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文档序号:10575248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更换弹簧部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是将车载用传感器(10)安装于车辆(V)的窗户(1)的安装构造,包括支架(20)和第1弹簧部(31)。支架(20)固定在窗户(1)的车内侧。支架(20)包含与窗户(1)对置且沿着该窗户(1)延伸的对置部(21)。支架(20)保持车载用传感器(10)。支架(20)包含限制车载用传感器(10)在从窗户(1)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的车内侧支承部(24)。第1弹簧部(31)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第1弹簧部(31)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对置部(21)之间。第1弹簧部(31)将从窗户(1)离开的方向的力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
【专利说明】
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作为与将车载用传感器安装于车辆的窗户的安装构造相关的技术,已知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载体装置。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载体装置包括固定在窗户的车内侧的载体板(支架)。载体板承载车载用照相机(车载用传感器)。利用设于载体板的弹簧部,对车载用照相机施加从窗户离开的方向的力。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512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欲解决的问题
[0007]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例如在弹簧部劣化或者损坏时更换弹簧部的情况下,有可能需要将设有弹簧部的支架及固定有该支架的窗户一起整体进行更换。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更换弹簧部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0]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是将车载用传感器安装于车辆的窗户的安装构造,包括:支架,其固定在窗户的车内侧,包含与窗户对置且沿着该窗户的延伸的对置部,保持车载用传感器;及第I弹簧部,其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与对置部之间,支架包含限制车载用传感器在从窗户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第I限制部,第I弹簧部将从窗户离开的方向的力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
[0011]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第I弹簧部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例如在第I弹簧部劣化或者损坏时更换第I弹簧部的情况下,更换固定有第I弹簧部的车载用传感器即可完成,不需要将支架和窗户一起整体进行更换。能够容易更换第I弹簧部。
[0012]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中,支架包含:壁部,其在与从窗户离开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与车载用传感器对置;及第2限制部,其限制车载用传感器在从壁部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该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还包括第2弹簧部,该第2弹簧部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并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与壁部之间,第2弹簧部将从壁部离开的方向的力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根据这样的构成,第2弹簧部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例如在更换第2弹簧部的情况下,更换固定有第2弹簧部的车载用传感器即可完成,不需要将支架和窗户一起整体进行更换。能够容易更换第2弹簧部。
[0013]发明的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容易更换弹簧部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示出第I实施方式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的图。
[0016]图2是示出图1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的各构成的侧视图。
[0017]图3是示出图1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0018]图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的各构成的立体图。
[0019]图5是示出图4的第I弹簧部和第2弹簧部的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I…窗户、10...车载用传感器、20、50…支架、21...对置部,22...前方壁部(第2限制部),22a...贯通孔(第I限制部),23…后方壁部(壁部),24…车内侧支承部(第I限制部),31、60...第I弹簧部,32、70...第2弹簧部,53...槽(第I限制部),100、200...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V…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使用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者相当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0023][第I实施方式]
