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00186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特别是涉及适应车辆侧的门的间隔、缩短门斗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
背景技术
乘客通过在车站形成的站台上下电车等列车。一般担心发生在列车出发和到达时,站台上的人和车体接触而造成的事故,或者由于列车的风压而使人被卷入的事故。为了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如在后面所示的专利公报1中可看到的,已知有在站台上设置可动栅栏的安全对策技术。作为可动栅栏已知有水平方向可动栅栏和垂直方向可动栅栏。为了垂直方向可动栅栏的移动,要求可动设备在垂直方向上有充分的高度。优选在水平方向较长地装备在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在水平方向移动。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可动栅栏的移动距离由列车的开关门的水平方向开口宽度M和相邻的2个开关门之间的间隔N来决定。对于运送大量乘客、在一个车站有很多乘客上下车的地铁电车,为了缩短上下车时间,以较短的间隔配置开口宽度都很宽的多个开关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通过缩短相邻的2个开关门之间的间隔,来增加每一个车辆的门的个数。
对于考虑开口幅度m和间隔N的必要性,参照图9进行如下说明。如图9所示,前方车厢的后方侧的车辆侧开关门101-1和后方车厢的前方侧的车辆侧开关门101-2之间的间隔用N表示。车辆开关门的开口幅度用M表示。为了增加每单位时间上下乘客数,如图9的B部所示,要加大相邻的车辆侧开关门101-1、2的开口幅度M,就需要缩小与车辆侧开关门101-1、2的中心间距相当的站台侧的可动栅栏102的全长N,并且需要加长构成可动栅栏102的站台侧开关门103-1、2的可动距离La。这时,要使站台侧开关门103-1、2完全收容在同一门斗104中,就需要缩小站台侧开关门103-1、2的整个横向宽度(相当于N)。要缩小站台侧开关门103-1、2的整个横向宽度N,需要缩小门斗104的宽度,如图10所示,站台侧开关门103-1、2的进退移动距离(水平方向移动距离)L2就变短。存在有为适应车辆侧开关门101-1、2的开口宽度M、加长站台侧开关门103-1、2的长度,而门斗104的长度变长这样的相矛盾的问题。
进一步考虑列车的停车精度、等待乘车的乘客的扩开宽度、下车的乘客的通路宽度是重要的。利用数据更具体地讲,在可动栅栏102的开口宽度La设为3000mm,车辆侧开关门101-1、2的中心距离N设为4760mm,如图9的A部所示,在前后方向配置一组可动栅栏102-1、2的情况下,站台侧开关门103-1、2的一个门的进退移动距离L为与可动栅栏102的开口宽度La相等的3000mm,站台侧开关门103-1、2成为巨大的构造。为了避免这种巨型化,如图9的B部所示,站台侧开关门103-1、2在中央侧重叠收容到同一门斗104中为好。这时,开口宽度La(=3000mm)在前后方向均等地分配,门斗104的全长Y为1760(4760-3000)mm。在这时,希望最大限度地加长站台侧开关门103-1、2的长度L1(现实上最大为880mm),尽量缩短站台侧开关门103-1、2的进退移动距离L2。
作为相邻的上下车口的间隔小、且需要较大的开口宽度的站台的可动栅栏,已知有后示的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如图11所示,设置着收容在左右端部有开口的箱状的门斗105中的开关门106、107。开关门106、107沿安装在门斗105上的2条直线导轨108、109往复地运动。开关门106、107的有效长度用R表示,门斗105的有效长度用Y表示。局部以凹凸相互进入的开关门106、107在上下方向相互重叠的交迭部分Q的一半是能够缩短门斗105的长度。该交迭部分Q的一半反映有效长度R的缩短。交迭部分Q的长度的延长,从支撑构造的角度看具有一定限度。开关门108、109通过滑块110、111吊挂支撑在门斗105上,其往复运动不稳定。
作为左右的开关门相互进入的技术,进而已知有后示专利文献2的技术。如图12所示,左右的开关门112、113被收容在门斗114中。左右两侧的直线导轨115、116上下相互重叠、在上下隔开配置。上下滑块117、118支撑在开关门112、113的相互上下相互重叠、向水平方向突出的支撑部分119、120上。被这样支撑的滑块117、118与开关门112、113一体地被直线导轨115、116引导,向相反方向往复运动。
构成重叠部分的支撑部分119、120,比前面叙述的公知技术的重叠部分的长度要长,如果在两个技术中门斗的长度Y相同,则开关门112、113的不相重叠的部分的长度R可以设计得更长。使支撑部分119、120向水平方向伸长的支撑构造,其开关门112、113的不相重叠的部分之间的间隔Z向水平方向伸长。由于不便将开关门112、113的不相重叠的部分的长度延长到极限,所以有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门斗114的空间的遗憾。将设置在支撑开关门112、113的上下的直线导轨和开关门112、113之间的滑块117、118的上下方向的间隔变窄的设计,有动作不稳定的问题。
