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1989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工矿企业铁路轨道的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尤其是涉及超轴重的、不同轨距、不同轨型的两相垂直交叉线路的特殊道岔,属于铁路运输轨道设备。
目前,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工矿企业,如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工矿企业中,其铁路轨道往往是线路密集、道岔繁多,大部分线路多为标准轨距、常用轨型、通用岔型,具有代表性的现有技术,载于如“工矿企业标准轨距铁路《道岔手册》”1995年10月,由中国冶金工业部运输办公室和湖北省工业运输协会组织编写,其中记载标准型道岔、非标准型道岔,轨型有43kg/m、50kg/m、60kg/m,道岔号数有5号、6号、6.5号、7号、8号、9号及12号,岔型包括单开道岔、对称道岔、交叉渡线、复式交分道岔以及2.5号、30°、45°菱形交叉,以及道岔主要尺寸、铺设图及零配件资料,供用户选择采用。
然而,在老企业技术改造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往往复杂的多,超出现有技术,依据现有技术不能完全提供,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例如冶金联合企业将炼钢平炉改为转炉实现全连铸,需将转炉车间的钢水运往连铸车间,建设钢水运输线路,所需轨距为3.6m,轴重70t,轨型Qu-120起重机轨,钢轨高度170mm,而迂上与该线路垂直方向的运送钢锭线路,该线路为标准轨距,轴重42t,轨型50kg/m重轨,钢轨高度150mm,两线路各自作业繁忙。依据常规和现有技术贯例,只有设计两线路立体交叉的钢水渡线,以保证线路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满足在改造过程中生产正常进行的要求,特别是冶金工厂运送钢水更有严格的绝对安全的特殊要求,钢水渡线的设计应从初轧均热工段跨越钢锭运输线至连铸车间,建设120m长的高架钢水渡桥,使两线路立体交叉,各行其道达到保障两交叉线路安全运行,但存在以下不足1、建设一条高架钢水渡桥,所需投资造价至少1050万元,投入资金高;2、建设高架渡桥,实施改造建设工期长,又难于保证改造建设中原生产系统继续生产,要求保产,这是施工方案设计的一个难点;3、建设高架渡桥的施工现场地域和空间有限,建设难于实施。又要求确保生产,实施工程设计更加困难,这是建设高架渡桥的又一难点;在上述存在问题的情况下,迫使人们研究设计更加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技术设施,研究设计一种两相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既要两线路紧缩有害空间、安全作业,又要满足钢水运输每10分钟运送一次,每天运送140次运输效率,这是本实用新型未完成之前,尚未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为老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一种超轴重的两种轨距、两种轨型、两相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使两线路的运输作业在安全措施得力条件下,各自畅通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措施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由两高锰钢整铸辙叉构成,高锰钢整铸辙叉1与2的形状、结构、构造相同,各有双轮缘槽的单轨道段和单轮缘槽的双轨道段,垂直相交,两单轮缘槽109、120与双轮缘槽121、122,两双垂直交成井字状,各分隔单轨道段为105、106、107,双轨道段为101、103和102、104,轮缘槽底123与辙叉内筋板124铸造联结,整铸辙叉有与主线路钢轨108或108’相同的高度,整铸辙叉1与2的单轨道呈相平列,组合后有与主线路两钢轨108、208间相同的中心距,两辙叉的双轨道段间,有两组并列连接主轨3与连接护轨4,其并列端部各有间隔铁5,通过接头夹板6和紧固件7相连接,铺于两线路垂交点处的整体道床基础结构平板8上,并于各整铸辙叉的单轨道两侧分布至少有两组固定在该基础结构平板8上的双扁铁9与连接轨卡10,及其扣件11包括T型螺栓1104、螺母1103、平垫圈1102、弹簧垫圈1101,卡紧于整铸辙叉单轨道两侧的下翼缘,连接轨3及4轨下分布有厚度为两线路钢轨高度差的垫板22,被固定于基础结构平板8上,并于该垫板22上的两轨3、4并列的外侧各有固定的双扁铁9、连接轨卡10、及其扣件11包括T型螺栓1104、螺母1103、平垫圈1102、弹簧垫圈1101,卡紧于轨底下翼缘,在整铸辙叉1及2的单、双轨交角处分布有固定于基础结构平板8上的角形防爬挡铁12,为满足运送钢水能力和效率的要求,设置双线路及双铁路道岔。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这样的措施来实现在两整铸辙1与2的各单轨段105、107及205、207的两端,各通过接头夹板13和紧固件14与主线路钢轨108’、208’及108、208分别连接。