[0024]图1(a)是示出包括第I实施方式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的车辆V的概略平面图。图1(b)是沿着图1(a)的A-A线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的各构成的侧视图。
[0025]如图1和图2所示,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是将车载用传感器10安装于汽车等车辆V的窗户I上的安装构造。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包括容纳并保持车载用传感器10的支架20。支架20至少包含对置部21、前方壁部22、后方壁部(壁部)23、和车内侧支承部24。
[0026]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从窗户I离开的方向作为Z方向,将与Z方向正交且与车辆V的车宽方向平行的方向作为Y方向,将与Y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X方向。X方向是从后方壁部23离开的方向。X方向是与车宽方向正交且沿着窗户I的方向。Y方向是水平方向,是沿着窗户的方向。Z方向是沿着窗户I的厚度方向的方向。Z方向是与窗户I垂直的方向。Z方向是从车外(车辆V的外部)朝向车内(车辆V的内部)的方向。
[0027]车载用传感器10是车载用照相机。车载用照相机可以是单眼相机,也可以是立体相机。车载用传感器10隔着窗户I对车外进行拍摄,获取图像数据。车载用传感器10对所获取的图像数据实施图像处理,输出其处理结果。车载用传感器10例如是适用于预防安全系统的车载用传感器。车载用传感器10例如适用于用于识别道路的白线的白线识别系统、或者识别车辆周围的障碍物的障碍物识别系统等。
[0028]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窗户I适用了前玻璃(也称作挡风玻璃),车载用传感器10对车辆V的前方进行拍摄。也可以适用侧玻璃作为窗户I。在该情况下,车载用传感器10对车辆V的侧方进行拍摄。也可以适用后玻璃作为窗户I。在该情况下,车载用传感器10对车辆V的后方进行拍摄。
[0029]车载用传感器10具有传感器壳体11、及透镜等光学系统12。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中,穿过窗户I的来自车外的光通过光学系统12入射至拍摄元件。作为拍摄元件,例如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親合器件)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此外,在窗户I上粘贴有黑色的陶瓷线的情况下,在该陶瓷线中在车载用传感器10的视角范围设有切除部(未粘贴陶瓷线的部分)。在传感器壳体11上设有向沿着X方向的方向的车辆前侧(以下仅称作前侧)突出的突起13。突起13与支架20卡合(嵌合)。突起13设在传感器壳体11的前侧的侧面11a。
[0030]支架20固定在窗户I的车内侧(Z方向侧)。支架20利用粘接固定在窗户I的车内侧的面。此外,支架20相对于窗户I的固定方法不限于粘接,也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
[0031]对置部21与窗户I对置,并沿着该窗户I延伸。对置部21有着板状。对置部21粘接并固定在窗户I的车内侧的面。对置部21的车内侧的面与车载用传感器10抵接(碰到并接触)。在对置部21中在至少车载用传感器10的视角范围,形成有贯通其表面和背面的开口(未图示)。
[0032]前方壁部22设在对置部21的前侧的端部。前方壁部22垂直设置于对置部21。前方壁部22从对置部21向Z方向突出地设置。前方壁部22沿着Y方向延伸。前方壁部22在X方向与车载用传感器10对置。前方壁部22的沿着X方向的方向的车辆后侧(以下仅称作后侧)的面与车载用传感器10抵接。前方壁部22在X方向支撑车载用传感器10。前方壁部22构成限制车载用传感器10在X方向上的移动的第2限制部。换言之,前方壁部22作为X方向的车载用传感器10的止动器发挥功能。
[0033]在前方壁部22设有供车载用传感器10的突起13插入的贯通孔22a。贯通孔22a具有的截面形状与车载用传感器10的突起13的截面形状对应。贯通孔22a与车载用传感器10的突起13嵌合。在此处的贯通孔22a压入车载用传感器10的突起13。由此,在突起13的突出方向(X方向)以外的方向,车载用传感器10相对于支架20定位。贯通孔22a的内表面在Z方向借助突起13支撑车载用传感器10。贯通孔22a构成限制车载用传感器10在Z方向上的移动的第I限制部。换言之,贯通孔22a作为Z方向的车载用传感器10的止动器发挥功能。
[0034]后方壁部23设在对置部21的后侧的端部。后方壁部23垂直设置于对置部21。后方壁部23从对置部21向Z方向突出地设置。后方壁部23沿着Y方向延伸。后方壁部23在X方向与车载用传感器10对置。另外,后方壁部23与前方壁部22隔着车载用传感器10对置。
[0035]车内侧支承部24设在Z方向的前方壁部22的端部(末端部)。车内侧支承部24垂直设置于前方壁部22 ο车内侧支承部24有着沿着对置部21的板状。车内侧支承部24与对置部21隔着车载用传感器10对置。车内侧支承部24与车载用传感器10的车内侧的侧面Ilb抵接。车内侧支承部24在Z方向支撑车载用传感器10。车内侧支承部24构成限制车载用传感器10在Z方向上的移动的第I限制部。换言之,车内侧支承部24作为Z方向的车载用传感器10的止动器发挥功能。
[0036]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包括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第I弹簧部31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对置部21之间。第I弹簧部31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第I弹簧部31设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的车外侧(靠近窗户I的方向侧,Z方向的相反方向侧)的面,能沿着Z方向弹性变形。第I弹簧部31在传感器壳体11的车外侧的侧面Ilc例如由铆钉固定。第I弹簧部31配置在传感器壳体11的侧面Ilc的平面部分上。
