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0992发布日期:2021-12-04 13:1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


背景技术:

2.飞机上的或汽车上的装燃料的容器,是液压系统中储存液压油或液压液的专用容器,油箱可分为开式油箱和闭式油箱两种,油箱必须有足够大的容积;吸油管及回油管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
3.目前,公告号为cn201620872973.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变形油箱,它包括主油箱,主油箱的开口处设置有加油盖,主油箱与加油盖之间设置有油箱井口,主油箱的左侧安装有第一副油箱,主油箱的右侧安装有第二副油箱,第一副油箱、第二副油箱和主油箱通过三通管连接,三通管的三通口位于油箱井口内,第一副油箱和第二副油箱均为油囊,主油箱的两侧壁上端分别设有铰接的防撞板。
4.油箱内储存油的箱体与油箱内整体常为固定连接,在对箱体检修时,常需将油箱整体取下,并对箱体的检修或维修较为繁琐,且较难对箱体整体调节角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解决了油箱内储存油的箱体与油箱内整体常为固定连接,在对箱体检修时,常需将油箱整体取下,并对箱体的检修或维修较为繁琐,且较难对箱体整体调节角度的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包括主体、支撑脚、调节机构、入液管、辅助组件、蓄油箱、底板、弹簧和出水口,所述主体底部与支撑脚固定连接,所述主体中端设有入液管,所述入液管下端与蓄油箱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蓄油箱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设于主体内下端,所述底板底部与弹簧顶部相互接触,所述弹簧底部与主体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主体底端设有出水口,所述调节机构设于主体上端,所述辅助组件设于主体左右两侧面,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顶盖、伸缩杆、齿轮、丝杆、限位板、卡板和螺杆,所述顶盖与主体上端相卡接,所述顶盖内中端与入液管侧面滑动连接,所述顶盖底部左右两端与伸缩杆上端固定连接,并且伸缩杆底部与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顶盖右侧面中端同轴转动,所述丝杆与主体右侧面转动连接,并且齿轮下端与丝杆啮合,所述限位板与顶盖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卡板与主体顶部内左端滑动连接,所述螺杆与主体内左上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杆侧面螺纹与卡板左端螺纹连接,所述卡板与限位板内左端相卡接。
9.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导热板、记忆金属条、空腔和转动板,所述导热板设于主体侧面,所述导热板底端与记忆金属条相连接,所述记忆金属条下方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侧面与转动板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顶部与记忆金属条底端相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顶盖中端设有一孔洞,且孔洞大小与入液管相吻合。
11.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顶部呈镂空,主体顶部左右两端设有与齿轮和限位板相吻合的连接槽。
12.进一步的,所述卡板呈凸形结构,卡板内左端设有螺纹槽。
13.进一步的,所述齿轮和限位板两者均处于顶盖的正中端。
14.进一步的,所述辅助组件至少设有两组,且设于主体的左右两侧。
15.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材质为琴钢丝。
16.进一步的,所述卡板材质为铝合金。
17.(三)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通过优化设置了调节机构在主体上端,丝杆可间接带动顶盖转动调节角度,顶盖在转动的同时并通过伸缩杆带动蓄油箱整体转动调节角度,卡板和限位板两者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对顶盖和蓄油箱的安装和拆卸,节省时间。
20.2)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在主体侧面,转动板自动调节空腔的开启与闭合,并可调节主体内侧面的空气流通和散热,可自动对主体内温度起到调节效果。
附图说明
21.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组件结构示意图。
27.图中:主体

