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废热回收车厢取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4944发布日期:2022-03-17 01:55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氢燃料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废热回收车厢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高功率燃料电池通常需要极强的散热能力,燃料电池的散热一般通过冷却液和相应的热管理装置得以实现。不充分或者无效的电池冷却会导致整个或者局部电池温度过高,使得膜电极组件脱水、收缩、褶皱甚至破裂,对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燃料电池的冷却液中含有较多的热量,对散热器的散热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冷却液中的热量无法被利用起来,造成了能量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废热回收车厢取暖装置,不仅能够对车厢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还能降低燃料电池散热器的散热风机消耗的能耗,更加节能环保。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废热回收车厢取暖装置,包括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所述冷却液出口经管路与换热器的热流体进口相连,换热器的热流体出口经管路与节温器的进口相连,节温器的出口一经管路与燃料电池散热器的上水室进口相连,燃料电池散热器的下水室出口经管路与水泵一的进口相连,水泵一的出口与氢燃料电池的冷却液进口相连,所述节温器的出口二也经管路与水泵一的进口相连,所述换热器的冷流体出口经管路与取暖器的上水室进口相连,取暖器的下水室出口经管路与换热器的冷流体进口相连,取暖器的下水室出口与换热器的冷流体进口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二,与取暖器的冷侧通道相对应设置有取暖风机,取暖风机的吹风方向与车厢内部相对应设置。
5.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氢燃料电池的冷却液经过换热器的热流体通道,再依次经过节温器、燃料电池散热器,燃料电池散热器对冷却液降温后,冷却液回到氢燃料电池内;取暖器热侧通道内的取暖液体通过水泵二进入换热器的冷流体通道,取暖液体与热流体通道内的冷却液换热,冷却液温度降温后再进入燃料电池散热器,降低了燃料电池散热器的散热风机消耗的能耗,同时取暖液体通过上水室进口进入取暖器热侧通道内,取暖风机对取暖器的冷侧通道吹风,将热风吹入车厢内,对车厢内部进行取暖,更加节能环保。当进入节温器的冷却液温度较低时,节温器的出口二打开,冷却液直接进入水泵一;当进入节温器的冷却液温度较高时,节温器的出口一打开,冷却液进入燃料电池散热器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氢燃料电池的冷却液热量对车厢内部空气加热取暖,还能降低燃料电池散热器的散热风机消耗的能耗,更加节能环保。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燃料电池散热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水室、散热芯体和第一下水室,散热芯体采用板翅式芯体,散热芯体上设置有若干流体
通道和气体通道,各流体通道连通第一上水室和第一下水室,气体通道与流体通道的轴线相垂直,与各气体通道相对应设置有散热风机,各流体通道和气体通道依次交替设置。冷却液依次进入第一上水室、散热芯体流体通道和第一下水室,散热风机对散热芯体气体通道进行吹风,使得冷却液被降温。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两块左右对应的分隔板,壳体内部经各分隔板分为从右到左依次分布的前热流体仓、冷流体仓和后热流体仓,冷流体仓内部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连通管,各连通管连通前热流体仓和后热流体仓,冷流体仓内部设置有若干左右依次错开的折流板。冷却液依次通过前热流体仓、连通管和后热流体仓,取暖器的取暖液体进入冷流体仓 ,在折流板的作用下取暖液体折流流动,与冷却液充分换热。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热流体进口和热流体出口分别设置在前热流体仓和后热流体仓上,冷流体进口和冷流体出口设置在冷流体仓的同一侧;壳体外部设置有安装支架。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取暖器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水室、取暖芯体和第二下水室,取暖芯体与散热芯体的结构相同,取暖芯体上设置有若干热侧通道和冷侧通道,热侧通道内流通有取暖液体,各热侧通道连通第二上水室和第二下水室。换热后的取暖液体依次通过取暖器的第二上水室、取暖芯体的热侧通道和第二下水室,取暖风机对取暖芯体的冷侧通道吹风,将获得热量的热风吹入车厢内。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燃料电池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换热器的俯视图。