[0037]第I弹簧部31被夹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对置部21之间,以在Z方向塌陷的方式弹性变形。第I弹簧部31将与该弹性变形相应的复原力(弹力)S卩Z方向的力Fl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在图示的例子中,第I弹簧部31将与窗户I交叉的方向的力Fl施加于传感器壳体11的车外侧的侧面11c,力Fl是将车载用传感器10向车内侧压紧的按压力。第I弹簧部31将Z方向的力Fl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将车载用传感器10按压于车内侧支承部24。此外,作为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的力Fl的反作用力,第I弹簧部31将从车内朝向车外的力(靠近窗户I的方向的力)施加于对置部21。
[0038]第2弹簧部32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后方壁部23之间。第2弹簧部32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第2弹簧部32设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的后侧的面,能沿着X方向弹性变形。第2弹簧部32在传感器壳体11的后侧的侧面Ild例如由铆钉固定。第2弹簧部32配置在传感器壳体11的侧面Ild的平面部分上。
[0039]第2弹簧部32被夹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后方壁部23之间,以在X方向塌陷的方式弹性变形。第2弹簧部32将与该弹性变形相应的复原力(弹力)S卩X方向的力F2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在图示的例子中,第2弹簧部32在从后方壁部23朝向前方壁部22的方向将力F2施加于传感器壳体11的侧面lld,力F2是按压车载用传感器10的按压力。第2弹簧部32将X方向的力F2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将该车载用传感器10按压于前方壁部22。此外,作为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的力F2的反作用力,第2弹簧部32将向后方壁部23接近的方向的力(从前方壁部22朝向后方壁部23的力、X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施加于后方壁部23。
[0040]作为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使用树脂制的板簧。例如,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由热导率低于支架20的热导率的材质形成。由此,抑制从窗户I经由支架20传递至车载用传感器10的热量。
[0041]对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的材质和形状没有特别限定。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例如也可以是金属制。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例如也可以是螺旋弹簧、悬臂弹簧、圆盘弹簧和叶片弹簧等。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是利用弹性体的复原力并积累弹性能量的机械构造。作为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只要能够通过弹性变形来附加力Fl和F2,就能够采用各种弹簧部。
[0042]如图2所示,在使用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将车载用传感器10安装于窗户I的情况下,首先,在窗户I的车内侧粘接并固定支架20的对置部21。一边使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弹性变形,一边使车载用传感器10进入支架20内。使车载用传感器10的侧面I Ib抵接在支架20的车内侧支承部24。一边在支架20的贯通孔22a中插入车载用传感器10的突起13,一边使车载用传感器10的侧面Ila抵接在支架20的前方壁部22。由此,在固定于窗户I的支架20中容纳车载用传感器10,并在对置部21上保持的车载用传感器10,从而将车载用传感器10安装于窗户I。
[0043]此时,利用第I弹簧部31,将Z方向的力Fl(参照图1(b))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向车内侧支承部24压紧该车载用传感器10。利用第2弹簧部32,将X方向的力F2(参照图1(b))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向前方壁部22压紧该车载用传感器10。其结果是,车载用传感器10被支架20可靠地保持,不会因为车辆V行驶中的振动等而相对于支架20移动。另外,通过在贯通孔22a中嵌合突起13,从而限制车载用传感器10相对于支架20的移动,将车载用传感器10定位。
[0044]以上,在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中,第I弹簧部31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由此,与在支架20上固定有第I弹簧部31的情况相比,例如在第I弹簧部31劣化时或者损坏时(折断时)更换第I弹簧部31的情况下,仅更换固定有第I弹簧部31的车载用传感器10即可完成。不需要将支架20和窗户I一起整体进行更换,S卩,不需要以包含支架20和窗户I和第I弹簧部31的组件单位来进行更换。能够容易更换第I弹簧部31。其结果是,能够防止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的维护性和保修性的恶化。
[0045]在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中,第2弹簧部32也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由此,例如在更换第2弹簧部32的情况下,仅更换固定有第2弹簧部32的车载用传感器10即可完成。不需要将支架20和窗户I一起更换,S卩,不需要以包含支架20和窗户I和第2弹簧部32的组件单位来进行更换。能够容易更换第2弹簧部32。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防止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的维护性和保修性的恶化。
[0046]此外,由于在更换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的至少任意一个时,不取下支架20即可完成,所以不需要在窗户I上再次固定支架20。因此,在进行该更换的前后,支架20在窗户I上的安装位置(固定位置)也不可能偏离。因此,能够抑制该更换的影响波及到车载用传感器10的检测精度。