1、支撑脚

2、调节机构

3、入液管

4、辅助组件

5、蓄油箱

6、底板

7、弹簧

8、出水口

9、顶盖

31、伸缩杆

32、齿轮

33、丝杆

34、限位板

35、卡板

36、螺杆

37、导热板

51、记忆金属条

52、空腔

53、转动板

54。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包括主体1、支撑脚2、调节机构3、入液管4、辅助组件5、蓄油箱6、底板7、弹簧8和出水口9,主体1底部与支撑脚2固定连接,主体1中端设有入液管4,入液管4下端与蓄油箱6顶部固定连接,蓄油箱6底部与底板7固定连接,底板7设于主体1内下端,底板7底部与弹簧8顶部相互接触,弹簧8底部与主体1内底部固定连接,主体1底端设有出水口9,调节机构3设于主体1上端,辅助组
件5设于主体1左右两侧面。
30.请参阅图3和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调节机构3包括顶盖31、伸缩杆32、齿轮33、丝杆34、限位板35、卡板36和螺杆37,顶盖31与主体1上端相卡接,便于对顶盖31的拆卸和安装,顶盖31内中端与入液管4侧面滑动连接,可使蓄油箱6在上下移动的同时不会因为入液管4而受到卡和力,顶盖31底部左右两端与伸缩杆32上端固定连接,并且伸缩杆32底部与底板7顶部固定连接,可使顶盖31与蓄油箱6连成一体,齿轮33与顶盖31右侧面中端同轴转动,便于调节顶盖31的角度,丝杆34与主体1右侧面转动连接,可为顶盖31右端的齿轮33转动提供动力,并且齿轮33下端与丝杆34啮合,限位板35与顶盖31左侧面固定连接,可为顶盖31提供卡和固定的力,卡板36与主体1顶部内左端滑动连接,卡板36可与限位板35内左端相卡接,螺杆37与主体1内左上端转动连接,可带动卡板36移动,便于对顶盖31的拆卸与安装,螺杆37侧面螺纹与卡板36左端螺纹连接,卡板36与限位板35内左端相卡接,顶盖31中端设有一孔洞,便于入液管4的移动,且孔洞大小与入液管4相吻合,主体1顶部呈镂空,便于顶盖31的安装,主体1顶部左右两端设有与齿轮33和限位板35相吻合的连接槽,卡板36呈凸形结构,卡板36内左端设有螺纹槽,齿轮33和限位板35两者均处于顶盖31的正中端。
31.请参阅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辅助组件5包括导热板51、记忆金属条52、空腔53和转动板54,导热板51设于主体1侧面,可吸收外部的热量,导热板51底端与记忆金属条52相连接,可将热量传输给记忆金属条52,记忆金属条52下方设有空腔53,空腔53内侧面与转动板54转动连接,可使主体1侧面自动展开,进行通气,转动板54顶部与记忆金属条52底端相连接,辅助组件5至少设有两组,且设于主体1的左右两侧。
3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工作原理如下;
33.第一,使用本设备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在工作区域中,然后将设备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既可为本设备工作提供所需的电能;
34.第二,在添加油时,可通过入液管4将油量添加进蓄油箱6内部中,主体1内底部的出水口9可用来排水,在主体1晃动时,蓄油箱6受到冲击力,并带动下端连接的底板7晃动,并传输给下端的弹簧8,弹簧8可吸收部分外力且底板7在移动时,可带动伸缩杆32下端向上移动;
35.第三,主体1内部中或外部温度较高时,导热板51可吸收热量并将温度传输给记忆金属条52,并使记忆金属条52转动,记忆金属条52在转动的同时,并带动下端空腔53内部中的转动板54转动,并使空腔53展开,即可使主体1侧面展开,并使主体1内侧面的空气流通和散热,可自动对主体1内温度起到调节效果;
36.第四,转动丝杆34并可施加啮合力给齿轮33,即可使齿轮33带动左端的顶盖31转动调节角度,顶盖31在转动的同时并通过伸缩杆32带动蓄油箱6整体转动调节角度,在对蓄油箱6拆卸维修时,可施加动力给螺杆37,使螺杆37带动右端连接的卡板36移动,卡板36向左端移动的同时并使限位板35左端的卡和力消失,然后施加拉力给顶盖31,使顶盖31带动下端的蓄油箱6向上移动,便于对顶盖31和蓄油箱6的安装和拆卸,节省时间;
37.第五,在对蓄油箱6和顶盖31的安装时,可将蓄油箱6置于主体1内然后顶盖31与主体1顶端相卡接,并使卡板36向右端移动与限位板35相卡接,即可使顶盖31固定。
38.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振变形油箱,通过优化设置了调节机构3
在主体1上端,丝杆34可间接带动顶盖31转动调节角度,顶盖31在转动的同时并通过伸缩杆32带动蓄油箱6整体转动调节角度,卡板36和限位板35两者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对顶盖31和蓄油箱6的安装和拆卸,节省时间;通过设置了辅助组件5在主体1侧面,转动板54自动调节空腔53的开启与闭合,并可调节主体1内侧面的空气流通和散热,可自动对主体1内温度起到调节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