在这里,要求将设置空间的长度缩短到极限,并且希望动作稳定。而且还要求低成本。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34579号专利文献2特开2002-308089号发明内容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设置空间的长度可缩短到极限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动作更加稳定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
本发明的此外的课题在于提供进一步抑制成本上升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
下面说明解决本课题的方法。在下面的技术事项中附注的号码、符号等与在构成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或多个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多个实施例的技术事项、特别是与该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对应的图纸上描述的技术事项的参考号码、参考符号等相一致。该参考号码、参考符号明确了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事项和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技术事项的对应、关联。这种对应、关联不意味着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事项被实施方式或实施例的技术事项限定解释。
本发明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由配置在站台上的门斗2,相对于门斗2向第1方向进出的第1开关门3,相对于门斗2、向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B进出的第2开关门4,支撑第1开关门3、配置在门斗2的下方侧并向第1方向延伸的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支撑第2开关门4、配置在门斗2的下方侧的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12,被门斗支撑并支撑第1开关门3的第1导轨5,和被门斗2支撑并支撑第2开关门4的第2导轨构成。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配置在同一垂直面内,第1开关门3在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的第1方向A的收纳方向上被支撑在位于后方的第1后方部位,第2开关门4在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12的上述第2方向B的收纳方向上被支撑在位于后方的第2后方部位,进而构成将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在垂直面内不可旋转地支撑在第1导轨5上的第1不可旋转机构,和将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12在垂直面内不可旋转地支撑在第2导轨6上的第2不可旋转机构。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被第1导轨5引导、在垂直面内沿第1方向A往复移动,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12被第2导轨6引导、在垂直面内沿上述第2方向往复移动。第1导轨5与第2导轨6在与垂直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有相位差并隔开,在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相互接近并收纳在门斗2中的收纳位置,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和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12具有与该相位差相对应的相位差并在正交方向上相互重叠,并且,在收纳位置,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不在正交方向上重叠。
虽然两侧开关门3、4不重叠地收纳在门斗2的狭窄空间内,但是两侧开关门通过不可旋转机构被稳定地支撑。以这种稳定性得以确保的状态,可以将设置空间的长度缩短到极限,使动作稳定且抑制设备成本的上升。
该第1不可旋转机构形成固定在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的下面侧并嵌入到第1导轨5中的第1直线导向体14。第1直线导向体14在与第1导轨5的垂直方向相对的2个相对面上、在沿第1方向A分开的2个位置接触。第2不可旋转机构形成固定在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12的下面侧并嵌入到第2导轨6中的第2直线导向体15,第2直线导向体15在与第2导轨6的垂直方向相对的2个相对面上、在沿第2方向B分开的2个位置接触。2个位置的直线导向体构成的不可旋转机构结构简单,可有效地抑制设备成本的上升。
