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0929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窗加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
【背景技术】
[0002] 在潮湿天气或雨天时,汽车车窗(尤其是后风挡)上容易产生雾气,从而由于影响 驾驶员的视野而带来潜在危险。更加恶劣的是,在寒冷天气时,后风挡(用于举例说明)可能 会被冰雪覆盖,驾驶员的后方视野将完全被遮蔽。
[0003] 为了消除雾气或冰雪等对驾驶员视野的遮挡,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后风挡上布置加 热线来对后风挡进行加热,从而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后风挡上配置了由多条横向的 加热线构成的加热线阵列1,并通过供电母线2将来自整车电路的直流电提供至加热线阵 列1,以使其发热。
[0004] 然而,如图1所示的供电母线2 (为方便查看,图1中仅示出了右侧的供电母线2) 设置在后风挡的左右两侧,并且为了保持良好的外观,以及防止供电母线2暴露在紫外线 下接受照射,需要将供电母线2隐藏在后风挡左右两侧的黑边3 (为方便查看,图1中仅示 出了左侧的黑边3)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驾驶员的后方视野。
[0005] 因此,如何实现对供电母线的良好遮蔽,又能够避免影响驾驶员的视野,成为目前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可以显著缩短车窗左右边框的黑边宽 度,扩大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并且有助于实现对车窗玻璃的均匀加热。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0008] -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包括:边框,包括下边框以及外边框;正极的供电母线 和负极的供电母线,设置于所述下边框处;加热线阵列,包括多条加热线;其中每条加热线 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正极的供电母线和所述负极的供电母线,且所述加热线按照由短到 长的顺序从下边框的中间位置向外边框依次排列,且靠近外边框的外围加热线的宽度大于 靠近下边框的中间位置的内围加热线的宽度。
[0009]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包括:加热线阵列,包括多条 加热线;其中,每条加热线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位于所述车窗的下边框处的正极的供电母线 和负极的供电母线,且每条加热线的宽度与其长度呈正相关,以使所述多条加热线的阻值 相同或其相互间的阻值差小于预设差值。
[0010]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通过将供电母线设置于车窗的下边框处,从而显著 缩短车窗左右边框的黑边宽度,扩大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同时,通过调整加热线的宽度,可 以减小不同长度的加热线之间的阻值差异,从而有助于实现对整个车窗玻璃的均匀加热。
【附图说明】 toon] 图1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车窗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线宽度的示意图;
[0014]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根据视区分布来设置加热线宽度的示意 图;
[0015]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本发明通过将供电母线设置于车窗的下边框处,从而显著缩短车窗左右边框的黑 边宽度,扩大驾驶员的视线范围。同时,通过调整加热线的宽度,可以减小不同长度的加热 线之间的阻值差异,从而有助于实现对整个车窗玻璃的均匀加热。
[0017] 为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提供下列实施例:
[0018] 实施例一
[0019] 1、缩短车窗左右边框
[0020]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加热功能的车窗中,由多条加热线 构成了加热线阵列1,该加热线阵列1印刷于车窗玻璃内表面或多层车窗玻璃之间的夹层 中,且每条加热线均连接至位于所述车窗的下边框处的供电母线。
[0022] 其中,供电母线包括至少一条正极的供电母线21及相应的负极的供电母线22(假 定图2中左侧的供电母线21为正极、右侧的供电母线22为负极),则每条加热线的两端分 别连接至正极的供电母线21和负极的供电母线22。
[0023]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将供电母线设置于车窗的下边框处,而无需占用车窗左右 两侧的空间,从而有助于缩短车窗左右两侧黑边(图中未示出,可参考图1所示的黑边3)的 宽度,尤其对于汽车的后风挡而言,当驾驶员在执行如倒车等动作时,将获得更大的视野范 围,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意外(比如与其他车辆间的碰撞等)的发生概率。
[0024] 较为具体地,本发明对基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汽车,以及市场上已经存在的部 分型号的汽车的车窗左右边框的黑边宽度进行了测量,以便于更为直观地查看和比较。
[0025]
[0026] 表1
[0027] 由上述表1可知:市场上大部分车辆的后风挡左右方向上的黑边宽度都大于 50mm,而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后,黑边宽度降低仅30mm,从而在左右方向上扩展了 至少40mm (即40=2X (50-30))的宽度,以便驾驶员获得更宽的视野范围。
[0028] 2、均匀加热
[0029] 在通过加热线阵列1来消除车窗上的雾气、雨雪等时,用户显然更加希望车窗上 的所有部位都实现较为平均的加热效果,而不是一部分已经干燥而另一部分仍然冰雪覆 盖。因此,为了实现对车窗上各部分的均匀加热,即各加热线在加热能力上的均衡,本发明 还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下面结合图3进行说明。
[0030]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线宽度的示意图。
[0031] 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加热线阵列1中,若供电母线设置于下边 框处且将车窗的上边框和左右边框(即除下边框之外的剩余边框)作为外边框,则加热线阵 列1中的所有加热线按照由短到长的顺序从下边框的中间位置向所述外边框依次排列,且 靠近外边框的外围加热线的宽度大于靠近下边框的中间位置的内围加热线的宽度,即每条 加热线的宽度与其长度呈正相关。
[0032] 当根据加热线的长度来调整其宽度时,实际上调整了加热线的阻值,并尽可能地 使得加热线阵列1中的所有加热线的阻值相等,或者在一定误差范围内,允许各条加热线 之间的阻值差小于预设差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该预设差值的具体数值)。具体地,t匕 如图3中,当加热线的长度由短至长变化时,各加热线的宽度从0· 65mm至0· 95mm进行变 化,则当各条加热线的阻值相等或相近时,使其通电后的发热量相近,从而在整个车窗上实 现较为均匀的加热效果。
[0033] 3、避免阻碍视线
[003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对车窗进行均匀加热,对加热线的宽度进行了调整,使得 越长的加热线其宽度也越大。然而,加热线并非透明材料,则过宽的加热线容易阻碍驾驶员 的视线。
[0035] 因此,针对较宽加热线对于驾驶员的视线可能造成阻碍的问题,并且为了确保不 影响均匀加热的效果,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下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4进行详细说明。
[0036] 当驾驶员通过车窗来观察汽车周边情况时,其视线对于车窗各区域的需求并不相 同。以汽车的后风挡为例,驾驶员在更大程度上关注的后风挡区域为主视区,驾驶员不关注 或并非十分关注的后风挡区域为非主视区。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视区为后风挡的中央 以及上方部分,而非主视区为后风挡的其余部分,例如左下角、右下角等部分。各本发明实 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所述主视区和非主视区均可参考上述描述。诚然,该主视区和非主视区 也会根据驾驶员或乘客的不同情况(例如身高、座椅高度以及乘坐位置等)而发生变化。
[0037] 因此,可以根据驾驶员的实际需求,对汽车的车窗进行区域划分。具体地,图4示 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根据视区分布来设置加热线宽度的示意图。
[0038] 如图4所示,在根据视区分布来对车窗进行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可以对加热线 的宽度实现更进一步地调整:每条加热线包括位于所述车窗的主视区的第一部分和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