[0047]图3是示出变形例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B的剖视图。图3示出与图1(b)所示的截面相同的截面。如图3所示,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B不包括第2弹簧部32(参照图1(b))。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100B的支架20不具有后方壁部23。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上不设置突起13,在支架20的前方壁部22不形成贯通孔22a(参照图1(b))。
[0048][第2实施方式]
[0049]接下来,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下面,有的情况下省略与上述第I实施方式重复的说明。
[0050]图4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200的各构成的立体图。图5(a)是示出固定有第I弹簧部60和第2弹簧部70的车载用传感器10的平面图。图5(b)是示出图5(a)的车载用传感器10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从车内仰视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200的后侧的立体图。
[0051 ]如图4所示,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200在代替支架20而具有支架50这点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如图4和图5所示,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200在代替第I弹簧部31和第2弹簧部32而具有第I弹簧部60和第2弹簧部70这点与第I实施方式不同。
[0052]本实施方式的车载用传感器10在传感器壳体11上形成有多个突起16。突起16分别设置于传感器壳体11的在车宽方向对置的侧面He。突起16沿着Y方向突出。突起16卡合于支架50 ο传感器壳体11的前侧的侧面Ila的突起13具有以车宽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圆的截面。
[0053]支架50在其内部容纳车载用传感器10。支架50例如由金属形成。支架50包含对置部21、前方壁部22、后方壁部23和侧壁部52。设于前方壁部22的贯通孔22a为与车载用传感器10的突起13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为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对置部21具有至少车载用传感器10的视角范围被切除的形状。即,在对置部21中与车载用传感器10的罩17对应的部分形成有开口 54。
[0054]侧壁部52分别互相对置地设置在对置部21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侧壁部52垂直设置于对置部21。侧壁部52与前方壁部22及后方壁部23垂直地设置。在车宽方向对置的一对侧壁部52的间隔与车载用传感器10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对应。车载用传感器10被配置并嵌合在一对侧壁部52之间。一对侧壁部52构成限制车载用传感器10在Y方向上的移动的第3限制部。换言之,侧壁部52作为Y方向的车载用传感器10的止动器发挥功能。
[0055]在侧壁部52形成有沿着X方向延伸的槽53。槽53在X方向的车内侧开口。槽53使车载用传感器10的突起16从前侧向后侧通过,并且与该突起16卡合。槽53具有突起16能通过的宽度。槽53的内表面在Z方向借助突起16支撑车载用传感器10。槽53构成限制车载用传感器10在Z方向上的移动的第I限制部。换言之,槽53作为Z方向的车载用传感器10的止动器发挥功能。
[0056]第I弹簧部60是弯曲的板状的板簧。第I弹簧部60—边以向外侧凸的方式弯曲,一边沿着X方向延伸。第I弹簧部60固定在车载用传感器10的车外侧的面。第I弹簧部60的基端部由铆钉61固定在传感器壳体11的车外侧的侧面11c。图示的第I弹簧部60在Y方向与罩17邻近。第I弹簧部60配置在传感器壳体11的侧面Ilc的平面部分上。
[0057]第I弹簧部60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对置部21之间。第I弹簧部60能沿着Z方向弹性变形地设置。第I弹簧部60将其复原力即Z方向的力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的侧面11c。由于车载用传感器10借助突起13被贯通孔22a支撑,并且借助突起16被槽53支撑,所以第I弹簧部60将车载用传感器10按压于贯通孔22a和槽53的内表面。此外,作为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的该力的反作用力,第I弹簧部60将向窗户I接近的方向的力施加于对置部21。
[0058]第2弹簧部70是弯曲的板状的板簧。第2弹簧部70—边以向外侧凸的方式弯曲,一边沿着Y方向延伸。第2弹簧部70固定在车载用传感器10的后侧的面。第2弹簧部70的基端部由铆钉71固定在传感器壳体11的后侧的侧面lid。图示第2弹簧部70在Y方向与连接器18邻近。第2弹簧部70配置在传感器壳体11的侧面Ild的平面部分上。
[0059]第2弹簧部70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后方壁部23之间。第2弹簧部70能沿着X方向弹性变形地设置。第2弹簧部70将其复原力即X方向的力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的侧面I Id。第2弹簧部70将车载用传感器10按压于支架50的前方壁部22。此外,作为施加于车载用传感器10的该力的反作用力,第2弹簧部70将向后方壁部23接近的方向的力施加于后方壁部23。
[0060]以上,在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200中,第I弹簧部60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由此,在更换第I弹簧部60的情况下,仅更换固定有第I弹簧部60的车载用传感器10即可完成。不需要将支架50和窗户I 一起整体进行更换。能够容易更换第I弹簧部60。能够防止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200的维护性和保修性的恶化。