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并且具有与第1后方部位结合、从第1后方部位向垂直方向上方立起的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11,与第2后方部位结合、从第2后方部位向垂直方向上方立起的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13,和被支撑在门斗2的上端部位、向第1方向A引导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11的第1上端部位、并且向第2方向B引导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13的第2上端部位的第3导轨17、19。第1开关门3与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11结合,第2开关门4与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13结合。通过用第3导轨17、19支撑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11的上端部位和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13的上端部位,可有效地抑制由质量大的开关门3、4引起的旋转力矩造成的旋转,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
第1上端部位和第2上端部位,在垂直面内不可旋转地嵌入第3导轨17、19中是很重要的。
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并且具有与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11结合并向第1方向A的收纳方向延伸的第1驱动臂22,与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13结合并向第2方向B的收纳方向延伸的第2驱动臂24,和被支撑在门斗2上、向相反方向A、B同步驱动第1驱动臂22和第2驱动臂24的驱动机构。进而具有结合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11的上方部位与处于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的收纳方向A的前方的第1前方部位的第1加强体38,和结合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13的上方部位与处于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12的收纳方向B的前方的第2前方部位的第2加强体39则特别理想。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加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11和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形成的L形的结构的弯曲强度,通过使该构造轻量化,能够改进性能。
由于第1加强体38与第2加强体39在正交的方向上有相位差并隔开,所以能够缩小门斗2的宽度,通过进一步使整个门斗2更加轻量化,能够进一步改善移动性能。
能够使第1开关门3的上述收纳方向的长度和第2开关门4的收纳方向的长度的合计长度与门斗2的收纳长度大致相等,能够将门斗2的长度缩短到极限。开位置的第1开关门3和开位置的第2开关门4的中心间距,与车辆的相邻的2个车辆侧开关门的中心间距大致相等。这样能够适应车辆的门的实际配置情况,有效地缩短门斗2的长度。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的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
图2是图1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线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的其它实施方式的主视剖视图。
图6是图5的□-□线的剖视图。
