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01438阅读:来源:国知局
,导光条长度越长,从外表面射出的光线的覆盖面积越大;导光条的数量越多,从外表面射出的光线的覆盖面积越大。
[0038]第三种,在面板的内表面的一侧设置导光板,导光板的延伸方向与内表面的延伸方向一致。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自导光板的侧壁或与出射面相对的入射面射入导光板内,或将发光装置嵌入第三凹槽内,使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自第三凹槽的槽壁射入导光板。射入导光板的光线在导光板内传播。在导光板内传播的光线传播至第二反射壁后,经第二反射壁反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使得光线朝向导光板的出射面传播,并最终从出射面射出。因导光板的出射面与面板的内表面相对设置,故从出射面射出的光线可自内表面射入面板,并进一步地从与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射出,外表面上设有图案。从外表面射出的光线的覆盖面积可通过导光板的出射面的面积及第二反射壁在导光板上的分布范围控制,导光板的出射面的面积越大,第二反射壁在导光板上的分布范围越广,从外表面射出的光线的覆盖面积也就越大。
[0039]第四种,直接将发光装置设置在面板的一侧,使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自面板的侧面或内表面射入面板,或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凹槽,使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自第一凹槽的槽壁射入面板。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射入面板后在面板内传播。在面板内传播的光线传播至第一反射壁后,经第一反射壁反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使得光线朝向外表面传播,并最终从外表面射出,外表面上设有图案。从外表面射出的光线的覆盖面积可通过第一反射壁的分布范围控制,第一反射壁的分布范围越广,从外表面射出的光线的覆盖面积也就越大。
[0040]上述四种发光装置,通过面板直接将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透出,无需在各内饰件之间预留空隙,避免了灰尘从空隙进入汽车内部、汽车行驶内饰件发生晃动产生噪音等问题,大大提高了汽车的使用性能、品质及档次。
[0041]第二至第四种汽车内饰件,可将呈点状覆盖的光线转化为呈面状覆盖的光线,将一个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的覆盖面积最大化,较第一种汽车内饰件,大大减少了发光装置的使用数量,节约的产品成本。
[0042]第四种汽车内饰件,直接将发光装置设置在面板的一侧,使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自面板的侧面射入面板,或在面板上设置第一凹槽,使发光装置射出的光线自第一凹槽的槽壁射入面板。省去了第二种汽车内饰件中的导光条、第三种汽车内饰件中的导光板,简化了汽车内饰件的部件,进一步节约了产品成本。同时简化了汽车内饰件的结构,节省了其所占用的空间,释放了汽车车厢内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汽车的性能和档次。
[0043]第一种至第三种汽车内饰件还可添加具有容腔的壳体,面板设置在壳体上盖住容腔,且内表面位于容腔内。发光装置、导光条或导光板安装在容腔内,方便固定。面板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方便打开容腔检查或更换发光装置、导光条或导光板。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实施例1中的汽车内饰件的结构主视图;
[0045]图2为实施例1中的面板的结构主视图;
[0046]图3为实施例1中的导光板的结构主视图;
[0047]图4为实施例1中的导光板的结构剖视图;
[0048]图5为实施例2中的导光板的结构主视图;
[0049]图6为实施例3中的汽车内饰件的结构主视图;
[0050]图7为实施例3中的导光条的结构主视图;
[0051]图8为实施例5中的汽车内饰件的结构主视图;
[0052]图9为实施例5中的面板的结构主视图;
[0053]图10为实施例5中的面板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0055]实施例1
[0056]如图1-4所示,汽车内饰件包括面板I和壳体2。面板I采用透光材料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衍生物制得。壳体2设有容腔21。面板I设置在壳体2上盖住容腔21,且面板I通过卡爪(图中未示出)与壳体2可拆卸连接。面板I拆卸后打开容腔21。面板I具有内表面11、与内表面11相对的外表面12和侧面。侧面自内表面11延伸至外表面12。
[0057]汽车内饰件还包括由高穿透率的树脂材料制得导光板3,导光板3安装在壳体2的容腔21内。导光板3具有侧壁31、上表面32(即出射面)和下表面33。侧壁31自上表面32延伸至下表面33。导光板3设置在容腔21内,并且出射面与内表面11相对设置。导光板3设有多个第四凹槽34,第四凹槽34在与出射面相对的面(即下表面33)设有开口。第四凹槽34的槽壁为具有改变光传播路径功能的第二反射壁。
[0058]汽车内饰件还包括一个发光装置4。发光装置4为冷阴极管。导光板3设有一个与发光装置4形状相适应的第三凹槽35。第三凹槽35分别在导光板3的侧壁31和下表面33开设一开口。发光装置4嵌入第三凹槽35内。
[0059]对发光装置4供电。发光装置4发射出的光线自第三凹槽35的槽壁射入导光板3内,经第二反射壁反射,从导光板3的出射面射出。上述过程中,射入导光板3内的光线经第二反光壁反射后,传播路径发射改变,并射向出射面。第二反光壁还可对射入导光板3内的光线进行均匀化处理,使光线从出射面均匀射出,同时扩大了射出光线的覆盖面积。
[0060]因导光板3的出射面与面板I的内表面11相对设置,使得上述从出射面均勻射出的光线自内表面11射入面板1,并从外表面12均匀射出。
[0061]面板I的外表面12上设有一层图案,图案由高透光率区域和低透光率区域组成。高透光区域无油墨覆盖或有颜色较浅的油墨覆盖,低透光区域有颜色较深的油墨覆盖。图案采用薄膜转印至外表面12上。即将由油墨组成的图案印刷在薄膜上,通过送模机将印有图案的薄膜送至注塑模具的型腔内,在薄膜的图案所在面进行注塑形成面板。注塑完成后,图案留在面板I的表面,薄膜与图案分离,完成转印。
[0062]汽车在白天行驶,车厢内明亮,面板I表面的图案可见,起到装饰车厢的效果。且图案的低透光区域颜色较深,高透光区域颜色较浅。汽车在夜晚行驶,车厢内采光度很低,图案不可见,装饰效果减弱。这时通过车载电源给发光装置4供电,使穿透面板的光线从图案上高透光率区域射出,在夜晚用灯光秀装饰汽车车厢,呈现完美而舒适的视觉效果,改善了汽车的乘坐环境,提高了汽车的档次。
[0063]油墨的表面还可设有一层保护层。保护层采用透光材料-丙烯酸衍生物制得。保护层在不影响透光度的条件下,可提高汽车内饰件表面的耐刮、耐磨性能,避免油墨脱落,长时间保持油墨颜色的稳定性,防止油墨褪色。保护层还可提高汽车内饰件的外观层次感。
[0064]实施例2
[0065]如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3不设有第三凹槽35。发光装置4摆放在下表面33的一侧。发光装置4射出的光线自下表面33射入导光板3,经导光板3上的第二反射壁反射、折射后,覆盖面积扩大,并从出射面均匀射出。
[0066]除上述结构外,本实施例的其他内容均与实施例1相同。
[0067]实施例3
[0068]如图6和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采用两根可弯折的导光条8代替导光板3。导光条8安装在容腔21内,导光条8的两个端部分别安装有一发光装置4。导光条8的延伸方向与内表面11的延伸方向一致。
[0069]对发光装置4供电。发光装置4发射出的光线从导光条8的端面81射入导光条8内,并从导光条8的曲面82射出。因导光条8的延伸方向与内表面的延伸方向一致,故从导光条8的曲面82射出的光线可自内表面11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