在重车行进侧整铸辙叉1的入口双轨道段101、102及101’、102’分别与护轮主轨15和附加护轨16及其间的间隔铁5及17各通过接头夹板6、紧固件7及18分别相连接。并在护轮主轨15及附加护轨16轨下有厚度为整铸辙叉与钢轨的高度差的固定垫板19,两轨外侧的该垫板19上分布,至少有两组双扁铁9、连接轨卡10及其扣件11包括T型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卡紧两轨外侧轨底下翼缘。
在整铸辙叉2的重车行进出口端双轨道203、204及203’、204’各与连接主轨20及连接护轨21及其间的间隔铁5,各通过接头夹板6、紧固件7分别连接,该并列的连接轨的另一端与又一组铁路道岔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1、节省技术改造的投入资金70%,实施本实用新型达到解决两相垂直交叉线路各自运输作业畅通,获得同样的效果,仅投入依据现有技术拟定的措施方案投资额的30%,具有显著的节省技术改造投入资金的有益效果;2、本实用新型缩短技术的改造工程建设工期,仅用按现有技术拟定的高架桥技术方案的工程工期的四分之一,即完成技术改造同样效果,达到预期投入生产,保障了改造施工建设中原有系统的正常生产;3、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高锰钢整铸辙叉,辙叉间轨距、据实确定、灵活选用,其结构采用加强筋板铸造联结,满足了两垂直交叉线路超轴重为42t及70t的要求,均比标准轨距线路轴重22.5t高;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还在于开创了铁路轨道设备一种特殊道岔,为老企业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提供了一种技术装置。
图面说明如下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构造示意图图2是
图1沿A-A剖视图图3是
图1沿B-B剖视图图4是图2沿C-C剖视图图5是
图1沿D-D剖视图图6是
图1沿E-E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述
结合
图1本实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构造示意图,用于铁路轨道线路轨108及208两轨距为3.6m,轨型为Qu-120起重机轨,钢轨高度170mm,与标准距1.435m,轨型50kg/m重轨,钢轨高度150mm两线路垂直交叉,该两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由高锰钢整铸辙叉1与2连接构成,两者形状、结构、构造相同,各有双轮缘槽121、122的单轨道段105、106、107和单轮缘槽109、120的双轨道段101、103和102、104,垂直相交,两单轮缘槽109、120与双轮缘槽121、122,两双垂直交成井字状,各分隔单轨道段为105、106、107,双轨道段为101、103和102、104,轮缘槽底123与辙叉内筋板124(参见图3)铸造联结,整铸辙叉高度与Qu-120起重机轨同一高度为170mm,整铸辙叉1与2单轨道呈相平列,组合后有与主线路两钢轨轨间相同的中心距为3.6m,辙叉1与2之间,有两组由连接主轨3与连接护轨4并列的连接,其并列端部各有间隔铁5,通过接头夹板6和紧固件11包括螺栓、螺垫、螺母紧固连接,铺于两线路垂交点处的整体道床基础结构平钢板8上,并于各整铸辙叉的单轨道两侧分布两组固定在该基础结构平钢板8上的双扁铁9、连接轨卡10及其扣件11包括T型螺栓、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使轨卡10、卡紧于辙叉单轨道两侧的下翼缘,连接主轨3及连接护轨4轨下分布有厚度为20mm的垫板22,被固定在基础结构平钢板8上,并于该垫板22的连接轨两轨外侧有固定的双扁铁9、连接轨卡10及其扣件11,使轨卡10卡紧于连接轨轨底下翼缘,在整铸辙叉1及2的各单、双轨道段的交角处分布有固定于基础结构平钢板8上的角形防爬挡铁12。
结合图2是
图1沿A-A剖视图,是高锰钢整铸辙叉的剖视图,单轨道段被双轨的单轮缘槽109、120分隔成105、106、107,轮缘槽底123与辙叉内筋板124铸造联结,具有加固和保障辙叉强度的作用,105及107各通过接头夹板13及紧固件14与主轨道108’、108分别连接;参照图3是