图7是图5的□-□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收纳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公知的可动栅栏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局部的详细状况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公知的其它可动栅栏的主视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公知的在此之外的其它可动栅栏的主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2-门斗,3-第1开关门,4-第2开关门,5-第1导轨,6-第2导轨,9-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11-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12-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13-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14-第1直线导向体,15-第2直线导向体,17、19-第3导轨,22-第1驱动臂,24-第2驱动臂,38-第1加强体,39-第2加强体,A-第1方向,B-第2方向。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在站台的轨道侧线状狭小区域中2个1对地配置。可动栅栏10由单一的门斗2和左右两侧的开关门构成。该开关门由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构成。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能够运动方向相向地往复运动。这里,运动方向从站在站台上的人看为左右方向,与轨道方向一致。第1开关门3通过门斗2的一侧(右侧)的纵长开口,第2开关门4通过门斗2的另一侧(左侧)的纵长开口。
在门斗2中,在门斗2的底面侧固定配置着1对下侧直线导轨。该下侧直线导轨由第1下侧直线导轨5和第2下侧直线导轨6形成。第2下侧直线导轨6如图2所示,配置在第1下侧直线导轨5的前方(靠近站在站台上的人一侧)。第1下侧直线导轨5和第2下侧直线导轨6的中心线间距设定为适当的间隔a。
第1开关门3通过第1支撑体7支撑在第1下侧直线导轨5上。第2开关门4通过第2支撑体8支撑在第2下侧直线导轨6上。第1支撑体7由第1水平支撑部分9和第1垂直支撑部分11形成。第1水平支撑部分9一体结合在第1垂直支撑部分11的下端部位、从第1垂直支撑部分11的下端部位向第1方向A较长地延伸。这里,第1方向A表示第1开关门3向着门斗2被收容的收容方向。第2支撑体8由第2水平支撑部分12和第2垂直支撑部分13形成。第2水平支撑部分12一体结合在第2垂直支撑部分13的下端部位、从第2垂直支撑部分13的下端部位向第2方向B较长地延伸。这里,第2方向表示第2开关门4向着门斗2被收容的收容方向。第1方向A与第2方向B方向相反并相向。
在第1水平支撑部分9和第1下侧直线导轨5之间,设置有2个1对的第1直线导向体14。第1直线导向体14被安装在第1水平支撑部分9上。第1直线导向体14的2部分沿第1方向A隔开配置。第1直线导向体14的1部分沿第1方向A配置在后方,第1直线导向体14的另外1部分沿第1方向A配置在前方。在第2水平支撑部分12和第2下侧直线导轨6之间,设置有2个1对的第2直线导向体15。第2直线导向体15被安装在第2水平支撑部分12上。第2直线导向体15的2沿在第2方向B隔开配置。第2直线导向体15的1部分沿第2方向B配置在后方,第2直线导向体15的另外1部分沿第2方向B配置在前方。
第1垂直支撑部分11在第1方向A上从后方的端部向垂直方向较长地延伸,第2垂直支撑部分13在第2方向B上从后方的端部向垂直方向较长地延伸。在第1垂直支撑部分11的顶部(上端部分)自由旋转地安装着第1导向轮16。在门斗2的顶部,固定着第1上侧直线导轨17。第1导向轮16支撑在第1上侧直线导轨17上、并且被第1上侧直线导轨17引导、向第1方向A或其相反方向顺畅地移动。第1垂直支撑部分11通过第1导向轮16被第1上侧直线导轨17支撑引导并往复运动。在第2垂直支撑部分13的顶部自由旋转地安装着第2导向轮18。在门斗2的顶部,固定着第2上侧直线导轨19。第2导向轮18如图2所示,支撑在第2上侧直线导轨19上、并被第2导向轮18引导、向第2方向A或其相反方向顺畅地移动。第2垂直支撑部分13通过第2导向轮18被第2上侧直线导轨19支撑引导并往复运动。第1上侧直线导轨17和第2上侧直线导轨19可以一体地设计为单一轨道。
如图2中点划线所示,第1垂直支撑部分11的下端部位向前方方向变位,第1直线导向体14被配置在这样变位的变位部分21的下端。通过这样的变位,第1直线导向体14相对于第2直线导向体15具有隔开宽度a的相位差。此相位差可以避开第1水平支撑部分9和第2水平支撑部分12在相对方向靠近运动时的相互干扰。
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倍配置在同一垂直平面内。第1开关门3在第1垂直支撑部分11的外侧端面一体安装在第1垂直支撑部分11上。第2开关门4在第2垂直支撑部分13的外侧端面一体安装在第2垂直支撑部分13上。沿第1方向A移动到界限的第1开关门3和沿第2方向B移动到界限的第2开关门4不在前后方向重叠,并且,沿第1方向A移动到界限的第1开关门3和沿第2方向B移动到界限的第2开关门4不在左右方向重叠。如图2所示,被第1下侧直线导轨5引导的第1水平支撑部分9不与被第2下侧直线导轨6引导的第2水平支撑部分12在前后方向重叠。
安装在第1垂直支撑部分11的垂直方向的中间部位、从第1垂直支撑部分11沿水平方向向第1方向A延伸的第1驱动连结臂22由第1驱动机构23驱动。安装在第2垂直支撑部分13的垂直方向的中间部位、从第2垂直支撑部分13沿水平方向向第2方向B延伸的第2驱动连结臂24由第2驱动机构25驱动。第1驱动机构23由自由旋转地支撑在门斗2的垂直壁26上的第1驱动皮带轮27、如图2所示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垂直壁26上的第1从动皮带轮28、和支撑在垂直壁26上并驱动第1驱动皮带轮27的第1电机29构成。在第1驱动皮带轮27和第1从动皮带轮28之间,卷挂着绕其旋转的第1皮带31。在第1皮带31上附有张力调整机构(未图示)。
