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481919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2所示的头端部的侧面为头端部11所具有的头端部平面,另一端具有一螺纹部12,而所述头端部11下方为设有一颈部13,且所述颈部13呈弯折状。
[0031]所述第一扁平部2设于颈部13下方位置处,且所述第一扁平部2的两侧为分别设有一扁平面21、22,而各所述扁平面21、22为与所述头端部11所具有的头端部平面呈垂直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扁平部2所设两扁平面21、22间的厚度介于1.4mm?1.8mm之间。
[0032]所述第二扁平部3为设于第一扁平部2下方位置处,且所述第一扁平部2的底部为与第二扁平部3的顶端连接,另所述第一扁平部2底部与第二扁平部3顶端之间具有一距离,使第一扁平部2与第二扁平部3呈分离状态(在本发明中以相互连接的状态为实施方式),而所述第二扁平部3与第一扁平部2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又所述第二扁平部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二扁平面31、32,而各所述第二扁平面31、32与头端部11呈水平状态,其中所述第二扁平部3所设的两所述第二扁平面31、32间的厚度为介于1.0mm?1.6mm之间。
[0033]再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为分别为本发明的组装状态示意图与本发明组装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本发明在使用时,可将多数辐条本体I与轮毂4及轮圈5进行组装,使各辐条本体I以其螺纹部12的一端穿过轮毂4的穿孔41后,借由头端部11与穿孔41形成止挡,再将各辐条本体I的螺纹部12与轮圈5上的各螺接部51予以锁接,而当各辐条本体I与轮毂4及轮圈5组装时,第一扁平部2维持具有的刚性且不致产生变形,而使第一扁平部2下方的第二扁平部3在组装的张力下,得以自由形成适当的角度;如此,即可利用第一扁平部2与第二扁平部3的配合,使各辐条本体I可因应不同的轮径与角度,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进而借由具有刚性的第一扁平部2吸收或转移来自颈部13的震动波,以致颈部13于承受上下震动力时,同样不致产生变形;此外,也可利用第二扁平部3所形成的角度,使震动波以正确的方向传递至轮圈5,借以降低螺纹部12断牙的风险与辐条本体I断裂的几率,并强化辐条本体I的抗疲劳度。
[0034]此外,设有第一扁平部2与第二扁平部3的辐条本体1,在180kgf/10Hz(180公斤力/10赫兹)的设定条件下进行抗疲劳测试(即持续拉、放、拉、放的动作),验证得知其抗疲劳测试平均可达25,644次,相较于传统的辐条6、现有的辐条A及现有的辐条B的11,632次、21,133次及6,472次,本发明的辐条本体I确实具有极佳的抗疲劳度与角度调适性。
[0035]另请参阅「图5与图6」所示,其分别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除了上述所提的结构形态外,也可为本实施例的结构形态,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辐条本体Ia的两端同样具有头端部Ila与螺纹部12a,而其颈部13a为呈一直条状,且其颈部13a下方也设有位于不同水平面上的第一扁平部2与第二扁平部3,而使所述辐条本体Ia呈竖直状态,借以使本发明可因应不同使用状态的所需。
[003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确实有效改进现有缺陷,可使辐条本体与轮毂及轮圈组装时,利用第一扁平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配合,使辐条本体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以致辐条本体在运用时有效吸收或转移所传递的震动波,进而显著强化辐条本体的抗疲劳度,并大幅降低辐条本体断裂的几率,明显使本发明更进步、实用且符合生产制造者与组装者需求。
[0037]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定。为了清楚地说明各部件的组合关系,上面对各种说明性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围绕其功能进行了一般地描述。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辐条本体,其一端具有一头端部,另一端具有一螺纹部,且所述头端部下方设有一颈部; 一第一扁平部,设于所述颈部下方位置处;以及 一第二扁平部,设于所述第一扁平部下方位置处,且所述第二扁平部与第一扁平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呈弯折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为呈一直条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部的两侧为分别设有一扁平面,而所述各扁平面与所述头端部呈垂直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部两所设扁平面间的厚度介于1.4mm?1.8mm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扁平部的两侧为分别设有一第二扁平面,而各所述第二扁平面与头端部呈水平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扁平部所设的两所述扁平面间的厚度为介于1.0mm?1.6mm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部的底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顶端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扁平部底部与第二扁平部顶端之间具有一距离,使所述第一扁平部与所述第二扁平部呈分离状态。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升抗疲劳能力的辐条,其包括两端分别具有头端部与螺纹部的辐条本体,而所述头端部下方设有一颈部;一设于颈部下方位置处的第一扁平部;以及一设于第一扁平部下方位置处的第二扁平部,且所述第二扁平部与第一扁平部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使辐条本体与轮毂及轮圈组装时,利用第一扁平部与第二扁平部的配合,将辐条本体装设于正确的位置与方向,以致辐条本体在运用时有效吸收或转移所传递的震动波,进而显著强化辐条本体的抗疲劳度,并大幅降低辐条本体断裂的几率。
【IPC分类】B60B1/00
【公开号】CN105235441
【申请号】CN201410319715
【发明人】陈文瑄
【申请人】协达车料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7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