孔13。后稳定杆连接杆安装孔用于连接汽车上的后稳定杆连接杆。
22.控制臂本体1为铸造件,控制臂本体1由铝合金铸造而成。控制臂本体1通过空心铸造工艺加工而成。控制臂本体1中设置有减重腔17,控制臂本体1上设置有与减重腔17相连的通孔。通孔共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和第三通孔16分别设置在控制臂本体1上的不同位置,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15过分别位于减重腔17的相对两侧,第一通孔14的位置与第二通孔15的位置相对应。控制臂本体上的通孔,用于铸造后排出模具芯部填充物,同时也可以排出下控制臂在行驶过程中飞溅到下控制臂中的水和灰尘。
23.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臂本体内设置有减重腔,使得控制臂本体形成空心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铝合金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下控制臂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
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其特征在于: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和第三延伸臂,第一延伸臂上设置有衬套安装孔,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一球铰安装孔,第三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二球铰安装孔,第一球铰安装孔和第二球铰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球铰,衬套安装孔中安装有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为铸造件,控制臂本体中设置有减重腔,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与减重腔相连的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由铝合金铸造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共设置有三个,分别为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第四延伸臂,第四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与第一后减震器安装孔相对应的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第二后减震器安装孔为螺纹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后稳定杆连接杆安装孔。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设置有连接孔,连接杆上设置有橡胶层,橡胶层环绕设置在连接杆的侧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第一延伸臂、第二延伸臂和第三延伸臂,第一延伸臂上设置有衬套安装孔,第二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一球铰安装孔,第三延伸臂上设置有第二球铰安装孔,第一球铰安装孔和第二球铰安装孔中均安装有球铰,衬套安装孔中安装有衬套;所述控制臂本体为铸造件,控制臂本体中设置有减重腔,控制臂本体上设置有与减重腔相连的通孔。本实用新型中,控制臂本体通过空心铸造工艺加工而成,控制臂本体内形成减重腔,使得控制臂本体形成空心结构,一方面降低了铝合金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也有效降低了下控制臂的整体重量,有利于汽车的轻量化。轻量化。轻量化。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刚 罗涌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万向集团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5
技术公布日:2021/1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