第2驱动机构25由如图2所示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垂直壁26上的第2驱动皮带轮32、自由旋转地支撑在垂直壁26上的第2从动皮带轮33、支撑在垂直壁26上并驱动第2驱动皮带轮32的第2电动机34构成。在第2驱动皮带轮32和第2从动皮带轮33之间,卷挂着绕其旋转的第2皮带35。在第2皮带35上附有张力调整机构(未图示)。在第1驱动连结臂22的自由端形成的第1结合部位36结合在第1皮带31的一部分上。在第2驱动连结臂24的自由端形成的第2结合部位37结合在第2皮带35的一部分上。第1皮带31和第2皮带35向同一旋转方向旋转,第1驱动连结臂22和第2驱动连结臂24相互向相反方向往复移动。
可以使用链轮代替皮带轮,使用链条代替皮带,使用流体式传动装置(actuator)代替电动机。驱动机构可以使用齿轮齿条以简化。
第1驱动连结臂22和第2驱动连结臂24在上下方向相互分开不相互干扰。质量大的第1开关门3不通过第1驱动连结臂22支撑,而是直接支撑在第1下侧直线导轨5上,质量大的第2开关门4不通过第2驱动连结臂24支撑,而是直接支撑在第2下侧直线导轨6上,在支撑机构的任何部位都不会不适当地作用第1开关门3的重力。第1开关门3也被第1上侧直线导轨17分力支撑。质量大的第2开关门4不通过第2驱动连结臂24支撑,而是直接支撑在第2下侧直线导轨6上,在支撑机构的任何部位都不会不适当地作用第2开关门4的重力。第2开关门4也被第2上侧直线导轨19分力支撑。
虽然第1开关门3对第1支撑体7施加旋转力矩,但第1支撑体7的第1水平支撑部分9通过沿第1方向A隔开的2个第1直线导向体14嵌入式地支撑在第1下侧直线导轨5上,并且,第1支撑体7的第1垂直支撑部分11通过第1导向轮16支撑在第1上侧直线导轨17上,第1支撑体7由3点支撑,对应于受到的第1开关门3的旋转力矩而形成坚固的支撑构造。虽然第2开关门4对第1支撑体7施加旋转力矩,但第2支撑体8的第2水平支撑部分12通过沿第2方向B分隔开的2个第2直线导向体15嵌入式地支撑在第2下侧直线导轨6上,并且,第2支撑体8的第2垂直支撑部分13通过第2导向轮18支撑在第2上侧直线导轨19上,第2支撑体8由3点支撑,对应于受到的第2开关门4的旋转力矩而形成坚固的支撑构造。这样,虽然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分别由悬臂结构支撑,但是对应于旋转力矩具有坚固的支撑构造,这种简洁的多点支撑可以简化支撑构造,降低成本。
能够使第1支撑体7和第2支撑体8不相互干扰,特别是如图3所示,第1下侧直线导轨5和第2下侧直线导轨6在前后方向分开并相互平行地配置,第1下侧直线导轨5和第2下侧直线导轨6在门斗2的整个宽度区域中延伸敷设,其结果,第1支撑体7的第1水平支撑部分9和第2支撑体8的第2水平支撑部分12在整个移动范围内不相互干扰,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相对的两相对端面能够尽量接近门斗2的中心线,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的左右方向的长度能够尽可能与门斗2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的2分之1相等地设计,没有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在前后方向的相互重叠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设计分别以坚固的构造设计的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换言之、即可以最小限度地设计门斗2的长度。
另外如图4所示,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不相互重叠地配置在同一垂直平面S内,可较窄地设计门斗2的前后方向的尺寸。第1上侧直线导轨17和第2上侧直线导轨19形成为1根导轨,可同时削减制造成本和装配成本。配置在门斗2底部的第1下侧直线导轨5和第2下侧直线导轨6不对其他构造物的配置构成妨碍。第2直线导向体15和第1下侧直线导轨5的嵌合构造中,通过第1下侧直线导轨5支撑第2直线导向体15的上下两面,除已说明的坚韧性以外,还可以保证第1开关门3移动的顺畅。对第2开关门4也可以同样保证坚固性和顺畅性。
图5表示本发明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的其它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已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增加有第1加强构造和第2加强构造。其第1加强构造具有第1加强斜梁38。其第2加强构造具有第2加强斜梁39。第1加强斜梁38由第1上侧加强斜梁41和第1下侧加强斜梁42形成。第2加强斜梁39由第2上侧加强斜梁43和第2下侧加强斜梁44形成。第1上侧加强斜梁41的一端部位固定在第1支撑体7的第1垂直支撑部分11的顶部附近,第1上侧加强斜梁41的另一端部位被固定在第1驱动连结臂22的自由端侧部位(最前端部位)附近。第1下侧加强斜梁42的一端部位被固定在第1驱动连结臂22的自由端侧部位附近,第1下侧加强斜梁42的另一端部位被固定在第1支撑体7的第1水平支撑部分9的最前端部位。第2上侧加强斜梁43的一端部位被固定在第2支撑体8的第2垂直支撑部分13的顶部附近,第2上侧加强斜梁43的另一端部位被固定在第2驱动连结臂24的自由端侧部位(最前端部位)附近。第2下侧加强斜梁44的一端部位被固定在第1驱动连结臂22的自由端侧部位附近,第2下侧加强斜梁44的另一端部位被固定在第2支撑体8的第2水平支撑部分12的最前端部位。
