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灯光互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1432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车辆灯光互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光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灯光互控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夜间行车中,车辆灯光的使用尤为重要,远近灯光的使用关系到行车安全。交通法规明确规定夜间会车时,双方车辆都应关闭远光灯,在超车时,后方车辆应关闭远光灯。但在实际行车中,个别司机不按规定使用远近光灯,夜间行驶不开车灯等驾驶陋习造成了许多交通事故。现有的车灯控制系统都需要人为操作,因此无法杜绝违规使用车灯的现象。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车辆在夜间行驶中,会车、超车自动关闭远光灯,行车途中自动打开近光灯的车辆灯光互控系统。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包括声光收发装置、外光感器、总控制器和灯光控制器。所述的声光收发装置设有前超声波发射器、前超声波接收器、前光感器、后超声波发射器、后超声波接收器、后光感器和真空腔壳。所述声光收发装置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的控制。所述外光感器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控制。所述灯光控制器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控制。
[0005]进一步:
所述真空腔壳为两端呈扇面状内部真空结构。
[0006]所述真空腔壳右端设有前超声波发射器、前超声波接收器和前光感器,左端设有后超声波发射器、后超声波接收器和后光感器。
[0007]所述前超声波发射器、前超声波接收器、后超声波发射器、后超声波接收器的声波收发强度值可设置。所述前光感器、后光感器和外光感器的感光强度值可设置。
[0008]所述声光收发装置安装于车辆外后视镜上。
[000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车辆灯光使用通过互控实现自动操作,避免人为操作的陋习和失误。
[0010]2、使用超声波作为信息传递介质,确保信号传递的方向性。
[0011]3、声光收发装置设置有真空腔壳,保证了声光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准确性。
[0012]4、成本低,安装改造方便,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发明的程序控制原理图;
图2是声光收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真空腔壳;2、后超声波发射器;3、后光感器;4、后超声波接收器;5、前超声波接收器;6、前光感器;7、前超声波发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一所示:在车辆点火后,当外光感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低于其感光强度设置值时,总控制器向灯光控制器发出指令打开近光灯,同时声光收发装置开始工作。当前光感器或后光感器接收到的光照强度高于其感光强度设置值时,证明正在会车的对方车辆或后方超车车辆没有关闭远光灯,此时,前超声波发射器或后超声波发射器发出信号,当对方车辆的前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此信号时,对方车辆的总控制器向其灯光控制器发出指令关闭其远光灯。当前超声波接收器或后超声波接收器接收到对方发出的信号时,前超声波发射器或后超声波发射器也同时向对方发出信号,对方接收到信号后再次发出信号,如此往复(称这种现象为“互感”),当“互感”现象结束后,证明会车或超车结束,总控制器向灯光控制器发出指令打开远光灯。如此,便可实现车辆灯光的互控。
【主权项】
1.一种车辆灯光控制系统,包括声光收发装置、外光感器、总控制器和灯光控制器,所述的声光收发装置设有前超声波发射器、前超声波接收器、前光感器、后超声波发射器、后超声波接收器、后光感器和真空腔壳,所述声光收发装置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的控制,所述外光感器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控制,所述灯光控制器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壳为两端呈扇面状内部真空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腔壳右端设有前超声波发射器、前超声波接收器和前光感器,左端设有后超声波发射器、后超声波接收器和后光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超声波发射器、前超声波接收器、后超声波发射器、后超声波接收器的声波收发强度值可设置,所述前光感器、后光感器和外光感器的感光强度值可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灯光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收发装置安装于车辆外后视镜上。
【专利摘要】一种车辆灯光控制系统,包括声光收发装置、外光感器、总控制器和灯光控制器。所述的声光收发装置设有前超声波发射器、前超声波接收器、前光感器、后超声波发射器、后超声波接收器、后光感器和真空腔壳。所述声光收发装置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的控制。所述外光感器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控制。所述灯光控制器与总控制器连接,受总控制器控制。车辆灯光使用通过互控实现自动操作,避免人为操作的陋习和失误。使用超声波作为信息传递介质,确保信号传递的方向性。声光收发装置设置有真空腔壳,保证了声光信号发射和接收的准确性。成本低,安装改造方便,易于推广。
【IPC分类】B60Q1/14
【公开号】CN104890565
【申请号】CN201510316581
【发明人】陈永彪
【申请人】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