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24388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包括发动机控制系统、底盘控制系统和车身电子控制系统(车身电子ECU)。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用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
[0003]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措施。汽车制造商认为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是夺取未来汽车市场的重要的有效手段。
[0004]据统计,从1989年至2000年,平均每辆车上电子装置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16%增至23%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48个,电子产品占到整车成本的50%以上。
[0005]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制动防抱死控制、防滑控制、牵引力控制、电子控制悬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电子动力转向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
[0006]2008年的电子技术发展的方向向集中综合控制发展:将发动机管理系统和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集成为动力传动系统的综合控制(PCM);将制动防抱死控制系统(ABS )、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和驱动防滑控制系统(ASR)综合在一起进彳丁制动控制;通过中央底盘控制器,将制动、悬架、转向、动力传动等控制系统通过总线进行连接。控制器通过复杂的控制运算,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将车辆行驶性能控制到最佳水平,形成一体化底盘控制系统(UCC)o
[0007]由于汽车上的电子电器装置数量的急剧增多,为了减少连接导线的数量和重量,网络、总线技术在此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总线技术是将各种汽车电子装置连接成为一个网络,通过数据总线发送和接收信息。电子装置除了独立完成各自的控制功能外,还可以为其它控制装置提供数据服务。由于使用了网络化的设计,简化了布线,减少了电气节点的数量和导线的用量,使装配工作更为简化,同时也增加了信息传送的可靠性。通过数据总线可以访问任何一个电子控制装置,读取故障码对其进行故障诊断,使整车维修工作变得更为简单。
[0008]现有的汽车一般仅仅设有被动式防撞系统,譬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主动式防撞系统设置的比较少。
[0009]主动式防撞系统最重要的在于测速和测量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现在存在一些防撞系统,其采用超声波来测量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超声波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距离较近时,容易产生干扰,且超声波测距的精度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0010]相比较而言,激光测距时间短、量程大、精度高。

【发明内容】

[001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
[0012]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包含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计时模块、速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和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计时模块、速度传感器、报警模块相连;
所述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均设置在汽车车头;
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发射激光,发射方向为汽车正面方向;
所述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激光的反射光,并发送接收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计时模块用于计时;
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的行驶速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提醒驾驶员;
所述控制模块包含障碍物测距单元、反应距离计算单元和报警控制单元;
所述障碍物测距单元用于在控制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时控制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在接受到激光接收器的接收信号时控制计时模块停止计时,并根据计时时间计算出障碍物距离;
所述反应距离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计算出反应距离;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用于在汽车的行驶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且计算出的障碍物距离小于等于计算出的反应距离时,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0013]作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
[0014]作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
[0015]作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的范围为2秒到5秒。
[0016]作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为3秒。
[0017]作为本发明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报警模块采用声光报警器。
[0018]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2.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及时提醒司机减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包含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计时模块、速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和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计时模块、速度传感器、报警模块相连;
所述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均设置在汽车车头;
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发射激光,发射方向为汽车正面方向;
所述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激光的反射光,并发送接收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计时模块用于计时;
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的行驶速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提醒驾驶员;
所述控制模块包含障碍物测距单元、反应距离计算单元和报警控制单元;
所述障碍物测距单元用于在控制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时控制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在接受到激光接收器的接收信号时控制计时模块停止计时,并根据计时时间计算出障碍物距离;
所述反应距离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计算出反应距离;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用于在汽车的行驶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且计算出的障碍物距离小于等于计算出的反应距离时,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0020]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优先采用AT89S52单片机。
[0021]所述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的范围为2秒到5秒,优先为3秒。
[0022]所述报警模块采用声光报警器。
[0023]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0024]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计时模块、速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和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计时模块、速度传感器、报警模块相连; 所述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均设置在汽车车头; 所述激光传感器用于发射激光,发射方向为汽车正面方向; 所述激光接收器用于接收激光的反射光,并发送接收信号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计时模块用于计时; 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测量汽车的行驶速度,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提醒驾驶员; 所述控制模块包含障碍物测距单元、反应距离计算单元和报警控制单元; 所述障碍物测距单元用于在控制激光发射器发射激光时控制计时模块开始计时,在接受到激光接收器的接收信号时控制计时模块停止计时,并根据计时时间计算出障碍物距离; 所述反应距离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计算出反应距离; 所述报警控制单元用于在汽车的行驶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且计算出的障碍物距离小于等于计算出的反应距离时,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51系列单片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的范围为2秒到5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为3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模块采用声光报警器。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技术的防撞装置,包含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计时模块、速度传感器、控制模块和报警模块;激光传感器用于发射激光,发射方向为汽车正面方向;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激光发射器、激光接收器、计时模块计算出障碍物距离、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和预设的反应时间阈值计算出反应距离,并在汽车的行驶速度大于预设的速度阈值、且计算出的障碍物距离小于等于计算出的反应距离时,控制报警模块进行报警。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防止车辆碰撞,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IPC分类】B60Q9/00, G01S17/08
【公开号】CN104960467
【申请号】CN201510274225
【发明人】胡国良
【申请人】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