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引导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39897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光引导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速表、转速表等仪表的照明所利用的光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车辆的车速表、转速表等仪表的照明中通常利用所谓的透射照明,即从印刷有 车速表、转速表的文字、刻度的文字板的背面照射从被称为背光灯的光源出射的照明光,并 使该照明光仅透过文字板中的与文字、刻度相当的部分,据此来进行文字板的照明。
[0003] 而且,作为实现透射照明的方法之一,提出有如下的显示装置,即将光从设置于文 字板的背面的导光板的入射部向导光板的内部入射,并利用全反射将如此入射到导光板的 内部的光引导至导光板整体,如此在导光板的内部导光的光的一部分从导光板向外部出 射,从而对文字板中的文字、刻度进行透射照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3-3022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08]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在导光板中行进的光根据距离入射部的距 离而逐渐衰减,因而离入射部的距离越远的位置,从导光板出射的光的量越少,由此,到达 刻度(反射部)的照明光会变少,因而存在由于距离入射部的距离不同而照明的亮度不均 匀的问题。
[0009]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以均匀的亮度进行透射 照明并与距离入射部的距离无关的光引导装置。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措施)
[0011]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引导装置将入射至导光体的光在导光体的内部引导 至远方,并将如此引导的光从装饰部向外部出射,据此对装饰部进行均匀的透射照明。
[0012] 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引导装置具有:光源;导光体,其具有供从上述光 源出射的光入射的入射部,由用于引导从上述入射部入射的光的透光性材料形成;以及装 饰部,其以与上述导光体接触的方式配置,用于进一步引导在上述导光体的内部导光的光 并使上述引导的光散射而向外部出射,并由透光性材料形成,上述导光体具有导光部和非 导光部,上述导光部沿着上述装饰部的外缘部配置,用于将在上述导光体的内部导光的光 引导至上述装饰部的内部,上述非导光部将在上述导光体的内部导光的光不引导至上述装 饰部的内部。
[0013] (发明效果)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引导装置,可以取得能够以均匀的亮度对装饰部 进行透射照明并与距离入射部的距离无关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引导装置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状态 的主视图。
[0016] 图2A为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引导装置的车辆用显示装置中转速 表的结构部件的立体图。
[0017] 图2B为将图2A的结构部件组装后的状态的转速表的立体图。
[0018] 图2C为表示从图2B的状态去除了修整环的状态的立体图。
[0019] 图3为表不导光部和非导光部的形成例的、光引导部和装饰部的俯视图。
[0020] 图4为表不导光部和非导光部的第二形成例的、光引导部和装饰部的俯视图。
[0021] 图5为表示导光部和非导光部的第三形成例的、光引导部和装饰部的俯视图。
[0022] 图6A为包含图3的导光部的剖视图(0-A截面)。
[0023] 图6B为包含图3的非导光部的剖视图(0-B截面)。
[0024] 图7为说明转速表的截面结构和在装饰部的内部导光的光的行进路径的图。
[0025] 图8为说明图7的结构中在装饰部的内部导光的光和透射文字板的光的行进路径 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引导装置的车辆用显示装置的 实施例进行说明。
[0027] (实施例1)