13.图4为换热器的左视图。
14.图5为换热器的主视图。
15.图6为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7为图6中u处的放大图。
17.其中,1氢燃料电池,1a冷却液进口,1b冷却液出口,2换热器,2a热流体进口,2b热流体出口,2c冷流体出口,2d冷流体进口,201壳体,202分隔板,203前热流体仓,204冷流体仓,205后热流体仓,206连通管,207折流板,3节温器,3a出口一,3b出口二,4燃料电池散热器,4a上水室进口,4b下水室出口,401第一上水室,402散热芯体,403第一下水室,5水泵一,6取暖器,6a上水室进口,6b下水室出口,601第二上水室,602取暖芯体,603第二下水室,7水泵二,8取暖风机,9流体通道,10气体通道,11散热风机,12安装支架,13热侧通道,14冷侧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7所示,为一种氢燃料电池系统废热回收车厢取暖装置,包括氢燃料电池1,氢燃料电池1上设置有冷却液进口1a和冷却液出口1b,冷却液出口1b经管路与换热器2的热流体进口2a相连,换热器2的热流体出口2b经管路与节温器3的进口相连,节温器3的出口一
3a经管路与燃料电池散热器4的上水室进口4a相连,燃料电池散热器4的下水室出口4b经管路与水泵一5的进口相连,水泵一5的出口与氢燃料电池1的冷却液进口1a相连,节温器3的出口二3b也经管路与水泵一5的进口相连,换热器2的冷流体出口2c经管路与取暖器6的上水室进口6a相连,取暖器6的下水室出口6b经管路与换热器2的冷流体进口2d相连,取暖器6的下水室出口6b与换热器2的冷流体进口2d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水泵二7,与取暖器6的冷侧通道14相对应设置有取暖风机8,取暖风机8的吹风方向与车厢内部相对应设置。
19.为了对冷却液降温,燃料电池散热器4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上水室401、散热芯体402和第一下水室403,散热芯体402采用板翅式芯体,散热芯体402上设置有若干流体通道9和气体通道10,各流体通道9连通第一上水室401和第一下水室403,气体通道10与流体通道9的轴线相垂直,与各气体通道10相对应设置有散热风机11,各流体通道9和气体通道10依次交替设置。冷却液依次进入第一上水室401、散热芯体402流体通道9和第一下水室403,散热风机11对散热芯体402气体通道10进行吹风,使得冷却液被降温。
20.为了确保取暖液体与冷却液充分换热,换热器2包括壳体201,壳体201内部设置有两块左右对应的分隔板202,壳体201内部经各分隔板202分为从右到左依次分布的前热流体仓203、冷流体仓204和后热流体仓205,冷流体仓204内部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有若干连通管206,各连通管206连通前热流体仓203和后热流体仓205,冷流体仓204内部设置有若干左右依次错开的折流板207。冷却液依次通过前热流体仓203、连通管206和后热流体仓205,取暖器6的取暖液体进入冷流体仓204 ,在折流板207的作用下取暖液体折流流动,与冷却液充分换热。热流体进口2a和热流体出口2b分别设置在前热流体仓203和后热流体仓205上,冷流体进口2d和冷流体出口2c设置在冷流体仓204的同一侧;壳体201外部设置有安装支架12。
21.取暖器6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二上水室601、取暖芯体602和第二下水室603,取暖芯体602与散热芯体402的结构相同,取暖芯体602上设置有若干热侧通道13和冷侧通道14,热侧通道13内流通有取暖液体,各热侧通道13连通第二上水室601和第二下水室603。换热后的取暖液体依次通过取暖器6的第二上水室601、取暖芯体602的热侧通道13和第二下水室603,取暖风机8对取暖芯体602的冷侧通道14吹风,将获得热量的热风吹入车厢内。
22.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氢燃料电池1的冷却液经过换热器2的热流体通道9,再依次经过节温器3、燃料电池散热器4,燃料电池散热器4对冷却液降温后,冷却液回到氢燃料电池1内;取暖器6热侧通道13内的取暖液体通过水泵二7进入换热器2的冷流体通道9,取暖液体与热流体通道9内的冷却液换热,冷却液温度降温后再进入燃料电池散热器4,降低了燃料电池散热器4的散热风机11消耗的能耗,同时取暖液体通过上水室进口6a进入取暖器6热侧通道13内,取暖风机8对取暖器6的冷侧通道14吹风,将热风吹入车厢内,对车厢内部进行取暖,更加节能环保。当进入节温器3的冷却液温度较低时,节温器3的出口二3b打开,冷却液直接进入水泵一5;当进入节温器3的冷却液温度较高时,节温器3的出口一3a打开,冷却液进入燃料电池散热器4散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利用氢燃料电池1的冷却液热量对车厢内部空气加热取暖,还能降低燃料电池散热器4的散热风机11消耗的能耗,更加节能环保。
23.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