第1水平支撑部分9、第1垂直支撑部分11和第1加强斜梁38实质上形成三角形,很难变形。第1上侧加强斜梁41和第1下侧加强斜梁42由铁棍、铁带类的刚体制成,第1加强斜梁38强化L形的第1支撑体7的结构,特别是可防止由第1开关门3的重力引起的第1支撑体7的弯曲。第2上侧加强斜梁43和第2下侧加强斜梁44由铁棍、铁带类的刚体制成,第2加强斜梁39强化L形的第2支撑体8的结构,特别是可防止由第2开关门4的重力引起的第2支撑体8的弯曲。在图5中用小园C围起来的第2支撑体8的直角弯曲部分的结构被强化。通过该强化,第1支撑体7和第2支撑体8的刚性提高,其结果能够较宽地设计在左右方向分开的2个的第1直线导向体14的中心间距X和在左右方向分开的2个第2直线导向体15的中心间距Y(=X)。这样,能够促进第1水平支撑部分9和第2水平支撑部分12轻量化,并且强化第1开关门3、第2开关门4和门斗2的一体结构,能够使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的动作稳定。
如图6和图7所示,与第1上侧加强斜梁41和第1下侧加强斜梁42处于同一平面的第1加强斜梁38,相对于与第2上侧加强斜梁43和第2下侧加强斜梁44处于同一平面的第2加强斜梁39,在前后方向立体分开、具有相位差,在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相对移动期间,第1加强斜梁38和第2加强斜梁39不相互干扰。
图8表示图5的实施方式的两开关门3、4的收纳状态。两开关门3、4的相对面之间的间隙D被控制到最小。两开关门3、4大体上为矩形体,没有相互突出进入对方一侧的变形部分,两开关门3、4的左右方向宽度均最大化至门斗2的左右方向宽度的一半左右,结构得到强化。突出的第1水平支撑部分9和第2水平支撑部分12不相互进入,不立体交叉而相互干扰,能够有效地利用门斗2的全长而移动。开关门3和开关门4不立体(前后方向)交叉,门斗2的前后方向宽度变窄。在图5中,与开关门3在前后方向位置对应的车辆的门和与开关门4在前后方向位置对应的车辆的门之间的间隔被较窄地设计时,能够有效地较窄地设计门斗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
基于本发明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可以缩短门斗,并且使结构简单、移动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构成配置在站台上的门斗,相对于所述门斗向第1方向进出的第1开关门,相对于所述门斗、向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进出的第2开关门,支撑所述第1开关门、配置在所述门斗的下方侧并向所述第1方向延伸的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支撑所述第2开关门、配置在所述门斗的下方侧的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被所述门斗支撑并支撑所述第1开关门的第1导轨,和被所述门斗支撑并支撑所述第2开关门的第2导轨;第1开关门和所述第2开关门配置在同一垂直面内,所述第1开关门在所述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的所述第1方向的收纳方向上被支撑在位于后方的第1后方部位,所述第2开关门在所述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的所述第2方向的收纳方向上被支撑在位于后方的第2后方部位;进而构成将所述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在所述垂直面内不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1导轨上的第1不可旋转机构,和将所述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在所述垂直面内不可旋转地支撑在所述第2导轨上的第2不可旋转机构;所述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被所述第1导轨引导、在所述垂直面内沿所述第1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被所述第2导轨引导、在所述垂直面内沿所述第2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第1导轨与所述第2导轨在与所述垂直面正交的正交方向上有相位差并隔开,在所述第1开关门和所述第2开关门相互接近并收纳在所述门斗中的收纳位置,所述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