[0061]在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200中,由于第2弹簧部70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所以例如在更换第2弹簧部70的情况下,仅更换固定有第2弹簧部70的车载用传感器10即可完成。不需要将支架50和窗户I 一起更换。能够容易更换第2弹簧部70。能够进一步防止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200的维护性和保修性的恶化。
[0062]此外,由于在更换第I弹簧部60和第2弹簧部70的至少任意一个时,不取下支架50即可完成,所以也不需要在窗户I上再次固定支架50。因此,在进行该更换的前后,支架50在窗户I上的安装位置也不可能偏离。能够抑制该更换的影响波及到车载用传感器10的检测精度。
[0063]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形态实施。
[006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铆钉61将第I弹簧部60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利用铆钉71将第2弹簧部70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对弹簧部相对于车载用传感器的固定方法没有限制,也可以使用公知的固定方法在车载用传感器上固定弹簧部。
[006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载用传感器10不限于车载用照相机,也可以是雷达[Radar]、及激光雷达[LIDER:Laser Imaging Detect1n and Ranging,激光成像探测和测距]。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载用传感器10的固定第I弹簧部31、60的固定位置只要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对置部21之间,就没有特别限定。第I弹簧部31、60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即可。
[006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车载用传感器10固定第2弹簧部32、70的位置只要配置在后方壁部23与车载用传感器10之间,就没有特别限定。第2弹簧部32、70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即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谓第I弹簧部31、60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也包含借助其他部件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的情况。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谓第2弹簧部32、70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也包含借助其他部件固定于车载用传感器10的情况。
[006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部32、70也可以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前方壁部22之间。在该情况下,后方壁部23构成第2限制部。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2弹簧部70也可以配置在车载用传感器10与侧壁部52之间。在该情况下,与该侧壁部52隔着车载用传感器10对置的侧壁部52构成第2限制部。
【主权项】
1.一种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将车载用传感器安装于车辆的窗户,包括: 支架,其固定在所述窗户的车内侧,包含与所述窗户对置且沿着该窗户延伸的对置部,保持所述车载用传感器;及 第I弹簧部,其固定于所述车载用传感器,配置在所述车载用传感器与所述对置部之间, 所述支架包含限制所述车载用传感器在从所述窗户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的第I限制部,所述第I弹簧部将从所述窗户离开的方向的力施加于所述车载用传感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所述支架包含: 壁部,其在与从所述窗户离开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与所述车载用传感器对置;及 第2限制部,其限制所述车载用传感器在从所述壁部离开的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还包括第2弹簧部,所述第2弹簧部固定于所述车载用传感器,并配置在所述车载用传感器与所述壁部之间,所述第2弹簧部将从所述壁部离开的方向的力施加于所述车载用传感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所述支架具有车内侧支承部, 所述车内侧支承部隔着所述车载用传感器与所述对置部对置,与所述车载用传感器的车内侧的侧面抵接而支承所述车载用传感器,具有沿着所述对支部的板状, 所述车内侧支承部作为所述第I限制部发挥作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所述支架包含与所述对置部垂直地设置的一对侧壁部, 所述车载用传感器配置并嵌合在所述一对侧壁部之间, 在所述一对侧壁部,形成有沿着与从所述窗户离开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槽, 在所述车载用传感器的壳体上形成有多个突起, 所述槽通过与所述多个突起卡合,从而作为所述第I限制部发挥作用。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所述第2限制部是与所述对置部垂直地设置的前方壁部, 在所述车载用传感器的壳体上设置有突起, 在所述前方壁部设置有具有与所述突起的截面形状对应的截面形状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通过与所述突起嵌合从而作为所述第I限制部发挥作用。6.如权利要求1至5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用传感器的安装构造, 所述第I弹簧部、所述第2弹簧部由热导率比支架的热导率低的材质形成。
【文档编号】B60R11/00GK105936242SQ201610125392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4日
【发明人】影山潮矢, 白井龙马, 岩松亮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