图1沿B-B剖视图,106是单轨道段中段,具有双轮缘槽121及122,轮缘槽底123与辙叉两筋板124铸造联结,整铸辙叉铺于基础结构平钢板8上,于辙叉两侧各有固定的双扁铁9,连接轨卡10,通过扣件11即包括弹簧垫圈1101,平垫圈1102,螺母1103及T型螺栓1104,使轨卡10,卡紧于辙叉的下翼缘,另一侧的带有相同结构同符号件构成。
结合图4是
图1沿C-C剖视图,表示出整铸辙叉的双轨道段103具有单轮缘槽120,护轨作用的103’,铺于基础结构平钢板8上,通过夹板6及6’和紧固件7,包括701螺栓、702螺母、703弹簧垫圈组成,与连接主轨3及连接护轨4分别连接。
参照图5是
图1沿D-D剖视图,表示出整铸辙叉的单轨道段107的端头形状,铺于基础结构平钢板8上,通过两块夹板13和包括螺栓、螺母和垫圈的紧固件14与主线路钢轨108,起重机轨型Qu-120相连接。
结合图6是
图1沿E-E剖视图,表示出连接主轨3与连接护轨4,铺于与基础结构平钢板8上相固定的垫板22上,垫板厚度为50kg/m钢轨与Qu-120起重机轨两钢轨高度差20mm,两轨间的端部有间隔铁5,和夹板6、紧固件7与整铸辙叉的双轨道段相连接。在两轨组合的两侧于垫板22上各有固定双扁铁9,和连接轨卡10,通过扣件11,包括T型螺栓1104、螺母1103、平垫圈1102及弹簧垫圈1101组合,使轨卡10,卡紧于两外轨轨底下翼缘。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铁路轨道两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它是由高锰钢整铸辙叉、连接轨、护轨和间隔铁,通过接头夹板和紧固件连接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锰钢整铸辙叉(1)与(2)的形状、结构、构造相同,各有双轮缘槽的单轨道段和单轮缘槽的双轨道段,垂直相交,两单轮缘槽(109)、(120)与双轮缘槽(121)、(122)两双垂直交成井字状,各分隔单轨道段为(105)(106)(107)双轨道段为(101)(103)和(102)(104),轮缘槽底(123)与辙叉内筋板(124)铸造联结,整铸辙叉有与主线路钢轨相同的高度,整铸辙叉(1)与(2)的两单轨道呈相平列,组合后有与主线路两钢轨间相同的中心距,两辙叉的双轨道间,有两组并列连接的连接主轨(3)与连接护轨(4),其并列端部各有间隔铁(5)通过接头夹板(6)和紧固件(7)相连接,铺于两线路垂交点处的整体道床基础结构平板(8)上,并于各整铸辙叉的单轨道两侧分布至少有两组固定在该基础结构平板(8)上的双扁铁(9)与连接轨卡(10),及其扣件(11)卡紧于整铸辙叉单轨道两侧的下翼缘,连接轨(3)及(4)的轨下分布有厚度为两线路钢轨高度差的垫板(22),被固定于基础结构平板(8)上,两连接轨外侧各有固定于该垫板(22)上的双扁铁(9),连接轨卡(10)及其扣件(11),卡紧于连接轨的轨底下翼缘,在整铸辙叉(1)及(2)的单、双轨交角处分布有固定于基础结构平板(8)上的角形防爬挡铁(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其特征在于两整铸辙叉(1)与(2)各单轨道段两端(105)(107)及(205)(207),分别通过接头夹板(13)和紧固件(14)各与主线路钢轨(108’)(108)及(208’)(208)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其特征在于重车行进侧整铸辙叉(1)的入口双轨道段,每轨与护轮主机(15)及其附加护轨(16)和间隔铁(17),通过接头夹板(6),紧固件(18)相连接,轨下有厚度为整铸辙叉与钢轨高度差的固定垫板(19),并于两轨外侧有两组固定于该垫板(19)上的双扁铁(9),连接轨卡(10)及其扣件(11),卡紧两轨(15)及(16)的外侧轨底下翼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其特征在于该道岔的整铸辙叉(2)的重车出口端双轨道(203)(204)及(203’)(204’)各与连接主轨(20)和连接护轨(21)及其并列轨端的间隔铁(5),通过接头夹板(6),紧固件(7)分别连接,该并列连接轨的另一端与又一组铁路道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两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属于铁路运输轨道的特殊道岔,适用于工矿企业铁路运输线路,尤其是超轴重轨道、不同轨距、不同轨型、两相垂直交叉线路的铁路道岔,由高锰钢整铸辙叉和连接主轨、连接护轨、间隔铁,通过接头夹板和紧固件连接组成,铺设于整体道床基础结构平板上,用轨卡及其扣件连接,并有防爬挡铁,具有成本造价低廉,施工建设工期短,选用灵活的优点。
文档编号E01B7/00GK2461946SQ00252520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0年10月13日
发明者唐晓进, 张洪飞, 宋卫, 刘伟 申请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