和所述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具有与所述相位差相对应的相位差并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相互重叠,并且,在所述收纳位置,所述第1开关门和所述第2开关门不在所述正交方向上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不可旋转机构形成固定在所述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的下面侧并嵌入所述第1导轨中的第1直线导向体,所述第1直线导向体在与所述第1导轨的垂直方向相对的2个相对面上、在沿所述第1方向分离开的2个位置接触;所述第2不可旋转机构形成固定在所述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的下面侧并嵌入所述第2导轨中的第2直线导向体,所述第2直线导向体在与所述第2导轨的垂直方向相对的2个相对面上、在沿所述第2方向分离开的2个位置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进而构成与所述第1后方部位结合、从所述第1后方部位向垂直方向上方立起的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与所述第2后方部位结合、从所述第2后方部位向垂直方向上方立起的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和被支撑在所述门斗的上端部位、向所述第1方向引导所述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的第1上端部位、并且向所述第2方向引导所述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的第2上端部位的第3导轨;所述第1开关门与所述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结合,所述第2开关门与所述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上端部位和所述第2上端部位,不可在所述垂直面内旋转地嵌入所述第3导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进而构成与所述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结合并向所述第1方向的收纳方向延伸的第1驱动臂,与所述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结合并向所述第2方向的收纳方向延伸的第2驱动臂,和被支撑在所述门斗上、向相反的方向同步驱动所述第1驱动臂和所述第2驱动臂的驱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进而构成结合所述第1垂直方向支撑体的上方部位与处于所述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的所述收纳方向的前方的第1前方部位的第1加强体,和结合所述第2垂直方向支撑体的上方部位与处于所述第2水平方向支撑体的所述收纳方向的前方的第2前方部位的第2加强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加强体与所述第2加强体在所述正交方向上有相位差并隔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开关门的所述收纳方向的长度和所述第2开关门的所述收纳方向的长度的合计长度与所述门斗的收纳空间的长度大致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站台上的可动栅栏,其特征在于开位置的所述第1开关门和开位置的所述第2开关门的中心线间距,与车辆的相邻的2个车辆侧开关门的中心线间距大致相等。
全文摘要
一种站台上的可动栅栏,第1开关门(3)和第2开关门(4)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置着支撑第1开关门(3)、配置在门斗(2)的下方侧并向第1方向延伸的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和支撑在门斗(2)上并支撑第1开关门(3)的第1导轨(5)。第1开关门(3)在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的第1方向(A)的收纳方向上被支撑在位于后方的第1后方部位。第1水平方向支撑体(9)不能在垂直面内旋转地支撑在第1导轨(5)上。可充分支撑由质量大的第1开关门引起的旋转力矩导致的旋转力。在门斗(2)的狭小空间内不重叠地收纳两侧开关门(3)、(4),两侧开关门通过不可旋转机构被稳定支撑。这样可以将设置空间的长度缩小到极限。
文档编号B61K13/00GK1576130SQ20041000537
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8日
发明者桥本芳丈, 浅野间俊朗, 岩本贤二, 仓田章彦 申请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