[0028] 利用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0029] 应用了本发明的车辆用显示装置5在未图示的车辆的车厢内设置于驾驶员可视 的位置,且如图1所示,具有显示车辆的引擎转速的转速表10、显示车辆的速度的车速表12 以及作为其他辅助仪表的水温表15a和油量表15b。
[0030] 在图1中,转速表10、车速表12、水温表15a和油量表15b分别具有印刷有各仪表 的指示值的文字板60,在文字板60的周缘具有沿着指针8的前端部8a的移动轨迹而配置 成圆弧状的指标部6。
[0031] 指标部6进而具有作为图案设计的多个文字部6a、…、多个刻度部6b、…以及周 缘部6c。
[0032] 图2A~图2C为表示图1的转速表10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0033] 如图2A所示,转速表10包括:作为基材的下壳体部件70 ;照明部件90,容纳配置 于下壳体部件70的凹部,并从背面对下述的文字板60进行照明;文字板60,具有作为转速 表的图案设计的刻度部6b ;透明的导光体、例如光引导部20,重叠于文字板60的上部,以入 射部22为一端并以入射部23为另一端,具有方截面且呈圆环状,由聚碳酸酯或丙烯酸树脂 等成形,并具有透光性;透明的装饰部30,以与光引导部20的内缘部相接的方式设置,由聚 碳酸酯或丙烯酸树脂等成形,并具有透光性;遮光件80,以与光引导部20的外缘部相接的 方式从上部嵌合,以使得从光引导部20及装饰部30泄漏的光不会向外部泄漏的方式进行 遮光;以及修整环(finisher ring) 50,从上部嵌合于光引导部20。
[0034] 将图2A所示的结构部件如图2B所示进行组合而构成转速表10。而且,在设置于 光引导部20的一个端部的入射部22设有由高亮度LED (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光源24,从 光源24出射的光从入射部22向光引导部20的内部入射。另外,在设置于光引导部20的 另一个端部的入射部23设有由高亮度LED构成的光源25,从光源25出射的光从入射部23 向光引导部20的内部入射。
[0035] 此外,入射部22、23分别以向下壳体部件70的背面方向(即,文字板60的背面方 向)弯曲的方式形成导光体、例如光引导部20。这是为了不向文字板60的半径方向扩大空 间,并确保向入射部22、23入射的光源24、25的设置空间。
[0036] 图2C为表示从图2B所示的状态去除了修整环50的状态的立体图。
[0037] 从光源24出射的光向导光体、例如光引导部20的入射部22入射,而一边在光引 导部20的内部反复地全反射,一边沿着图2C的顺时针方向行进。另外,从光源25出射的 光向光引导部20的入射部23入射,而一边在光引导部20的内部反复地全反射,一边沿着 图2C的逆时针方向行进。
[0038] 在光引导部20和装饰部30的边界部,遍及沿着装饰部30的外缘部30r的方向交 替地形成有导光部26和非导光部28,上述导光部26将在光引导部20的内部导光的光引 导至装饰部30的内部,上述非导光部28将在光引导部20的内部导光的光不引导至装饰部 30的内部。
[0039] 接着,基于图3、图6A以及图6B,对导光部26和非导光部28的结构进行说明。图 3为图2A所示的光引导部20和装饰部30的俯视图。
[0040] 如图3所示,导光部26在装饰部30的外缘部30r的位置,在离入射部22、23较近 的位置处,在沿着装饰部30的外缘部30r的方向上以跨过较短的距离的方式形成,随着离 入射部22、23越远形成为在沿着装饰部30的外缘部30r的方向上跨过越长的距离。由此, 在离入射部22、23较近的位置处,从导光部26向装饰部30引导的光的量受限制。
[0041] 即,在图3中,若以从构成光引导部20的圆环的中心0观察导光部26的视角来表 现从入射部23沿逆时针顺着光引导部20行进时所表现的导光部26沿着外缘部3〇1的长 度,并从入射部23沿着逆时针按顺序将该视角的大小依次设为ω?、ω 2、ω 3、…、ωη,则 导光部26形成为在从入射部23到构成光引导部20的圆环的最远点为止的范围内满足ω I < ω2< ωη 的关系。
[0042] 另外,虽未图示,但从入射部22沿顺时针顺着光引导部20行进时所表现的导光部 26沿着外缘部30r的长度也具有与上述相同的关系。
[0043]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非导光部28在装饰部30的外缘部30r的位置,在离入射 部22、23较近的位置处,在沿着装饰部30的外缘部30r的方向上以跨过较长的距离的方式 形成,随着离入射部22、2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